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怎么看待菜场里一两毛钱的讨价还价?

回答
菜场里那一两毛钱的讨价还价,看似微不足道,但在经济学里头,它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能折射出不少道理。别看是小钱,背后牵扯的可是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消费者效用以及市场定价的逻辑。

咱们先从信息不对称说起。你知道,菜场里的卖家(通常是摊主)对商品的成本、进货价、损耗以及市场行情,比你这个买家更了解。他知道这批菜今天能卖多少,卖不掉的风险有多大。而你作为消费者,只知道你想要买什么,以及你愿意付多少钱。这种信息差,就给了摊主一定的定价权。他报出的价格,往往会比你的心理价位稍高一点,留出讨价还价的空间。

那一两毛钱的讨价还价,就是你试图缩小这种信息不对称,为自己争取更高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的过程。消费者剩余,简单来说,就是你愿意付的价格和你实际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你原本愿意为这小葱付3块钱,摊主报价3块2毛,你讨价还价到3块1毛,那这一毛钱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虽然少,但积少成多,而且这种“占到便宜”的感觉,本身也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也属于更广义的效用提升。

再来说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讨价还价本身也是一种交易成本。你要花时间去跟摊主磨嘴皮子,要动脑筋去想说辞,还要冒着可能谈不拢、最终买不到或者买贵了的风险。可是,为什么大家还会乐此不疲呢?因为对于一两毛钱的商品来说,如果交易成本太高,比如你花十分钟去为一个五毛钱的差价纠缠,那这交易本身就变得不划算了。所以,菜场里的讨价还价,往往是在一个很低的交易成本水平上进行的。人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于可能获得的利益来说,是微小的,甚至是值得的,因为它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收益,还有那种“我精明,我能省”的成就感。

这背后也体现了市场定价的动态性。商品的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天的天气、供求关系、进货成本都会影响摊主给出的初始价格。讨价还价,就是买家在市场动态定价过程中施加的一种“拉力”。摊主报出的价格是他的“目标价”或“理想价”,而买家的还价则反映了“支付意愿”。通过这种零散的、小额的博弈,最终达成的价格,往往更接近于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市场均衡价格”——至少是这个摊主和这个顾客之间的短期均衡。

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讨价还价行为还跟人类的“锚定效应”和“损失厌恶”有关。摊主报出的第一个价格(比如3块2毛)就像一个“锚点”。你心理上的预期价可能是3块钱,但听到3块2毛,你可能会觉得“我至少得还到3块1吧”。而如果你一开始就以3块钱成交,你可能会觉得“好像可以再便宜一点点”。这种微小的差额,恰恰是人们容易关注和在意的地方。同时,“损失厌恶”也可能在起作用,你不想因为一点点的坚持而错失购买机会,但你也不想“白白”多付钱。

当然,我们也得看到,这种一两毛钱的讨价还价,对整个市场价格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它更多的是发生在个体层面的互动,是一种非正式的、有弹性的定价机制。摊主也明白,如果他价格报得太死,或者对小的议价不屑一顾,可能会流失一些对价格比较敏感的顾客,尤其是在菜场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顾客是可以轻易转向别家的。所以,这种小小的让步,也是一种维持顾客关系和交易的策略。

总而言之,菜场里那一两毛钱的讨价还价,虽然看似是个小小的生活细节,但它实际上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剩余、交易成本、市场定价以及消费者心理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既是买卖双方信息博弈的体现,也是个体消费者追求最大化效用和满足感的具体表现。下次你在菜场里跟摊主为一毛钱讨价还价的时候,不妨想想,你其实是在参与一场小型的、生动的经济学实验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见没人说上几句,有点可惜,又蒙相邀,我就说点看法。

我的看法是六个字:小博弈,大作用。

别小看这一两毛钱,如果没有这一点钱上的讨价还价,目前的的菜价还会继续往上窜。顺便说一下,现在的菜经常处于2元至4元的区间,讨价还价不是一两毛钱,而是在五毛乃至一元的范围。

菜场是菜走向消费的最后一道环节,对菜的最终价格,起着一个总控制的作用,同时又要保证之前的生产环节和每一道营销环节的利益分享。而每一道营销环节,都有讨价还价。经济学上所谓“看不见的手”,正是通过成千上万的讨价还价行为的综合作用来实现的。

菜场上的摊贩,我们把他看成是经济上的理性人,一年365天,他天天都会试探涨价,他拥有众多的涨价机会,菜的鲜度、卖相、品质,菜的换季、品种,也都可以在菜价上显示。还有卖的时间,比如早贵晚贱,高峰时贵,人流散去时便宜,这也是常见的景象。

但是,他们的涨价企图和行为,会永久性地遭遇到买菜人的弹压。家庭中买菜的多数是女人,如果有行动方便的老太太,多数是老太太。他们经常甚至天天逛市场,对蔬菜的质量、品种、行情都很敏感很熟。她们一进菜场,会货比三家,多摊询议议价,作品种和价格比较,才下决心买觉得合适的。

