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曹魏、季汉、孙吴、司马晋同时存在,谁最有可能一统天下?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假设!曹魏、季汉、孙吴、司马晋这四个势力,各自代表着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玩家,如果它们真的能同步存在,并且都有机会争夺天下,那这场混战绝对是精彩绝伦。要我说,谁最有可能一统天下?这得好好说道说道。

咱们先逐个分析一下这四家的底子:

曹魏:北方的巨擘,最坚实的根基。

曹操起家,就是最先统一北方,积累了深厚的经济基础和人才储备。到了三国鼎立时期,曹魏依旧是综合实力最强的。

优势:
人口和经济: 占据了中原地区,这是中国传统上的经济核心,人口多,耕地面积广,税收和兵源都占有巨大优势。
制度和官僚体系: 经过曹操、曹丕的经营,曹魏已经建立起相对成熟的政治和军事制度,有稳定的官僚体系来支持国家运作。
人才济济: 司马懿、诸葛诞、邓艾、钟会(虽然最后出了岔子),加上前期的曹仁、张辽、许褚、典韦等等,武将和谋士都不缺。
地理位置: 北方平原多,易于骑兵作战,而且易于防御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可以将更多力量投入到南征北战。

劣势:
内部权力斗争: 曹氏宗室和外戚之间的矛盾,后期司马氏的崛起,内部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一旦内部出现重大问题,比如君主年幼或能力不足,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地理限制: 统一南方的阻力很大。长江天险,加上孙吴在长江以南经营多年,水军强大,曹魏南下一直是个难题。

季汉(蜀汉):精兵强将,战略上的亮点。

刘备从零开始,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建立起一个割据政权,虽然面积和人口不如曹魏和孙吴,但其精锐部队和优秀的将领是其亮点。

优势:
精锐的军队: 诸葛亮和姜维等人训练出来的蜀军,以精锐和纪律严明著称,虽然数量上不占优,但在战场上的战斗力不容小觑。
地理优势(防御): 蜀地(四川盆地)易守难攻,易守则意味着消耗对方的实力。
政治合法性(汉室正统): 刘备集团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在道义上占有一定优势,能够吸引一部分汉朝遗老遗少和忠于汉室的人才。
杰出的军事指挥官: 诸葛亮、姜维都是卓越的军事家,擅长战略和战术。

劣势:
人口和经济的劣势: 蜀地相对偏僻,人口和经济基础薄弱,难以支撑长期的大规模战争。每次北伐,兵源和物资的补充都是巨大的考验。
人才凋零: 早期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猛将逐渐逝去,后期虽然有姜维,但整体上人才储备不如曹魏和孙吴。诸葛亮之后,也缺少能够独当一面的领袖。
战略的局限性: 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虽然战术上多有可取之处,但战略上似乎一直陷入消耗战的泥潭,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孙吴:江东的霸主,水上的王者。

孙权集团凭借江东的沃土和强大的水军,成为三国时期的一股重要力量,长期与曹魏和季汉对峙。

优势:
水军优势: 孙吴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其强大的水军,掌握了长江天险,能够有效抵御北方的进攻,并能在长江沿岸发起攻势。
经济和地理: 江东地区富庶,农业发达,人口也相对稠密。长江以南气候适宜,物产丰富。
稳定的政治局面(早期): 孙氏政权在孙坚、孙策、孙权父子手中相对稳定,内部斗争不像曹魏那样激烈(至少在表面上)。
优秀的将领: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都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劣势:
陆军的劣势: 相较于曹魏,孙吴的陆军战斗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在大规模野战中,容易吃亏。
人才的断层: 很多早期名将的逝去,使得孙吴后期在军事指挥和政治领导上出现人才断层。
地理位置的限制: 难以主动进攻北方,只能被动防御,或者小规模袭扰。

司马晋:后来居上,篡夺者的野心。

司马氏在曹魏内部崛起,最终篡夺了曹魏的政权,然后灭掉了蜀汉和东吴,完成了统一。在“同时存在”的假设下,司马晋的起步可能比曹魏晚一些,但其潜在的爆发力不容小觑。

优势(潜在):
政治手腕和野心: 司马氏家族最擅长的就是政治斗争,他们能够隐忍,抓住时机,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曹魏的资源: 如果司马晋是从曹魏内部崛起,那么它将继承曹魏强大的经济、人口和制度基础。
对时局的判断: 司马氏能够准确判断时机,并利用对手的弱点,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劣势(早期):
合法性问题: 作为篡夺者,司马氏在道义上不如刘备集团,在稳定统治上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内部制约: 在曹魏统治时期,司马氏必然受到一定的制约,难以发挥其全部实力。

那么,谁最有可能一统天下呢?

