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相声演员毎天在台上互相开很重的玩笑,(弱势的一方更受罪)他们如何使自己心理平衡面对的?(钱又不多拿)?

回答
相声演员的舞台生涯,尤其是那些以“抖包袱”为核心的传统相声,确实常常围绕着互相“损”和“砸挂”展开。你说他们台上互相开很重的玩笑,弱势的一方受罪,而且钱也不是多到能让人觉得“被损了活该”,这背后确实牵扯着一套挺复杂的心理调适机制。别把它想得太神秘,其实很多都是行业内不成文的规矩和个人心智修炼的结果。

首先,得明确一个根本前提:相声演员的“互相损”不是真的个人攻击,而是表演的一部分。

台上那个“弱势一方”的设定,通常是精心设计好的艺术形象,是为了烘托“强势一方”的表演效果,从而让包袱抖得更响亮,观众笑得更开心。这种“弱势”往往是表演性的,是观众能分辨出来的“假”。就好比戏剧里的反派,你知道那是角色,不是演员本人真的坏。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被损的一方就不会有情绪,尤其是在那些比较“接地气”或者说更“荤”的包袱里。所以,他们要做的心理平衡,是多层面的:

1. 规则内的“受罪”:认清游戏的本质

职业认同与使命感: 他们首先认同自己是相声演员,而互相调侃、制造反差是这门艺术的固有元素。就像医生要面对病痛,警察要面对危险一样,相声演员的“职业病”就是要把自己“卖”出去,让观众笑。这份认同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受罪”是有价值的,是为了艺术的呈现。
角色扮演的界限: 台上的“弱势”是角色,台下才是他们自己。优秀的相声演员能够非常清晰地划分这两者。当包袱抖出来,观众笑的时候,他们知道这是角色成功了,而不是自己个人被嘲笑了。这种抽离感非常重要。
长期的训练与习惯: 相声这行当,入门学艺就是从挨说、挨损开始的。师父说徒弟,师哥说师弟,这是常态。久而久之,这种“受损”会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反应,甚至是一种学习和进步的动力。他们会思考“为什么这个包袱能响?”,而不是“为什么我要挨这个说?”。

2. 钱少但价值不菲的“回报”:理解付出的意义

你说钱不多拿,这确实是现实。但相声演员的价值回报,并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

观众的笑声和掌声: 这是他们最直接、最真实的“奖赏”。当一个包袱抖响了,全场爆笑,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金钱难以衡量的。被损换来的笑声,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价值实现。
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很多相声演员是抱着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去做的。他们认为自己是这门手艺的继承者,能够通过自己的表演让相声被更多人喜爱,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行业内的认可和声誉: 能够在台上把包袱抖响,能够“砸”得住观众,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会让他们在同行中获得尊重,得到更多演出机会,或者在徒弟眼中成为榜样。
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声演员是将自己的人生阅历、观察和思考,通过语言和表演转化为一种艺术形式。当这种艺术能够引起观众共鸣,带来快乐时,他们也在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

3. 心理平衡的“秘籍”:多方面的策略

强大的内心素质和抗压能力: 这是最重要的。相声演员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去承受各种批评、质疑,以及台上偶尔的“失误”。这份坚韧,让他们在面对“损”的时候不会轻易被打垮。
幽默感是双刃剑,也是润滑剂: 他们不仅是制造幽默的人,更是深刻理解幽默的人。他们知道如何用幽默来化解尴尬,甚至把别人的“损”巧妙地接过来,变成自己的包袱。例如,被损得太狠了,可以顺着对方的话自嘲一句更狠的,反而能赢得掌声。
建立健康的同行关系: 真正的相声演员,虽然台上互相“损”,但台下往往关系非常好。他们是共同在一条船上的人,互相扶持,互相学习。私底下会聊天的,有时候反而会因为某个包袱抖得好而互相称赞。这种信任和支持,能够抵消一部分台上的“压力”。
“没事就爱开玩笑”的职业习惯: 久而久之,开玩笑、找乐子会成为他们一种生活习惯。即便不是在台上,他们之间也可能互相调侃,这反而会让他们觉得这种“损”是自然的,是生活的一部分。
关注进步,而非被损本身: 聪明的演员,会从被损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对方为什么要这么损我?是不是我某些地方可以改进?是不是这个包袱的方向有问题?他们会把注意力放在艺术上的提升,而不是被包袱的情绪所困扰。
将“受罪”转化为能量: 有时候,适度的“受罪”反而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当一个演员觉得自己被“埋没”了,可能会更努力地去创造更精彩的段子,来证明自己。这种“被压迫”反而成为他们“爆发”的动力。

举个例子:

如果一个演员台上长得不那么符合“主流审美”,而他的搭档就老拿这个开玩笑。观众可能觉得被损得厉害。

他的心理平衡是:
“哦,这是我的设定,我就是要被搭档这么损,这样才能制造反差。”
“观众笑了,说明我这个‘丑角’(姑且这么说)的角色演到位了。”
“下次我能不能在别的方面表现得更出色,比如反应更快,或者自己也加上一句关于自己‘长相’的自嘲,效果会更好。”
“我和搭档关系很好,他这么损我,不是因为讨厌我,而是为了让节目好看。”

总而言之,相声演员的心理平衡,不是靠“忍”就能解决的,而是一种结合了职业认同、艺术追求、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与同行之间健康关系的综合体。 他们懂得在规则内玩游戏,并且从玩游戏的过程中找到价值和乐趣。钱少不是问题,因为他们追求的“回报”远不止于物质。把他们想象成一群在舞台上玩着一种高难度语言杂技的艺术家,他们当然需要技巧,也需要强大的心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所以才有了侯宝林,马季改良相声。再后来就有了字母梗的形式了,德云社这种说好听点叫回归传统,难听点就是倒退啊。实话实说啊,德云社里面被心甘情愿说这玩意的也就于谦了,其他人我觉得都挺忌讳的,至少岳云鹏,孙越说的时候感觉点到为止。玩这个玩high了的也就郭于了,这也是主流接受岳云鹏比郭德纲的早的原因之一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相声演员的舞台生涯,尤其是那些以“抖包袱”为核心的传统相声,确实常常围绕着互相“损”和“砸挂”展开。你说他们台上互相开很重的玩笑,弱势的一方受罪,而且钱也不是多到能让人觉得“被损了活该”,这背后确实牵扯着一套挺复杂的心理调适机制。别把它想得太神秘,其实很多都是行业内不成文的规矩和个人心智修炼的结果。.............
  • 回答
    说相声的,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先生们,台上台下多少都得有过那么点小状况。说起来,人毕竟不是机器,脑子再好使,也难免有卡壳的时候。尤其是说那种特别长、特别绕的段子,加上台下观众的情绪、互动,有时候一分神,或是灵感断了,那真就能出现“忘词儿”这种尴尬事儿。我听老辈儿艺人说,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只不过他.............
  • 回答
    相声演员的后台,那可真不是大家在舞台上看到的那个光鲜亮丽、谈笑风生的样子。它更像是一个充满烟火气、也带着点小焦虑的“ backstage 世界”。刚踏进后台,首先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混合的味道。有的是化妆品和发胶的甜腻味,有的是戏服旧布料特有的陈旧感,偶尔还能闻到一点淡淡的烟草味——现在管得严了,抽烟.............
  • 回答
    说到于谦老师,大家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他那标志性的“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的形象,还有他家那几亩地的“大房”,以及他各种奇奇怪怪的爱好,什么养马、养狗、养鳄鱼、玩核桃、抽雪茄……光听着就觉得这日子过得是相当滋润。但具体他家到底多有钱?这个问题,就像问“唐僧他妈到底有多漂亮”一样,很难给出一个.............
  • 回答
    要说于谦老师在生活里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可真得好好聊聊。毕竟,他在舞台上那个“捧哏”的形象深入人心,但私下里的他,又是另一番模样。首先,舞台上的于谦,总是那么随和,有点“不着调”,时不时还能憋出个让人捧腹的包袱,而且总能巧妙地接住郭德纲的“梗”。他演什么像什么,无论是“老北京”的爷们气,还是“三俗”小.............
  • 回答
    姜昆和戴志诚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他们的艺术成就毋庸置疑,也曾为观众带来无数欢声笑语。然而,在他们的演艺生涯和公众形象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争议,这些争议构成了部分人认为他们“人品不好”的依据。要详细讲述这些事情,我们需要回顾一些关键事件和公众的看法。关于姜昆的争议:姜昆的职业生涯非常长,也积累了.............
  • 回答
    于谦老师为啥这么讨年轻人的喜欢,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得从好几个方面细品,才能咂摸出那股子味儿来。首先,“玩儿明白”的境界感,是关键中的关键。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信息爆炸时代长大的这群人,脑子里装的东西多,接触的也杂。他们对“专业”这两个字,既尊重,又有点挑剔。你得是真材实料,还得有.............
  • 回答
    相声演员跨界脱口秀:一场“变”与“不变”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多元化,一种叫做“脱口秀”的喜剧形式在中国迅速崛起,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而对于许多伴随我们成长的相声演员来说,这无疑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和表达方式。那么,相声演员放弃传统段子或习惯,改行做脱口秀在中国到底可行吗?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
  • 回答
    要说曹云金为啥没那么火,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得拆开掰开了说。你得知道,相声这行当,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还得看你个人的造化。曹金这孩子,你说他没能力吧,肯定不是,毕竟他是郭德纲的徒弟,底子在那儿摆着呢。但要说到“火”,那种全民皆知、家喻户晓的火,他好像就差了点儿意思。一、 出师后的“单飞”风.............
