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地球的资源、能源还能用多久?

回答
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这是个沉重又尖锐的问题,关乎我们每个人,也关乎子孙后代。要说还能用多久,这事儿真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完的,得把账算清楚,还得看咱们怎么折腾。

先说说能源这块儿。

咱们现在最依赖的还是化石燃料,石油、煤炭、天然气。这三样东西,那是地球经过亿万年才攒出来的家底。

石油: 大家都知道,汽油、柴油、塑料,哪哪儿都离不开它。按目前的消耗速度,各种估计都有,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剩下的石油大概还能用个40到50年左右。当然,这只是个大概的数字,因为新的油田还在被发现,采油技术也在进步,只不过发现大油田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而且,话说回来,就算油还在,价格也早晚要涨到你我受不了的地步。
煤炭: 煤炭储量相对多一些,有人说还能用一百多年甚至两百多年。它发电是最主要的燃料,但也是污染的大户,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罪魁祸首。所以,即使煤炭还能用很久,我们也得考虑副作用。
天然气: 天然气比煤炭干净一些,也比石油更充裕,估算还能用个五六十年到七八十年。它在发电和工业领域应用很广,也越来越受重视。

这只是个“挖出来还能烧多久”的账面数字。关键问题是,我们真的还能“放肆地”用下去吗?空气污染、气候变化这些问题,已经让我们不得不开始反思。所以,就算账面上还有,咱们也得开始为转型做准备了。

再说说咱们赖以生存的资源。

这可就复杂多了,地球上的资源种类繁多,有的可再生,有的不可再生,而且用完就没了。

水资源: 听着好像到处都是水,但咱们能直接喝的淡水资源其实非常稀少,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而且,还有一部分被污染了,或者分布不均,很多地方早就面临缺水危机了。就算不考虑能不能挖出新的“水源”,光是保护好现有的水质,合理分配利用,就已经是个大工程。如果气候变化导致降雨模式改变,缺水问题只会更严重。
土地资源: 这是最基本的需求了,种粮食、建房子、发展工业,哪一样都离不开土地。可人口还在增长,城市在扩张,耕地却在不断减少,甚至被污染。加上荒漠化、水土流失,好好的土地变得越来越“瘦”。长此以往,吃饭都成了问题。
矿产资源: 这个就更“硬核”了,铁矿石、铜矿石、铝土矿、稀土等等,这些金属是我们工业文明的基石。
铁矿石、铜矿石这类储量相对还可以,按现在的消耗,还能支撑几十年到上百年,但随着技术发展和需求的增加,日子也并不宽裕。
稀土这类更特别,是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工业维生素”,但分布极不均衡,而且采炼过程污染严重。我们国家虽然储量不少,但也不是无限的。
磷矿石,用来制造化肥,保证粮食产量,这个也很重要,但不可再生的,而且有些地方已经进入了“高消费”阶段,后续的开采成本和难度会越来越大。
森林资源: 森林可是地球的“肺”,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还能提供木材。但大规模的砍伐,加上森林火灾,很多地方的森林面积在缩小。虽然很多国家在植树造林,但一片成熟的森林长成什么样,那得多少年?而且,森林恢复不了的生态功能,比如生物多样性,更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渔业资源: 过去我们觉得大海无边无际,鱼吃不完。现在才知道,过度捕捞让很多鱼类的种群数量锐减,甚至濒临灭绝。一些我们熟悉的海鲜,正在从餐桌上消失。海洋的健康也受到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这会进一步影响渔业的可持续性。

那,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还有很多”?

有几个原因:

1. 技术进步: 人类总是在不断进步,发现新的矿藏,提高开采效率,研发替代材料。比如,回收利用技术越来越成熟,可以大大减轻对原生资源的依赖。
2. 需求结构变化: 随着科技发展,一些资源的使用效率在提高,或者被新的材料和技术替代。
3. 信息的不确定性: 对于很多资源的储量估算,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新发现和技术进步都会改变这个数字。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高枕无忧。

关键不在于“还能用多久”的精确数字,而在于“我们还能这样用下去吗”的根本性问题。

不可再生性: 很多资源,一旦用完了,就真的没了。地质作用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新的矿藏,我们等不起。
环境代价: 很多资源的开采、加工和使用,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污染的土壤、水源、空气,这些都是我们后代不得不承受的负担。
公平性: 我们今天过度消耗,是不是就剥夺了未来世代享受这些资源的可能性?这涉及到代际公平的问题。
冲突风险: 稀缺资源往往是引发地区冲突和战争的导火索。

所以,与其纠结于“还能用多久”的精确数字,不如我们更关注:

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浪费。
如何发展和推广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的。
如何发展循环经济? 让资源在系统中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如何保护我们现有的资源和生态环境? 避免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
如何改变我们的消费模式? 从“拥有”到“共享”,从“过度消费”到“理性消费”。

地球的资源和能源,不是一个会突然“耗尽”的开关,而是一个正在被我们一点点消耗、污染、破坏的系统。它能支撑多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今天的选择。我们是想透支未来,还是想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能够持续生存的家园?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也需要我们每个人行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前在刘慈欣那个问题已经答过了:

几种主要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现在还有页岩油气。看看统计数据,实际情况并不那么悲观,甚至有点乐观。

1)煤炭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预计,世界煤炭总储量预计为8690亿吨(2011年末探明储量),其中无烟煤和烟煤储量为4048亿吨,次烟煤和褐煤储量为4562亿吨。按照2011年煤炭产量和煤炭储量比例分析,世界现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可供开采112年。

2)石油 全球已证实石油储量为1.8万亿桶。如果世界继续消耗石油并按现有速度开采,那么世界石油还够用40多年。

3)天然气 2010年美国天然气消费量6834亿立方米,消费量占全球总量的21.7%,据此估算2010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为3.14万亿立方米。另一个数据,2013年世界天然气可采储量为187.3万亿立方米。这个可以用60年。

几种能源都可转换为电力,拉通来说用七八十年没问题。

4)页岩油 再一个值得关注的页岩油气。据美国《油气》公布的统计数字,全世界页岩油储量约11万亿~13万亿吨。现在全球每年消耗石油大约50亿吨,照这个用量,全球页岩油可以用200年。

