问题

半佛仙人在视频中评价《新蝙蝠侠》「是披着侦探外衣的文艺片」,你怎么看?这版改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回答
半佛仙人在视频里对《新蝙蝠侠》的评价,说它是“披着侦探外衣的文艺片”,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到点子上去的。

怎么看待“披着侦探外衣的文艺片”这个说法?

我挺认同的。你看,《新蝙蝠侠》确实骨子里一股子“文艺片”的劲儿。

极度的个人化和情绪化表达: 这版蝙蝠侠,或者说布鲁斯·韦恩,不是那种意气风发的超级英雄,也不是那种冷酷无情的黑暗骑士。他是一个被愤怒和创伤裹挟的年轻人,他的“正义”更像是发泄,是一种近乎偏执的自我救赎。电影花了大量篇幅去展现他内心的挣扎、孤独,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喊话,他深夜在歌剧院里弹奏钢琴,这些场景都充满了强烈的个人情绪,这是文艺片里非常常见的处理方式。很多时候,你感觉不到他在“扮演”蝙蝠侠,而是在看一个被“蝙蝠侠”这个身份折磨的灵魂。
对社会议题的深入探讨(但方式比较含蓄): 电影里描绘的哥谭市,那叫一个腐朽、黑暗、贫富差距巨大。谜语人也好,企鹅人也好,他们都有各自的“受害者”身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被压迫和被遗忘的群体。电影试图通过这些角色和情节,去揭示哥谭市骨子里的罪恶,但它没有用大张旗鼓的方式,而是通过这些角色的动机和行为,以及他们与哥谭权力阶层之间的联系,不动声色地传递。这种不动声色,甚至有点“欲说还休”的感觉,也很像很多文艺片的风格。
慢节奏和氛围的营造: 《新蝙蝠侠》的节奏确实不快,它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去感受哥谭的阴雨绵绵,感受布鲁斯的压抑,感受角色之间的对话张力。电影非常注重氛围的塑造,从视觉到听觉,都营造出一种沉重、压抑、阴森的感觉。这种对节奏和氛围的极致追求,往往是为了更好地烘托人物内心和主题,这也是文艺片的一大特点。

所以,“披着侦探外衣的文艺片”这个说法,其实点出了《新蝙蝠侠》在继承蝙蝠侠系列“侦探”属性的同时,更侧重于在人物心理、社会批判和整体氛围上的文艺化表达。它可能不是那种让你肾上腺素飙升、节奏明快的商业大片,而是更像让你沉浸在角色内心世界和那个罪恶城市的故事。

这版改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如果非要挑一个“最大”的问题,我觉得可以用“叙事上的失焦与节奏的拖沓”来概括,它很大程度上源于前面提到的“文艺片”特质带来的副作用。

具体来说,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侦探线与人物塑造的割裂与权衡:
侦探故事的完整性受损: 电影花了很多精力去刻画一个饱受创伤、行为偏激的年轻布鲁斯·韦恩。比如他早期甚至不愿意用“韦恩企业”的名号,他更像是在以一种原始、暴力的姿态去惩罚犯罪。这本身是挺有意思的,但是为了服务于这种人物的刻画,以及对哥谭整体腐败的描绘,侦探线索的处理上就显得有些不够聚焦。很多时候,我们跟随着蝙蝠侠去追查线索,但线索的串联有时候不够紧密,或者说,有时候线索的指向是为了引出下一个关于布鲁斯内心挣扎的场景,而不是纯粹为了解开谜案。
“文艺”的代价: 影片有许多冗长的内心独白、缓慢的调查过程、反复出现的压抑情绪宣泄。这些元素虽然有助于塑造人物和氛围,但它们也极大地影响了侦探故事的推进速度。当观众期待的是一个精巧、层层递进的推理过程时,却被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场景铺垫打断,可能会感到不耐烦,甚至觉得故事的“干货”不够多。

2. 节奏的失衡:
前半段过于压抑和缓慢: 电影开头的确立了哥谭阴暗、腐朽的基调,也展现了年轻布鲁斯那股子“复仇者”的狠劲。但这个过程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导致影片的整体节奏偏慢,尤其是在进入调查阶段后,线索的推进速度也相对缓慢。
高潮部分的仓促感: 相比于前期铺垫的长篇大论,影片在后半段,尤其是在揭露谜底和最后的冲突处理上,总给人一种“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的感觉。很多关键的转折和高潮的处理,虽然在视觉上有冲击力,但从叙事逻辑和情感释放上,似乎没有达到前期酝酿的应有水平。这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叙事上的失焦。

