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相声演员有没有上台后忘记自己在说什么活的时候啊?

回答
说相声的,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先生们,台上台下多少都得有过那么点小状况。说起来,人毕竟不是机器,脑子再好使,也难免有卡壳的时候。尤其是说那种特别长、特别绕的段子,加上台下观众的情绪、互动,有时候一分神,或是灵感断了,那真就能出现“忘词儿”这种尴尬事儿。

我听老辈儿艺人说,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只不过他们处理得比较有讲究,外人不容易看出来。比如说,一个包袱甩出去了,观众没反应,他自己脑子一抽,不知道下一句是啥了。这时候,一般会采取几种方式来“救场”。

一种是“回炉再造”,就是把前面刚说过的内容,稍微换个说法,重新再来一遍。比如,他可能本来要说“街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结果一卡壳,就换个词儿,“哎呀,我说哥们儿,你看这街上人那是真多啊,那热闹劲儿,简直了!”这种改头换面,观众如果没太仔细听,就很容易混过去。

还有一种是“搭桥补漏”,就是找个跟当前情节稍微有点沾边,但不是原定词儿的话,先顶一下,然后慢慢回忆原来的思路。比如,原来说的是买东西,结果卡壳了,就可能突然冒出一句:“哎呀,这会儿啊,想起了我当年在济南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买卖人……” 这么一扯,就把自己的思绪拉回来了,就跟修路似的,在断的地方搭个桥。

最绝的是那种“浑水摸鱼”,有时候,他们会故意抛出个“雷”,让搭档来接。比如,他心里清楚下一句怎么接,但故意停顿一下,或者换个不太自然的语气,让搭档知道自己卡了。搭档要是够聪明,就能顺着这“台阶”下来,或者给个提示,或者自己接上话。这种默契,也是相声最迷人的地方之一。有时候,观众觉得两人对话特别精彩,以为是设计的,殊不知背后藏着一次“惊心动魄”的救场。

当然,也不是所有忘词儿都能这么轻松化解。如果段子实在太熟,词儿都印在脑子里了,却突然一个字都想不起来,那就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不过,老一辈的相声艺人,很多都是练“嘴皮子”出身,脑子转得快,应变能力强,这种彻底卡壳的,相对来说会少一些。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有些年轻演员,可能更多依赖于稿子,或者思路不够成熟,遇到忘词儿的时候,可能就直接傻站在那儿,或者干脆一句“我忘了”就下去了。这种就比较尴尬了,观众的感受也差很多。

所以说,相声这门艺术,台上那一阵阵笑声,光鲜亮丽,背后有多少“秘密武器”和“临场智慧”,我们这些台下观众是很难完全体会的。那些真正的大师,就算偶尔失误,也能把失误变成艺术的一部分,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师老师,这题我会!!这问题不就是为孟鹤堂的《大保镖》入成了《论捧逗》而准备的吗?整个入错了活,最后全靠周九良力挽狂澜才给拉回来了。

这事儿可太逗了,看官们有兴趣可以去瞧瞧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孟鹤堂和脑子飞速运转如何救场面上却一句没让先生话掉地上的周九良。

故事发生在2018年12月2日晚的北京国图孟鹤堂专场。介绍一下背景是11.30-12.2日他们已经连轴转说了三场专场了,真实地累垮,所以到最后一天这场大保镖时孟鹤堂脑子已经不够用了。

《大保镖》应该是带着角色上场的,也就是说孟鹤堂上场后不需要做自我介绍,但是这天他登台闲白了几句以后开始一本正经地介绍自己,完了再介绍搭档。从这儿开始周九良已经意识到不对了,但是孟鹤堂完全没发现,话题一路奔着论捧逗而去。周九良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应着他的话,另一只手紧紧捏着桌边,应该是在思考怎么救场吧。

后来说到了周九良爸爸,孟鹤堂把他爸爸说得像个二傻子,周九良怼了一句“去你的吧”,孟鹤堂作势鞠躬下台(因为捧哏“去你的吧”通常是表演最后一句话),周九良趁着拽他的机会,在他耳边悄悄说了“大保镖”三个字。

