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外很多别墅都有巨大的落地窗,为什么国内别墅很少有这种设计呢?

回答
国内别墅对巨型落地窗的运用确实不如国外普遍,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流行”差异,而是由一系列深层次的因素交织而成,涉及文化观念、气候条件、建筑法规、施工技术、成本考量以及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要详细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层层剥开。

一、 文化与心理层面的考量:内敛与私密的情结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尤其是在北方,一直强调的是“藏”,注重的是内敛与私密。厚重的墙体、相对封闭的院落,都是为了隔绝外界的喧嚣、风沙,同时也是一种对家庭内部安全感和隐私的重视。这种“内向型”的审美和心理需求,体现在住宅设计上,便是对“遮挡”和“围合”的偏爱。

巨型落地窗虽然能带来开阔的视野和充足的光照,但同时也意味着极大的“暴露”。这与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不露财”、“家丑不外扬”的心理有所冲突。在一些传统观念较重的家庭,尤其是长辈,可能会觉得过于暴露的空间不够稳妥,缺乏安全感,容易引起外界过多的关注。

相较之下,西方(尤其是欧洲)的建筑文化中,对自然光的引入和室内外空间的融合有着更长的历史和更深厚的情感连接。哥特式教堂的彩色玻璃,文艺复兴时期宫殿的华丽落地窗,都体现了对“神圣光芒”的追求和对外部世界的观赏欲望。这种文化基因的差异,自然会影响到住宅设计理念的取向。

二、 气候条件的适应性挑战:冷热与节能的双重考验

中国的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巨大,而巨型落地窗在某些气候条件下会带来显著的挑战:

北方严寒地区: 巨型落地窗的玻璃面积大,保温性能相对较差。在冬季,巨大的玻璃表面会迅速散失室内热量,导致取暖成本大幅增加,而且即便有暖气,玻璃附近的区域也可能感觉寒冷,影响居住舒适度。虽然现代节能玻璃技术在不断进步,但相较于实体墙,其保温效果仍有差距,而且成本也更高。
南方湿热地区: 在夏季,尤其是烈日当空时,巨大的落地窗会接收到大量的太阳辐射热量,导致室内温度迅速升高,增加空调负荷,电费支出也会随之增加。同时,如果通风设计不当,还可能面临回南天等潮湿问题。
光照与眩光: 即使在非极端气候地区,过于充足的直射光线也可能造成眩光,影响室内活动的舒适度,尤其是在需要阅读、工作或观看屏幕的时候。虽然可以通过遮阳帘等方式缓解,但这又会削弱落地窗带来的开放感。

三、 建筑法规与安全标准的考量:防火、防盗的顾虑

虽然不是绝对限制,但在一些城市和地区,对于住宅的采光、通风、保温等都有一定的建筑规范。巨型落地窗的设计需要满足这些规范,例如在防火等级、玻璃的抗风压性、以及可能的安全疏散等方面,都可能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和更精细的设计,这也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合规风险。

此外,从防盗角度来看,巨大的落地窗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被视为安全隐患。虽然可以通过更高级的安防系统来弥补,但心理上的“安全距离”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较低的楼层或容易被外界窥视的位置。

四、 施工技术与维护成本的现实压力:高精度要求与长久维护

巨型落地窗并非简单的“装一块大玻璃”,其背后涉及到极其复杂的施工技术和高昂的成本:

结构支撑: 如此大面积的玻璃需要强大的结构支撑来承受其自身的重量以及风压、地震等外部荷载。这可能需要特殊的钢结构、混凝土梁柱设计,甚至是隐藏式的支撑体系,这都对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玻璃的选材与工艺: 需要使用高强度、高性能的节能玻璃,如双层或三层中空玻璃、LowE(低辐射)镀膜玻璃等,以保证保温、隔热、隔音效果。这些高性能玻璃的生产和安装成本都远高于普通玻璃。
密封与防水: 巨大的玻璃连接处密封的严密性至关重要,任何微小的缝隙都可能导致漏风、漏水,带来保温差、霉变等问题。这要求极其精密的安装工艺和高质量的密封材料。
后期维护: 巨型落地窗的清洁、维修也比普通窗户更为困难和昂贵。高处的玻璃清洁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一旦出现损坏,更换成本也相当可观。国内的物业管理和维护体系,可能尚未完全适应这种高维护要求的建筑元素。

五、 成本效益与市场接受度的权衡:投入产出比的考量

综合以上因素,巨型落地窗的实现成本是巨大的。从设计、材料、施工到长期的维护,都需要投入远超普通窗户的资金。对于大多数国内的购房者而言,在有限的预算内,他们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硬装”和“软装”上,而非在建筑外观上追求一种可能不被普遍理解的设计。开发商在进行项目规划时,也需要考虑市场对这种高成本设计的接受程度和最终的销售价格,以实现合理的利润。