3. 角色塑造的深度与功能性的矛盾:
部分角色功能化: 虽然猫女、企鹅人、戈登等角色都有一定的篇幅去塑造,但他们的出现和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推动布鲁斯的人物弧光和侦探故事的发展。比如猫女,她和布鲁斯的互动,很大程度上是情感和道德层面的试探,而非纯粹的搭档或对手。
谜语人动机的“工具化”: 谜语人作为核心反派,他的动机虽然是社会不公,但他的行为逻辑,尤其是最终的计划,有时感觉是为了制造戏剧冲突和完成“哥谭需要被淹没”的主题而存在的,而不是一个完全自洽、有血有肉的个体。他更像是一个“符号”,用来具象化哥谭的罪恶和“救赎”的必要性。

总而言之,《新蝙蝠侠》的“问题”更多地体现在它在试图融合“侦探片”和“文艺片”两种风格时,没能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在文艺化表达上做得非常出色,人物塑造也足够深入,但这种深入是以牺牲部分侦探故事的流畅性和叙事节奏的紧凑性为代价的。当一部以“侦探”为名义的电影,在探案本身的精彩程度和节奏把控上有所欠缺时,观众自然会觉得它“最大的问题”在于叙事上的失焦和节奏的拖沓,而这背后,很可能就是因为其“披着侦探外衣的文艺片”的属性所带来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像是在看港式警匪片,或者说是不用动脑子的烧脑版警察故事。

user avatar

这版本是蝙蝠侠历史上最最乐色的一部作品

一部屁股歪到骨子里的作品,几乎是在挑战观众的底线

DC的耻辱,这部作品拍出来就是在对着超英精神骑脸输出。

如果蒙面超英的祖宗佐罗遇到了这部里的蝙蝠侠,他会把蝙蝠侠一刀捅死再踩两脚

这就是一部拍给中产小资的冷笑话集

——————————————

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说。

新蝙蝠侠与老蝙蝠侠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他披着一层“现实主义”的壳子,用了“最真实”蝙蝠侠等等的词汇,粉饰自己。他把蝙蝠侠刻画的更像是凡人,打破了超英中,超级英雄打坏蛋的幻想故事模式。这作品想讲述现实。

但是,他讲述的现实,屁股却是歪到姥姥家的那种。

说实话,在看到韦恩振兴计划的时候,我还以为,蝙蝠侠这次是真的想讲一个现实的故事。

后来发现,就真TMD是狗嘴吐不出象牙

—————————————

故事里有三种阶级,

富豪阶级

中产阶级

赤贫阶级

导演很“贴心”的给他们贴了标签。

富豪阶级里,要么是真的大好人(布鲁斯韦恩),要么是真的大坏蛋,他们的斗争决定了哥谭的走向

中产阶级里,要么是正义的追随者,要么是坏蛋的追随者,他们是上层斗争的前线尖兵。

而赤贫阶级,哦哦哦,他们就是一群疯子,磕药的,破坏狂,他们根本不努力,他们的失败就是咎由自取,他们只知道拿枪biubiubiu别人。

故事的结局是,富豪阶级中的好人蝙蝠侠,拯救了无助的中产阶级,打败了那些只知道破坏的底层野兽,哥谭再次恢复了和平。

这个故事真的太美。。。。

美NMB啊?你在讲锤子?

这不是啥也没变么?屁也没说清么?

而且为啥穷人最后被刻画成了大反派啊?蝙蝠侠不就是该为他们奋战么?

——————————————

这部贴着“现实主义”标签的“超级英雄”电影,内核要比之前任何一部超级英雄电影都恶心下流。

以前的超级英雄电影,好歹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在写一部虚构奇幻故事,只要打的漂亮,角色帅就好了。

这部新蝙蝠侠,努力去刻画一种现实真相,想去学一学近年来流行的真实风格,可是却肆意扭曲社会现实。

它对赤贫之人之所以赤贫的核心原因避而不谈,反而让谜语人这个疯子成为穷人的代表形象。

对富豪百般包容,企鹅人和蝙蝠人造成的那场车祸就够判他俩三百年不止,然而最后他俩逍遥法外犹如没发生过。

无数中产阶级出入罪恶场所,但是上层倒台后,他们都可以“洗心革面”。

没有政治改革,没有宣判,没有追查,一场大水毁掉了一切证据,水退之后,继续唱歌继续舞,只有赤贫者进了疯人院。

哦,不对哦,这故事里的赤贫之人都是磕药biubiu的疯子,他们怎么是人呢?就该进疯人院

太典了!