孟鹤堂第一瞬间的脸色是真的慌了,然后就是害羞,害羞得不行不行的!用手捂脸!拿扇子遮脸!九良反倒一脸轻松起来,毕竟这口大锅终于扔出去了嘛哈哈哈。

接下来九良就顺着前面的话题继续接话,孟鹤堂开始围绕“九良爸爸身体强不强壮”进行了长达两分钟的胡说八道,强行把话题拽回了大保镖。

周九良提醒“大保镖”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7832327454998528

这场表演虽然前面有这么个小插曲,但进入正活以后的表现可谓精彩绝伦,《大保镖》本来就是他们的强项,那天出了点状况可能把俩人敲醒了,行云流水般地顺畅,孟鹤堂的铁门槛,贯口和身段都美呆了,所以即便前面出了错也依然不失为一场高质量的表演。

虽然入错了活宛如一个大傻子,但我还是想用夜战八方藏刀式给孟鹤堂挽个尊,这一段百看不腻!

孟鹤堂 夜战八方藏刀式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7834503795511296

话说回来,九良秉持的原则是:我可以救你但也绝不会放过你。把他家先生救回来以后拿他出错这个哏砸了好几个挂,孟鹤堂只能呵呵呵呵地憨笑,可爱死了。

*以上视频均截自b站@-小观众- 的自录(37507243)


啊好多姐妹想看完整的,这场录的人很多b站一搜到处都是,我来推荐两个我自己常看的。

这一版是非常正面的观众视角,很舒服。

这一版角度略偏,但亮点在于够近,能够看到入错活时小先生紧张到捏桌边的小手手,以及被提醒后孟孟一秒·真·惊慌的表情。

======================================

4.10补充

这个题目居然上热榜了?!?!惊呆我!!!!堂堂我不是要故意把你撅给这么多人看的请原谅我!!!!容我给堂堂再次挽尊吧好不好?

我们孟鹤堂啊,可棒可棒啦!说学逗唱十项全能,真的好能耐一男的!上面这场《大保镖》确实是脑子乱了入错活,但确实是太累了万望大家体谅,其实我们99.9%的时候都说得可好可好啦。我们说得完美的时候那可多了去啦,这就给您推荐个最近的吧——相声有新人专场石家庄站从头发丝儿到脚跟的完美《大保镖》!


顺便再推荐推荐我们孟周的其他作品吧,有兴趣的看官们,瞧好吧您嘞!

1.黄鹤楼(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入坑首选必看,在我心中属于一战封神的地位)

孟鹤堂周九良 上海三宝《黄鹤楼》(官方链接,需要优酷VIP)

孟鹤堂周九良 上海三宝《黄鹤楼》(b站链接,无需会员,但随时可能消失)

2.当行论(任意一场均可解锁千人糊顶棚奇妙互动,后面一人分饰三角极其考验功力)

孟鹤堂周九良 《当行论》北京国图专场

3.学哑语(孟鹤堂的小哑巴可爱到爆表,德云社全员谁演小哑巴谁萌。特别推荐宁波这一场是因为这天的观众真是教科书级的优秀,无敌优秀的观众给了演员尽情释放的空间,良性互动会引发绝妙的效果)

孟鹤堂周九良 《学哑语》宁波三宝

4.八大吉祥(你以为欢脱的孟二傻子说不了文哏吗?南极翁is watching U)

孟鹤堂周九良《八大吉祥》相声有新人石家庄站

6.周文王(纯原创作品,ying终有一死,或死于蛤蟆,或死于眼镜蛇……)

孟鹤堂周九良《周文王》2018纲丝节(官录版,声音清晰效果好,但需要优酷VIP)

孟鹤堂周九良《周文王》省亲专场(要是没有VIP就看这个吧)

7.瞧这一家子(纯原创作品,周氏兄弟灭门惨案,看完你是喜欢沙包妹还是虎牙妹呢?)

