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为什么某些行业商户会共同隐藏价格,主动增加用户获得价格的搜寻成本?

回答
设身处地地想,如果身处一个特定行业的商户行列,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似乎都有默契,不愿意将最优惠的价格大张旗鼓地摆出来,反而宁愿让消费者花些心思去打听、去比较。从经济学原理来剖析,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的理性选择,尤其是在某些特定市场环境下。

首先,我们得理解“价格搜寻成本”这个概念。这就像是消费者在信息海洋里寻找最佳商品时的“航行成本”,包含了他们花费的时间、精力、交通费用,甚至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学习成本来理解复杂的定价策略。当这个成本足够高,消费者就可能因为“麻烦”而放弃进一步的比较,转而选择那些看起来更方便,哪怕价格不是最低的选项。

那么,商户为何会“主动”堆高这个搜寻成本呢?其中一个核心原因在于降低价格竞争的烈度,从而维护利润空间。在信息高度对称,价格一览无余的市场里,商家很容易陷入“价格战”。一旦一家降价,竞争对手往往被迫跟随,最终导致利润被不断挤压。通过隐藏最优价格,商家们实际上是在制造一种“信息不对称”,让那些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去搜寻的消费者,才能触及到最低价,而大部分消费者可能因为成本过高而选择相对容易获得的价格。这样一来,即便是那些没有获得最低价的消费者,也为商户贡献了更高的利润。

这背后还牵扯到产品差异化和品牌价值的构建。虽然表面上看大家都在卖类似的东西,但商户可以通过服务、体验、附加值等方面进行微妙的差异化。当价格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时,消费者会开始权衡其他因素。如果一个商户能够成功地让消费者认为其产品或服务更有价值,即使价格稍高,也可能获得客户的青睐。隐藏价格,特别是那些“隐藏的优惠”或“会员专享价”,反而能营造一种“稀缺感”和“尊享感”,强化品牌的高端形象,让消费者觉得“值”。

再者,规避“价格锚定效应”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如果一家公司总是以一个很高的“原价”出现,然后给出诱人的折扣,消费者往往会觉得这是捡了大便宜。而如果折扣价一直摆在那里,消费者很容易产生“这个东西本来就值这个价”的心理,即使实际成本远低于标价,也难以再接受更高的价格。隐藏最优价格,可以避免消费者对某个特定低价形成心理预期,让他们在不同情境下,对价格有更灵活的接受度。

此外,市场营销和推广策略也在其中扮演了角色。很多时候,商户会通过“限量”、“限时”的优惠活动,或者需要通过特定的渠道(如APP、社群、线下门店)才能获得的价格,来吸引用户进行互动和参与。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在增加用户获取信息和优惠的流程,从而筛选出更忠诚、更活跃的客户群体,同时也能收集用户的行为数据,为更精准的营销打下基础。

最后,我们也要看到,这种行为并非总是“勾结”或“恶意”。在某些高度成熟的市场,这种“不完全信息”的传递方式,反而是一种市场演化的结果。它允许了不同定位的商户共存,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也为那些愿意付出努力去寻找“好交易”的消费者提供了机会。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市场自我调节机制,旨在平衡效率与公平,同时保障了参与者的利润和品牌的价值。

总而言之,某些行业的商户之所以会“共同”地隐藏价格,主动增加用户获取价格的搜寻成本,是为了降低价格竞争的激烈程度、维护利润、塑造品牌价值、规避价格锚定,以及作为一种市场营销策略。这是一种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下,商户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理性行为,也是市场复杂运作的一种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不就是一级价格歧视么?


原因就是法律监管不到位罢了……




你觉得这是在增加获取价格的搜寻成本,是因为你认为存在一个所谓公允的客观价格,然后这个客观价格还故意隐瞒不予公示。才不是呢……是因为根本不存在客观价格,价格是看菜下碟的……