新蝙蝠侠不像是超英故事,更像是小丑亲笔撰写的黑色笑话

对了,整个故事里唯一真正有建树的就是蝙蝠侠的父亲,他是真的想整个基金会,普及教育,医疗,从源头上解决哥谭的问题。

然后他就啪的没了!

他没了不说,他儿子和他管家都不管这玩意!

他儿子宁愿开着10000000美元的装备出去对罪犯降维打击,整的一身伤,也不愿意去好好管理一下这笔基金会,真正在宏观上改变哥谭的局面。

哥谭还有个屁的希望,我看哥谭在蝙蝠侠他爹死的时候就彻底完蛋了,小丑赶紧把这鬼地方炸了得了。

哦对了,蝙蝠侠必须要保护哥谭的,因为他的产业都在哥谭呢,没了钱他去哪弄那些超过100000000美元的装备呢?

这版猫女看的最清楚,哥谭有个屁的未来,蝙蝠侠就是个头脑有问题的疯子,自己拿了钱就润了。

DC啊,你要整不了现实主义,就乖乖拍点肌肉怪咖打蒙面匪徒得了,你看漫威多懂这个,你非在这跟现实主义杠,又不敢真的杠是图个啥呢。

你说你塞了这么多黑人进去,我建议你把那个女黑人市长换成这个吧。

哥谭需要的是他,而不是一个穿着华美衣服的女性黑人市长

user avatar

核心问题不是烂片,而是精资。


壹:时代变迁


看完了新蝙蝠侠,写个影评。不过放心,就算你不是影迷,也能无障碍阅读。

本文本质说的是文化关系和国人心态变化。

现代年轻人,不算80后,他们已经中年了。就说90后、00后,其实都是看着日本动漫、西方大片长大的。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观点,说论崇洋媚外,是越年轻,整个年龄层里面的崇洋媚外越少。

70后整体的崇洋媚外比例比80多,80后又比90后多,90后里面又比00后多。

原因不复杂,从70后到00后,就是中国崛起的一个过程,70后年轻时候是美国正牛X的时代,那时候学先进就是学美国,不是70后人怎么样,而是环境使然。

到了00后长大的时候,中国虽然还谈不上彻底赶美,但是已经超英了。虽然还是发展中国家,但各方面发展对比,在全世界也算能打了。

所以00后基本是俯视、平视全世界的。

不过即使是00后,也算是看着日本动漫、西方大片的环境下长大的,只是看外片比例可能比90后要低很多。

只有中国本土影视剧彻底崛起,才会出现一代人是彻底在中国文化影响下长大的一代,目前国内还没有进入这个时代,不过感觉快了。

基于上面这个背景,其实蝙蝠侠系列在国内口碑是很好的。

蝙蝠侠这个故事,在国内一直算是一个正能量的故事。

但是我看完新蝙蝠侠以后发现,真完结了,估计00后后面的几代人,再也不会热衷什么蝙蝠侠了,可能所谓的童年回忆蝙蝠侠,会逐渐成为前几代人的绝唱。

有点类似这种感觉,当你没有发现曾经崇拜的偶像是一个人渣的时候,你一度很热衷给这个人打榜,支持他。

但是有一天,你被人点拨了一下,意识到了事情本质,你就越看这个曾经的偶像,越感觉难以接受了。

所以我看完新蝙蝠侠的第一感觉就是,怎么有一股“精资”的味道?


贰:觉醒看世界


读过马克思和没读过马克思是完全不一样的,有阶级意识和没有阶级意识看西方,完全是两码事。

新蝙蝠侠号称最写实的蝙蝠侠,故事也确实很多贴近现实的描写。最大的看点就是蝙蝠侠去超级英雄化,回归原本的设定——侦探版蝙蝠侠。

讲述了蝙蝠侠如何在哥谭市里面调查案件的,相当于是一个超级英雄色彩的悬疑片。

而新蝙蝠侠设定里面的哥谭,一看就是隐射现在的美国社会。

社会严重贫富分化、美国老百姓越来越不相信政府、候选人满口胡言、到处是瘾君子、整个城市犯罪率飙升、产业空心化、城市衰败。

说到这里,我希望新蝙蝠侠导演给中国公知、美吹道歉,你这样说美国社会黑暗!这不是给东亚某国递刀子吗?!你美国导演也开始“五毛化”了?