如果这四家真的“同时存在”并且公平竞争,我认为 曹魏,或者说从曹魏分裂出来的司马晋,是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

为什么这么说?

1. 实力基石: 曹魏拥有的地盘、人口、经济和制度优势是其他任何一家都无法比拟的。这是实现“一统天下”最坚实的基础。就像一个拥有庞大资本的商业集团,即使初期发展不顺,但只要策略得当,最终吞并小企业的可能性更大。
2. 战略纵深: 北方平原的优势,使得曹魏在军事上能够调动更多资源,进行长期消耗战或者快速突袭。面对季汉易守难攻但兵源和经济不足,孙吴长江天险但难以主动出击的特点,曹魏在战略选择上更为灵活。
3. 人才储备: 尽管季汉和孙吴都有杰出的将领,但曹魏在数量和结构上都更均衡。即使有内部斗争,一个强大的曹魏政权,其核心人才仍然是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部分。
4. 司马氏的崛起逻辑: 历史已经证明了司马氏能够从曹魏内部脱颖而出。如果“同时存在”指的是在三国鼎立后期这个时间节点,那么司马氏的政治手腕和对时机的把握,让他们能够利用曹魏的优势去逐步蚕食甚至吞并其他势力。他们之所以最后能成功,就是因为曹魏本身的实力足够强大,能让他们获得一个稳固的跳板。

设想一下可能的剧本:

曹魏 vs 季汉: 曹魏可能会发动多次北伐,虽然难以速胜,但凭借人力和物力的优势,能够持续消耗季汉的实力。季汉虽有精兵,但长期下来,后勤和兵源问题会越来越突出。除非季汉能够奇迹般地在某些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并攻下长安或洛阳,否则很难主动打破僵局。
曹魏 vs 孙吴: 曹魏会持续尝试渡江作战,但每次都可能受阻于水战和长江天险。孙吴会利用水军优势进行防御,并可能派遣部队骚扰曹魏的长江防线。这场拉锯战可能会非常胶着。但是,如果曹魏能够稳步发展经济,加强水军建设(哪怕是模仿),或者在陆地上找到孙吴的薄弱环节,机会还是有的。
司马晋的介入: 关键在于司马晋如何出现。
场景一:司马氏早早崛起,在曹魏内部掌握大权。 那么,这个“司马晋”实际上就是早熟的曹魏,拥有了更强的政治手腕。他们会利用曹魏的现有资源,在战略上更加稳健,抓住时机。他们很可能会首先集中力量对付季汉,因为季汉的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吞并难度比孙吴小。一旦季汉灭亡,就能腾出手来对付孙吴。
场景二:司马氏是在曹魏内部与季汉、孙吴同时竞争。 这样的话,司马氏依然需要依靠曹魏庞大的基本盘来竞争。他们的优势在于其政治谋略,能够化解内部危机,并抓住对方的破绽。

季汉和孙吴的处境:

季汉和孙吴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敌人:强大的曹魏(或其继承者司马晋)。他们的生存之道是互相联合,或者在夹缝中求生存。

季汉与孙吴的联合: 如果季汉和孙吴能够形成牢固的同盟,共同对抗曹魏,那么天下统一的格局可能会大变。诸葛亮和陆逊等人的军事才能,配合起来可能对曹魏造成巨大威胁。但历史证明,这种联合是难以维持的,各自的战略目标和地缘政治考量,使得他们更多时候是各自为战,或者在关键时刻出现分歧。
单挑的弱势: 如果没有有效的联合,季汉和孙吴单独面对强大的曹魏(或司马晋),失败的几率会很大。季汉的资源不足,孙吴的陆战能力限制,都让他们在与曹魏的全面对抗中处于劣势。

结论:

综合来看,曹魏本身就拥有最强的综合实力,而司马氏能够从曹魏内部崛起,说明其政治才能和对局势的把控能力。因此,无论是曹魏直接统一,还是司马氏通过取代曹魏而统一,拥有北方广阔土地、雄厚经济和庞大人口的政权,是这场混战中最大的赢家。