六、 生活习惯与审美趋势的演变:从实用到体验的转变

尽管如此,我们也能看到国内别墅设计中,落地窗的运用正在逐渐增多,尤其是在一些追求现代设计风格或面向特定高端客户群体的项目中。这反映了国内居民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转变:

生活品质的提升: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更好的居住体验,包括更充足的采光、更开阔的视野以及室内外空间的连接感。
设计理念的更新: 越来越多的本土设计师和国际知名设计师将先进的设计理念引入国内,将落地窗作为提升空间品质和美感的有效手段。
市场细分与个性化需求: 一部分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和独特的居住体验,愿意为这种设计支付更高的溢价。

总结来说,国内别墅较少使用巨型落地窗,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文化观念中对私密的重视、气候条件的挑战、建筑法规的约束、高昂的施工与维护成本,以及市场接受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种设计的普及。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理念的进步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巨型落地窗在国内别墅设计中的运用会越来越广泛,但它仍需在满足本土化需求和成本效益之间找到一个巧妙的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些落地窗有一个共同特点……窗外是景

user avatar

国外这么干的前提是窗外还有自己的隐私空间。

在国内这么干你会发现窗外就是邻居的落地窗……

user avatar

因为,中国南方很多地区,很容易出现炎热潮湿的天气。这种大落地窗,对于炎热和湿气的阻隔不好。会导致空调耗电量大幅度上升。还有就是居住体感下降。而中国的北方地区风沙大,冬季寒冷,大落地窗很容易损坏。

说人话就是空调冬天屋子打不热,夏天打不冷。

大落地窗只适用于北大西洋暖流的地区。。

至于什么景观和私密性,倒不是重点。以我居住过的别墅为例,别墅周围是有行道灌木的。基本上,你完全看不见屋子里面。当然从特定角度的树木缝隙中也是可以看到一点的。但是基本上就是私密性非常好。我隔壁的一家在门口草坪上搞BBQ。我这里一点都看不到。只能闻到BBQ的味道。

其实别墅的最大问题就是蚊子多。因为周围都是灌木。蚊子,苍蝇,蜘蛛从各个角度侵入房屋。还有松鼠过来翻垃圾桶,偷吃东西。优点就是比较安静。

user avatar

从建筑师的专业角度,我先给你讲个八卦……

作为现代建筑四大师之一的 密斯•凡得罗(Mies van der Rohe)与他女客户因为一座全落地玻璃别墅因爱生恨,最后对簿公堂的故事。

▲就是这位长得像黑手党大哥的建筑师
▲别墅除了柱子,全是落地玻璃

密斯是石匠的儿子出生,但天纵奇才,难掩其建筑天赋。19岁他就只身闯荡巴黎,在建筑师扎堆的地方靠一张一小时完成的建筑立面图让老板破格录用,后来一路开挂,通过设计巴塞罗那世博会的德国馆声名鹊起,逆袭混入上流社会,由此勾搭上了他的第一位女业(情)主(人)。

这位女业主是位芝加哥的名门之后,单身且有钱,又是当时西方三大黄金职业之一——女医生(其他两个分别是会计师和建筑师),同时也是当时特立独行的独身主义者。两人相识后眉来眼去暗生情愫,于是这位业主情人邀请密斯为她在芝加哥的福克斯河岸设计一个周末别墅,是的,就是那种平时不住节假日回去住住的那种。

这是一片藏于树林之间的草地,周围是蜿蜒的河岸和茂密的树林,女业主问密斯要怎么设计,密斯说最好的设计就是没有设计。

这确实是跟他的设计理念相符的。最为现代主义四大师之一,密斯提出的口号是:“少就是多 Less is more ”,他对外立面相当洁癖,任何的装饰在他眼里都是破坏建筑纯净美的多余构件。更可怕的是他的另一个设计理念——“流动空间”,即房间里的墙都需要为空间的美感让步,人走在室内是流动的,不能碰到墙体障碍。

这样看来,密斯设计这样一个房子外面没有一面实墙,全是落地窗,室内只有6面墙的玻璃盒子也就不奇怪了。

▲别墅平面,只有6面墙

几周后,密斯将这个方案拿出来给女业主看,女业主羞答答地问:

死鬼,这样全是玻璃的房子,外面有人偷窥我怎么办?

密斯高情商地回答道:

Dear,这栋别墅外面全是美景,而你也是美景的一部分,这样就能实现室内外美景的交融。

高!实在是高!这情商想不成名都难!