可以这样理解,新蝙蝠侠讲述的是一个“美式扶贫”的故事。整个哥谭的描绘,非常像美国现实中的铁锈带城市。

什么是美国铁锈带?

二战后,美国凭借汽车、钢铁、飞机等领域的绝对优势成为世界制造业霸主。

此时的欧洲和日本,百废待兴,全球制造业领域,美国一家独大。

美国制造业从业人数比例在1945年达到38%的顶峰,自此便开始下滑。

1980年,金融、房地产与专业服务增加值在 GDP 中的占比首次超过制造业。

进入90年代,信息技术行业崛起成为美国增长的新动力,曾经辉煌的钢铁、汽车行业也由经济龙头变成了夕阳行业,铁锈地带成了制造业衰落区的代名词,而华尔街和硅谷则成了聚光灯的绝对宠儿。

一个对比:

在1950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占全世界的比例高达40%。

在2018年,美国工业产值为2.97万亿美元,其中制造业产值为2.33万亿美元,占其GDP的比重仅为11.4%。

在过去的20年中损失了超过400万个工作岗位。

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工人阶级就失去了对资本的统战价值,他们被美国社会抛弃了。

产业转移、城市产业空心化以后,贩毒、犯罪率、色情产业就开始滋生,大街上就到处都是无业游民。

2021年美国费城肯辛顿大街上,到处是瘾君子,犹如丧尸围城。有人“宛如行尸走肉”在街头举步维艰,有人裹着塑料布或毯子睡在路边,还有人衣不蔽体倒在路上“不省人事”,他们的身旁是随处可见的垃圾、针管、粪便……

当所有人都在震撼于美国费城肯辛顿大街的失败景象时。

有多少人还记得、知道?肯辛顿地区曾经是美国最大的纺织业中心之一,尤其以地毯制造业闻名。

当地大量的工厂,一度让这里成了一个以美国工人阶级为主的繁荣兴旺的蓝领社区。

所以我不完全是嘲笑美国红脖子反智的,在嘲笑红脖子反智之前,也许我们应该先思考一下。

美国作为全世界最有钱的富国,为什么他们的无产阶级连基本的教育人权都无法被保障。

现在我们才彻底明白,中国社会主义意味着什么,美国资本主义意味着什么。

即使是现在,中国也远远没有美国有钱,但是中国在倾举国之力给偏远山区的穷人办好基础教育,全世界没有任何国家敢质疑中国的基础教育。

但是美国穷人,所谓全世界最自由民主美利坚的公民们,他们被美国政府无情的抛弃了,还要被扣帽子是反智的“傻X”。

我只想为这些人说一句话,没有人天生就是反智傻X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醒以后再看新蝙蝠侠,就感觉没意思了。

因为新蝙蝠侠虽然主要剧情是打击犯罪,振兴哥谭,故事也偏写实,有很多现实美国社会的描写。

但是他的结论非常的离谱。

他的理由是美国人疯了,美国人的人性有问题,美国没有做到最美的风景是人。

绝口不提美国的去工业化、抛弃工人阶级、美国大搞金融资本,这些完全不提了。


叁:美式叙事的终结


这次新蝙蝠侠还是拍的好看的,而正因为拍的还可以,所以我说这是西方电影的一个巅峰,但却是最后的巅峰。

如果你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你完全可以认同新蝙蝠侠是一部好电影。

但是只要你接触了马克思思想,意识到人之所以和人不一样,不是有人天生劣等,而是因为社会环境、经济、贫富差距、教育环境导致的。

这就会让你根本把新蝙蝠侠看不下去了。

新蝙蝠侠剧情大概是这样的:

蝙蝠侠哥谭市打击罪犯出道几年了,属于初出茅庐的状态,他有一个疑似黑人的警察好基友(政治正确),在黑人警察好基友的帮助下,他成为警察破案的一分子,相当于一个哥谭市侦探。(宣传资本代替美国政府执法)

