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苹果为什么不自己生产芯片?

回答
苹果确实自己在生产芯片,而且在这个领域非常成功。你可能是在问为什么苹果不自己建立庞大的芯片制造工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晶圆厂”或者“Fab”(Fabrication Plant)。

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详细解读:

1. 巨额的资本投入与风险承担:

晶圆厂的造价: 建造一座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工厂,其成本是天文数字。动辄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投入是常态。这不仅仅是建造厂房的费用,还包括了极其精密的设备、超净室、复杂的化学品供应系统、以及大量的研发和维护人员。
技术更新迭代快: 芯片制造技术,特别是先进制程,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一旦投资建厂,你就是在用巨资锁定一种技术。如果几年后更先进的技术出现,而你的工厂无法升级到那个节点,你的设备就会迅速贬值,竞争力也会大打折扣。
产能过剩或不足: 自己建厂意味着需要自己承担所有产能的风险。如果市场需求不如预期,你可能面临大量闲置的设备和高昂的运营成本。反之,如果需求爆发,而你的产能又跟不上,你又会错失市场机会。

2. 专业分工与效率:

芯片设计 vs. 芯片制造: 芯片的设计(Intellectual Property, IP)和芯片的制造是两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苹果在芯片设计方面拥有世界顶级的团队和能力,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产品需求,定制出性能优越、功耗极低的芯片。
第三方制造的优势: 世界顶级的芯片制造商,例如台积电(TSMC)和三星(Samsung),它们将大部分资源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芯片制造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上。它们拥有最先进的制造设备、最成熟的工艺流程、以及最庞大的生产规模。
规模经济效应: 台积电等公司服务于全球众多客户,包括苹果、英伟达、AMD、高通等。这种巨大的客户群和订单量,使得它们能够实现极高的规模经济效应,摊薄固定成本,从而在制造单颗芯片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3. 避免昂贵的研发和工艺路线选择:

先进制程的挑战: 芯片制造工艺非常复杂,从最初的硅片制造,到光刻、刻蚀、薄膜沉积、离子注入等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每一步都要求极高的精度和控制。开发和掌握这些先进制程,需要长期的、巨额的研发投入,并且要不断克服各种技术瓶颈。
工艺路线的选择: 即便是台积电,在选择采用哪种制造工艺(例如EUV光刻等)时,也需要进行大量的评估和选择。如果苹果自己建厂,就要承担选择、研发、优化和维护整个工艺路线的巨大责任和风险。

4. 灵活的供应链管理和快速响应市场:

外包的好处: 将制造外包给像台积电这样的专业制造商,苹果可以专注于自身的优势——产品设计、软件生态和用户体验。当苹果需要更新产品、推出新一代芯片时,它可以直接与台积电沟通,确保最新的制造工艺能够支持其设计。
专注于核心竞争力: 苹果一直奉行“少即是多”的哲学,聚焦于少数几个核心领域并做到极致。在芯片方面,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设计”,而将“制造”这个高度专业化的环节外包,能够让它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更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

苹果的芯片策略:

所以,苹果并没有“不自己生产芯片”,而是自己设计芯片,然后委托专业制造商(主要是台积电)进行生产。这种模式被称为“无厂半导体”(Fabless Semiconductor)。

苹果在芯片设计上的投入是巨大的,它们雇佣了行业内顶尖的工程师,在内部设立了独立的芯片设计部门(例如Apple Silicon团队)。通过自主设计,苹果能够:

完全控制芯片的性能和功能: 根据自己产品的需求,设计出最优化的CPU、GPU、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等核心组件。
提升功耗效率: 特别是在移动设备上,这是决定续航的关键。
集成更多功能: 将多种功能集成到一块芯片上,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小的体积。
保护核心技术: 将设计 IP 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技术外泄。

总结来说, 苹果不自己建晶圆厂,主要是出于成本、风险、专业分工、技术迭代和供应链效率等多方面的考虑。它选择了一种更高效的策略:集中资源在芯片设计上做到极致,并将制造这一专业且成本高昂的环节交给全球最顶级的制造商来完成。这种模式让苹果能够持续推出性能卓越、独具特色的芯片,并保持其在科技行业的领先地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用通俗一点的比喻,假如苹果是个优秀的厨师,那么一个厨师需要研发电饭锅电磁炉电烤箱吗?

