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人有了土生土长的「取り消し」,还要大费周折说「キャンセル」?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语言吸收和演变的一个很有意思的侧面。日本人之所以在有“取り消し”(torikeshi)的情况下,还热衷于使用外来的“キャンセル”(kyanseru),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简单的“崇洋媚外”。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取り消し”和“キャンセル”各自的背景和语感。

“取り消し”:本土词汇,历史悠久,语感严谨

“取り消し”这个词,你可以把它拆开来看。“取り”(tori)有“拿走”、“收回”的意思,而“消し”(keshi)则是“消除”、“抹去”。合在一起,就是“拿走并消除”,或者说“收回已经发生或说出的话、做出的决定”。

这个词在日本本土的语言体系里存在了很久,它的语感比较正式、严谨,并且带有一定的法律或行政色彩。在很多正式场合,比如合同的撤销、订单的取消(虽然现在常用キャンセル)、法律程序的无效化等等,使用“取り消し”会显得更加庄重和有分量。它传递出一种“原先有效的东西被收回,状态被改变”的意味。比如,一份已经生效的合同,被“取り消し”了,就意味着合同效力终止。

然而,“取り消し”在日常口语中,有时会显得有点过于严肃或生硬,尤其是在一些轻松的、非正式的交流中。而且,它可能在某些语境下,给人一种“官方”或“权力”的解读,而不是纯粹的个人意愿的表达。

“キャンセル”:外来词,传播迅速,语感灵活

“キャンセル”呢,它是从英语的“cancel”直接音译过来的。这个词随着近代日本与西方世界的交流,尤其是二战后,大量涌入的西方文化和商业模式而变得普及。

“キャンセル”的语感,相比于“取り消し”,更加灵活、口语化,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它传递出的更多是一种“不做”或“不再继续”的意愿,并且这种意愿可以发生在非常广泛的场景。

想想看,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听到哪些场景用到“キャンセル”?

预约取消(予約のキャンセル):去餐厅吃饭,预约满了但临时有事,说“予約をキャンセルします”很自然。用“予約を取り消します”虽然也对,但感觉上就没那么日常和轻松。
订单取消(注文のキャンセル):网上购物,发现买错了或者不需要了,随手就可能点个“キャンセル”按钮。
航班/活动取消(フライトのキャンセル、イベントのキャンセル):因为天气不好或者组织方原因,航班或者活动被取消。
计划取消(予定のキャンセル):和朋友约好出去玩,结果因为下雨就“キャンセル”了。

在这些场景里,“キャンセル”的运用显得非常流畅和自然,它并没有那种“收回权力”或者“法律效力终止”的沉重感,更多的是一种对既有安排的“不执行”。

那么,为什么日本人会更倾向于使用“キャンセル”呢?原因有很多:

1. 源于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的改变:
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预约、订单、旅行等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些行为往往需要“取消”的操作。而“キャンセル”作为一种相对简洁、易于理解的表达,自然而然地就被这些新兴的商业和生活场景所采纳。就像我们现在说“外卖”而不是“送餐到家”,说“APP”而不是“应用程序”,都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语言变化。

2. 外来语的“流行”和“时髦感”:
在很多文化中,外来语,尤其是来自英语的外来语,往往带有一种“新”、“潮”、“国际化”的感觉。日本也不例外。年轻人尤其喜欢使用这些词汇,觉得它们听起来更时尚,更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种流行趋势会逐渐影响到整个社会。想想看,现在日本的时尚、科技、娱乐等领域,充斥着大量的カタカナ(片假名)词汇,很多都是从英语音译过来的。

3. 语感的适应性和易用性:
前面也提到了,“キャンセル”的语感更偏向于口语化和日常化。在很多情况下,用“キャンセル”比用“取り消し”更直接、更省力,也更容易被理解。比如,对于“预约”或“订单”这种非重大的、个人行为,用“キャンセル”来表达,感觉更恰当。它没有“取り消し”那种自带的严肃性,不会让人觉得是件大事,而只是一个简单的安排调整。

4. 媒体和广告的推广:
电视、杂志、网络等媒体,在报道和宣传时,经常会使用“キャンセル”这个词,尤其是在涉及商业、娱乐、旅游等领域的时候。商家也会在广告中大量使用,以吸引消费者。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了在这些语境下听到和使用“キャンセル”。比如,某个演唱会因故“キャンセル”,消费者就能获得“キャンセル料”的退还。这些都是媒体和商业行为对语言普及的推动。

5. “取り消し”在特定语境下的局限性:
虽然“取り消し”也很常用,但在某些非常具体、细微的语境下,可能会显得不太合适。比如,你和朋友约好下午一起去看电影,但你突然肚子疼,不想去了。你可能会说“ごめん、今日の映画、キャンセルになっちゃった”(对不起,今天的电影取消了),或者更直接说“ごめん、キャンセルするね”(对不起,我取消了)。用“取り消し”会显得有点奇怪,好像你要“收回”这次约会一样,虽然意思没错,但语感上不够自然。