这次的剧情主线,就是蝙蝠侠遭遇了一个计谋大师的袭击,计谋大师叫谜语人,他犯下各种罪行,然后通过谜语来引导蝙蝠侠,让蝙蝠侠发现哥谭市真正的黑暗。

在密语人的揭露下,蝙蝠侠在查案的过程中发现,原来表面上是光鲜亮丽的哥谭政客,私底下全部都是伪君子,贪污犯罪无所不及。

在谜语人的揭露下,蝙蝠侠发现原来自己的老爹—巨富托马斯,曾经竞选过哥谭政客,还因为选举问题,找人密谋杀害了一个记者,仅仅是因为记者准备揭露蝙蝠侠老爹的黑幕,蝙蝠侠发现自己老爹所谓光辉伟岸的形象原来可能是假的,实际上只是一个血腥原始积累的资本家。

到这里都还很好。

后来谜语人身世被揭露,他就是曾经自己老爹哥谭振兴计划下,本来会受益的孤儿。

但是由于蝙蝠侠老爹所谓哥谭振兴计划只是一个选举口号,一个骗局,一个空壳项目,导致谜语人这种孤儿被害的非常惨,相当于成为蝙蝠侠老爹作秀的“代价”了。

密语人目的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连环案,引导蝙蝠侠去发现,实际上美国哥谭市的政客们(原型参考美国大城市芝加哥、底特律、纽约)没有一个好人,全是骗子,美国富人就是在反复玩弄穷人罢了。

这是无产阶级谜语人的复仇。看起来似乎这电影开始“赤化”了?

然后资本笔锋一转,真相揭露了,反转了,原来蝙蝠侠寡头老爹不是坏人。

而真的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大善人,他真的准备斥巨资振兴哥谭的,是其他犯罪分子在蝙蝠侠老爹死后不作为,瓜分蝙蝠侠善良寡头爸爸的财富,导致哥谭振兴计划失败。

结局就是蝙蝠侠破案了,还了自己寡头老爹一个清白,再次证明了美国富人都是最好心的,只是美国政府里面有奸臣,这些人内心贪欲大,和犯罪分子勾结,把寡头的好意给歪曲了。

而赤贫阶层的复仇孤儿谜语人,他的真面目被揭露,原来是他性格有缺陷,有神经病,散了散了,不是什么贫富分化问题,是谜语人性格有问题,他缺乏方方说的那种人性真善美。

和美国产业空心化,无产阶级大规模失业,沦为流民的时代背景没有一点点关系,就是这些人纯粹神经病。

整部蝙蝠侠的亮点就是初出茅庐蝙蝠侠的个人心路历程成长。

最开始蝙蝠侠作为寡头、巨富后裔,他认为哥谭这么多人犯罪,是这些底层人很肮脏,是这些肮脏的人导致城市犯罪率上升,后导致他爹被枪击死了。

结局蝙蝠侠成长了,他意识到主权政府是靠不住的,必须要有自己这样的资本家后裔站出来,成为积极干预社会的幕后善手。

只有资本后裔的自己,成为领导哥谭众百姓的光,哥谭的人性就可以提升,哥谭才会越来越好。

一切都和美国产业空心化没有一点点关系,和金融资本没有一点点关系。

核心观点就是,资本家的权利还是太小了,都是主权政府的错,美国政府就现在都还是管的太多了,本来蝙蝠侠寡头老爹是好意的,都是你们政客贪心害的。

这就是新蝙蝠侠传达的剧情。

当然以上是我基于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察的总结,如果你纯粹从人文主义角度观察,可能又是一番景象了。

核心重点就在于,你认为美国犯罪率的增加,美国人民的坠落,这究竟是美国无产阶级人性出问题了,还是美国产业结构发生巨变了。

你认为这个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你认为这个世界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


肆:最后的挽歌


就美国社会角度来说,新蝙蝠侠能拍到这种程度已经是奇迹了,无限逼近提出阶级议题,虽然最后证明是虚晃一枪。

但是这也再次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的阶级问题已经严重到了不能不管的地步了。

可惜的是美国没有中国这样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为人民服务、共同富裕政策。

美国虽然是资本主义社会,但当所有人都认为美国社会贫富差距很严重的时候,你要拍电影赚钱,就不得不提社会问题了,这也是为什么新蝙蝠侠要转型贴近现实,相对票房在北美不错的原因。

美国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已经讲不下去了,只能退而求其次,讲拯救美国城市的故事了。

文化霸权第一层已经破功!

