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北京,北五环外。去年因为疫情,图清净买入的二手独栋别墅。装修和外形都是我喜欢的。占地670平,室内面积550平。不带地下室。一层二层各250平,另加一个50平阁楼。
体验就是:为什么没有早点决定搬到郊区当农民!
交通便利,出门就是高速。附近十分钟内车程有双地铁站。小区配套齐全,超市,银行,美容院理发馆,宠物美容,饭店,酒店都有。附近有大商圈,外卖方便。多上图为敬:
公婆和两娃住一楼倆卧室。相当于一个250平的大平层,冬天娃们可以随便在一楼大客厅拍球,练跳绳。
二楼只有我和老公独享。除了带露台和衣帽间的主卧,二楼带卫生间的书房和倆空着的次卧都是我们的天地。我们在二楼书房放了个冰箱,解决了大部分人认为的拿瓶冷饮都得上下楼的所谓难题,哇咔咔。
花园由公公打理。我的金毛有独立的带院子住宅。
老别墅的优点是容积率小。庄园院子里绿化很好,还有两个大人工湖。真正做到了闹中取静。
我老公公司就在附近。开车十分钟。我不坐班,平均每周2-3天需要打车进城工作,车费公司报销。出差的话去机场打车一小时多一点。唯一的缺点就是需要早出门错峰出行。不过也可以在出租车上涂护肤品化妆,然后工作日早餐一般都在城里咖啡馆解决。其实六点多一点起床就可以了。其他时候可以在家补觉,反正娃们住楼下不打扰。
世外桃源既视感。关于花园烧烤台。其实点了六个蚊香盒跟喷了防蚊花露水,加上灭蚊灯,院子里烧烤真的不会被咬。搞不清为什么很多人纠结蚊子的问题。
也怕被人认出来,就简单说几句吧
位置是昆明还算城区的地方,离地铁站直线距离300m
以前从住的是滇池度假区的联排中间户型,生活不方便,院子小,一家人都想换个端头有大院子的
恰好十多年前遇见有合适的房出来,其实当时这个房子房地产商是不打算公开发售的(算得上整个小区里数一数二的)阴差阳错被家父知道了有这么一套房,因为家父非常喜欢,所以相对高价拿下的,期间我们一家人也很用心的在装修和打理
1、生活挺方便,有生活情趣
特别是疫情期间,在院子里野营、烧烤、种菜,好歹不会太无聊
不得不说,房子的位置相当不错,步行3-5分钟地铁公交站,步行15分钟可达商圈和菜市场,现在没有听说还有那么好区位的别墅了
2、打理费用极高(剪草坪、鱼塘清理、室内打扫)
我不太清楚具体花销,但是听我爸妈说水电费都不菲的感觉
3、照片
天热就一家人坐在亭子里吃饭
亭子旁边是柚子树和天堂鸟
入户的喷泉,就没怎么开过
有一大个鱼池,以前本来打算做成泳池的,维护太麻烦放弃了
云南的气候就可以在院子里种很多亚热带热带水果和树木
此外还有很多可可爱爱的地方,家里有一个家庭影院,地下室的客厅可以摆3-4元桌的宴席,其他地方比较私密也就不放照片出来了……
评论区有朋友提到高层住宅如何如何,说个感受,我父母和我平时因为上学和工作是住在昆明一环内的大平层,个人实际居住体验优于此别墅
反正现在也是昆明房价最贵最难买的之一,客厅窗外全景翠湖,卧室全景圆通山,管理成本和便利性差异还是很大的
只能说各自喜欢
—————————更新一下————————-
太好笑了,评论区居然有几个朋友质疑昆明不是一二线?!