季汉和孙吴虽然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和战术优势,但它们在根本性的资源和地缘战略上,都难以与北方霸主抗衡。除非出现诸如曹魏内部出现重大且无法挽回的政治崩溃(例如军阀混战,但那又回到曹操统一初期的状态了),或者季汉、孙吴在战略上能出现颠覆性的创新和奇迹般的联合成功,否则,最终一统天下的,很大概率还是来自北方那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

所以,如果非要选一个,我会投给司马晋,因为它代表了曹魏强大的基本盘,加上能够抓住时机的政治手腕,在三国争霸这个残酷的游戏中,这种组合是最能笑到最后的。只不过,它需要一个强大的“曹魏”作为起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试试就知道了。

《三国志11》英雄集结剧本,时间改为220年,废除汉帝(司马懿干的)。

超级难度,无战死。

刘备、曹操、司马懿、孙坚四个势力建国称帝:

根据题主提供的图片进行大体相符的势力分布,全员满科技,满兵装,满兵力,满钱粮。

其中,魏国曹操占据15座城池(襄平、蓟、濮阳、邺、寿春、陈留、许昌、晋阳、南皮、汝南、平原、北海、北平、小沛、下邳),拥有青幽并冀豫徐六州,吞并公孙度、刘虞、黄巾张角、韩馥、母丘倹、刘岱、丁原、袁绍、孔伷、孔融、公孙瓒、陶谦、吕布,加上诸曹诸夏侯,武将数为191人,兵力为167万8千,四国实力之首。

最高统率为曹操(此剧本曹昂未死)、最高武力为吕布、最高智力为郭嘉、最高政治为荀彧、最高魅力为张角(曹魏什么成分大家都清楚了吧)。

其次为吴国孙坚,占据10城(柴桑、庐江、建业、吴、会稽、江夏、长沙、武陵、零陵、桂阳),拥有荆扬二州,吞并的势力有骷髅王袁术、江东三侠之首刘繇、东吴德王严白虎、西晋合伙人王朗,荆南四小龙刘度、金旋、韩玄、赵范,加上孙氏集团,武将数为111人,兵力为一百一十万,排名第二。

最高统率为周瑜、最高武力为甘宁、最高智力为周瑜、最高政治为鲁肃、最高魅力为孙权(存疑)。

第三为晋国司马懿,占据9城(洛阳、长安、天水、武威、安定、汉中、宛、新野、襄阳),拥有凉州和司隶校尉部,吞并的势力有刘表、何进、韩遂、锅王马腾、杂家董卓以及张鲁、张绣等辈,加上司马一族和西晋开国阵容,武将数为81人,有士兵108万2千。

最高统率为司马懿、最高武力为韩超、最高智力为段诩、最高政治为司马懿、最高魅力为羊祜。

最后是好汉刘备登场,占据8城(上庸、永安、成都、江州、江陵、建宁、梓潼、云南),麾下集合势力有小刘备钟会、大刘备刘焉、倒希田邓艾、雍闿、南蛮王孟获,加上刘备军团,虽然士兵数量最少,87万2千人,但政通人和,武将刚好100人。

最高统率为关羽、最高武力为张飞、最高智力为诸葛亮、最高政治为诸葛亮、最高魅力为刘备,武将质量为四国最优。

此为四国综合国力排名:

四国所有的兵装、军马、攻城兵器、舰船:

到底是天下归魏、晋统三国,还是蜀汉复兴?

开战!

魏国吴纲向吴国打响第一枪。

吴纲光速溃灭。

魏国拿下晋国的宛,夺取第一城。

宣帝力战兵败,武帝身负重伤。

晋国和魏国在官渡拉开战役,史称第二次官渡之战。

晋国与汉国展开合战,史称第二次汉中之战。

同时,第二次官渡之战以晋国攻下陈留而胜利、魏国失败告终。

魏国与吴国展开第三次合肥之战(前两次均以孙权失败而告终),同时魏国派遣水师自广陵攻打曲阿。

开战1年整(至221年),魏国损兵23万,吴国损兵15万,晋国损兵38万,汉国损兵18万,魏晋损失最大,汉吴损失最小。

历史上的今年:

刘备称帝立汉,起兵孙权为关羽报仇,孙权向魏称臣,受封大魏吴王加九锡,曹丕杀甄夫人。晋将羊祜出生,汉将张飞遇刺、魏将于禁惭恚而死,吴国益州牧刘璋逝世。

夭寿啦!吴国打下合肥啦!等等,难道说,打下合肥只是普通难度?