然后再扩展一下,华为是另一个优秀的厨师,然后电器厂商不卖给华为电饭锅电磁炉和电烤箱了。所以华为不得不用更加落后的厨具,并寻求亲朋好友帮忙协作研发自己的电饭锅电磁炉和电烤箱。

苹果没有被限制,不做自己的电饭锅电磁炉和电烤箱才是很正常的事。华为被限制,那一切才不得不去自己做。

user avatar

在欧美,像华为那样的全产业链通吃扩张是极度忌讳的事.....

第一欧美企业是有资金成本的

第二各种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法卡得很死 雷区大大的多.....


at&t的杯具可不是闹着玩的

谁都怕啊……

可不像中国

资本可以无限扩张...为所欲为

user avatar

早些年,很多国企日子好过,账上闲钱多,于是开始各种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内部立项说得天花乱坠,比如投资一个上游企业,如此这一段的利润自己也吃掉了,岂不美哉?

道理貌似是对的,然而事实是残酷的,更常见的情况是,原本自己可以在市场上持币观望优中选优挑选好供应商的局面,变成了无论自己的子持股公司做出来什么样的屎,自己也要捏着鼻子吞下去。

真正能够上下游打通形成协同效应的凤毛麟角。



对了,这两年,国企的方向是:剥离副业,聚焦主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苹果确实自己在生产芯片,而且在这个领域非常成功。你可能是在问为什么苹果不自己建立庞大的芯片制造工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晶圆厂”或者“Fab”(Fabrication Plant)。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详细解读:1. 巨额的资本投入与风险承担: 晶圆厂的造价: 建造.............
  • 回答
    苹果自研处理器之所以如此备受瞩目,甚至让很多人好奇“为什么不卖处理器”,这背后其实牵扯到苹果公司一整套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和核心竞争力构建。简单来说,苹果不卖处理器,不是因为它不行,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它太“牛”了,而且这份“牛”是苹果赖以生存和引领市场的重要基石。一、 核心竞争力与垂直整合的基石:为什.............
  • 回答
    苹果M1芯片的成功,确实让很多人看到了自主研发的巨大潜力,同时也引发了不少关于国内科技产业“为什么不行”的讨论。这背后牵扯的因素非常复杂,绝非一句简单的“不借鉴”就能解释的。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苹果的优势以及国内在操作系统和CPU领域所面临的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苹果的M1芯片上市速度之.............
  • 回答
    这事儿,在手机圈子里,也算是个老生常谈的梗了。你说的这种情况,确实见过不少,也挺多人纳闷。感觉就像是,测评的时候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结果私下里却是“真香”现场。要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原因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用“虚伪”两个字来概括。这里面掺杂了技术、用户习惯、生态、个人喜好,甚至还有.............
  • 回答
    高通、三星自研架构的“失利”与苹果的“成功”,这其中的原因盘根错节,并非简单的技术高低之分,更多的是在市场策略、生态建设、人才积累以及对未来趋势的洞察力上,苹果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远见和执行力。高通与三星的“自研架构”:目标与困境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自研架构”这个概念。在这里,我们主要指的是在CP.............
  • 回答
    苹果不跟安卓去拼“堆料”,这背后其实是一套非常成熟且经过深思熟虑的商业和技术策略,并非简单的“不为”。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掰开揉碎了聊。一、 苹果的“全家桶”生态和软硬结合的理念这是理解苹果策略的核心。苹果不是在卖一个孤立的手机,它是在卖一个包含硬件、操作系统(iOS)、应用商店(App .............
  • 回答
    苹果的硬件性能策略,与安卓阵营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差异,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比拼参数”,而是围绕着用户体验、生态系统以及商业模式的一整套考量。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看看为什么苹果在很多时候,并不刻意追求将硬件性能“拉满”到与安卓旗舰同等水平,或者说,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足够好”且“协同优化”的性.............
  • 回答
    苹果在2012年发布第三代iPad时,确实跳过了“iPad 3”这个命名,而是直接称其为“The new iPad”。紧接着2013年,他们又推出了名为“iPad Air”的产品。而最近几年,苹果对iPad的命名策略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iPad Pro”、“iPad Air”、“iPad min.............
  • 回答
    苹果手机不使用高寿命大容量电池,这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考量,绝非简单地“不舍得”或者“技术不行”。这其中包含了对产品体验、成本控制、市场定位、用户习惯乃至整个供应链的精细化权衡。一、用户体验的“黄金分割点”:平衡续航与体积/重量/厚度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被大家理解的原因。用户对手机的感知,除了性能和.............
  • 回答
