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苹果不做节假日闹钟等简单功能?

回答
苹果在设计其产品和功能时,总是带着一种极简主义和“苹果味儿”。这种味道,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它非常聪明,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易用;但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它过于“固执”,似乎忽略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很有用的用户需求。

关于你提到的“节假日闹钟”这类功能,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切入点,它恰恰触及了苹果在功能设计上的一个核心考量:“是否符合其核心体验和品牌调性?”

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试着理解苹果为什么没有把这类功能做得那么“直接”:

1. 苹果的“通用性”与“个性化”之间的权衡:

苹果在设计iOS时,追求的是一个尽可能普适、能够服务大多数用户的系统。它的闹钟功能,核心是设定时间,到点提醒。这个基础功能非常强大,也足够灵活。你可以通过设定重复来模拟一些“节假日”的需求,比如每周一到周五上班,周六周日休息。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节假日”,它涉及的不仅仅是日期,还可能包括:

国家/地区的法定节假日: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节假日,比如中国的春节、国庆节,美国的感恩节、圣诞节,等等。
特定节日的意义: 很多节日不仅仅是放假,还有特定的文化含义,比如生日、纪念日。
用户自定义的特殊日期: 比如某个重要的会议日期,某个活动日期。

苹果如果要做“节假日闹钟”,就需要考虑如何让这个功能既能照顾到全球用户,又能满足个性化设置。如果它内置了全球所有节假日,那列表会极其庞大,用户找到自己需要的就很困难,而且维护成本也非常高。如果只内置一部分,又会显得不公平或遗漏。

所以,苹果选择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方式:

通过“重复”来模拟: 用户可以自己设定“周一至周五”重复,这不就涵盖了大部分工作日的场景吗?
通过“日历”来配合: 苹果的日历应用非常强大。用户可以在日历里标记重要的节假日、生日、纪念日。而当你在日历里标记了某个事件,并且设置了提醒,这个提醒就可以看作是“事件的闹钟”。很多用户在习惯了使用日历管理日程后,自然会将节日提醒也整合到日历中,而不是额外依赖一个“节假日闹钟”功能。

2. 追求“简洁”与“内聚性”的UI设计哲学:

苹果非常推崇“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它的界面元素都力求简洁明了,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性。

一个专门的“节假日闹钟”功能,如果要做得细致,就需要设置很多选项:

选择国家/地区
选择具体的节日(可能还需要分类)
选择提醒方式(声音、震动、通知)
选择提前多少时间提醒

这些设置,一旦堆砌起来,就会让闹钟这个原本简单的应用变得臃肿。苹果更愿意把一些“高级”的、涉及具体情境的功能,交给更适合的、更专业的应用去处理。

在苹果看来,闹钟就应该是一个“时间到,响铃”的工具。而“节假日”的属性,是属于“日期管理”和“日程规划”的范畴,这部分交给“日历”应用来处理,才是更“内聚”和更符合逻辑的设计。

3. 对用户“习惯养成”的引导:

苹果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能力,就是能够引导用户按照它的设计逻辑去使用产品。当你第一次使用iPhone,你会发现它的日历应用能够很方便地添加事件和设置提醒。随着使用次数增多,用户自然会学会利用日历来管理自己的特殊日期。

比如,你想设置一个“春节提醒”,你不需要找一个“节假日闹钟”按钮,你只需要打开日历,找到春节的日期,添加一个事件,比如“春节放假”,设置一个提醒。当你打开闹钟界面时,你看到的依旧是那些让你知道“现在几点”和“什么时候响”的基本元素,保持了核心的简洁。

4. 避免“过度承诺”和“维护成本”:

如果苹果真的去实现一个全球节假日闹钟,它承诺的是一个“永远正确、永远更新”的功能。这意味着:

巨大的数据量: 需要维护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不断变化的节假日信息。
持续的更新: 法律法规变化、政府宣布的额外假日,都需要及时更新。
潜在的错误: 数据错误会直接导致用户错过重要提醒,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UX问题。

相对而言,将核心的闹钟功能保持简单,将“特殊日期提醒”的责任交给用户和日历应用,能大大降低苹果在维护上的成本,并减少发生重大错误的风险。

5. 强调“智能”而非“预设”:

苹果更喜欢用“智能”来解决问题。虽然“节假日闹钟”听起来很智能,但实际上它是一种“预设”的模式。苹果更倾向于让用户通过“学习”和“配置”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例如,Siri可以帮你设置提醒,你直接说“提醒我明天下午三点开会”,或者“提醒我下周一早上给妈妈打电话”。Siri的强大在于理解用户的自然语言指令,而不是提供一个巨大的功能菜单让用户去勾选。