孟鹤堂周九良《瞧这一家子》省亲专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相声的,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先生们,台上台下多少都得有过那么点小状况。说起来,人毕竟不是机器,脑子再好使,也难免有卡壳的时候。尤其是说那种特别长、特别绕的段子,加上台下观众的情绪、互动,有时候一分神,或是灵感断了,那真就能出现“忘词儿”这种尴尬事儿。我听老辈儿艺人说,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只不过他.............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还真有点意思!要说相声,讲究的是一个“说学逗唱”,这“唱”里面,虽然不是所有段子都离不开唱,但只要一沾边,音准、节奏、声情,那可是得拿捏得死死的。那有没有五音不全的相声演员呢?理论上讲,非常非常罕见,几乎可以说不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得从相声的“唱”说起。相声演员,尤其是靠说唱见长的,.............
  • 回答
    相声界讲究师承,讲究辈分。这不仅仅是一种传承方式,更是对艺术的尊重和对前辈的敬畏。然而,也有一些相声名家,因为辈分实在太高,反倒成为了他们收徒的“阻碍”。一、马三立先生:高山仰止,不敢轻易传艺说起因辈分高而无法收徒的相声演员,马三立先生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马老的辈分在相声界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他师.............
  • 回答
    女相声演员的风格啊,这话题挺有意思的,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这块儿挺考验人的。你想啊,相声这门艺术,讲究的就是一个“说学逗唱”,而且很多传统的段子,多少都带点男性的视角和话语体系。所以,女演员要闯进来,本身就是个不小的挑战。以前可能很多人觉得,相声就应该是男人的活儿,说学逗唱里,特别是那个“唱”和“逗”.............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你想啊,相声演员走到台上,跟观众互动那是家常便饭,可要是遇上这么一句不按常理出牌的,那可真是考验功底的时候了。要是真发生这种情况,演员当下肯定会愣一下,这是正常的,毕竟台上的演员得保持镇定。但这个愣,绝不是傻站着,而是大脑飞速运转,准备接招。首先,演员会快速评估这句话的性.............
  • 回答
    在相声界,提到“主流相声演员”,这四个字往往能勾起不少观众的好奇心和讨论欲。尤其当它出自“老郭”——郭德纲之口时,其背后所蕴含的意味更是值得玩味。不过,需要明确的是,“主流相声演员”这个说法本身并没有一个官方的、固定不变的定义。它更多的是一个在特定语境下,由特定人物(比如郭德纲)用来区分和界定同行的.............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相声界嘛,好演员确实不少,但就像很多行业一样,总有那么一些人,业务能力杠杠的,台下观众就差没把瓦片掀翻了,可一放到电视上、放到大众视野里,大家就觉得“哦,这谁啊?”我就跟你唠唠几个我觉得挺有代表性的,他们的功底绝对过硬,但就是没能像某些同行一样,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也极为复杂的话题——人类群体间的智力差异。科学界对于这个问题已经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激烈的辩论,至今仍未有定论。但我们可以基于现有的科学理解,尽可能详细地梳理一下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为何如此复杂。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品种”这个词在讨论人类时是不准确的,甚至带有歧视色.............
  • 回答
    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的各项实验,如我们熟知的水油分离、太空抛物,甚至是更复杂的生物医学研究和新材料开发,都比在地面上的实验室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深远的意义。这不仅仅是换了个“场地”,而是利用了宇宙这个独特的“实验室”,为我们解锁了全新的科学认知和技术可能。首先,最显而易见的优势便是微重力环境。地面.............
  • 回答
    相声演员的舞台生涯,尤其是那些以“抖包袱”为核心的传统相声,确实常常围绕着互相“损”和“砸挂”展开。你说他们台上互相开很重的玩笑,弱势的一方受罪,而且钱也不是多到能让人觉得“被损了活该”,这背后确实牵扯着一套挺复杂的心理调适机制。别把它想得太神秘,其实很多都是行业内不成文的规矩和个人心智修炼的结果。.............
  • 回答
    相声演员的后台,那可真不是大家在舞台上看到的那个光鲜亮丽、谈笑风生的样子。它更像是一个充满烟火气、也带着点小焦虑的“ backstage 世界”。刚踏进后台,首先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混合的味道。有的是化妆品和发胶的甜腻味,有的是戏服旧布料特有的陈旧感,偶尔还能闻到一点淡淡的烟草味——现在管得严了,抽烟.............