健身房这些都是小头了,其实买房买车才是……



其实这个某些行业的通性不难看出来,就是都是一锤子买卖,二次消费很少或者根本不存在……

不信你去调查一下这些行业的回头客比例……


早餐店老板不敢让你猜价格,原因是你天天都要来买包子,如果你买的是月子套餐,那就不一样了……



消费次数越多,频率越高的商品,商家越倾向于明码实价。消费次数极少,一锤子买卖,商家越倾向于议价。


话说这下面的答案都在说些什么东西啊……真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设身处地地想,如果身处一个特定行业的商户行列,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似乎都有默契,不愿意将最优惠的价格大张旗鼓地摆出来,反而宁愿让消费者花些心思去打听、去比较。从经济学原理来剖析,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的理性选择,尤其是在某些特定市场环境下。首先,我们得理解“价格搜寻成本”这个概念。这.............
  • 回答
    好的,我们不妨从经济学的视角来聊聊鲸和鸡的命运,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深刻的道理。抛开那些“AI味儿”的措辞,咱们就用大白话,一点一点地剖析开来。首先,得承认,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一个在汪洋大海里称雄的巨兽,另一个却是餐桌上的常客,它们的命运为何如此天差地别?这背后,其实是供需关系、成本效益、外部性.............
  • 回答
    为什么医生比超市售货员“贵”?经济学视角下的工资差异分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却牵扯到经济学中关于供给、需求、人力资本、风险溢价以及市场结构等诸多重要概念。我们不妨从这几个角度来细致地剖析一下,为何在普遍认知中,医生的薪资水平远高于超市售货员。1. 人力资本投入的巨大差异:学习成本与时间沉淀这是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的因素,让大瓶矿泉水的单位价格反而更低。首先,我们得聊聊生产成本。对于一家矿泉水公司来说,无论是一瓶500ml的水,还是一瓶1.5L的水,它们都需要经历相似的生产流程:水源的获取、净化、灌装、瓶子的制作、包装、以及运输。这些固定成本.............
  • 回答
    薛兆丰教授的这一观点,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主要涉及到稀缺性、机会成本、效率、公平以及市场机制等核心概念。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将社会看作一个整体,并运用经济学的思维工具进行分析。下面我将从几个层面详细阐述: 1. 基本经济学原理:稀缺性与选择 稀缺性 (Scarcity): 经济学的核心前提是资源是稀.............
  • 回答
    《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这部纪录片犹如一声警钟,敲响了我们身处经济转型期,尤其是产业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从经济学的视角审视,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痛点并非单一的,而是多维度、相互交织的复杂问题。首先,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成本上升是无法回避的痛点。过去粗放式的增长模式,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总量.............
  • 回答
    从经济学角度审视税收和财产再分配这种“劫富济贫”的机制,其核心目标并非简单的情感宣泄或道德审判,而是为了构建一个更有效率、更稳定且更具可持续性的社会经济系统。这背后蕴含着多重经济学原理和考量。一、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为何市场自身无法达到最优状态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尽管自由市场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强大的.............
  • 回答
    好的,我们从经济学角度来详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炒房而没有出现炒农产品(尤其是粮食)这个问题。这其中涉及到供需关系、商品特性、市场结构、信息不对称、金融属性以及政策干预等多个经济学层面的原因。一、 房地产的特殊经济属性与炒作的土壤房地产之所以容易被炒作,主要源于其独特的经济属性:1. 稀缺性与地域性(.............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从法律的角度深入剖析美国对华为的禁令,特别是“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影响。美国对华为禁令的法律根基: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 (IEEPA)美国对华为实施的一系列禁令,其核心法律依据主要源自“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 回答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化悲剧为幸运”的历史事件,往往是指那些在经历重大灾难、冲突或社会变革后,反而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效率提升、结构优化提供了契机,从而带来长期繁荣的事件。这些事件并非是主动追求的“幸运”,而是被动的悲剧所催生的“机会”。以下是一些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化悲剧为幸运的历史事件,并尽量详细.............
  • 回答
    从经济学角度看,双十一“什么也不买”,严格来说,不是一种绝对的“损失”,但可能是一种“机会成本”的损失,具体要看你个人的情况和对“损失”的定义。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1. 机会成本:最核心的经济学概念经济学中的“损失”往往不是指“没有得到某样东西”,而是指“为了得到某样东西而放弃的其他最有价值的东西”.............
  • 回答
    经济学的视角下,人生行动的“终极指南”似乎总指向一个核心概念:效用最大化。这听起来有点冷冰冰,甚至有些功利,但如果深入剖析,你会发现它并非只是简单的“利益至上”,而是对人类在资源稀缺环境下如何做出选择的一种深刻洞察。效用,不是金钱,而是满足感首先,得明白经济学里的“效用”到底是什么。它不是你账户里的.............
  • 回答
    从经济学的角度审视生育基金制度能否提升生育率,这是一个复杂但至关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中的经济激励机制、成本收益分析以及潜在的宏观经济影响。简单地说,设立生育基金,其核心逻辑是通过经济手段来调节生育行为,将生育这一看似纯粹的个人选择,置于一个更具经济理性分析的框架之下。生育基金的经济学原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确实可以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不生育者是否占了生育者的便宜”这一说法。这背后涉及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分工和资源分配的问题。我们不妨一步步来拆解它。一、 宏观层面的经济循环与代际转移最直接的经济学联系在于劳动力供给和经济增长。 生育者贡献了未来的劳动力: 生育并.............
  • 回答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囤积货物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而是取决于其发生的情境、动机、规模以及对整体经济的影响。经济学更关注的是囤积行为的效率性、市场功能以及潜在的福利损失或收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 1. 囤积在正常市场机制下的作用 (效率性)在正常市场环境下,适度的囤积行为是市.............
  • 回答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比尔·盖茨是否应该弯腰去捡那张100美元,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需要我们深入剖析机会成本、效用最大化以及理性人假设等核心经济学原理。首先,我们要引入“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在经济学中,任何选择都伴随着放弃其他选择的可能性,而这种被放弃的价值就是机会成本。对于比尔.............
  • 回答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审视美国对华为等中国公司的制裁,其影响是多层面且深远的,绝非简单的“一家独大”或“短期损失”可以概括。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市场结构、技术创新、全球供应链以及国家经济战略的博弈。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制裁最直接的体现是市场准入的限制。美国通过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等手段,阻碍了中国科技企业获得.............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经济现象。从“行贿能提高办事效率”这个角度去审视反腐对经济的影响,其实是在探讨一个长期存在的“润滑剂”效应消失后,经济体需要适应的阵痛期。曾经的“润滑剂”:行贿与办事效率在反腐力度相对较弱的时期,行贿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某些环节“提高效率”的方式。这种效.............
  • 回答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随大流”(herding behavior)的理性程度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在特定条件下,“随大流”可以被视为一种在信息不确定和有限理性情况下的理性行为,但它也可能导致非理性后果和市场失灵。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随大流的经济学解.............
  • 回答
    菜场里那一两毛钱的讨价还价,看似微不足道,但在经济学里头,它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能折射出不少道理。别看是小钱,背后牵扯的可是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消费者效用以及市场定价的逻辑。咱们先从信息不对称说起。你知道,菜场里的卖家(通常是摊主)对商品的成本、进货价、损耗以及市场行情,比你这个买家更了解。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