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人打电话时的问候语是「もしもし」?

回答
「もしもし」这个问候语,日本人打电话时一出口,就能立刻让人知道这是在通话。这背后其实有个挺有意思的故事,不是随便就这么定下来的。

你想想,打电话这玩意儿在最开始可是个挺新鲜、也挺玄乎的东西。过去咱们交流,全凭一张嘴,能听到对方的声音,那才叫真实。可电话一响,你就听到一个模糊不清的声音,甚至可能都没听清对面是谁,或者信号不好,对方说的话你只听到一半。这时候,你总得确认一下:“喂,是有人吗?能听到我说话吗?” 这就是最原始的需求。

在电话发明初期,尤其是在日本,大家对于这种“隔空传声”的技术还不太熟悉,甚至有点警惕。声音从电话线里传过来,听着有点飘渺,不太“实在”。所以,为了确认对方是不是真的在听,是不是能听清楚,人们就需要一个明确的信号。

关于「もしもし」这个词的起源,有几种比较主流的说法,它们都指向同一个核心——确认和呼唤。

说法一:从“もし”演变而来,强调“你说什么?”

最常见的说法是,它源自于古日语的“もし”或“もしい”。这个词在古代就有“我说”、“你听着”的意思,有点像现代汉语里的“喂,你好”或者“我说”。当有人打电话来,但声音不太清晰,或者想确认对方是否在听,就可以说“もしもし”,意思是“我再说一遍,你能听到吗?”或者“你说什么?我没听清”。这是一种不断重复、试图建立清晰沟通的尝试。

想象一下,在早期电话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信号不稳定是常有的事。你可能只能听到一些断断续续的声音。对方一接通,你还没听清他是谁,就得赶紧问一句“もしもし”,看看对面有没有回应。如果有了回应,你才敢继续说下去。这种“反复确认”的动作,就演变成了「もしもし」。

说法二:强调“喂,有人吗?”,一种谨慎的试探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もしもし」是从“もし”(如果)这个词引申出来的,尤其是在过去,电话号码不像现在这么普及,而且人们对陌生来电可能比较谨慎。所以,当电话响起,接听者可能不太确定对方是谁,或者不确定对方是不是真的在找自己。这时,说一声「もしもし」,带有一种“如果有人找我,请说”或者“是有人在叫我吗?”的试探性问候。

这种说法更侧重于一种礼貌和谨慎。在不确定对方身份或意图的情况下,用「もしもし」来作为一种委婉的开场白,就像是说:“你好,有什么事吗?”或者“请问您是哪位?”

说法三:灵感来自“もしよければ”或“もしお話になれば”

还有一种比较有趣的说法是,它可能受到了“もしよければ”(如果你愿意的话)或“もしお話になれば”(如果你方便说话的话)这类短语的启发。这些短语都带有“如果……就……”的条件句意味,是一种比较委婉和礼貌的表达方式。在打电话这种需要主动开启对话的情境下,将这种委婉的表达简化,也可能促成了「もしもし」的诞生。

为什么是“もしもし”,而不是其他词?

重复性带来的清晰度: 「もしもし」这个词有两个重复的音节,这使得它在嘈杂的环境或者信号不好的情况下,比一些单音节的词更容易被听到和识别。就像我们有时会在嘈杂的地方喊“喂喂喂!”一样,重复能加强信号。
音韵上的特点: 「もしもし」的发音相对柔和,而且音调上有一定的起伏,听起来比较亲切,不至于太生硬。
约定俗成的力量: 最重要的一点是,随着电话的普及,人们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习惯。一旦某个问候语被大家普遍接受并使用,它就会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就像我们说“你好”一样,它已经超越了最初的意义,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历史的演变:

最开始,在电话刚刚引入日本的明治时代,人们并没有统一的问候语。有人会直接说“もしもし”,也有人用“おいおい”(喂喂)、“もしもし、そちらは”(喂喂,那边是吗?)之类的说法。但是,可能是因为「もしもし」的重复性和清晰度,加上它在表达试探和确认方面的有效性,逐渐被大家广泛采纳。

到了大正、昭和时期,「もしもし」已经成为了打电话时的标准问候语,并且一直沿用至今。虽然现在通讯技术发达多了,信号也好,但「もしもし」这个问候语已经深深地根植在日本人的通话文化里,成为了一种标志性的沟通方式。

所以,下次你听到日本人打电话时说「もしもし」,不妨想想,这背后其实是人们在早期不确定的通讯环境下,努力寻求清晰、确认和礼貌的一种智慧结晶,经过时间的沉淀,最终演变成了今天我们熟悉的这个简短而充满意义的问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日语语速是中文的数倍,4音节其实在1秒—1.5秒内就读完了。

2.もしもし是电话接线员"申し上げます"(もうしあげます)的简略说法。另外申し在江户时代就是叫人用的语言了

学术都没人感兴趣么orz,真是泄气的说

——————以下为语源由来词典的内容,中午拿到电脑再考虑翻译了。

もしもし - 語源由来辞典

もしもし

【意味】 もしもしとは、人に呼びかけるときの言葉で、特に、電話で呼びかけるときに使われる。

【もしもしの語源・由来】

もしもしは、「申し(もうし)」を連ね短縮された言葉。

江戸時代には、「申し(もうし)」と単独で使われていた。

電話が開通された当初は高級官僚や実業家などしか電話を持っていなかったため、「もしもし」ではなく「おいおい」と呼びかけ、「はい、ようござんす」と返答されていた。

電話の呼びかけに「もしもし」が使わ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のは、電話交換手が中継ぎをしていた為、繋ぐ相手に失礼とならぬよう「申し上げます」と言っていたことによる。