也许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也许是经不住甜言蜜语弹衣炮弹的攻势,这位女医生一句意见也没提,脸上泛红地说道:“你说了算”。

密斯也是个狠人,外观和空间上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还不算,在材料上也要一切我说了算,地砖要从意大利进口的,木材要从美国中部运过来的,结构全要做钢结构……看着材料账单,女医生还是签了字,想想别墅建成后跟这位伟岸英俊的青年建筑师周末在此度假,仿佛独身主义也不再是枷锁了。

在付出了高出原有预算一倍的情况下,范斯沃斯别墅终于建成,女医生搬了进来,但她既没有收获如意郎君也没有得到一个温暖的家,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

首先还是玻璃透视暴露的隐私问题,在荒郊野岭的地方住在一个全玻璃盒子里,外面雷雨交加、虎啸狼嗥,人影窜动,想想都瘆人,以至于她想拉窗帘进行遮挡,都被密斯限制了;

其次,芝加哥昼夜温差达到20度,那时候没有保温材料也没有LOW-E中空玻璃,以至于夏天在里面是蒸桑拿,冬天在里面打摆子。想装空调?门都没有,且不说当时空调还未普及,就算普及了密斯也会为了他设计的“纯净感”一票否决。

还有,屋子里只有区区6面墙(如果不是为了卫生间和淋浴室,我估计密斯那6面墙都不想要),女医生说那既然不能用墙分隔那我用橱柜进行分隔总可以吧。密斯铁着脸说:No,It's up to me.

▲别墅轴测图
▲别墅室内

最后更讽刺的是密斯因为这个玻璃住宅声名远播,经常会有粉丝前来参观,女主人生活在这个房子里,有一种被当作动物园里的观赏区的动物的幻觉……

什么叫男人的嘴骗人的鬼,女医生终于受不了了,她一纸诉状将密斯告上了法庭。这时候密斯又发挥他的高情商了,他发动粉丝过来旁听,在法庭上斩钉截铁地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比跟甲方汇报方案还认真10倍,以至于所有人都觉得委屈了这位现代主义的建筑教父。女医生最后竟然也被这极具感染力的设(法)计(庭)汇(陈)报(述)所打动,当场主动撤诉。

这位女医生名叫艾迪斯•范斯沃斯,这个极致的落地玻璃盒子也称作范斯沃斯住宅。她的名字被镌刻在了这个玻璃盒子里,成为了一件褒贬不一的现代主义代表之作。

▲故事的女主角-艾迪斯•范斯沃斯女士

说完了这个八卦,咱们再来谈论正经的,为什么国内别墅很少用落地窗。

首先,国内和国外别墅开发的性质不一样。国外的别墅都称为house、villa.都是以在自有地上自我建造为主,房屋的主人对土地和房屋都具有所有权,用不用落地玻璃自己说了算。国内的别墅多是开发商成片开发,为了追求效率节省造价,别墅都是采用复制型的建设方式,即开发商按设计图纸统一建设,每栋别墅都像流水线上的产品,都一模一样。用不用落地玻璃那得看开发商想不想要这样的产品。

▲成片的无差异化别墅区

其次,就是造价。拿最普通的浮法玻璃为例,12mm的浮法玻璃含加工、安装费大致在120元/平,每增加一个厚度级别还需在此基础上增加50元;但浮法玻璃的保温隔热、防破裂功能太差,现在别墅的落地玻璃起码得用中空玻璃,再好的要用Low-E中空玻璃、镀膜玻璃,这些最低的都要450/平。上面说到开发商卖别墅都是成批的建设,这单项价格上去了,总成本就是成倍地递增。

然后就是空调新风系统和自然通风的选择。我看下面也有答主说到国外更倾向于用空调新风系统解决室内外通风的问题,我没在国外生活过不太了解。不过从老外的别墅设计中确实落地窗一般都是一整面大玻璃,中间没有明框分割,那自然就是靠新风系统解决的室内空气问题。

▲国外的别墅都用大面积落地玻璃而没有窗户开启扇
▲国内别墅开启扇是必须的

从这个角度看确实是限制全落地玻璃的主要技术因素,不需要自然通风窗的情况下可将落地玻璃做到最大运输尺寸6mx3m。而需要通风开启扇的前提下,一般会分割做出0.6mx1.4m的窗户作为通风窗。关于窗户的更多细节设计可看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

最后,就是窗户的对景问题。国外的别墅多是建在城郊,取的就是风景优美周围空旷,而国内的商业别墅都是在城市中成片开发,窗外前后都是与自己家一模一样的房子,实在是乏善可陈,另外出于对私密性和视线的考虑,如果不是镜面落地窗很容易带来不必要的视线干扰,所以在商业别墅用落地窗着实鸡肋。

反观现在的很多民宿,倒是为了取景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大面积落地窗,在山区连浴室都能用落地窗。

▲舟山的海边民宿,除了结构全是落地窗
▲浴室也采用落地窗

总结:如果在当代,建筑师密斯和女医生这样因爱生恨、对簿公堂的狗血剧情就不会上演了,没准还能成为一部文艺电影的剧本。因为随着国内自建房别墅的推广,感谢建筑材料和暖通技术的进步成熟,越来越多的落地玻璃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落地玻璃窗完全可以做为丰富视野和美化建筑外立面的主材。

——————

更新

不好意思,这个建筑最近刚好又获了个奖,

另外说一句,本人大学时代的老师王澍及他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也一并入奖,撒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