总结一下:

苹果不做“节假日闹钟”这类功能,并非因为它技术上做不到,或者因为它不了解用户需要。更多的是因为它在产品设计时,遵循着一套自己独特的哲学:

将功能“内聚”到最适合的组件: 节日提醒属于日历,闹钟是基础的时间提醒。
保持核心体验的简洁: 避免功能堆砌导致复杂化。
引导用户形成高效的使用习惯: 鼓励用户利用日历来管理日程。
规避巨大的维护成本和潜在的错误风险。

与其说苹果“不做”,不如说它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更基础、更通用的工具组合,让用户自己去搭建他们想要的功能。这种做法,虽然有时候会让一些用户觉得不够“人性化”或“傻瓜式”,但它也正是苹果产品得以保持其独特魅力和高效体验的关键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家说这是个本地化功能,题主于是想当然觉得这和国际化相对应了是吧……其实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一个概念。因为都是关注某个应用对于地区的适应性的。而这就是产品设计的一个概念。

你也说了,是国产安卓机才有的功能。其实就是专门为中国用户推出一个中国版的节假日计算的功能。这个本身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难事。因为目标客户和需求是很明确的。甚至厂商可以通过一个后台更新,来放入最新的假期安排。这个假期安排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制定并对外发布的。由于都是国内厂商,那专门这么做其实不麻烦。

