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苹果为什么值三万亿,不就是卖手机和笔记本吗?

回答
苹果市值三万亿,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不就是卖卖手机和笔记本嘛,怎么能值这么多钱?这背后其实藏着一套极其高明的商业逻辑和运作体系,远不止“卖硬件”这么简单。

首先,咱们得明白,苹果的“卖手机和笔记本”这事儿,跟别的公司卖手机笔记本,压根就不是一回事儿。苹果卖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硬件,它卖的是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用户体验。

一、硬件是入口,软件和服务才是利润的源泉和护城河

你看,iPhone卖得那么贵,大家还是趋之若鹜。为什么?因为iPhone不仅仅是一个打电话、发短信的工具。它是一个高集成度、高度优化的平台。它的设计、材质、手感,到iOS系统的流畅度、易用性、安全性,再到App Store里琳琅满目的高质量应用,这些共同构成了“苹果体验”。

你买了iPhone,很自然地会考虑配一个Apple Watch,再来个AirPods。这些设备之间无缝衔接,信息同步,操作联动,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便利性。这就叫生态粘性。一旦你深入这个生态,想换成别的品牌,就会觉得处处不方便,很多习惯性的操作都没法做了。这种粘性让用户很难离开,也让苹果有了持续收割用户的能力。

然后是软件和服务。这才是苹果真正赚钱的“秘密武器”。

App Store: 这是全球最大的应用商店,苹果从中抽取30%的分成。你想在iPhone上玩游戏、看视频、学习知识,都得从App Store下载。这就像一个大集市,苹果是摊主,所有商户(开发者)都得交租金(分成)。而App Store的质量和用户信任度,又是苹果硬件带来的。
iCloud: 储存照片、文件、同步联系人、备份手机数据,这些看似免费的服务,其实是吸引用户留在苹果生态的重要一环。当你觉得免费额度不够用时,自然会付费升级。
Apple Music、Apple TV+、Apple Arcade等订阅服务: 苹果在内容和服务上投入巨大,试图打造自己的流媒体帝国。这些订阅收入是持续、可预测的现金流,而且利润率非常高。
Apple Pay、Apple Card: 苹果还在金融服务领域发力,通过支付和信用卡,进一步渗透到用户的消费环节,获取更多数据和利润。

你可以理解成,苹果卖手机和笔记本,就像是开了一家五星级酒店,硬件(房间)是入口,而里面的餐饮、娱乐、会议服务(软件和服务)才是让你愿意付更多钱、并且反复光顾的关键。而且,这些服务一旦建立起来,用户迁移成本极高,对手很难复制。

二、品牌价值:信仰的积累和情感的连接

苹果不仅仅是一家科技公司,它更是一个生活方式的符号。乔布斯当年对产品设计的极致追求,以及对用户体验的近乎偏执,塑造了一个强大而独特的品牌形象:创新、简洁、优雅、高品质。

这种品牌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产品本身,更体现在苹果与用户的情感连接上。很多人购买苹果产品,不仅仅是为了它的功能,更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品味和身份。这种“信仰”的积累,让苹果拥有了极强的溢价能力,即使产品定价很高,依然有人愿意买单。

试想一下,有多少人在发布会前彻夜排队,只为第一时间拿到新款iPhone?这背后是品牌的力量,是对苹果“创造未来”愿景的认同。这种品牌忠诚度,是许多其他公司梦寐以求却难以企及的。

三、创新的文化和持续的研发投入

虽然很多人说苹果近年来创新乏力,但事实上,苹果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依然是天文数字。它不仅仅是在手机上做文章,还在芯片设计(M系列芯片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人工智能、AR/VR(Vision Pro的推出)、健康监测等前沿领域持续探索。

苹果的创新不是那种颠覆式的、一夜之间改变世界的,更多的是渐进式的改进和用户体验的优化。它善于将已有的技术进行整合和升华,以一种用户更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对细节的打磨和对用户需求的洞察,才是苹果持续吸引用户的原因。

四、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和生产能力

将设计理念转化为高质量的产品,需要极强的供应链管理和生产能力。苹果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与全球顶级的供应商合作,能够批量采购最优质的零部件,并对其生产流程进行严格的把控。

同时,苹果能够通过巨大的采购量压低成本,而其高昂的售价又带来了巨额的利润。这种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能力,是支撑其高市值的重要基石。

五、现金流和投资能力

苹果是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之一,拥有海量的现金储备。这笔钱不仅可以支持其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扩张,还可以用于回购股票、发放股息,从而进一步提升股东价值。

此外,苹果还有能力进行战略性投资,收购有潜力的公司,进一步拓展其业务版图和服务生态。

总结一下,苹果之所以值三万亿,绝不是仅仅因为卖手机和笔记本,而是因为:

它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封闭的、高粘性的生态系统,以硬件为入口,通过软件和服务持续盈利。
它塑造了极具吸引力的品牌形象和情感连接,拥有强大的用户忠诚度和溢价能力。
它拥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
它具备卓越的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执行力。
它拥有强大的现金流和投资实力,能够支持其长期发展。