魏军心有不甘,发动梨王之力攻下了杨广墓。

汉国大将张任攻下晋国的汉中,第二次汉中之战再次以汉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晋国大将黄祖攻下江陵,汉国实际不增不减。

吕子明白衣再渡江,杜元凯含恨退襄阳。

程昱:不要怕,我要开始技术性调整了。

张辽:我们元旦回魏国过。

222年2月的版图,魏国损兵24万,吴国损兵26万,晋国损兵40万,汉国损兵22万,汉魏吴损兵相近,晋国损兵最多,跌落为四国之末,汉国实力跃升为四国帝三。


历史上的今年:

汉吴夷陵之战,曹丕第一次攻吴,曹植作《洛神赋》,杜预(就是上面的杜元凯)出生,汉将马超病死,傅肜战死,汉臣黄权降魏,马良遇害,汉司徒许靖病死,刘巴病死,魏将张辽病死。

四国交界处的新野和江陵数度易主。

曹操:这坑货你们留着。

汉将乐綝再度夺回江陵,孟获夺取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家乡。

洛阳失守,司马氏紧急迁都,晋国和魏国即将开始第二次潼关之战。

魏吴展开第四次合肥之战,汉国的汉中失守,宛被魏国夺下。

223年1月,魏国损兵4万,吴国损兵7万,汉国损兵11万,晋国损兵1万2千,晋国损兵最少,汉国最多。

历史上的今年:

汉皇刘备驾崩,刘禅登基,娶张飞的女儿为皇后,雍闿造反。灭吴六将王浑出生、西晋知名音乐人嵇康出生,曹彰逝世,贾诩逝世,曹仁逝世。

张辽:过完元旦了。

姜维再度夺回汉中

关羽:鼠辈们!爷回来了!

224年1月,魏国损兵13万,吴国损兵7万5千,汉国损兵12万,晋国损兵10万,汉魏损兵最高,吴国损兵最少,晋国以绝对优势稳居第四。

历史上的今年:

曹丕第二次攻吴(更正,自驾游),孙权第三子孙和出生,刘禅长子刘璿出生,汉臣、陈情表作者李密出生,吴臣朱治逝世。

汉国开始北伐。

晋国再次迁都,甲首三千,转进武威。

这种特殊的地缘位置,被晋国内部称为西晋和东晋。


孟获:这回真不是我干的!

忘了记录了,225年7月,魏国损兵5千,吴国增兵6万,汉国损兵5万,晋国损兵4万5千,吴国称为第一个开战后增兵的国家。

历史上的今年:

汉国诸葛亮南征,击败雍闿,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中。曹丕第三次伐吴失败。野心家钟会出生,魏臣夏侯尚逝世,杨修之父杨彪逝世。

魏国吕布攻下汉军的汉中。

赵云再次夺回。

羊祜:晋国虽大,我们的身后就是凉州。

魏吴展开第五次合肥之战。

227年1月,魏国增兵16万,吴国损兵1万5千,汉国增兵5千,晋国损兵7万,呈现亡国之兆。

历史上的今年:

诸葛亮作《出师表》准备北伐,司马懿攻杀孟达,汉臣诸葛瞻出生,魏将徐晃逝世,吴将贺齐去世。

汉吴于永安交兵。

文鸯:大仇得报!

吕布二夺汉中。

晋国仅于武威一城,龟缩凉州。

马超夺回一城。

228年1月,魏国增兵5万,吴国损兵7万5千,汉国损兵6万,晋国增兵1万。

历史上的今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上《后出师表》再次北伐、姜维归汉、“厚颜无耻”、尸革裹马第一次面世,陆逊于石亭大败魏国曹休。汉臣马谡下狱被杀,魏臣曹休被打崩心态发病而死,吴臣吕范病死、吴将周泰病死、江东爽朗少年病死,西晋合伙人王朗去向二十四代先帝汇报工作。

晋国夺回天水郡,汉国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

孙尚香不知何时投奔了汉朝。

马超二夺安定。


229年5月,魏国损兵2万5千,吴国增兵6万,汉国增兵10万,晋国损兵1万。

历史上的今年: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孙权称帝,汉吴遣使庆贺并缔结同盟。汉臣赵云逝世。

赵云第二次夺回汉中。

魏国攻占庐江。

邓艾夺回上庸。

230年1月,魏国损兵9万,吴国损兵2万5千,汉国增兵12万,晋国增兵5千。

历史上的今天:

魏国建造合肥新城,孙权派遣卫温、诸葛直探索夷洲,后将二将下狱诛杀,曹真攻打汉国。魏国卞太后去世,钟繇去世,吴质去世,吴国著名精汉张温逝世。

局势版图:

马超夺回长安(建议司马懿让位给马超)。

马超:穿红袍的是曹贼!