6. 外来语的“专业化”和“领域化”:
有时候,外来语还会被特定行业或领域吸收,成为该领域的“术语”,拥有比本土词汇更强的专业性和精确性。虽然“キャンセル”在很多场合都比较通用,但它确实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而精确的应用。比如,酒店、航空公司处理预约和退票时,“キャンセル”是一个非常核心的词汇。

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

一个公司决定撤销一份已经签署的合同,通常会用 「契約の取り消し」。这听起来很正式,有法律效力。
一个餐厅接受了你的晚餐预约,但你因为临时有事不能去了,你可能会打电话说 「予約をキャンセルしたいのですが」。这听起来更自然、更日常。
一场大型的演唱会因为不可抗力原因(比如台风)而被迫取消,新闻报道会用 「コンサートは中止(またはキャンセル)となりました」。这里“中止”和“キャンセル”都可以,但如果提到观众退票退款,就会用到 「キャンセル手続き」。

当然,这并不是说“取り消し”就没人用了。在很多正式、法律、行政场合,“取り消し”仍然是首选,甚至是最恰当的词汇。比如,政府取消某个政策,是「政策の取り消し」;法院驳回上诉,是「上訴の棄却」(这个不是取り消し,但类似的概念)。

总而言之,日本人之所以在有“取り消し”的情况下还大量使用“キャンセル”,是因为“キャンセル”在现代日本社会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媒体传播以及文化习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成为了一个更具适应性、更易于理解和传播的词汇。它填补了“取り消し”在某些日常和非正式场合的语感空缺,并且带有一种新的时代气息。语言就是这样,在不断吸收和演变中保持活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Because这样的japanese说起来very international ,比起古老的Chinese ideograph显得更加fashion,还可以让别人觉得自己十分well-educated和clever,至于让母语变得difficult什么的,真的Important吗?

去年我详细回答过一篇类似问题,评论区比回答本身更精彩,可以去看一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语言吸收和演变的一个很有意思的侧面。日本人之所以在有“取り消し”(torikeshi)的情况下,还热衷于使用外来的“キャンセル”(kyanseru),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简单的“崇洋媚外”。首先,我们得弄明白“取り消し”和“キャンセル”.............
  • 回答
    「もしもし」这个问候语,日本人打电话时一出口,就能立刻让人知道这是在通话。这背后其实有个挺有意思的故事,不是随便就这么定下来的。你想想,打电话这玩意儿在最开始可是个挺新鲜、也挺玄乎的东西。过去咱们交流,全凭一张嘴,能听到对方的声音,那才叫真实。可电话一响,你就听到一个模糊不清的声音,甚至可能都没听清.............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与您一起探讨日语动词ます形在句子中的作用。您提的这个问题非常核心,了解了它,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日语的表达方式。您问“为什么日语句中会出现动词ます形?”,这其实是在问:ます形在日语句子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它有什么样的功能,使得它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学习和使用中?打个比方,如果把日语句子.............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日语里很多以“しゅう (shuu)”、“きゅう (kyuu)”、“ちゅう (chuu)”、“しょう (shou)”、“きょう (kyou)”或“ちょう (chou)”结尾的汉字,看着就感觉有点“撞脸”了。这背后其实藏着日本语言发展和汉字引入的不少故事,咱们今天就来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日语表达中一个很有趣的层面:礼貌语的构成和实际用法。简单来说,日语中“不用谢”不是“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せん”,是因为“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せん”这个说法本身就不符合日语中表示感谢和回应感谢的习惯和逻辑。我们来一点点拆解开看:1. 理解“ありがとう”和“ございます”.............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聊聊关于“焼き鳥”和“たこ焼き”的写法。这其中的学问可不少,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您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焼き”这个词在它们俩身上的位置为何不同,这和它们的构成以及日语的词汇组合习惯有很大关系。我们先来看看“焼き鳥”(やきとり,Yakitori)。“焼き鳥”拆开来看,是“焼き.............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背后其实涉及到语言的传播、文化的接受以及特定词汇的含义演变。我们不妨来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日本动漫中的“后宫”概念,虽然起源于中国古代宫廷的概念,但其在日本动漫语境下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已经和中国古代的“后宫”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的后宫,更多的是指皇帝的妻妾、.............
  • 回答
    啊,说到《いけないボーダーライン》(禁忌的边界线)这首歌,在ACG圈里爆红成表情包,这事儿说起来可有意思了!它不是那种“突然就火了”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小众圈子到泛滥的过程,然后又被无数人拿来恶搞、二次创作,最后才形成一种集体记忆般的梗。一、歌曲本身的魅力与“社死”的共鸣点首先得说这歌本身就很有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