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中的「京城」指长安还是洛阳呢?

回答
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要判断诗中的“京城”指的是长安还是洛阳,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确刘禹锡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的创作地点。刘禹锡是唐代中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一生经历过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许多诗歌,尤其是描写洛阳风光的,都非常有名。

其次,我们来分析“京城”这个词在唐朝的语境下通常指的是哪里。在唐朝,作为国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无疑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最为显赫的“京城”。但同时,洛阳(今河南洛阳)在唐朝也曾长期作为东都,承载着重要的政治功能,并且在特定时期,尤其是安史之乱后,洛阳的重要性甚至一度超过长安。

现在,让我们聚焦到《赏牡丹》这首诗本身。刘禹锡写这首诗时,他正在洛阳。这首诗是他为观赏洛阳牡丹而作。洛阳作为当时的东都,以其辉煌的牡丹闻名天下,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赏玩。

因此,从创作的语境和刘禹锡当时的活动地点来看,“京城”在这里最直接、最明确的指向就是洛阳。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京城”可以指洛阳的情况呢?这与唐朝的都城制度有关。唐朝实行的是“两京制”,即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两者都是朝廷所在地,都承担着政治和文化的功能。虽然长安在很多时候更被认为是正都,但洛阳作为东都的地位同样举足轻重,尤其是在政治动荡时期,洛阳往往是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刘禹锡写下这句诗时,正是为了赞美洛阳牡丹的国色天香,能够“动京城”,即让整个都城为之轰动,为之倾倒。这恰恰说明了当时洛阳作为“京城”的地位以及牡丹在其中引起的轰动效应。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京城”在这里泛指都城,也可以理解为泛指国都长安。因为牡丹在长安同样受到皇室和百姓的喜爱,也曾有过“动京城”的盛况。但考虑到刘禹锡写诗的具体场景和他的创作习惯,指向洛阳的说法更为有力。

总而言之,虽然“京城”这个词在唐朝可以同时指代长安和洛阳,但结合刘禹锡《赏牡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他在洛阳的经历,诗中的“京城”更倾向于指的是洛阳。 这句诗,正是诗人对洛阳牡丹盛况的生动描绘,将洛阳这座城市的繁华与牡丹的绝美融为一体,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在《赏牡丹》中的千古名句,诗中所写的牡丹盛景究竟是在长安还是洛阳引起了很多争议。这首诗描写的场景究竟是哪里呢?

理解清楚这首诗必须清楚两个问题:

问题1:唐朝“京城”是哪里?

问题2:唐朝牡丹在哪里?

下面将详细讨论这两个问题。

问题1:唐朝“京城”是哪里?

① 唐朝洛阳可否被称为“京城”?

旧唐书》中洛阳称“东都”,

新唐书》中显庆二年后称“东都”,武周称“神都”,天宝称“东京”,上元二年取消“东京”称号,后复称“东都”,此后至唐末均为“东都”。

总结:洛阳不被称为“京城”,被称为“东京”共19年。

注:《新唐书》中“上元二年罢京”,即公元761年唐肃宗明确的取消了洛阳的“东京”称号。

②唐朝长安可否被称为“京城”?

《旧唐书》中新唐书称“京师”,

《新唐书》中自唐初称“京城”,其后又有“西京”、“中京”、“上都”等称号。总结:长安在自唐朝一开始称为“京城”“京师”,并贯穿整个唐朝。

表1 唐朝长安洛阳称号考

③唐诗中的京城指代长安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白居易《琵琶行》。

还可以举出大量用京城指代长安的唐诗,此处不赘述了。

京城指代洛阳:无

④诗作者刘禹锡相关。

刘禹锡出生于公元772年。根据②中可清楚知道,从刘禹锡出生到他死亡,洛阳都只能称为“东都”。因此作为高官的刘禹锡绝无可能用“京城”来指代“洛阳”。

这一点也可从刘禹锡的其它作品得到验证:《答张侍御贾喜再登科后自洛赴上都赠别 》

又被时人写姓名,

春风引路入京城。

知君忆得前身事,

分付莺花与后生。

诗的题目和内容写的非常清楚,题目是“自洛(洛阳)赴上都(长安)赠别”,在诗中写明确写的“入京城”,很明显此处的京城是“长安”。

问题1的答案是非常清楚的,唐朝的京城专指“长安”。

问题2:唐朝牡丹在哪里?