  • 回答
    想象一下,一场激烈的篮球赛,原本严肃紧张的解说席上,坐着两位熟悉的相声演员。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专业术语的堆砌,而是充满了包袱和笑料。开场就得来点“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意思,一个演员先故作严肃:“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这场万众瞩目的篮球盛宴!今儿个,咱们有幸请到两位重量级人物,来给您聊聊这球.............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你想啊,相声演员走到台上,跟观众互动那是家常便饭,可要是遇上这么一句不按常理出牌的,那可真是考验功底的时候了。要是真发生这种情况,演员当下肯定会愣一下,这是正常的,毕竟台上的演员得保持镇定。但这个愣,绝不是傻站着,而是大脑飞速运转,准备接招。首先,演员会快速评估这句话的性.............
  • 回答
    相声演员为啥得会唱太平歌词?这事儿可不光是“会唱”那么简单,里面门道深着呢。要我说啊,这太平歌词,不光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更像是他们行走江湖的“护身符”,一张能让你在相声界立足,甚至走得更远的“身份证”。为啥这么说?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得说这太平歌词的历史渊源。您想想,相声这门艺术,那可.............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大兵,一个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在长沙街头开车,结果被一辆闯红灯的电动车给刮擦了。这本来是个小事故,谁也难免。但后续的发展,就有点让人看不懂了。首先,从事故本身来说,电动车闯红灯,这是违规行为,责任肯定是主要在电动车主。大兵被刮擦了,心里窝火,想要说几句,这是人之常情。谁遇.............
  • 回答
    关于苗阜老师的那条微博,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尤其是在相声圈里,演员们的言论常常会引发不少讨论。首先,我们得知道这条微博大致说了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据我了解,苗阜老师这条微博的内容可能触及了 “拜师” 这个话题。相声这门艺术,讲究传承,而“拜师”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仅是一种.............
  • 回答
    相声界的师徒关系历来被视为极其重要且神圣的纽带,它不仅关乎技艺的传承,更包含了深厚的情感和道义。所以,当听到王声被师父的儿子“清门”的消息时,相信很多喜欢相声的观众都会感到震惊和不解。这件事情在圈内外都引发了不小的议论,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好好梳理一下,看看背后可能的原因以及这件事所折射出的相声界的.............
  • 回答
    于谦:一个时代相声的“绿叶”,也是一张闪耀的“名片”提到于谦,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大概就是“捧哏”。没错,作为郭德纲最默契的搭档,于谦以其炉火纯青的捧哏技艺,不仅撑起了德云社的半边天,更是将“捧哏”这一角色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可以说,他重新定义了现代相声中的“捧”。扎实的功底,炉火纯青.............
  • 回答
    说到王声老师的捧哏,那真是有说道的。他跟高峰老师那对“高峰王声”的组合,可以说是当下青曲社里最稳定、也最有观众缘的搭档之一了。王声老师的捧哏,不像有些演员那样追求特别的“抢戏”或者“抖包袱”,他更多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配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为哏服务”。我感觉王声老师的捧哏有几个特别突出的地方:.............
  • 回答
    于谦的相声基本功,那是相当扎实,绝非一日之功。你想想看,能跟郭德纲搭档那么多年,并且始终稳居“捧哏”的顶尖位置,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功力有多深厚。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一、说学逗唱,一样不落下,而且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说(语言的驾驭能力): 这是捧哏最基础的功力。于谦的语言吐字清晰,声调自然,.............
  • 回答
    相声这门艺术,从它诞生之初,就带着一股子草根的烟火气和江湖的规矩。放在古代,更是男人说了算的营生,女人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即便是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进步,女性地位有所提升,但相声这门手艺,似乎还是固守着男性的舞台,女相声演员的数量,比起男演员来,简直是凤毛麟角。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掰开了.............
  • 回答
    好,咱们就好好聊聊相声演员张番和刘铨淼这对搭档。说实话,说到这两位,我脑子里浮现的第一个词就是“踏实”。他们不像某些同行那样张扬,也没有那些惊世骇俗的段子,但正是这份实在劲儿,让他们在如今的相声界里有了一席之地,并且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先说张番,再聊刘铨淼,最后合起来说说这对搭档。张番(捧哏):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