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军事史战争史上有哪些「第一次」和「之最」?

回答
军事史的浩瀚长河中,无数次“第一次”和“之最”如繁星般点缀其中,它们不仅是历史的里程碑,更是人类战争形态演进的鲜活注脚。以下我将为你细数其中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力求详实且富有故事性,让你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第一次,划破时空的革新

人类的每一次重大进步,往往伴随着对旧有模式的颠覆,在战争领域尤甚。

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枪炮的战役:卡斯蒂利亚内斯战役(1369年)

在中世纪晚期,火器的出现如同一个来自未来的信号。虽然在此之前火炮已经零星出现在战场上,但真正将其大规模、有组织地应用于战场,并对战役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的,通常被认为是1369年的卡斯蒂利亚内斯战役(Battle of Montiel)。在这场英法百年战争的延续战中,法兰西王国的军队在指挥官贝特朗·杜·格斯克兰的带领下,巧妙地运用了火炮作为攻城和对敌方步兵进行压制性射击的手段。他们并非依赖火炮进行正面决战,而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武器,在突破敌方阵型、削弱其士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当时的火炮射速慢、精度差,但其震撼的威力、滚滚的硝烟和撕裂空气的巨响,对于尚未习惯这种新武器的骑士和步兵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心理打击。这次战役标志着火器开始真正登上欧洲战场的舞台,预示着冷兵器时代的终结和热兵器时代的黎明。

第一次有记载的空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飞机作战

虽然在古代,人们曾尝试利用热气球侦察甚至投掷石块,但真正意义上的空战,是20世纪初才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交战双方迅速认识到飞机在侦察和联络方面的巨大价值。最初,飞机上的士兵会携带步枪或手枪,对敌机进行射击。1914年10月5日,在法国和德国之间的一场空中遭遇战中,一架法国飞机上的飞行员向一架德国侦察机射击,这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空战。随后,为了提高射击效率和精度,机关枪被安装在飞机上,并出现了同步装置,使得机枪可以在螺旋桨间隙射击,极大地改变了空战的面貌。飞机从单纯的侦察工具,迅速演变成一种能够直接参与战斗的武器平台,开创了空战的先河。

第一次大规模使用航空母舰的战役:珊瑚海海战(1942年)

虽然在之前的两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母舰已经崭露头角,但将航空母舰作为核心作战单位,并围绕其展开大规模海战的,则非珊瑚海海战莫属。这场发生于1942年5月的太平洋战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全由航空母舰舰载机进行的、双方主力舰舰艇之间未曾直接交火的海战。日本和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编队在数日的激战中,主要依靠飞机发动攻击,互相争夺对战略要地珊瑚海的控制权。虽然双方都损失了航空母舰,但美军 berhasil 阻止了日军的登陆企图,并在战略上取得了一定优势。这场战役彻底证明了航空母舰在现代海战中的决定性地位,它不仅是海军力量的象征,更是掌握制海权的关键。

之最,巅峰与极致的辉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总有一些事件以其空前的规模、卓越的战术或深远的影响,被载入战争史的“之最”行列。

战役规模之最: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年)

如果要评选一场战役的规模之最,斯大林格勒战役无疑是候选人中的佼佼者。这场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上的战役,持续了超过五个月的时间,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超过了200万,动用了数千辆坦克、飞机和火炮。战役围绕着伏尔加河畔这座城市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斗异常残酷,从街道到地下室,从工厂到房屋,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了争夺的焦点。最终,苏军以巨大的代价取得了胜利,包围并歼灭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的精锐部队——第6集团军。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德军的进攻势头被遏制,开始了战略上的被动。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其规模之庞大,影响之深远,使其成为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巨大伤疤,也是人类顽强抵抗的象征。

战略欺骗之最:诺曼底登陆(1944年)