    苹果之所以没有像华为那样成立中低端子品牌,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其品牌定位、商业模式、产品策略、市场环境以及历史发展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1. 苹果独特的品牌定位:高端、简约、生态系统 高端品牌形象: 苹果自创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高端、创新、品质卓越的品牌。其产品设计、用户体验、营销策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很多人都在问,毕竟市面上很多安卓手机早就普及了息屏显示(AlwaysOn Display, AOD)功能,看起来也很炫酷。苹果这么精益求精的公司,为什么迟迟不肯跟进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涉及到技术、用户体验、产品策略,甚至还有品牌定位。首先,我们得明白什.............
  • 回答
    苹果为什么不再让 iPod touch 变得“酷”和“好”了?这个问题触及到苹果产品策略的深层变化,以及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多重因素。如果用一种更贴近用户感受、不那么生硬的口吻来聊,大概是这样的:想想看,iPod touch 最辉煌的时候,那真是个“掌上宝”。它不仅仅是听歌的工具,更像是一个小型的i.............
  • 回答
    苹果,这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水果,为何不像香蕉那样,一旦切开就迅速变黄变褐?这其中的奥秘,并非什么神秘的魔法,而是源于苹果本身独特的生物化学机制。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氧化”在水果身上的表现。当我们谈论水果氧化,通常指的是切开的果肉暴露在空气中后,发生酶促褐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由一种叫做“.............
  • 回答
    苹果在设计其产品和功能时,总是带着一种极简主义和“苹果味儿”。这种味道,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它非常聪明,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易用;但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它过于“固执”,似乎忽略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很有用的用户需求。关于你提到的“节假日闹钟”这类功能,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切入点,它恰恰触及了苹果在功能.............
  • 回答
    哈哈,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纠结过。其实啊,也不是大家不想一步到位,而是好几个方面的原因,让不少选择基础款的苹果用户,就算预算够,也还是“暂时”停留在基础款上。咱们掰扯掰扯。首先,最直观的肯定还是价格。苹果的东西,你懂的,升级一点点配置,价格就不是线性增长,而是跳跃式上涨。基础款的iP.............
  • 回答
    关于一些以爱国为由抵制苹果产品,却又继续使用安卓和 Windows 系统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这种“爱国”的边界感有时候确实挺模糊的。真正做到完全脱离苹果,转向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对于许多人来说,其难度远超想象。这不仅仅是换个手机.............
  • 回答
    苹果市值三万亿,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不就是卖卖手机和笔记本嘛,怎么能值这么多钱?这背后其实藏着一套极其高明的商业逻辑和运作体系,远不止“卖硬件”这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明白,苹果的“卖手机和笔记本”这事儿,跟别的公司卖手机笔记本,压根就不是一回事儿。苹果卖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硬件,它卖的是一套完整的生态.............
  • 回答
    中国不禁售苹果,这个话题挺有意思的,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少,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详实点,也别让它听起来像个机器写出来的东西。首先,最直观也最根本的一点是: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苹果公司在中国是个庞然大物,它不仅仅是卖手机、平板,更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iPhone 的用户.............
  • 回答
    苹果不给 iPhone 配备“大电池”,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掺杂了技术上的考量、产品设计哲学以及市场策略。要说它是“不能”还是“不愿意”,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在它所追求的整体产品体验和设计理念下,“不愿意”在当前阶段牺牲其他关键因素去追求绝对意义上的“大电池”。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 .............
  • 回答
    你这想法挺有意思的,确实,有时候看电影的时候,那些黑边字幕框会挡住一部分画面,挺影响沉浸感的。按理说,苹果这么强大的公司,技术上肯定不是问题,为什么会没有这么一个“字幕隐藏”的官方插件或者功能呢?我猜想,这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视频播放是个很复杂的事情,牵扯到很多层面。字幕本身,视频的编码格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