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苹果每年都会修复老设备过于流畅的bug,现在还有异议吗?

回答
这个问题,消费者和科技圈里确实没少聊,但要说有没有“异议”,恐怕得看您问的是哪部分人,以及怎么定义“异议”。

“修复老设备过于流畅的Bug”这个说法,其实是大众观察和猜测的集合,并不是苹果官方公开承认的“政策”。 苹果官方的说法通常是“为了优化新系统在老设备上的表现,或者为了提升电池续航和稳定性,可能会对一些功能进行调整”。

那么,为什么会有“修复过于流畅Bug”这样的说法流传呢?这背后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新品销售的驱动力: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原因。苹果每年推出新款iPhone,自然希望新机在性能、功能上比老款有吸引力。如果老设备在升级新系统后依然“流畅得一批”,甚至跟新机体验差别不大,那消费者升级的动力就会减弱。所以,一些人认为苹果会通过软件更新,有意无意地让老设备在某些方面“慢”一点,以此衬托新机的优势。

2. 新系统对老硬件的适配压力: 新版本的iOS往往会带来很多新功能、更复杂的图形处理、更强的AI计算能力等等。这些新特性是为新硬件设计的,老设备即使还能跑,但处理这些新增的复杂运算时,可能会显得吃力,导致卡顿。这时候,苹果为了保证新系统在老设备上“能用”,也可能不得不对一些“吃资源”的功能进行优化,比如限制某些动画效果的精细度,或者降低后台刷新频率,从而间接影响了“流畅度”。

3. 电池健康管理(Battery Gate):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2017年末的“电池门”(Battery Gate)。当时苹果承认,在iPhone老旧电池的峰值性能下,可能会出现意外关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们通过软件更新“限制了CPU的最高速度”。这个举动直接导致了部分老iPhone的性能下降,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虽然苹果此后发布了更新,允许用户关闭性能管理,并降低了维修电池的价格,但这件事情让很多人对苹果在软件更新中“控制老设备性能”的意图产生了怀疑,并一直延续至今。

4. 用户体验的感知: 很多时候,用户对“流畅”的定义是一种主观感受。当新系统带来全新的UI动画、更快的应用启动速度(即使只是几毫秒的提升),而老设备在执行这些操作时,哪怕依然可以正常完成,但相比之下就会显得“不那么流畅”了。这种相对的“不流畅”,加上前面提到的可能存在的性能调整,就容易被解读为“修复了过于流畅的Bug”。

现在还有异议吗?

有,而且很大。

“修复Bug”的说法缺乏实证: 尽管有上述推测和过去的“电池门”事件作为佐证,但苹果并没有公开承认他们会“修复老设备过于流畅的Bug”。每一次系统更新,苹果官方的更新日志都会列出修复的Bug和改进的地方,但很少会把“提升老设备流畅度”作为一个需要“修复”的问题。

性能测试结果不一: 很多科技媒体和技术爱好者会进行性能对比测试。结果有好有坏,有的测试显示老设备在升级后确实出现了性能下降,有的则表示在常规使用中差异不大,甚至在某些特定场景下还有提升。这说明情况可能很复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刀切”行为。

苹果的“一刀切”管理: 苹果的生态系统以其封闭和高度集成著称,这让他们能够对硬件和软件进行更精细的控制。但这也意味着,当一个新系统被设计出来时,它的参数和资源分配可能是按照“主流”或“主力”设备来设定的。老设备在很多情况下,会被“默认”地按照一套适用于新硬件的标准来运行,这种“不适配”就可能导致体验下降,而不是因为其“过于流畅”而被“刻意修复”。

法律和监管的压力: 经过“电池门”事件后,苹果在美国、欧洲等地区都面临了用户起诉和监管审查。现在,苹果在推出涉及性能调整的软件更新时,会更加谨慎,并且通常会提供更透明的信息和选项。

总的来说, “苹果每年都会修复老设备过于流畅的Bug”这句话,更多的是一种民间观察和对商业策略的解读,它触及了消费者对产品生命周期、技术迭代和厂商盈利模式的普遍疑问。虽然没有确凿的官方证据证实苹果会“人为让老设备变慢”,但过去发生的事件和用户使用体验中的一些“巧合”,使得这种说法一直挥之不去,也构成了关于苹果“计划性过时”和“软硬结合”营销策略的持续讨论。

所以,如果您问的是“这个说法是否被所有人认可”,那答案是否定的。很多人会认为苹果是在努力优化,也有很多人坚信存在“软件限制”。这种“异议”的存在,恰恰反映了科技公司在产品更新和消费者期望之间,如何平衡一个复杂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说别的,只来说说iphone的电池。