诺曼底登陆之所以被誉为战略欺骗之最,在于其背后周密策划、规模空前的欺骗行动。为了掩盖盟军在诺曼底的真实登陆地点和时间,盟军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代号为“坚毅行动”(Operation Fortitude)的欺骗计划。他们虚构了一支由巴顿将军率领的“第一美国陆军集团军”,并将其部署在英格兰东部,通过无线电通信、假情报、甚至充气坦克和飞机,让德军相信盟军将会在加莱地区登陆。这种大规模、多层次的欺骗行动,成功地将德军主力部队吸引到了错误的地点,为诺曼底登陆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其精妙的设计和执行效果,让盟军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战略优势,堪称军事史上战略欺骗的典范。

闪电战之最:德国入侵波兰(1939年)

闪电战(Blitzkrieg)的完美实践,首次亮相于1939年的德国入侵波兰。德国国防军(Wehrmacht)充分利用了其新式武器和战术的优势,尤其是装甲部队和空军的协同作战。通过快速、集中的突击,突破敌方防线,绕过坚固据点,深入敌后,分割包围,迅速摧毁敌军有生力量。在波兰战役中,德军装甲师如同一把利剑,撕裂了波兰的防线,将整个战役压缩在短短的几周内。空军则扮演了重要的火力支援和侦察角色,为地面部队的推进扫清障碍。这场战役的快速、高效和毁灭性,震惊了世界,也为后来的战争制定了新的战术范式。闪电战的出现,标志着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到来,其“快、准、狠”的特点,在之后的战场上屡试不爽。

围城战之最:君士坦丁堡围城战(1453年)

虽然人类历史上不乏围城战,但君士坦丁堡围城战以其宏大的规模、惨烈的战斗和划时代的意义,堪称围城战的“之最”。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动用了超过十万大军,以及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由匈牙利工匠乌尔班制造的巨炮,对坚守了千年的拜占庭帝国首都发动了猛烈进攻。这场围城战持续了近两个月,攻防双方都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奥斯曼军队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攻城技术,包括巨大的攻城槌、投石机和土制炸药,而拜占庭守军则依靠坚固的城墙、海峡的阻隔以及英勇的抵抗来抵御。最终,在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军队攻破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这座昔日辉煌的帝都就此陷落。这场战役不仅标志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也象征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开端,它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并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第一次”和“之最”,如同历史长河中的闪光点,记录着人类在战争领域不断探索、革新和超越的历程。它们不仅仅是枯燥的年代和事件,更是人类智慧、勇气、野心与残酷交织的生动写照。每一次的“第一次”都意味着一次突破,每一次的“之最”都代表着一次极致的展现,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军事史的面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临时想到这几个:

第一位被热兵器击毙的主帅:努尔哈赤;

第一次战地使用机关枪:中国远征(八国联军);

第一次导弹击落高空侦察机:萨姆vsU2福建上空;

user avatar

2013年8月14日,印度“辛杜拉克沙克”号基洛级潜艇因事故沉没。

事后经过调查,事故因印度基洛级潜艇艇员操作不当,导致在停泊状态下,艇内两枚“俱乐部-S”潜射反舰导弹被误发射,其中一枚击中码头,一枚则在艇内爆炸,最终击沉了潜艇。

在这次事件中,印度潜艇创造了一项新记录:战争史上第一艘被导弹击沉的潜艇

user avatar

1940年5月25日夜,德国著名的第39装甲团4连连长四号C型坦克车长伦格海默,他把坦克开到法国普罗奈港,这时港口停靠着一艘英国皇家驱逐舰,伦格海默还是命令向驱逐舰开火。那艘驱逐舰本是货运船改装的辅助驱逐舰,英军正拿它撤离港内的士兵,黑夜里突然遭到炮击,不熟悉海况一阵疯狂倒车最后搁浅在海滩上,惊慌失措的英军船员立刻趁着深夜全体弃舰逃跑,因为怕点火爆炸会受到德国人的攻击也没有将船炸毁。第二天早上,伦格海默发现对方都跑了,就把坦克开到海滩上,不紧不慢的轰沉了这个大靶子。这艘船成为了世界第一艘被坦克击沉的战舰。