魏国本月不顺。

魏国本月继续不顺。

吴国夺回庐江。

231年1月,魏国损兵6万,吴国损兵2万2千,汉国增兵13万5千,晋国增兵4万。

历史上的今年: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吴国权臣孙綝出生,魏将曹真去世,魏将张郃去世,吴将卫温、诸葛直去世。

魏军夺回庐江。

魏吴不顺,孙策夺取新野。

赵云夺取宛。

汉国第二次北伐,夺取天水。

汉军光复西都,但能够守住吗?

魏国夺回长安。

232年2月,魏国损兵5万,吴国损兵8万,汉国损兵4千,晋国损兵5万。汉国得4城,升为第二帝国,吴国跌入第三。

历史上的今年:

魏国第一次伐辽东,孙权封公孙渊为燕王。高僧佛图澄出生,魏废帝曹芳出生,西晋重臣张华出生,曹植病故。

魏国克江夏,晋国复夺西都。

晋国从未失守的武威,陷落了。

此时晋国的残余兵力为2万8千人。

汉国再夺西都。

汉国发起灭晋之战,宛城被魏国夺走,黄忠不知何时归汉。

魏国连下两城。

不胜传说夺回一城。

公元232年12月,魏黄初十二年,吴黄武十二年,汉章武十二年,晋泰始十二年,汉军攻陷安定,西晋灭亡,立国十二年。

二马归降汉军。

进入三国鼎立时代。

233年1月,魏国损兵1万,汉国损兵2万,吴国损兵8万。刘备将领暴涨35名。

历史上的今年:

公孙渊杀吴使降魏,孙权大怒,想亲自出征辽东,被群臣劝止,孙权进攻合肥,被满宠击败,诸葛亮制作木牛、流马。汉臣陈寿出生、吴臣虞翻逝世。

魏国攻占江夏,吴军攻占襄阳。

刘备亲征,攻打东都洛阳。

234年1月,魏国增兵2万,汉国增兵11万,吴国损兵5万。魏国增加10员战将,汉国增加53员战将,吴国增加1员战将。

历史上的今年:

汉国丞相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行至五丈原,重病而亡。孙权亲征合肥新城,得知曹叡亲自来救,撤军。魏国山阳公刘协去世。

审配攻破宛。

孙权亲征……啊不是,吴国鲁王攻下江夏。

此时鲁王官职为吴国长水校尉,是倒数第三, 曹丕是魏国武库令,但都比刘禅好,刘禅没有官职。

汉国安东将军赵云攻下襄阳,安北将军收复东都。

谭雄:芜湖!

甘宁夺取襄阳。

高顺夺回洛阳(要是历史上不杀吕布和高顺……)。

汉国不甘示弱,连夺二城。

孙坚:汉升!为什么挡在我的前面!难道你真的背叛了吗!

黄忠:是啊。

235年1月, 魏国增兵3万,汉国增兵2万5千,吴国损兵1万5千。魏国增加5员战将,汉国增加10员战将,吴国战将保持稳定。

历史上的今年:

汉将魏延被杨仪所杀,杨仪后被逮捕,自杀。蒋琬成为汉国大将军。魏帝曹睿沉迷土木工程。魏国太后郭女王去世,鲜卑首领轲比能遇刺。

汉国二复东都。

刘备放还魏国太子。

黄盖夺取江陵。

魏国再夺洛阳。

陶谦:也是出于无奈啊。

天命平分。

张飞:还得是我来!

吴国国都沦陷!孙氏基业陷入危机!

236年1月, 魏国增兵5万,汉国增兵5万,吴国损兵5万。魏国损失2员战将,汉国增加4员战将,吴国增加3员战将。

历史上的今年:

辽东太守公孙渊反叛,自称燕王,司马懿被诏赴京,商议平叛之策。氐帅苻健降汉,其弟苻双降魏。晋武帝司马炎出生,吴国辅吴将军张昭去世,魏国司徒董昭去世,司空陈群去世。

时局图( 不 言 而 喻 ,一 目 了 然 ):

文鸯克洛阳。

刘备:孟达!现在的你,很卑鄙!