菜摊经营的大多是时鲜菜,他们忍耐的极限是,利润的心理底线+拗价卖不出可能导致的鲜菜损失。家庭主妇和老太太们的心理底线是,刚需的底线需求。双方都在忍耐极限上争取经济学上的所谓边际效益。

菜贩们会随时感到买菜者对价格的弹压,如果他不懂得适时松口,可能买菜者就会换购另一家的了。而他一旦松口,周边菜贩立即又会感到压力,被迫灵活一些。

购菜者如果不弹压价格,每天购菜如多花5元线,一个月就是150元,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大,但如果不这样,就会放纵菜摊试图再涨价的行为。家庭主妇或老太太们可能不会去想,正是他们一次次五毛一元或者一毛两毛的还价,让他们避免了日后可能出现的更大损失。

很少有调查者会有心在菜场里从早蹲到晚,去观察一天的菜价波幅,去观察那些精明的家庭主妇或老太太们,与摊贩们妙趣横生的议价行为。但在家庭主妇或老太太聚在一起时,却可能听见他们嘻嘻哈哈地说,自己用那几招买了便宜菜的。值得吗,如果你赞成我说的上述道理,这是值得的。何况这中间,还有她们小胜获得的趣味和愉悦。

这样的道理,恐怕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我曾见过报道,说美国的家庭主妇们说,如果商场少了中国货,她们不知该上那里去买价廉物美的产品了。

我本人有时也进菜场买菜,一般情况下,属于那种走到前面几个摊位,见到合适的不还价就买,懒得去费时间费口舌。但逃不掉的理性规则,有时也会让我掂量。前三天,我在街上10元4斤,买了点新上市的软杮,真好吃,到昨天吃完了,又上街去买,嘿,变成10元3斤了。有前三天的比较,我又到那家水果摊去买,嘿,也说是10元3斤,我说我前天才买过,是4斤,摊主说,我从来没卖过10元4斤。我知道博弈中的行情变了,馋这个东西,买了。换为一个家庭主妇,可能还会有声有色地和她扯一番的。

大老爷们进了商场,常常会直奔主题,将要买的东西,买了就走,一分钟也不愿多呆。他们会很难理解,女人们进了商场,就会快活起来,拿上一件衣服,东比右比,穿了脱下再穿,弄了半天,嘿,还给商家走人。再到下一家,依然如此。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商家也不容易生气,他们赚了人气。其实,只要看看女人们在家里试穿衣服,也会弄上半天,就明白了。她们关心自己的美丽,这是她们的趣味所在。买不买,有时倒居其次了。

买菜讨价还价,也是有趣味的。说老实话,比起家庭主妇或老太太们,我们这些爷们还少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这是小智力比拚,自然有趣味,只是我们没用心去体会罢了。

