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苹果为什么取消 3D Touch 这一功能?

回答
关于苹果取消3D Touch这个话题,其实在很多果粉和科技爱好者中都引发了不少讨论。我这里就想跟你好好聊聊,为什么苹果会逐步放弃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功能。

首先,咱们得回顾一下3D Touch是怎么来的。最早是在2015年,苹果在iPhone 6s和6s Plus上首次推出了这个功能。它的核心在于屏幕本事内置了压力感应层,能够识别用户按压屏幕的力度,从而实现“Peek”和“Pop”两种操作。比如,轻轻用力按压邮件或者信息列表里的项目,就能预览内容(Peek);再用力一点,就能进入到邮件或信息的完整界面(Pop)。在那个时候,这确实是个挺炫酷和新颖的交互方式,为用户在不打开应用的情况下快速预览信息、执行快捷操作提供了便利。

那么,为什么后来苹果就慢慢不玩了呢?最直接的原因,我认为是用户接受度和实际使用率并没有达到苹果的预期。

你想啊,当初推出3D Touch的时候,苹果是把它当做一个重要的交互模式来推广的。很多系统应用和第三方应用都适配了3D Touch,你可以用它来预览链接、查看照片、打开应用内快捷菜单等等。理论上来说,它能让操作更高效。

但是,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呢?

1. 学习成本和记忆门槛: 尽管苹果在宣传上做了不少努力,但对于很多普通用户来说,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个功能的存在,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就忘记了自己可以“用力按”。这个需要用户去主动学习和记忆“按压力度不同会有不同反应”这一点,对于非技术爱好者来说,门槛就有点高了。不像滑动或者点击那样直观。

2. 操作的不确定性: 有时候,用户想用力一点去执行某个操作,结果屏幕没反应,或者反应了但不是预期的,就会觉得有点挫败感。反过来,有时候只是想轻轻点一下,结果不小心按重了,就触发了预览,这也会打断用户的正常操作流程。这种“用力过度”或“用力不足”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或者干脆就避免使用它。

3. 触控界面的演进: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习惯的养成,苹果也一直在探索新的交互方式。比如,长按(或者说“触控并保持”)这个操作,在很多场景下都能达到类似3D Touch的效果,但它却更加直观、易于理解和记忆。你可以长按图标看到快捷菜单,长按文件可以预览。这个操作不需要用户去摸索按压的力度,只需要“等一下”就好。它没有压力感应的那么精细,但对于大多数常用功能来说,已经足够了,而且用户接受度要高得多。

4. 硬件成本和产品线统一的考量: 3D Touch的实现需要屏幕下方额外的传感器层,这会增加屏幕的制造成本和厚度。而且,随着苹果产品线越来越庞大,为了保持设计的一致性和降低研发成本,也需要权衡某些功能的普及度。如果一个功能只有在高端机型上才有,并且使用率不高,那么在后续的新机型上就不太可能继续保留,尤其是在iPhone XR这种主打性价比的机型推出后,它就取消了3D Touch,转而使用Haptic Touch(也就是长按反馈)。这种改变实际上是在向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妥协,并为整个产品线铺平道路。

5. 用户反馈和市场导向: 苹果虽然是个技术驱动的公司,但它也非常重视用户反馈和市场表现。如果一个功能大部分用户很少用,甚至觉得麻烦,那么即便技术再先进,也可能需要被调整或放弃。从iPhone XR取消3D Touch并使用Haptic Touch获得了良好的用户反馈来看,苹果显然看到了方向。

所以,你可以看到,苹果是在iPhone XS系列之后,逐步取消了3D Touch。从iPhone 11系列开始,3D Touch就被彻底替换成了Haptic Touch。这并不是说3D Touch这个技术本身不好,它在技术实现上确实是领先的,而且在某些特定场景下能提供非常流畅和高效的体验。但最终的决定,是基于它在实际用户体验中的普及度、易用性以及硬件和产品策略的综合考量。