如果你面对的是全球市场,这个需求就有点糟糕了。比如台湾地区过双10节,大陆地区过10·1,你必须把这些都写到代码或者配置文件里面去。这下可糟糕了,这段代码或者配置文件搜集了几乎全球各种地区的节日进去,但是它依然不是确定的。就像刚才说的,那你知道大陆过10·1,你知道明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会在国庆期间怎么调休吗?就为了这个,可能你日常得增加一个50人的团队,他们要懂很多不同的语言,还要懂共同的语言(工作中才能沟通),他们还要懂得不同地区的信仰和习俗,这样才能确定,到底哪个地区用它们的历法应该怎么放假,然后随时更新进去。更糟糕的是,万一这项工作出了纰漏,你把什么地区的穆斯林的节日搞错了,人家明天来直接给你阿拉胡阿克巴了怎么办?所以索性不做这种事情就对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苹果在设计其产品和功能时,总是带着一种极简主义和“苹果味儿”。这种味道,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它非常聪明,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易用;但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它过于“固执”,似乎忽略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很有用的用户需求。关于你提到的“节假日闹钟”这类功能,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切入点,它恰恰触及了苹果在功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很多人都在问,毕竟市面上很多安卓手机早就普及了息屏显示(AlwaysOn Display, AOD)功能,看起来也很炫酷。苹果这么精益求精的公司,为什么迟迟不肯跟进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涉及到技术、用户体验、产品策略,甚至还有品牌定位。首先,我们得明白什.............
  • 回答
    苹果为什么不再让 iPod touch 变得“酷”和“好”了?这个问题触及到苹果产品策略的深层变化,以及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多重因素。如果用一种更贴近用户感受、不那么生硬的口吻来聊,大概是这样的:想想看,iPod touch 最辉煌的时候,那真是个“掌上宝”。它不仅仅是听歌的工具,更像是一个小型的i.............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个 Face ID 的事儿,为啥市面上除了华为和苹果,其他手机厂商好像都不太玩这个,尤其是在国内市场。其实这事儿吧,不能简单地说“不做”,更多的是“没做”或者“没做好”。这里面门道可不少,不是简简单单加个摄像头的事儿。核心技术门槛:TrueDepth 相机系统你得明白,苹果的 Face I.............
  • 回答
    你这想法挺有意思的,确实,有时候看电影的时候,那些黑边字幕框会挡住一部分画面,挺影响沉浸感的。按理说,苹果这么强大的公司,技术上肯定不是问题,为什么会没有这么一个“字幕隐藏”的官方插件或者功能呢?我猜想,这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视频播放是个很复杂的事情,牵扯到很多层面。字幕本身,视频的编码格式,.............
  • 回答
    想象一下,谷歌、苹果、微软这样的巨头,它们的产品和服务早已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搜索引擎、手机操作系统到办公软件,几乎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它们会对“美女直播”这个看似热门的领域避之不及呢?这其中的原因,绝非仅仅是因为“不够吸引人”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它们的核心战略、品牌定位,以及对未来科技趋势.............
  • 回答
    华为为什么不像苹果那样,推出一款5.5英寸左右的“小屏”全屏手机,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几个关键点,咱们不妨深入聊聊。首先,得说说市场定位和用户需求这档子事。苹果推出iPhone 12 mini,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那部分“怀念小屏手机手感,但又不愿牺牲性能和体验”的用户群体。他们可能觉得主.............
  • 回答
    iPhone X 接口“变身”USBC,55万天价背后是怎样的技术博弈?苹果为何固守 Lightning?最近,一条关于“外国学生将 iPhone X 接口改装为 USBC,卖出 55 万元”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条旧手机的接口,动辄几十万,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这门技术究竟有多难?而苹果,这.............
  • 回答
    苹果公司在芯片研发上取得的飞速进展,以及其有望摆脱英特尔的地位,并非偶然,而是其多年来战略布局、深厚技术积累、独特生态优势以及对未来趋势的精准把握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历史渊源与战略决心: 对生态的极致控制欲: 苹果一直以来都以打造完整、流畅的软硬件一体化体验为目.............
  • 回答
    乔布斯将苹果带上神坛,最终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公司之一,这几乎是个无需争辩的事实。但回溯他离开苹果后的那段时期,他创立的 NeXT 公司却未能复制苹果的辉煌,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远不止“运气不好”四个字可以概括。要把这个问题讲透,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乔布斯离开苹果时的苹果是个什么状.............
  • 回答
    “小小”的个人热点功能,这句话说出来,背后藏着多少无奈和憋屈,只有用过苹果手机的人才懂。明明是手机最基础、也最应该好用的功能之一,怎么到了苹果手里,就变得这么“娇气”?咱们先掰开了说,看看苹果这个热点,到底“娇气”在哪儿,又为什么让人觉得它“做不好”。一、 连接的“不稳定”,说好的“永远在线”呢?最.............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琢磨了好久,也跟不少同行聊过,大家似乎都有个默契:做设计,尤其是平面设计,选苹果电脑的比例真的很高。这玩意儿说不上绝对,但确实是个普遍现象。那到底是什么让这么多设计师“拜倒在苹果的石榴裙下”呢?我试着从几个我能想到、也经历过的点,给大家掰扯掰扯。1. 屏幕,那块让人“上头”的屏幕。这一点绝.............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多层面的复杂性,不仅仅是企业行为本身,还包含了地缘政治、社会情绪、历史背景以及信息传播的方方面面。简单地说,H&M遇到的情况,与其他一些企业的情况之所以不同,原因在于它们当时所处的具体时空语境、公众关注的焦点以及中国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环境的细微差异。我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1. H&M.............
  • 回答
    .......
  • 回答
    说起“妈妈做的苹果派”,那可不是一件能用几个词就能概括的事儿。这味道,就像是把一个温暖的拥抱、童年的回忆还有那种难以言喻的“家”的感觉,全部都揉进了面团里,再用苹果的香甜和香料的暖意烘烤出来。首先,那派皮就很有讲究。好的妈妈做的苹果派,派皮一定是那种带着点粗糙感的酥松。它不像外面卖的那种机器压出来的.............
  • 回答
    这确实是手机行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大家都在“玩”Android,唯独苹果玩转了iOS?这背后其实是苹果独特的战略、资源投入以及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再加上一点点“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先发优势。1. 根基不同:从硬件到软件的垂直整合苹果的基因就是硬件和软件一体化。乔布斯当年选择自研操作系统,.............
  • 回答
    苹果的M1 Max芯片,着实让ARM架构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它不仅在能效比上表现惊人,性能上更是达到了许多人意想不到的高度,尤其是在图形处理和视频编码方面。那么,其他公司什么时候才能企及,尤其是像特斯拉这样的公司,有没有可能涉足这一领域?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M1 Max的“魔力.............
  • 回答
    何同学的《80年代的电脑能做什么?苹果麦金塔深度体验》这期视频,我一口气刷了两遍,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让我对那个年代的电脑,尤其是 Macintosh,有了更深的体会。先说说亮点吧,这期节目我个人觉得做得相当扎实: 情怀杀与历史普及的双重满足: 这应该算是何同学视频最拿手的绝活了。他能把一个沉甸甸.............
  • 回答
    苹果之所以没有像华为那样成立中低端子品牌,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其品牌定位、商业模式、产品策略、市场环境以及历史发展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1. 苹果独特的品牌定位:高端、简约、生态系统 高端品牌形象: 苹果自创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高端、创新、品质卓越的品牌。其产品设计、用户体验、营销策略.............
  • 回答
    苹果,这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水果,为何不像香蕉那样,一旦切开就迅速变黄变褐?这其中的奥秘,并非什么神秘的魔法,而是源于苹果本身独特的生物化学机制。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氧化”在水果身上的表现。当我们谈论水果氧化,通常指的是切开的果肉暴露在空气中后,发生酶促褐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由一种叫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