“花开时节动京城”,既然牡丹花开都震动整个京城了,那么毫无疑问那里的牡丹种植规模必然惊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在唐朝,唐诗毫无疑问是文化传播的核心手段,既然牡丹花开动京城了,必然有大量相关描写的唐诗,那让我们来看看描写牡丹的唐诗吧。

搜索关键字同时包含“长安”和“牡丹”的唐诗和关键字同时包含“洛阳”和“牡丹”的唐诗,结果如下:(数据来源:搜韵网 包含唐朝3347位作者,54464首诗词)

其中关键字同时包含“长安”和“牡丹”的唐诗共18首;关键字同时包含“洛阳”和“牡丹”的唐诗共0首 。

其中长安牡丹诗中写到“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长安牡丹开,绣毂辗晴雷”,“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都是“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清楚写照。

反观洛阳,基本没有牡丹诗,也意味着就算有牡丹,也肯定默默无闻,从何谈起“动京城”?难道只靠一朵两朵牡丹就能震动京城了?

不难看出,唐朝牡丹的中心在长安,而洛阳基本没有牡丹。

综上,在唐朝,洛阳一不是“京城”,二基本没有牡丹。这句诗和洛阳完全无关。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清清楚楚是长安牡丹,且毫无争议。

最后让我用一首同时包含“京城”“长安”“牡丹”的唐诗做结:

京城寓怀

唐·张祜

三十年持一钓竿,

偶随书荐入长安。

由来不是求名者,

唯待春风看牡丹。

附图《新唐书》,《旧唐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要判断诗中的“京城”指的是长安还是洛阳,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首先,我们要明确刘禹锡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的创作地点。刘禹锡是唐代中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一生经历过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许多诗歌,尤其是描写洛阳.............
  • 回答
    中国花卉协会推荐牡丹为唯一国花,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讨论。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对此的看法比较复杂,既能理解推荐牡丹的理由,也觉得其他候选花卉同样有其独特的魅力。对牡丹成为国花的看法:首先,要说牡丹,那确实是中国人心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花。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富贵、吉祥的象征。从唐朝.............
  • 回答
    核武器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国家的“镇国神器”,确实 远远不止是单纯因为其破坏范围广。它之所以拥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核武器的超绝破坏力与威慑力: 毁灭性规模的杀伤力: 这是最.............
  • 回答
    “小女子无以为报,唯有以身相许”这句话,在古代语境下,承载着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逻辑,也反映了当时女性在某些情境下的无奈和选择。要理解这句话的逻辑,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小女子无以为报,唯有以身相许”的逻辑:这句话的逻辑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主要层面:1. 报恩与情感的极端表达: .............
  • 回答
    汉初三杰,刘邦麾下最得力的三位谋臣战将,分别是韩信、萧何和张良。他们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堪称开国元勋。然而,在这三位杰出人物中,唯有张良被后世尊为“谋圣”,并且得以善始善终,安享晚年。这其中的缘由,远不止是运气二字,而是他一系列深思熟虑的选择和行为所致。韩信:功高盖主,悲剧收场先说说韩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古代司法运作的核心,也让我们得以窥探当时人们的认知和技术局限。要说古代为什么“唯有口供无法作假”,其实这个说法本身就不太严谨,但我们可以深入剖析一下,为何口供在古代司法的地位如此特殊,以至于即使严刑拷打,也必须由当事人“亲口说出”。一、 时代的局限:技术和证据的薄弱首先,我们.............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引人入胜的问题,触及了康德哲学最核心的论点之一。简而言之,按照康德的哲学体系,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确实是我们在“吃现象”,而“物自体”则无法直接触及。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康德的“现象”与“物自体”这两个概念。康德的“现象”与“物自体”:一个划分伊曼努尔·康德在其最重要.............
  • 回答
    在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土壤里,“学而优则仕”确实是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价值导向。它描绘了一幅理想的人生蓝图:通过读书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和才干,最终能够进入仕途,为国家社稷效力,实现个人价值,并获得社会认可。这种观念强调了个人通过公共服务来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性,也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
  • 回答
    在战锤40000那广袤而残酷的宇宙中,“唯有战争”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更像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真理,渗透到这个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塑造着所有生命的存在方式。要真正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的多重含义和由此衍生的概念。首先,从最表层的字面意思来看,它描绘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冲突状态。战锤40k的世界,简单.............
  • 回答
    要理解为何日本的侵略在中国心中留下了如此深刻的伤痕,甚至比其他侵略者更为尖锐,我们需要从历史、侵略的性质、方式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多个维度来剖析。这并非简单的情感宣泄,而是有着复杂且沉重的历史根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历史上中国确实遭受过来自不同方向、不同民族的侵略和统治。从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
  • 回答
    话说杨过,这名字一听便知他一生情缘,多少纠葛,多少恩怨,都离不开一个“过”字。然而,他心中那份执念,那句“在这个世上,唯有姑姑一人真心对过儿好”,绝非一朝一夕,也非空穴来风。这背后,是一段漫长而深刻的成长经历,一点一滴地浇筑而成的情感坚冰。咱们得从他还在襁褓中的时候说起。杨过的生父是谁,连他自己都记.............
  • 回答
    汤加与世界的联系,很可能在未来几周内变得异常微弱。仅仅一条海底光缆的断裂,这个太平洋岛国的通信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影响之深远,绝非“失联”二字可以简单概括。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影响,便是通讯的瘫痪。汤加与外界的绝大多数信息往来,都依赖这条连接该国与斐济的海底光缆。一旦它不幸中断,整个国.............
  • 回答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这句话是否是“唯汝子”讹变来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问题。 结论是:从目前可靠的史料和语言学研究来看,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支持,它更像是一种后人的揣测或者误读。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个问题:一、 原始出处与字面意思首先,我们来看这句话的原始出处和字面意思。 出处:.............
  • 回答
    唯品会最近挖掘了不少能让男生眼前一亮的“宝藏”单品,不是那种烂大街的,而是那种在细节、设计、或者实用性上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我来给你数一数,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了解为啥它们能抓住眼球。首先,得提提那些能瞬间提升整体质感的基础款升级版。 “空气感”衬衫/T恤: 你可能觉得衬衫T恤太平常了,但唯品会最.............
  • 回答
    “唯二”这个词,用起来确实挺有意思的,但要说它“对不对”,还得看具体语境和使用习惯。从词语构成上看,“唯”表示“只有”,“二”代表“两个”。连起来,就是“只有两个”。这么理解的话,它本身的意思是清晰的。然而,在一些人的感觉里,“唯二”带有一种比较强烈的语气,有点像是强调“就这两个,没有其他的了”,或.............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我个人去过几次唯品会旗下的线下体验店,也问过店员,综合来说,我对唯品会线下店的东西是这么看的:首先,定位很重要:唯品会主打的是“特卖”,这个基因也延续到了线下。所以,你别指望它会像品牌专卖店那样摆满最新款、最全色号。它的核心逻辑是:大牌、过季、断码、尾货,以较低.............
  • 回答
    唯品会之所以能做到“正品、低价”,这背后并非单一的低价策略,而是一个复杂但高效的商业模式的体现,其中确实有非常重要的品牌合作因素在其中,但远不止于此。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唯品会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避免那些听起来像AI总结的套话。首先,我们得明白,唯品会的核心定位很清晰:一家以.............
  • 回答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古语,出自《论语·阳货篇》,原文是:“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话的意思可以从字面和引申两方面来理解。字面意思:孔子在这里说的是,这两类人(女子和小人)是比较难以供养和侍奉的。 女子: 在古代社会,“女子”主要指的是家庭中的女性,特别是.............
  • 回答
    唯品会因员工收受供应商的“小恩小惠”而将其解雇,最终却被法院判决败诉并赔偿员工十八万元,这起事件在法律层面上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一判决,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法律依据,而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公司小气”或“员工占便宜”。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公司解雇员工的理由以及这一理由在法律上的正当性。唯.............
  • 回答
    您好,针对您提到的唯品会足金首饰没有标识的问题,确实是挺让人着急的。作为消费者,购买贵金属饰品最看重的一个点就是其纯度和含量标识,这是保障我们权益的重要凭证。如果发现您在唯品会上购买的足金首饰没有标识,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处理,争取把事情弄清楚,也把自己的权益争取回来。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正规的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