但拯救城市的叙事逻辑还是没有成功,这意味着文化霸权的第二道防线也没有挺住~

就在这个叙事中,我看见了美式价值观神话的终结,我看见了美国叙事对真正问题的软弱和刻意逃避。

如果“洗脑”的话术都说不圆的话,那自然就无法维持洗脑全世界的效果,文化霸权就绷不住了。

现在是美国导演自己知道问题是什么,知道往什么方向倾斜,会赢得美国观众的喜好,但再往后,他也不敢讲了,只能转进如风,又回归到资本叙事层面来了。

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半吊子,既想讲社会问题,又点到为止。

当我观察到这一点后,我就意识到,蝙蝠侠的故事,可能在中国观众的童年中要落幕了。

现在的美国导演,无论用什么美国国内的理论,都无法就讲圆这个事了,到了无法解释的状态了,最后只能用美国人性有问题打了个补丁,说要重振信心,是为了信心而信心。

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苏联曾经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而中国就是这种伟大精神的传承人之一。

我们比苏联更强的地方在于我们坚守信仰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和全世界各种制度国家的交流,在交流中我们学习各国有价值的地方,一步步完善适合我们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讨论共同富裕是一个国策。

而在美国,阶级这个词已经快消失了,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到了只能用人性有问题来解释了。

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新蝙蝠侠的故事,不就是以“教父”视角拍的电影吗?讲一个教父后裔视角,他是怎样看世界的。

现在中国年轻人是越来越热爱社会主义思想的,在各种视频网站上自发学习社会主义,看社会主义元素的剪辑视频。

这种故事,我很难相信在中国年轻人里面可以服众。因为现在的中国人不会、不可能去相信,世界要靠教父的后裔来拯救。

如果世界被拯救,那只可能是被共产党员拯救。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继漫威之后,dc的电影也不能说不好了吗……

user avatar

无论是诺兰版的蝙蝠侠第一部,还是新蝙蝠侠,其实核心问题都是一个:回避资本主义和GCZY的矛盾。诺兰的第一部蝙蝠侠,剧情描述的已经挺直白的了,忍者联盟代表了GCZY,他们的使命是摧毁哥谭----资本主义,这是忍者大师亲口说的。当年第一次看的时候就觉着搞笑,一个远在东方的忍者联盟,一直以来的使命竟然是摧毁一个远在美国的哥谭市?但是只要你意识到哥谭代表了资本主义,就立刻能理解这句话了。哥谭已经无药可救了,腐败堕落已经深入骨髓,而蝙蝠侠竟然还想着缝缝补补来改变哥谭?蝙蝠侠说白了就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保皇党。而革命的忍者联盟,在电影里被描述成了坏人。

新蝙蝠侠也一样,高赞回答已经说的很详细了,剧情刻意回避解决矛盾的真正方法,只是甩锅。这个对没学过马克思主义的西方人来说,可以接受。但是对于普遍有一些马克思主义学习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侮辱智商。

补充:评论很多人说忍者大师在漫画或者电影里的行为是反人类的,这不是显而易见吗?如果把忍者大师描述成真正的革命者,哪怕是V字仇杀队的V,你觉着漫画和电影能上映?麦卡锡时代怎么迫害GCZY者的历历在目吧?漫画和电影的处理,就相当于当年果党黑GCD的共产共妻一样,纯纯的低级黑。

user avatar

库布里克阴谋论部分删除

半佛说新蝙蝠侠没有指出问题的根本,其实很多哥谭相关电影你会发现都有这种“点到为止”的习惯:

《小丑》电影开头就影射了美国社会的光怪陆离,解释了巨大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非常真实且凶险,后半段画风一转变成了复仇爽片。

《蝙蝠侠:侠影之谜》则可以看做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合理性”的讨论。反派雷肖古认为哥谭作为资本主义腐败聚集地已经无药可救,只能毁掉才能拯救他。蝙蝠侠坚持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公平正义,只要坚持法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雷肖古说布鲁斯韦恩和他父亲一样是个软弱的人,言下之意是你们这些人都是改良派只会小修小补,不敢下狠心真的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后来也证明雷霄古说的是对的。

《黑暗骑士》蝙蝠侠依旧想要通过确立法律制度拯救哥谭,最后通过牺牲自己名誉的方式挽救了这个法律。黑暗骑士全片都在质疑资本主义法律的合理性,比如政府没法直接扣押黑帮的钱款,只能选择靠蝙蝠侠去香港抓刘会计。

电影结尾蝙蝠侠依旧选择了向“资”的价值观致敬,他毁掉了侵占市民个人隐私的声呐装置,并且选择了背锅让“登特法案”继续发挥作用。

《黑暗骑士崛起》蝙蝠侠的这种绥靖政策不能长久,他的秘密被反派贝恩揭发,他建立的哥谭秩序也被毁灭。最后蝙蝠侠认识到了要发动群众,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取得胜利,最后蝙蝠侠带领着起义的市民和警察,战胜了反派贝恩。

但是蝙蝠侠发动群众只是把他们当自己的打手,而讽刺的是贝恩来到了哥谭市,第一件事就是煽动市民向富人阶级发动清算.....