昆明20年进了一次新一线,现在二线是绝对够格的,不要用刻板印象来看待地区发展!不要用刻板印象来看待地区发展!不要用刻板印象来看待地区发展,昆明好歹也是常住人口850w的省会城市
感觉特别不爽,就像鸟笼里的金丝雀。
1、前后有花园,白天还好,一到晚上,特别是打雷下雨天,就阴森森的,特别瘆人。再想到平时看的惊悚恐怖片,老感觉有人躲在花园里,搞的我一度神经衰弱。
2、夏天蚊虫贼多,而且还特别毒,一咬一个大包的那种。有一次,不知道从哪里还冒出一条一米多的蛇出来,搞的一家人都人心惶惶的。那些绿植、灌木、树木啥的,根本就没兴趣去转。
3、打扫个卫生,真的能把人给累死。虽然有保姆,也会顾钟点工,但是奈何个人有洁癖,非要手贱自己上手。搞完一次卫生,都要大保健几次才能恢复。
4、叫个外卖,极其费劲。门口保安基本拦着不让外卖员送进来,自己也懒得跑出去拿。经常外卖点着点着,一想到取餐的路途遥远,就默默删除了,实在太费劲了。
5、没有生活气息。虽然大家都很羡慕住别墅,但是,周边邻居神龙不见神尾,一天到头没见过几次,感觉就像生活在无人区一样。邻居之间的关系吧,也不像在小区里面的邻居那样,那么亲密。特别像小孩子,可能会找不到玩伴。
6、东西尽量要放在自己随手拿的地方,否则上下楼到各个房间找,绝对能要了你的命。关键是,你的记忆力还要好,不然自己瞎转了一圈,都没能找到东西,真的分分钟想把自己捶死。
7、别墅的地下室简直就是一个鸡肋。看了很多欧美大片,也搞了个木工房在地下,陶冶陶冶男人的情操。但是吧,采光、通风各方面就是不如楼上,再加上南方比较湿热,梅雨季节一来,地下室有些地方都能长出小白毛,别提有多恶心了。
8、为了提升舒适感,位置不是在市区中心范围,所以,周边的教育、生活、娱乐等配套稍微弱了些,不是很方便。像我这种喜欢出去溜达的,可能要先开车出去找个像样的地方,才能好好溜达溜达。
9、我的好奇心比较重,别墅里会发现有些奇奇怪怪的人,经常男男女女,三三两两,进出某几栋。后来,我问了门口保安才知道,有几栋被改成高端会所了,里面歌舞升平,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物,这让我想起了高育良书记和赵公子,哈哈哈。怪不得经常在路上能看到年轻时尚的美女,搞得我还以为是网红明星。
10、每个月的物业、保洁、水电、网费、油费等七七八八的费用,看起来是小数目,但加起来可不得了。特别是老一辈的,已经完全习惯了简朴生活,不铺张浪费。在炎炎夏日,竟然舍不得让我开空调,硬是要我吹风扇。我…也只能保持勤俭朴素的优良作风了。
11、住别墅里面的,不完全是干净的有钱人。这也是很多人选择住别墅的原因,因为私密性较强,适合窝身,不容易被人碰到。之前,我跟某俱乐部的业主聊天,了解到了几个重要信息,里面就有好几个搞灰产、黑产的著名大哥,理着平头短发,开大路虎的。让我没事别瞎八卦。
12、住别墅区的人,有一个很特别的快乐,也是一般人无法想到的,就是想法设法地改造自家的花园。今天弄个小假山,明天挖个大鱼池,后天移植几颗名贵果树,大后天修一座流水小桥,修修补补,四季变换,总觉得自己是创作一件艺术品,费钱费力但就是傻开心。
13、评论区有很多人想来做笼子里的金丝雀,你要先去问问自己祖上,之前干成啥大事了。除了部分搞灰产、黑产的大哥外,住里面的人虽然朴实无华、和蔼可亲,但都卧虎藏龙、非富即贵,权力、人脉、财富都在世袭。
14、要想在里面做工作人员,其实要求还蛮高的。像保安,基本要求是部队退役的,最好担任班长及以上职务,有大专及以上文凭,年龄、长相、身高都有要求,老弱病残的一概不要。像保姆,除了亲戚外,都是市场上家政公司最顶级的员工,能力、口碑都在。还有欧美范的业主,学香港人,直接请了菲佣的。