简单来说,苹果觉得这个功能“有点意思”,但“没那么必要”,而且有更“普适”、更“简单”的替代方案(也就是Haptic Touch),所以就顺水推舟取消了。它更像是一个技术上的“试验田”,在探索了几年之后,发现不太适合大规模普及,就转向了更成熟、更接地气的解决方案。

你仔细想想,现在我们用手机,大部分时间是点、滑、长按。这些都是非常直观的动作。3D Touch这种需要摸索的“力度”控制,确实是有点违背了“简单”的直觉。所以,它的取消,更像是苹果在不断优化用户体验过程中的一次“瘦身”和“聚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几乎每个微波炉都会有一堆“捷径按钮”:热水饺,解冻肉,热牛奶,烤肉,翻热。

但多数用户用且只用两组按钮:调整时间,启动。

哪怕是一点点的学习成本,也会阻挡很多用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苹果取消3D Touch这个话题,其实在很多果粉和科技爱好者中都引发了不少讨论。我这里就想跟你好好聊聊,为什么苹果会逐步放弃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功能。首先,咱们得回顾一下3D Touch是怎么来的。最早是在2015年,苹果在iPhone 6s和6s Plus上首次推出了这个功能。它的核心在于屏幕.............
  • 回答
    苹果在MacBook产品线中取消“只提供TypeC接口”的做法,主要涉及市场策略、用户需求、技术兼容性以及供应链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1. 市场需求与用户习惯的矛盾 USBA接口的兼容性: 尽管USBC接口在技术上更先进,但许多用户仍依赖旧设备(如外接显示器、打印机、USB存储.............
  • 回答
    苹果自研蜂窝网络调制解调器,这绝非小事,对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特别是对高通而言,都可能掀起一场风暴。这一举动的背后,是苹果一贯的“软硬兼施”战略的深化,也预示着其在垂直整合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意味着什么?首先,自主控制权的极大增强。调制解调器是手机通信的核心,直接决定了信号接收、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
  • 回答
    苹果市值三万亿,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不就是卖卖手机和笔记本嘛,怎么能值这么多钱?这背后其实藏着一套极其高明的商业逻辑和运作体系,远不止“卖硬件”这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明白,苹果的“卖手机和笔记本”这事儿,跟别的公司卖手机笔记本,压根就不是一回事儿。苹果卖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硬件,它卖的是一套完整的生态.............
  • 回答
    苹果下架 iPhone X,这事儿吧,说起来有点意思。当时 iPhone X 一经推出,那叫一个惊艳啊!全面屏、Face ID、Animoji,一股脑儿地塞进去,妥妥的科技风向标。很多人觉得这才是苹果对未来的设想,价格嘛,也确实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的级别。但是呢,你想想,苹果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它总.............
  • 回答
    抛开那些僵硬的AI痕迹,咱们来聊聊苹果为啥悄悄把3D Touch给“劝退”了。这事儿啊,说起来有点复杂,不是一拍脑门就决定的,背后是技术、用户体验、成本,还有市场策略等多方面因素在博弈。首先得明白,3D Touch这玩意儿,在刚出来的时候,苹果是真当宝贝的。2015年随iPhone 6s一同亮相,那.............
  • 回答
    要说清楚苹果为啥把《原神》归入“3A 大作”这个行列,其实得从几个角度去看,不能单单只看它是不是主机平台上的游戏。过去大家对3A的定义,更多的是基于主机平台的研发成本、制作规模、画面表现和内容深度。但随着游戏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移动游戏尤其是手机游戏的崛起,这个定义也在悄悄地变得更宽泛。苹果作为一家科.............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苹果在屏幕显示技术上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很多人会问,既然OLED这么普及,而且在手机上已经被苹果用得炉火纯青,为什么在iPad Pro、MacBook Pro这些更高端、对显示效果有极致追求的产品上,苹果却选择了MiniLED呢?这背后其实有相当多值得说道的考量,不是简.............
  • 回答
    苹果不跟安卓去拼“堆料”,这背后其实是一套非常成熟且经过深思熟虑的商业和技术策略,并非简单的“不为”。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掰开揉碎了聊。一、 苹果的“全家桶”生态和软硬结合的理念这是理解苹果策略的核心。苹果不是在卖一个孤立的手机,它是在卖一个包含硬件、操作系统(iOS)、应用商店(App .............