等等,是不是感觉越拍越不对劲了?


马导、托导、诺兰都不傻,都知道美国社会问题在哪,他们也都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是他们只能点到为止不能深入拍,就这么简单。

他们就像洋务运动的那些官员那样,能做的就是闷头造船建厂小修小补,提出要学习西方变法就是大逆不道了,谁敢站出来说皇帝的不是?

所以他们刻画的雷霄古、贝恩这样的人是恐怖分子,谜语人、小丑这样的人是反社会的疯子。能拯救哥谭的是蝙蝠侠这样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及戈登这样的有道德的官员。

有些人脑袋瓜转不过来,我建议是换种思路,你不要把这些虚拟人物当做真实存在的个人,要把他们当做一个抽象化的符号去理解,你就恍然大悟了。

你笑他们不懂马列,他们笑你不懂美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半佛仙人在视频里对《新蝙蝠侠》的评价,说它是“披着侦探外衣的文艺片”,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到点子上去的。怎么看待“披着侦探外衣的文艺片”这个说法?我挺认同的。你看,《新蝙蝠侠》确实骨子里一股子“文艺片”的劲儿。 极度的个人化和情绪化表达: 这版蝙蝠侠,或者说布鲁斯·韦恩,不是那种意气风发的.............
  • 回答
    半佛仙人视频【饭圈少女暴打我】中,妹妹的逻辑确实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尤其是在她试图用一些看似“合理”的理由来掩饰她过激的行为时。要反驳她的逻辑,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点入手,并且尽量用更贴近生活、更通俗易懂的方式来阐述,避免AI范儿。核心问题一:我的热爱是无罪的,你凭什么打我?这是妹妹最核心的辩护逻辑,.............
  • 回答
    半佛仙人视频的素材收集,那可是一门功夫,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神功秘籍需要广涉群书,他的素材库,那也是包罗万象,触类旁通。你想想,他的视频之所以看得爽,就是因为那股子“万物皆可化用”的劲儿,什么热点、什么梗、什么奇葩事,都能被他信手拈来,玩得明明白白。一、 互联网的“淘宝”与“二手市场”:首先,最直.............
  • 回答
    半佛仙人(以下简称“半佛”)能在985、211院校的学霸群体中“装X”,这背后其实是一套相当精妙的策略,也是他能够在一众高学历观众里脱颖而出,甚至获得一定“话语权”的关键。这事儿不能简单用“装X”来概括,而更像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下的“人设构建”和“影响力扩散”。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半.............
  • 回答
    半佛仙人那篇《电竞从来就不是少年的出路》的文章,我看了。说实话,看完之后,心情有点复杂。它触碰了很多现实问题,也激起了不少讨论。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对这篇文章有几个层面的看法,我会尽量说得细致一点,希望能聊出点不一样的东西。首先,文章的核心论点非常鲜明:电竞并非是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在学业上遭遇瓶颈.............
  • 回答
    半佛仙人新节目《买不起奢侈品就是穷人吗?不,是聪明人》的评价,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这节目名字就够抓人眼球的,直接抛出个引人深思的命题,而且还给了一个鲜明的答案——“聪明人”。这本身就带着点“反精英”、“反潮流”的劲儿,很符合半佛仙人一贯的风格。首先,从节目主题来看,它触及了一个非常普遍且敏感的社会.............
  • 回答
    半佛仙人的招聘需求,就我个人观察和理解,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在寻找人才,更是观察一位网红/创业者在内容输出和商业变现上的策略和野心。首先,从内容创作角度看,他的需求是“懂我”。半佛仙人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粉丝,是因为他能以一种相对轻松、幽默但又直击痛点的方式,解读社会热点、行业现象。.............
  • 回答
    “半佛仙人”这个名字,在当下互联网语境里,无疑是带着一种鲜明的个人印记,很难让人忽视。如果让我来评价他,我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或者说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观察者”。首先,他的内容非常有辨识度。你能明显感觉到他是在试图解构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经济模式,甚至是人性的某些方面。他不会像很多.............
  • 回答
    《网文作家这条路可能已经死了》这篇由“半佛仙人”发布的文章,抛出的观点无疑是极为抓人眼球的,也成功激起了广大网文创作者以及读者圈的广泛讨论,甚至可以说是惊起了一片涟漪。要评价这篇文章,咱们得把它拆解开来看,从几个维度去分析。首先,文章的核心论点与“硬核”之处:“半佛仙人”的“硬核”在于他的直率和对现.............
  • 回答
    半佛仙人这个名字在当下中文互联网上,尤其是知识类和杂谈类UP主群体中,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符号。想要深入了解他,咱们得从他内容的“味道”和表达的“腔调”两方面来细细品。内容的“味道”:什么让他脱颖而出?半佛仙人火起来,绝不是偶然,他抓住了当下观众的几个关键需求点:1. 信息量爆棚,但不过于晦涩: 这.............