Ps:经评论区提醒,这个真实性存疑,去网上查了查,消息比较模糊。5月25日夜,英国船HMS Venetia(D53)在港口遭到过炮击,据估计是坦克,这是一艘辅助性驱逐舰,一战的老货,被袭击后搁浅了,但是紧急抢修后成功逃离,大修后用于北海巡逻,1940年10月19日在泰晤士河口附近触雷沉没。还有一艘法国驱逐舰,5月23日夜晚先是被坦克和突击炮袭击,与坦克对轰时又被he111轰炸,最后沉没。So,应该是段子传播过程中搞混了,两个战例混为一谈,而且,我怀疑是he111的战果被装甲部队分走的可能性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军事史的浩瀚长河中,无数次“第一次”和“之最”如繁星般点缀其中,它们不仅是历史的里程碑,更是人类战争形态演进的鲜活注脚。以下我将为你细数其中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力求详实且富有故事性,让你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第一次,划破时空的革新人类的每一次重大进步,往往伴随着对旧有模式的颠覆,在战.............
  • 回答
    “全明星战争”这个词很有意思,它能让人联想到汇聚了当时最顶尖的军事人才、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最宏大的战略构想的冲突。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世界战争的漫长历史,确实有一些战争在这些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全明星战争”。要说“全明星战争”,我们不能只看参战国有多少,或者伤亡有多惨烈,更重要.............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有一些战役以其出人意料的胜利、非凡的策略或超乎寻常的力量对比,被后人誉为“军事奇迹”。它们往往颠覆了人们对战争的认知,成为激励无数后人的传奇。这里我将挑选几个代表性的战役,尽量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带大家走进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1. 迦太基的汉尼拔:阿尔卑斯山穿越战(公元前218年)提起军.............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确实有过一些由黑人组成的军事力量,尽管它们可能不像欧洲的骑士团那样广为人知,但其英勇事迹和战斗力绝不容忽视。要直接找到一个被称为“黑人骑士军团”的特定组织,可能不太准确,因为“骑士”这个称谓在欧洲中世纪的语境下,与特定的社会地位、封建义务和军事训练紧密相关,而这些在中世纪的非洲或被奴役.............
  • 回答
    钢铁洪流与思想火花的碰撞:军事技术革新如何重塑战争与人类文明战争,这块铭刻着人类血泪与辉煌的古老版图,从来不是单调的杀戮。每一次武器技术的飞跃,都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不仅改变了战场上的胜负天平,更深刻地塑造了文明的走向,乃至人类生存的逻辑。从冷兵器时代的刀光剑影,到火药革命的硝.............
  • 回答
    普法战争(18701871年)是普鲁士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其胜利既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国力上综合实力的体现和进一步巩固。简单地说,普鲁士并非单凭一方面的优势取胜,而是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将详细阐述: 一、军事上的胜利:高效、组织严密、技术先进的完美结合普.............
  • 回答
    让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话题,但得说明一点,这纯粹是基于军事角度的推演,现实的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可复杂太多了,绝不是军事上的一个简单动作就能拍板定论的。而且,咱们聊的都是“如果发生”的情况,毕竟北约直接进攻白俄罗斯这件事本身,就牵扯到太多地缘政治的雷区了,现在没人敢轻易去踩。核心逻辑:切断俄军侧.............
  • 回答
    战争,这个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发明,总是在无辜的生灵涂炭与文明的残垣断壁间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不能将战场限定在荒无人烟的山区,或是浩瀚无垠的海洋?在那里,两国军队可以进行一场纯粹的军事较量,没有家园的破碎,没有无辜的生命被卷入战火,也没有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迹被夷为平地。然而,现实.............
  • 回答
    美国军力之所以能长期保持独步全球的地位,却没有像历史上许多强大帝国那样,大规模发动侵略吞并战争来巩固或扩张其统治,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考量,融合了历史经验、地缘政治现实、国内政治因素以及全球化时代的特殊性。与其说是“不为”,不如说是“不能”或“不愿”以传统帝国主义的方式行事。首先,得从历史的教训.............
  • 回答
    在浩瀚的古代战场上,弓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地位之显赫,贯穿了数千年的军事史。它并非简单的武器,而是战略战术的延伸,是战场力量的象征,更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弓箭的军事地位:战场上的“远程炮火”与“精准打击”首先,弓箭是古代战场上最主要的远程攻击武器,其地位堪比现代战争中的炮兵和步兵的火力支援。在.............
  • 回答