日本で初めて電話交換業務が行われたのは、明治23年(1890年)12月16日、東京・横浜間である。

________翻译:

もしもし

[意思]もしもし是打招呼、呼唤时的话语,特别是在电话里打招呼时使用。

【もしもし的语源和由来】

もしもし是把[申し(もうし)]重复并缩短后的话语(もうし→もうしもうし→もしもし)

在江户时代,[申し]这种招呼方法也有单独使用过。

电话刚开通的时候,因为只有高级官僚、企业家之类的人持有电话,所以实际上他们不用[もしもし]而用[おいおい](喂喂,感觉像法语的oui!oui!不过法语的oui在日语里是ウィ)来打招呼,然后对方用[はい、ようござんす(意思是大丈夫です)]嗯,接通了没问题了,来应答。

至于为什么电话的打招呼变成了[もしもし],那是因为电话接线员正在中继的时候为了不让客户感到失礼,而说[申し上げます]。

日本第一次实行“电话交换业务”的时候,是明治23年(1890年)12月16日,地点在东京与横滨之间。

__________以上是语源由来词典的版本,此外还有日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版本

原文在这里

どうして電話でもしもしというの|科学なぜなぜ110番|学研サイエンスキッズ

,以下是翻译

为什么在电话里说“もしもし”呢?

日本第一次开通电话的时候,距离现在大概有100年了。

1890年的时候,东京和横滨间第一次开通了电话服务,当时在电话里不是说“もしもし”而是说“もうすもうす”、“おいおい”之类的打招呼的话。

最初,电话是基本上是有钱人的所有物,“おいおい”的说法,大概是为了耍威风吧。

至于什么时候打招呼变成了“もしもし”,其实到现在还不太清楚。只是知道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了电话,然后不知不觉就变成了“もしもし”。

“もしもし”这个词汇,现在只有在电话中使用,但是在之前(比较久以前)是普遍、经常使用的词汇。

比如说,现在想把朋友叫住、叫停下来说话的话,会说“ちょっと”或者”ねぇ”之类的。如果是陌生人基本就说“すみません”吧。

电话刚出现的时候,叫人基本用“もし”或者“もしもし”之类的话语,从而,当时的说法现在只存在于电话中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もしもし」这个问候语,日本人打电话时一出口,就能立刻让人知道这是在通话。这背后其实有个挺有意思的故事,不是随便就这么定下来的。你想想,打电话这玩意儿在最开始可是个挺新鲜、也挺玄乎的东西。过去咱们交流,全凭一张嘴,能听到对方的声音,那才叫真实。可电话一响,你就听到一个模糊不清的声音,甚至可能都没听清.............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语言吸收和演变的一个很有意思的侧面。日本人之所以在有“取り消し”(torikeshi)的情况下,还热衷于使用外来的“キャンセル”(kyanseru),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简单的“崇洋媚外”。首先,我们得弄明白“取り消し”和“キャンセル”.............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与您一起探讨日语动词ます形在句子中的作用。您提的这个问题非常核心,了解了它,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日语的表达方式。您问“为什么日语句中会出现动词ます形?”,这其实是在问:ます形在日语句子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它有什么样的功能,使得它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学习和使用中?打个比方,如果把日语句子.............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日语里很多以“しゅう (shuu)”、“きゅう (kyuu)”、“ちゅう (chuu)”、“しょう (shou)”、“きょう (kyou)”或“ちょう (chou)”结尾的汉字,看着就感觉有点“撞脸”了。这背后其实藏着日本语言发展和汉字引入的不少故事,咱们今天就来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日语表达中一个很有趣的层面:礼貌语的构成和实际用法。简单来说,日语中“不用谢”不是“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せん”,是因为“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せん”这个说法本身就不符合日语中表示感谢和回应感谢的习惯和逻辑。我们来一点点拆解开看:1. 理解“ありがとう”和“ございます”.............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聊聊关于“焼き鳥”和“たこ焼き”的写法。这其中的学问可不少,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您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焼き”这个词在它们俩身上的位置为何不同,这和它们的构成以及日语的词汇组合习惯有很大关系。我们先来看看“焼き鳥”(やきとり,Yakitori)。“焼き鳥”拆开来看,是“焼き.............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背后其实涉及到语言的传播、文化的接受以及特定词汇的含义演变。我们不妨来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日本动漫中的“后宫”概念,虽然起源于中国古代宫廷的概念,但其在日本动漫语境下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已经和中国古代的“后宫”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的后宫,更多的是指皇帝的妻妾、.............
  • 回答
    啊,说到《いけないボーダーライン》(禁忌的边界线)这首歌,在ACG圈里爆红成表情包,这事儿说起来可有意思了!它不是那种“突然就火了”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小众圈子到泛滥的过程,然后又被无数人拿来恶搞、二次创作,最后才形成一种集体记忆般的梗。一、歌曲本身的魅力与“社死”的共鸣点首先得说这歌本身就很有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