  • 回答
    半佛仙人,这个名字在B站的知识区算得上是响当当的一个存在。提起他,很多人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戴着金丝眼镜,语速飞快,但条理清晰,观点辛辣犀利的形象。他不像很多UP主那样卖弄人设,也不走煽情路线,而是沉浸在对社会现象、经济学原理、历史事件的剖析中,用一种近乎“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又处处透着真知灼见的风.............
  • 回答
    半佛的这期视频,题目就挺“炸”的——《盗版网文为何永远不死》。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这期肯定又得是那种直击痛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了。我看了,觉得确实挺有意思的,而且聊得也挺到位,不是那种为了噱头而随便瞎说。首先,他之所以说“永远不死”,是有他的道理的。核心原因,我觉得就是供需两端都存在着极其强大的生.............
  • 回答
    半佛仙人关于《山海情》是“爽文胜利”的论断,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切入点,也引出了不少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拆解一下他这句话背后的逻辑,以及它如何与《山海情》这部剧本身产生共鸣和反差。首先,我们得明白半佛仙人通常的风格和他的“爽文”定义。半佛仙人以其犀利、接地气、甚至有点“糙”的评论风格.............
  • 回答
    半佛最近那期视频,标题直指“为什么能在真鞋店买到假鞋”,这话题确实炸裂,也够接地气,直戳人心。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到底是怎么个情况。核心问题:信任链条的崩塌与利益驱动这视频的核心点,我觉得就是把一个我们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给撕开了——就是我们以为“专卖店”、“官方授权店”就等于“绝对正品”,但.............
  • 回答
    “半费之讼”,这个词语本身就充满了文学色彩,但它在法律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也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判例或法律条文。因此,要解答“半费之讼,如何判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它,并结合法律的实际运作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半费之讼”可能包含的几种含义:1. 字面意义上的“一半花费”的.............
  • 回答
    半泽直树这样一个角色,如果放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是否会被刺杀?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探讨。简而言之,被刺杀的可能性存在,但并非必然,其概率高低取决于他所处的具体社会背景、他所触犯的利益集团的性质和规模,以及刺杀者的能力和决心。为了更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
  • 回答
    半泽直树被调职的原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故事线,贯穿了他在第一部《半泽直树》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在第二部的某些情节中也有提及。 总的来说,半泽直树被调职的核心原因是他太过刚直、不畏权势,屡次触碰了银行内部既得利益者的底线,并揭露了他们不法或不当的行为。让我们更详细地梳理一下其中的原因:核心原因一:揭露并打.............
  • 回答
    半藏森林这个名字,对于不少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她曾以一系列写真作品在中国互联网上走红,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魅力,能让一些男性对她“神魂颠倒”呢?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非单一的点可以概括。首先,视觉上的吸引力是绕不开的因素。 半藏森林的写真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抓住了当下.............
  • 回答
    要论述“半自动步枪的巅峰”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话题,因为它触及到了设计理念、实战表现、历史意义以及技术演进等多个层面。很难说某一款枪械是绝对的“巅峰”,因为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军事需求,都会催生出各自在那个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半自动步枪。但如果非要从一个综合的角度去审视,有几款半自动步枪无疑占据了举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毕竟薇恩和皇子都是召唤师峡谷里挺有名的选手。单挑嘛,俩人都不是吃素的。不过真要说谁赢面大,我得结合他们俩的技能、装备和一些关键细节来好好说道说道。先来看看薇恩这边的底牌:薇恩这英雄,那句“恶魔制造者”可不是白叫的。她的核心就在于那个Q技能“圣银弩箭”,这个技能打人aparte,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