  • 回答
    苹果的硬件性能策略,与安卓阵营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差异,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比拼参数”,而是围绕着用户体验、生态系统以及商业模式的一整套考量。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看看为什么苹果在很多时候,并不刻意追求将硬件性能“拉满”到与安卓旗舰同等水平,或者说,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足够好”且“协同优化”的性.............
  • 回答
    苹果确实自己在生产芯片,而且在这个领域非常成功。你可能是在问为什么苹果不自己建立庞大的芯片制造工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晶圆厂”或者“Fab”(Fabrication Plant)。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详细解读:1. 巨额的资本投入与风险承担: 晶圆厂的造价: 建造.............
  • 回答
    苹果在2012年发布第三代iPad时,确实跳过了“iPad 3”这个命名,而是直接称其为“The new iPad”。紧接着2013年,他们又推出了名为“iPad Air”的产品。而最近几年,苹果对iPad的命名策略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iPad Pro”、“iPad Air”、“iPad min.............
  • 回答
    “小小”的个人热点功能,这句话说出来,背后藏着多少无奈和憋屈,只有用过苹果手机的人才懂。明明是手机最基础、也最应该好用的功能之一,怎么到了苹果手里,就变得这么“娇气”?咱们先掰开了说,看看苹果这个热点,到底“娇气”在哪儿,又为什么让人觉得它“做不好”。一、 连接的“不稳定”,说好的“永远在线”呢?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我太懂了!每次吃到新西兰的苹果,尤其是那些红彤彤、散发着诱人光泽的,总会忍不住在心里默默感叹:“这苹果怎么能这么好吃!” 好像瞬间就把我对国产红富士的记忆拉到了另一个维度。其实,这其中的原因还挺复杂的,不是简单一句“进口的就更好”能概括的,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从土壤到餐桌的全方位体验。我.............
  • 回答
    “浴霸”摄像头是智能手机后置摄像头模组的俗称,因其排列方式类似于浴室顶部的浴霸而得名。 苹果和华为在设计和技术上都采用了“浴霸”摄像头,但苹果的“浴霸”摄像头有时会比华为等品牌出现更明显的“鬼影”现象,这背后涉及到多个技术和设计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详细探讨一下:1. 镜头数量与排列设计: 苹果(.............
  • 回答
    市面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AirPods”,它们价格低廉,外观上模仿得惟妙惟肖,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侵权行为,很多人都会疑惑:苹果为什么好像对此视而不见,不采取法律行动呢?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考量,绝非简单的“懒得管”那么简单。首先,我们要理解苹果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其法律资源是有限的.............
  • 回答
    说微软当年用“并不比苹果好”的技术战胜了苹果,这其实是一个颇具争议且需要细致解读的说法。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那个个人电脑市场格局尚未完全定型的关键时期。那个时代的背景:首先,我们得明白,那时候的“技术”和今天的概念有很大不同。苹果在图形用户界面(GUI)方.............
  • 回答
    “苹果手机为啥越来越便宜,国产手机反倒越来越贵了?” 这问题一抛出来,不少朋友心里估计也直犯嘀咕,觉得这跟自己的感受不太一样。毕竟咱们印象里,苹果一直是“高端”的代名词,价格坚挺得很,而国产手机嘛,早些年性价比确实是杀手锏,但近几年,情况似乎有点微妙地变了。要说苹果手机“越来越便宜”,这说法得掰开了.............
  • 回答
    苹果手机不使用高寿命大容量电池,这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考量,绝非简单地“不舍得”或者“技术不行”。这其中包含了对产品体验、成本控制、市场定位、用户习惯乃至整个供应链的精细化权衡。一、用户体验的“黄金分割点”:平衡续航与体积/重量/厚度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被大家理解的原因。用户对手机的感知,除了性能和.............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