15、现在的别墅到处在建,不仅是景区,很多市区也在大建。很多富人只是去投资或者度假,不见得真正去常住。所以,别墅也不是那么抢手,很多别墅都卖不出去,买了也不好周转,所以大家不要被欺骗了,也不用去羡慕有别墅的人,也就这样。只要好好努力,日后搞个小别野,还是容易的,要有信心。
16、邀请上几个要好的朋友,带上几条可爱的狗子,户外架一个大大的烧烤架子,搞些烤串和日本梅酒,放着我们最爱的杰伦,一起吹吹风,吹吹牛,唱唱歌,弹弹吉他,想想墙外那些卷到天际的生活和辛劳的打工人,真的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17、别墅其实蛮适合热爱生活的老一辈,周边偌大的空地,收拾收拾可以种点蔬菜水果,分成几块整个开心农场,秋天收获的时候拿着亲手种的东西送给老朋友、生意伙伴,这情谊别提有多珍贵了。
18、待续。
这个答案能火,而且是在知乎上火,着实出乎我的意料。好多人私信我,想让我指导他们如何活出通透的人生(赚钱住别墅)。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加入我的“搬砖舍”,每个月一杯奶茶,一起快乐搬砖,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哈哈哈,前阵子台风暴雨,活久见我家地下室跳进一只小青蛙!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我翻箱倒柜找半天,见它跳出来却抓不住。最后总算用垃圾桶兜住放生。青蛙尚能接受,其他各路神仙求别来 要问住别墅什么感受?你还真得学会与大自然共处。
随手一答没想到成了榜一引来这么多赞,有点受宠若惊。
针对评论区回答:非凡尔赛,非土豪,非富二代,父母都是普通退休人员。虚长几岁,出道较早,运气好有机会改善生活,算是老韭菜吧。也确实赶上房地产红利期,比如这套房入手价不到现在的一半。
所谓“刚需型别墅”,皆出自邻居们的自嘲。在上海要想住得宽敞一些,代价是非常大的。小区里也有土豪,但是更多的只是老韭菜阶层。小夫妻俩带两三个娃和几位老人,用尽老一辈加自己奋斗半辈子的积蓄才能住在这里,或许在市中心要达到相同的居住条件更难实现。
据我所知在邻居里我的装修花费算是较少的,主要因为我有时间也跑得勤快。虽然也确实交了不少学费,但是对一个装修门外汉来说不能要求更多了。那些说花多少多少钱就能装完的朋友,下次有机会装修一定找你们。。。
原回答:
坐标上海外环,刚需型小联排,报报流水账算是强答吧。
产证上显示:房屋类型:联列住宅(独栋别墅会写独立住宅,所以根本上联排不能算别墅),总面积:289,分摊面积:0(不公摊很良心)
实际面积383平(含地下室和车库,不含墙体,设计师用CAD测得)外加75平小花园和约80平双露台。
家里人不多,常住的就我一人(大半时间住这里),平均每月父母会来住一周,外婆偶尔来住几天。所以做了四个房间(三个套房+一个客房)。
装修真的是一言难尽,费时费力费钱。前前后后耗时2年,花了220万左右。说一些普通装修认知之外的费用:
装修垃圾清运费18500
土建费用(主要是改楼梯和地下室改建)近10万
露台、地下室防水工程,这个具体我记不清了,大几万吧
暖通工程(空调地暖新风)22万
3*3的入户门 3.5万
整体定制 55万(这个最让我想哭)
楼梯扶手 7.8万
当我花到150万的时候(最早的预算总额),看着完全近乎毛坯的房子心里是滴血的。