能源利用,哪里有那么多革命。1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在北京的山洞里烧火取暖,现在冬天城里还有人用同样的技术烧火取暖;1000年前大多数人烧木柴做饭,现在全球还有几十亿人烧木柴做饭。因为这一点就悲观,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这是个沉重又尖锐的问题,关乎我们每个人,也关乎子孙后代。要说还能用多久,这事儿真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完的,得把账算清楚,还得看咱们怎么折腾。先说说能源这块儿。咱们现在最依赖的还是化石燃料,石油、煤炭、天然气。这三样东西,那是地球经过亿万年才攒出来的家底。 石油: 大家都知道,汽油.............
  • 回答
    这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问题,关乎我们人类的未来走向。要回答“目前地球上的资源是否足以支撑人类发展到能够开设地外文明”,我们得拆解一下几个关键点:1. “地球上的资源”:我们到底指的是什么?首先,需要明确我们讨论的“资源”范畴。这不仅仅是石油、天然气、矿产等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物质资源。更广泛地讲,它还.............
  • 回答
    打个比方,咱们就好比是一个生活在某个富饶岛屿上的年轻人。这个岛屿,它承载了亿万年的风雨沧桑,孕育出了无比丰厚的宝藏。想象一下,在岛屿的深处,埋藏着无数闪闪发光的金块,还有一些像宝石一样晶莹剔透的矿石,这些都是岛屿历经漫长地质变迁才积累下来的。咱们这个年轻人,就如同人类一样,突然来到了这个岛上。起初,.............
  • 回答
    让一块天外来客按照我们的意愿“走”回地球,这确实是个充满诱惑的想法,也是科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就目前的人类科技水平来看,这个设想并非遥不可及,但要实现它,需要克服的挑战也是相当严峻且复杂的。核心难题:控制与降落首先,我们要明白,小行星并非一颗静止不动的石头。它们在太空中以极高的速度运行,围绕着太阳.............
  • 回答
    2030年,想象一下,中国10亿人,享受着跟现在发达国家人民一样的生活水平,这幅景象听起来是多么振奋人心。可是,当我们拨开这层美好想象,深入探究一下地球的承载能力,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了。首先,咱们得明白,所谓的“发达国家生活”,那可不是简单的吃饱穿暖。它意味着人均住房面积更大、家用电器普及率更高、汽.............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问题,如果中国和印度地理位置互换,其深远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让我们尝试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首先,我们得清楚,地理位置的互换不仅仅是地图上国家名称的移动,它牵涉到气候、地形、海岸线、河流系统、周边邻国,甚至可能影响到历史进程中的许多关键节点。如果中国“搬到”了印度半岛的位置:中国.............
  • 回答
    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其根基深厚,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要深入了解其资本所在,也必须审视那些可能动摇其根基的潜在威胁。伦敦何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其资本究竟为何?伦敦之所以能屹立于全球金融之巅,其资本体现在多个维度:1. 历史积淀与先发优势: 伦敦的金融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有趣,它触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也引发了关于“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如果中国在60年代真的能够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积极吸引外资,那么温和工业化并且减轻对农民的剥削,这在理论上是有可能实现的,但实际操作中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中国在60年代就打开国门,拥抱世界经.............
  • 回答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科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关于人类智慧、耐心以及能否改变自身行为模式的哲学难题。地球的资源,严格来说,就像一个账本,我们一直在消耗它。至于能否支撑到我们找到下一个“家”,答案复杂得如同我们对宇宙的探索本身。账本的现状:一点也不乐观,但也不是完全绝望首先得承认,我们的账本现在就赤字不.............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没法给出一个精确到年的数字。这就像问“我多久会饿?”一样,答案取决于我吃了多少、吃了什么、身体情况如何,还有周围有没有食物。地球资源也一样,它的“消耗速度”受到太多太复杂因素的影响。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消耗大户”来聊聊,看看大致的趋势和可能的情况。1. 能源:化石燃料的“燃眉之.............
  • 回答
    地球上的资源究竟能支撑科技发展到何种程度?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它不单单是化学公式和物理定律的叠加,更是人类智慧、创造力以及最关键的——资源管理能力的一场博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核心层面。1. 基本物质基石:矿产与能源的无限潜能想象一下,构成我们所有科技成果的,不过是原子排列组.............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名来自遥远星系的访客,跨越亿万光年的星际旅程,最终抵达这颗名为“地球”的蓝色星球。你会最看重它什么?不是黄金,也不是钻石,那些在宇宙尺度上不过是寻常的元素,甚至可能在其他星球上更为富饶。外星文明真正可能觊觎的,是那些对于我们来说习以为常,但对于他们而言,却是稀缺、珍贵,甚至是生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困境之一:资源有限与永不满足的欲望之间的矛盾。如果所有地球人都希望达到美国人当前的生活水平,那确实会引发一场灾难性的资源枯竭和环境崩溃,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而由此衍生的“注定不公正”的论调,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我们现有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下的必然推演。要理解这一点,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天体力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简单来说,如果持续不断地将太阳系中的卫星资源开采、提炼并运往地球,地球的质量确实会增加,而这一定会对地球的轨道产生影响。不过,这个影响是怎样的,以及影响的程度,则需要我们更细致地分析。首先,我们要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
  • 回答
    关于人类科技能否在物理意义上毁灭地球这个问题,答案是:理论上,是的,但是实现起来的难度极高,且需要动用的资源和技术将是天文数字。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可能的途径,并尝试从一个更具象、更少技术术语的视角来理解。想象一下,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一个精巧的生命载体,它承载着大气层、海洋、陆地,以及数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融合了我们对宇宙的好奇以及对地球资源消耗的思考。要回答“地球资源够不够外星人来一次的油费?”,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推演和假设,因为我们对“油费”的定义、外星人的飞船能源需求以及他们的技术水平都一无所知。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这个问题,并给出一些可能的解读:第一步:理解“油费”的含.............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好问题,也是一个非常令人深思的难题。如果我们认真地想一想,地球上那点资源,在浩瀚宇宙面前,就像沧海一粟,甚至连一粒沙子都算不上。然而,我们人类的好奇心,对未知的渴望,却驱使着我们一次次地仰望星空,向宇宙伸出手。核心矛盾:资源有限,宇宙无垠问题的关键在于“地球现有资源”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 回答
    假设地球的资源含量,从矿产、可再生能源,到土壤、水源,甚至是空气中的某些稀有气体,都瞬间翻了 100 倍。这可不是简单地多个几倍那么回事,这简直是把我们星球的“库存”一下子扩充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那么,我们如今的人类文明,会经历一场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首先,经济体系的根基会动摇。我们现在的很多经.............
  • 回答
    地球资源枯竭之际,人类发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家园——一个资源丰富且宜居的星球。然而,这个星球并非荒芜之地,而是早已被其他智慧文明所居住。面对如此复杂而严峻的局面,人类的反应将是多方面的,并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我们自身的文明程度、新发现文明的性质,以及我们是否能有效应对潜在的冲突和合作。以下是.............
  • 回答
    朋友,说到资源,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中东的石油、澳大利亚的铁矿石、非洲的钻石,这些巨头确实家喻户晓。但世界之大,总有一些地方,它们默默地孕育着巨大的财富,或者掌握着鲜为人知的资源,它们的故事,就像那些隐藏在深海的宝藏,值得我们去探寻。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相对低调,却实力不容小觑的资源巨头或者产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