  • 回答
    说到于谦老师,大家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他那标志性的“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的形象,还有他家那几亩地的“大房”,以及他各种奇奇怪怪的爱好,什么养马、养狗、养鳄鱼、玩核桃、抽雪茄……光听着就觉得这日子过得是相当滋润。但具体他家到底多有钱?这个问题,就像问“唐僧他妈到底有多漂亮”一样,很难给出一个.............
  • 回答
    要说于谦老师在生活里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可真得好好聊聊。毕竟,他在舞台上那个“捧哏”的形象深入人心,但私下里的他,又是另一番模样。首先,舞台上的于谦,总是那么随和,有点“不着调”,时不时还能憋出个让人捧腹的包袱,而且总能巧妙地接住郭德纲的“梗”。他演什么像什么,无论是“老北京”的爷们气,还是“三俗”小.............
  • 回答
    姜昆和戴志诚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他们的艺术成就毋庸置疑,也曾为观众带来无数欢声笑语。然而,在他们的演艺生涯和公众形象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争议,这些争议构成了部分人认为他们“人品不好”的依据。要详细讲述这些事情,我们需要回顾一些关键事件和公众的看法。关于姜昆的争议:姜昆的职业生涯非常长,也积累了.............
  • 回答
    于谦老师为啥这么讨年轻人的喜欢,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得从好几个方面细品,才能咂摸出那股子味儿来。首先,“玩儿明白”的境界感,是关键中的关键。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信息爆炸时代长大的这群人,脑子里装的东西多,接触的也杂。他们对“专业”这两个字,既尊重,又有点挑剔。你得是真材实料,还得有.............
  • 回答
    相声演员跨界脱口秀:一场“变”与“不变”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多元化,一种叫做“脱口秀”的喜剧形式在中国迅速崛起,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而对于许多伴随我们成长的相声演员来说,这无疑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和表达方式。那么,相声演员放弃传统段子或习惯,改行做脱口秀在中国到底可行吗?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
  • 回答
    要说曹云金为啥没那么火,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得拆开掰开了说。你得知道,相声这行当,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还得看你个人的造化。曹金这孩子,你说他没能力吧,肯定不是,毕竟他是郭德纲的徒弟,底子在那儿摆着呢。但要说到“火”,那种全民皆知、家喻户晓的火,他好像就差了点儿意思。一、 出师后的“单飞”风.............
  • 回答
    想象一下,一场激烈的篮球赛,原本严肃紧张的解说席上,坐着两位熟悉的相声演员。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专业术语的堆砌,而是充满了包袱和笑料。开场就得来点“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意思,一个演员先故作严肃:“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这场万众瞩目的篮球盛宴!今儿个,咱们有幸请到两位重量级人物,来给您聊聊这球.............
  • 回答
    相声演员为啥得会唱太平歌词?这事儿可不光是“会唱”那么简单,里面门道深着呢。要我说啊,这太平歌词,不光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更像是他们行走江湖的“护身符”,一张能让你在相声界立足,甚至走得更远的“身份证”。为啥这么说?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得说这太平歌词的历史渊源。您想想,相声这门艺术,那可.............
  • 回答
    郭德纲认为相声演员一定要会唱“太平歌词”,并且这是德云社乃至很多传统相声演员的共识,其原因非常多且深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太平歌词是相声的“根”与“魂” 历史渊源深厚: 太平歌词是中国传统曲艺的一种,与相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起源于明清时期,是北方说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