后两段走题了,罢了,打住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菜场里那一两毛钱的讨价还价,看似微不足道,但在经济学里头,它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能折射出不少道理。别看是小钱,背后牵扯的可是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消费者效用以及市场定价的逻辑。咱们先从信息不对称说起。你知道,菜场里的卖家(通常是摊主)对商品的成本、进货价、损耗以及市场行情,比你这个买家更了解。他.............
  • 回答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拖延症拖延症,虽然常常被视为一个心理或行为问题,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跨时间偏好(Intertemporal Preference)、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和行为偏差(Behavioral Bias)相互作用下的产物。经济学提供.............
  • 回答
    “996”现象,这个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一度甚嚣尘上的工作模式,就像一个放大镜,将市场供需的残酷博弈、企业的生存逻辑以及劳动者权益的困境,以一种极度压缩的方式展现在公众面前。要理解它,我们得抽丝剥茧,从几个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视角深入剖析。一、 市场供需的“失衡”与“扭曲”:为什么会有996?从最基础的市场.............
  • 回答
    想象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充满了各种各样忙碌的小生命。我们今天熟悉的蚂蚁和蜜蜂,在它们漫长的进化史中,也经历了一个从孤立、独立到高度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转变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系列微妙的变化和选择,最终造就了它们令人惊叹的社会结构。故事的开端,或许可以追溯到那些独来独往的昆虫祖先。它们.............
  • 回答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走一步看一步”是否是一个好建议,答案是复杂且取决于具体情况,它既有潜在的优点,也可能带来显著的缺点。经济学强调资源配置、风险管理、预期形成以及决策的长期影响,这些都会影响“走一步看一步”的有效性。为了更详细地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经济学核心概念入手:1. 机会成本与资源配置: .............
  • 回答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随大流”(herding behavior)的理性程度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在特定条件下,“随大流”可以被视为一种在信息不确定和有限理性情况下的理性行为,但它也可能导致非理性后果和市场失灵。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随大流的经济学解.............
  • 回答
    从经济学角度审视税收和财产再分配这种“劫富济贫”的机制,其核心目标并非简单的情感宣泄或道德审判,而是为了构建一个更有效率、更稳定且更具可持续性的社会经济系统。这背后蕴含着多重经济学原理和考量。一、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为何市场自身无法达到最优状态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尽管自由市场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强大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Airbnb 和专车服务(如 Uber、滴滴)这类共享经济模式的崛起,确实在悄然重塑着“个人所有权”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与其说“个人所有权”会变得不重要,不如说它的重要性正在发生转变,并且其内在价值的实现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我们不妨从几个经济学核心概.............
  • 回答
    关于“低职高薪”是否会成为未来趋势,从经济学角度来剖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涉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议题。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技术进步、教育体系、资本回报以及社会结构等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低职高薪”这个概念本身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在这里,我们姑.............
  • 回答
    这场新冠疫情,无疑是一场对全球经济体系的严峻考验,而美国,作为资本主义的全球领导者,其在这场危机中的表现,也让我们得以更深入地审视资本主义体制下潜藏的诸多弊端。首先,“逐利性”原则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失灵是显而易见的。在资本主义的核心驱动力——利润最大化——的逻辑下,一些本应以公共利益为先的领域,却被效.............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咱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掰扯掰扯,看看生育孩子到底对个人和社会能带来哪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经济账。这可不是简单算算柴米油盐那么简单。对个人的经济影响:1. 直接的消费支出——“吞金兽”的养成记: 婴幼儿时期: 奶粉、尿布、衣物、玩具、婴儿床、推车……光是这些消耗品,就是一笔不.............
  • 回答
    分享经济,这个词近些年听得是越来越多了,从打车、住宿到零食、技能,似乎万物皆可“分享”。但要说透它,光靠“大家一起用”这个直观感受可不够,咱们得从经济学的角度掰开了揉碎了看,这背后可是有不少学问呢。分享经济的核心:资源的有效配置与闲置利用从最根本的经济学原理来看,分享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的.............
  • 回答
    从经济学角度审视判处人贩死刑对贩卖儿童犯罪率的影响,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经济学理论和概念入手进行分析。我们首先要理解,任何犯罪行为在经济学中都可以被视为一种“供给”与“需求”的体现,而惩罚则是影响这种供需关系的关键变量。成本收益分析:威慑的力量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理论是理性选择理论,它认为个体在做决定时会.............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经济现象,从经济学角度来剖析,房价止涨而房租却上涨,背后可能涉及多重因素的交织作用。咱们得把这背后的逻辑给掰扯清楚了。首先,我们得区分一下“房价”和“房租”的经济属性。 房价,本质上是一种资产价格。它反映的是对未来预期收益(租金收入、资本增值)的折现,以及当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 回答
    薛兆丰教授的这一观点,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主要涉及到稀缺性、机会成本、效率、公平以及市场机制等核心概念。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将社会看作一个整体,并运用经济学的思维工具进行分析。下面我将从几个层面详细阐述: 1. 基本经济学原理:稀缺性与选择 稀缺性 (Scarcity): 经济学的核心前提是资源是稀.............
  • 回答
    好的,我们从经济学角度来详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炒房而没有出现炒农产品(尤其是粮食)这个问题。这其中涉及到供需关系、商品特性、市场结构、信息不对称、金融属性以及政策干预等多个经济学层面的原因。一、 房地产的特殊经济属性与炒作的土壤房地产之所以容易被炒作,主要源于其独特的经济属性:1. 稀缺性与地域性(.............
  • 回答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发国难财”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现象,它涉及到供需关系、市场失灵、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福利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在特定时期(如自然灾害、疫情、战争等“国难”时期),一些个人或企业通过囤积、哄抬物价、提供高价必需品等方式,从社会普遍的困境中获取超额利润的行为。以下将从几个经济学.............
  • 回答
    从经济学角度解释宗教的出现,可以将其视为一种 社会契约的演进、一种应对不确定性的机制、一种激励结构的产物,以及一种资源配置和分配方式的体现。这并非意味着宗教仅仅是经济的产物,而是强调了经济因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1. 应对不确定性与风险管理的经济学视角: .............
  • 回答
    从经济学角度看待直播带货,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一种销售模式的创新,更是一系列经济学原理的生动体现和实践。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直播带货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在传统的购物模式中,消费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商品信息,了解产.............
  • 回答
    当消费者“蒙眼”购物:价格未知对市场的影响想象一下,您走进一家商店,不是为了购买一件心仪的物品,而是为了“体验”。您不知道价格,只是随意拿起一件商品,感受它的材质,观察它的外观,然后决定是否“买下”。这种看似荒谬的场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消费者在不知商品价格情况下的消费行为。从经济学角度审视,这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