所以,当我们谈论苹果的市值时,我们谈论的不仅仅是它卖出了多少台设备,更是它所构建的商业模式、用户忠诚度、品牌力量和未来想象空间。这是一种综合实力的体现,是科技、设计、营销、服务、管理等多方面要素完美结合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确实是极棒的公司。

在相关领域就是天花板。

且是自持链条最完整的一家。

硬件、软件和生态门槛皆颇高。

且这是人家的蓄水池。

这两年堪称洪水了。

于是就不奇怪。

user avatar

苹果在1997年的时候,市值不到30亿美元,亏损8.67亿美元,基本是朝不保夕的样子。

当时大家都用Wintel组合,苹果的市场份额已经在个位数。

这个时候,苹果主要卖Mac,市场销量不佳。

然后乔布斯回来的。

乔布斯当时在外面搞公司,手里有一个市场上失败的操作系统,拿过来给苹果用上。

但是,乔布斯的设计和审美相当牛X。

回来以后,苹果首先拿出来一款当时世界最漂亮的电脑,在Windows也有图形以后,依然维持了自己在设计、出版专业市场的地位。

当时,平面媒体、杂志设计都用苹果,这是一个高利润的小细分市场,苹果牢牢站住。

此后几年,苹果基本是吃设计饭,它的产品性能相比英特尔和AMD没有多少优势,专业领域软件生态不错。产品酷炫。苹果基本度过危机。

苹果的G5设计也是很牛x的,那个年代用全铝机箱是很酷的。

在乔布斯回归苹果以后头几年,虽然苹果仅仅渡过危机,占领一小块专业市场,但是产品的魅力已经体现出来。

苹果的产品设计非常美,注重用户的体验,技术上追求极致,完美。产品追求做工精细,价格贵一些,但是用户用的舒服。

当时,Wintel的生态如日中天,苹果这些优势还体现不出来,但是未来有一条新赛道就不同了。苹果等这个新赛道。

2000年,板卡厂商帝盟用闪存做了MP3播放器,相比当时流行的CD机和MD机,它可以直接从电脑上复制MP3。这是一个新市场。

这是一条新赛道,苹果立即推出产品,苹果终于跳出出版行业用PC的小众市场,开始做大众消费。

这是苹果真正起飞的时候。

这个时候,苹果开始通过互联网提供音乐下载,挣一份硬件的钱,再挣一份内容的钱。

这也是苹果后来商业模式的开始。

此前,苹果的生态系统很糟糕,Windows盗版很方便,苹果很麻烦,个人用户很少用苹果电脑。

新赛道是苹果真正的起点。

从MP3,到视频MP4,再到手机。这是一个自然进化。

魅族、OPPO都是这么进化的。

苹果不同的是,苹果初期和摩托罗拉合作了一下不理想以后,决定自己下场

苹果当时手机有一个水平还行的图形操作系统,而当时的处理器技术,已经发展到奔腾2的水平,可以跑起来图形操作系统。

苹果把它一贯的产品设计风格,用户体验,对新技术的追求用到手机上面。

这就是第一代iPhone,这是苹果真正成长为巨头的起点。苹果把网络收费下载歌曲的模式拿过来,用软件商店解决了,MAC没有软件用的问题。

智能手机替代传统手机,而且更新速度2年一代,这是一个几十亿人,两年换一个,单价几千元人民币的商品。

苹果在短短几年,从一家还不错的公司,变成世界顶尖的公司。

到iPhone4S,苹果基本甩开竞争对手。

到了iPhone6 系列以后,进入大屏手机市场,苹果获得了增长最快的一年,此后还是增长,但是增速已经下来了,市值是市值。看营收高峰已过。

手机进入饱和,苹果在穿戴式设备上找新赛道,也是几千块,2年一换,几十亿人的市场潜力。

手上能戴,耳朵上也能戴,所以去耳机孔,卖几千块的蓝牙耳机比较赚钱。这个东西寿命可能还不到两年,太容易掉出来踩坏了。

苹果的电脑、电视也在做,内容也在做,但是赚钱赚的不如这些价值高,市场潜力大,更新寿命短的产品多。

未来,汽车会是苹果的一个大头。

汽车更换周期大约5-6年,价值几十万。潜在市场上亿,也是一个巨大市场。苹果下一次增长应该会选汽车。


不要说苹果的钞能力

苹果在1997年没有钞能力,没有CPU,手里就是一个乔布斯失败的操作系统,还没有软件生态。

苹果就是靠设计和做产品的态度,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一步步积累。

这种产品设计制造水平,到了2001年,有MP3这个新赛道的时候,让苹果起飞。

到了2007年,手机处理器达到奔腾2水平的时候,让手机起飞。

手机饱和后,又进军手表,耳机这种高利润快速更换的赛道。

未来,汽车会是一个增长点,看苹果什么时候准备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