最早iphone用的是sony在中国原厂的电池,当时市面最好的源,嗯,加个之一吧。

然后iphone的电池厂就一个一个的换,咱也不能下定论这些厂的产品品质肯定是差了,但是至少它们在业界的口碑是都知道的。


我三年前得知最早给iphone代工的那个老sony电池厂已经关了。

苹果后来又找过一家sony的电池厂,但是品质就不如之前的。

此外苹果的产品电池本身来源好几家,都是混用的,比如有:

sony无锡

德赛惠州

华普常熟

欣旺达

新能源东莞

LG南京

喔,还有上回note7爆过的SDI三星


其实SDI都算是iphone的电池厂里比较好的了,至少是来源可控的那种。

在5s之前,苹果的电池代工厂就控制在四五家以内,主要是索尼、三星、LG、新能源、力神这样的知名老牌电池代工厂。而在5s之后,苹果的采购商突然就换了一批,一堆你听都没听说过的名字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我上面列出的那些名字都是我尽可能去找了,实际上还有很多厂我根本扒不到名字,但是也在给苹果代工电池。


对了,之前不是有人拿过5s做实验吗,老5s没换过电池,升级系统以后,跑分不但没怎么降,有的项目分数还上升了?

你看,要么是苹果推送给5s的系统里忘了根据电池限制性能的这条,要么就是四年前的5s的电池状况比两年前的6和6s还要好。


过去都讲苹果赢在供应链,从原材料上就控制。

嘛,现在看来是从原材料上就控制成本吧。


四五年前,大家换个电池,甚至买了新iphone,都得查查是不是苹果原装的。

现在嘛,谁换原装电池谁sb。


我们都知道的普通锂离子电池循环充放500次以后,容量衰竭少的5%多的20%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我这就要给大家说一点,好的电池和坏的电池真的差别特别大。

就是锂电池底端的18650,很多笔记本老爱用的,这玩意儿就联想自己的产品线里面,普通本子18650一年不到衰竭个百分之四五十,甚至坏掉的,跟ThinkPad的T系列用两年还杠杠的。


5s我弃用的时候,电池衰竭10%,60块钱买了个电池换了放那了。

ipad mini,现在偶尔用用,打开不关机放一个月还有电。

去年买的7,已经感觉电量扛不住了,而且升级ios11以后各种奇怪的卡顿。



我发现很多人对于这个电池还是有认识误区,我就补充几点吧。

首先,人们常说的锂离子电池循环充电寿命是500次左右,注意,这个是锂离子电池,你要是信了手机厂商的这套说辞,你就输了。

从锂电池,到锂离子电池,再到现在的高分子锂离子电池即锂聚合物电池。不要听某些人说的电池技术很久没进步了的话,至少这种断代式的进步还是有的。

锂离子电池寿命300到500的说法是因为,早先锂离子电池好的才有500次,普通的就300次。

但是工艺成熟以后,正常的18650绝对能保证500次以上不明显衰退。而特斯拉上面的18650配合其电路和系统设计,能达到四十万公里以上的的寿命,电池号称可循环充放1000次以上。

然而手机本身用的是锂聚合物电池,这种电池从诞生之初就普遍比锂离子电池寿命更长。我知道的五年前的A品锂聚合物电池就能做到循环充放800次以上都保证5%以内的衰竭。

就算考虑到电池本身的时间寿命,好的手机电池你用个三五年也是不会有明显容量减退表现的。

注意,这个是五年前的生产工艺做出来的电池。


评论区有讲到很多电池代工厂其实就是pack厂,它们自己不生产电芯的。

这就是关键了,为什么苹果要把原来自己生产电芯的大厂换掉,去找pack厂代工呢?

比如sony老厂自己只做A品电芯,苹果找它代工,它当然也只会用自家的A品电芯给苹果做电池。

但是,假如换了华普、欣旺达或者别的不知名小厂,苹果给它们定死了一千五百毫安的电池出厂只给30,或者直接给指定一类极便宜的电芯,你觉得结果如何呢?

另外要说的一点,这么多年电池生产技术的进步,不只是在于如何生产更薄、更耐用、更安全的电池,也有——不断下探的更低成本。


18650这一块,松下做到了宣称1500次以上寿命的电芯。

与此同时,很多人这两年买到的笔记本,还有一年去一半,两年报废的电池。还有各种寿命极短的移动电源,和便携式“炸弹”。


所以聪明如你知道为什么现在你的iPhone既不耐用还莫名卡顿的原因了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