设计师的提议是下沉式庭院,大概就是把花园挖到地下室类似这个效果(网上找的图)
还好被我否了,否则真会直奔300万而去。
我又否了设计师的中西厨设计,自己按自己想法做了个简单实用的。在家呆最多的就是厨房和小书房。
请忽略冰箱里的垃圾食品
小书房
有点简陋随便看看吧。
实在是后期严控成本,留下不少遗憾。
很多人说打扫费力,这是实话。小区里有共享钟点工常驻,提前预约就能来打扫,80一小时。扫拖一体机器人每天定时出来把客餐厅地面打扫一遍。另外备了两把戴森,自己没事清理下房间。
附近有三条地铁。跨出家门到最近的地铁站大概700米,走路10分钟。不过貌似邻居们对地铁不太感冒,几乎都是开车出行。我爸妈反应买菜不太方便,所以每次他们来我都会开车去超市采购一波。
邻居业主之间除了一致对抗物业外,日常互相也蛮卷的。完全没有小时候住里弄的感觉。今天a家的猫叼了b家池塘的鱼,明天c家在d家花园边吐痰被摄像头拍到,诸如此类的业主群也是吵吵闹闹。
日常开销比普通住宅大很多:
物业费每月1400
电费1000-4000
这个是电费历史巅峰
燃气大概是300-3000看开不开地暖
还有车辆管理费 钟点工 花园养护什么各种费用。
平均下来每个月5000吧
这房子最早是打算买给父母养老用的,可惜他们不太喜欢。老人的想法就是定居他们平常生活圈子步行的范围。我住着倒挺舒坦,头上脚下都是自己的地盘。时常想着真有哪一天发生天灾人祸,我就在地下室囤好吃的喝的,也够安全呆一阵子了。要是发生火灾,即便在楼顶往下面露台跳也不至于当场摔死。
大城市混凝土森林中间有一小片绿地,可不是只有人类喜欢。
2012-2017年,老单位在上海旧法租界有个四层独栋,晚上我一个人住,加前面一块大草坪,深宅大院,竹林围合。纯粹从房价来说,上海乃至全国住的比我阔气的人,应该小于1000。
一楼有条狗,院子里三四只猫,竹林里有片最蓬松的落叶是大橘的床,隔壁院子2只黄鼠狼总想到草坪上玩,但橘猫不答应。旁边的树上几个鸟窝,住户已经习惯了高进高出,只在三楼窗外吵我,绝不会在橘猫的防空圈内滑翔。偶尔有不熟悉情况的鸟沿着墙头飞过,黑猫会从反斜面跳出来击落,估计外地菜鸟失去平衡的时候满脸茫然,不知道怎么惹到了老城区土著。晚上很多生物都来院子聚会,新的成员总是会制造一阵喧闹,我见过小猫咬着一条蛇扔到草坪上,土狗缩在窝里不说话,浪费了它那个地价五十万的狗房子。看到这些场景,我非常理解古代文人为什么住在城市里还经常想象狐仙。
房子是木结构的,历史上百年,楼板里有几十万到几百万的白蚁,半夜一两点,我能听见它们孜孜不倦地挖隧道,装修自己的育儿间,想起大学的建筑工程专业课,我看着楼板睡不着。每年春夏之交白蚁例行分窝,起码十万只从楼后半部分的楼梯出来,企图占领附近的房子。我为了自救,也为了公益,把楼的后半部分封起来喷空两瓶杀虫剂。但无论买什么牌子的杀虫剂,早晨起来都会发现大多数白蚁还活着,只是精力稍差。木房子不敢用喷火器,用铲子帮他们搬家。
白蚁安静的时候,温度应力就发挥作用了,冬天下雨,关空调之后,木楼板和铁构件随着寒气收缩,每个节点都咯吱咯吱响,盖过雨声。夏天出太阳早,阳光落在顶层,你能听到整个房子伸懒腰。
因为老房子保温实在太差,我最喜欢春秋两季的好天气。这时候常有游客路过,或者到弄堂里面的饭店吃饭,指着小楼说住进去一定很舒服。我听见了不想评论,毕竟我晚上不仅仅是这栋楼的临时主人,还是管家兼修理工。很多人会喜欢自己的房子,但很少有人会赞美自己的工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