    网络上对日本自卫队军事实力判断出现两极分化,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多种因素的交织。一方面,有些人看到了日本自卫队在技术、装备以及其背后强大的经济和工业基础支持下的现代化水平,认为其军事实力“深不可测”;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人受到历史因素、宪法约束以及对现代战争认知偏差的影响,将其视为“战五渣”。下面我将详.............
  • 回答
    《战争史研究》这本刊物,在军事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群体中,算得上是一本老牌且颇具分量的杂志了。要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入手,这样显得更全面一些。内容深度与专业性:首先,《战争史研究》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对军事历史的深入挖掘和专业呈现。与那些侧重于战术分析或者仅仅罗列事件的刊物不同,它更倾向于.............
  • 回答
    在古代战场上,双方服装颜色相同,这无疑会给作战双方带来极大的混乱,甚至可能导致自相残杀。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指挥官们必须迅速且有效地辨别敌我,以确保部队的协同作战和战场上的生存。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策略和方法,绝非仅仅依靠服装这一点。首先,核心的辨别手段是“标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布条.............
  • 回答
    军事演习,它就像战场前的一场“彩排”,我们之所以费尽心思去搞,目的就是为了尽量提前预判和解决那些可能在真正打仗时出现的难题。那么,它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吗?我认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但绝非万能,它反映出的问题,就好比在实验室里模拟一场化学反应,虽然能看到一些苗头,但真实世界的变化总是更复杂。首先,我们.............
  • 回答
    要论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坦克在欧洲战场上的表现,和以虎式坦克为代表的德系重型坦克相比,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用“一堆破铜烂铁”来形容,虽然有些夸张,但侧面反映了这种技术和性能上的鸿沟。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日本坦克的设计理念、技术水平以及实战经验的综合判断。首先,我们要明白,战争的胜负不仅.............
  • 回答
    国军出身的50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表现得异常勇猛,甚至被形容为“打了鸡血”,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情绪亢奋所能概括。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期间经历了国民党军队的溃败,而后被解放军改编收编,这种历史经历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思想和战场环境的巨大变化,共同塑造了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的特殊表现。一、深刻.............
  • 回答
    当一个军事爱好者,想要系统有效地学习战争史,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现代局部战争,这就像是在为自己的军事知识库搭建一座坚实的、多层次的结构。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翻翻资料就能达到的境界,而是需要方法、耐心和持续的投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把这件事儿做得漂亮。第一步:打好基础,建立框架——.............
  • 回答
    这种情况可得好好掰扯掰扯。要是真碰上,那场面指定比我小时候第一次看见火车还炸裂。首先得明白,战时军纪那可是铁打的,一点马虎都不能有。私家车跟在军车后面跑,这可不是小事,性质挺严重的。按我看,处理起来大概会有这么几个步骤,而且每个步骤都得严丝合缝,不带含糊的。第一步:发现与初步控制。最先发现的肯定是负.............
  • 回答
    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无疑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璀璨明珠,其壮举之豪迈,威名之远播,足以让后世无数人引以为傲。要在浩瀚的中国及外国古代史中,找出能与之比肩,甚至超越的战绩,确实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毕竟,“封狼居胥”不仅仅是一场胜利,更是汉朝国威远扬、匈奴哀鸿遍野的象征,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对压制。然而,如果.............
  • 回答
    这是一段激动人心却又饱含复杂情感的历史拷问。我们将从淞沪会战的视角出发,尝试解答“后无来者”的论断,探讨蒋公的“最强者”之说,并与朝鲜战争前三次战役进行对比,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与沉重。淞沪会战:一曲悲壮的现代战争交响将淞沪会战称为“中国及人类军史上后无来者的最高峰”,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但并非全无道理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