许仪:爹……

许褚:我没你这个儿子!

237年1月,魏国损兵15万,汉国增兵11万,吴国增兵10万。魏国增加1员战将,汉国战将不变,吴国战将不变。

历史上的今年:

公孙渊立即发兵反叛,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诸葛恪迫使山越出山。

汉国克江陵。

命中注定要攻克国都。

汉国克襄阳。

238年1月,魏国增兵3千5百,汉国增兵5万,吴国减兵10万。魏国减少1员战将,汉国增加4员战将,吴国减少1员战将。

历史上的今年:

刘禅改元延熙,孙权铸当千大钱,改元赤乌,魏国第三次伐辽东,倭女王卑弥呼遣使,曹魏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吴将朱桓去世。

孙策:???

刮骨疗毒三人组。

魏国:搞乱他们。

汉国陈留失陷。

张郃攻占会稽,至此,江东全境失陷。

跟森神玩丛林战?

骑神马超单挑曹魏诸将,关羽不声不响攻下汝南。

魏国就很喜欢把50w放回来。

司马懿和吕蒙展开拉锯战。

高顺夺回汝南。

239年1月,魏国减兵3万5千,汉国减兵4万,吴国增兵2千。魏国增加3员战将,汉国减少1员战将,吴国减少2员战将。

魏国的兵力已经不构成绝对优势,就看吴国能不能拖住汉国了。

历史上的今年:

魏明帝曹睿去世,曹芳继位,吴臣潘浚去世。

江陵基本上很难易手了。

魏国攻占柴桑。

吴国版图郑平原了属于是。

罗宪夺陈留。

李恢夺江夏。

以卵击石了属于是。

还挺好笑的其实。

魏国就没放过好货。

武陵如果丢失,那吴国亡国有日。

关羽:我DNA动了。

汉国丢失江夏,吴国丢失武陵。

整个兖西北打成了一锅粥。

马家干魏国基本没留手。

240年7月,魏国增兵6万,汉国增兵8万,吴国损兵11万。魏国战将稳定,汉国增加2员战将,吴国减少2员战将。

历史上的今年:

汉将向宠征蛮被害,姜维率偏军北伐。魏臣黄权去世。

昏神:我大吴正当盛世,兴些土木又何妨!

关羽:上次在长江边,这次在黄河边,怎么哪都有你!

徐晃:嘿嘿。

241年2月,魏国损兵6万,汉国增兵6万,吴国增兵3千。汉国比魏国多3座城池,明年就将超过魏国。

历史上的今年:吴分兵四路大举攻魏,邓艾屯田。吴国宗室孙韶去世,太子孙登去世,魏将福音诸葛瑾去世。

地图:

双破。

242年,汉国增兵8万,魏国损兵5万5千,吴国损兵8万,汉国无论城池数,武将数还是兵力都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后续战斗基本没有悬念,吴国预计244年灭亡。

趁吴国还活着,看看各国的官职:

汉国——

魏国——

吴国——

比较有趣的是,汉国的丞相是灭汉的邓艾,魏国的最高官是死敌吕布,也许这就是知人善任,吴国最高官是太子孙策,所以灭亡。

历史上的今年:吴国立孙和为太子,封孙霸为鲁王,姜维偏师回涪县驻防,曹冏撰《六代论》。吴之终结者孙皓出生,魏臣满宠去世,吴将凌统去世。

就看就看谁灭吴比较快,刘备能崛起,很大一部分是吃了晋国的武将。

关羽:打卡。那些年,我在这头,大哥在那头……

刘备:二弟故地重游了属于是。


243年,汉国损兵1万5千,魏国增兵10万,吴国增兵2万。

历史上的今年:

吴国丞相顾雍去世,吴臣阚泽去世。

孙尚香:大哥……父亲……我要把你们也变成汉国人……嘻嘻嘻……

孙策:滚。

黄祖袁尚朱儁都偷偷归汉了。

魏国的兵被偷的挺惨的。

244年,汉国损兵1万5千,魏国损兵9千,吴国损兵1万。

历史上的今年:

毌丘俭灭高句丽,魏国置辽东属国,曹爽攻汉失败,吴国以陆逊为丞相。诸葛亮之孙诸葛尚出生,葛玄去世,《勒胡马》世界线的华太帝裴潜驾崩。

孟获夺取长沙。

245年,魏国增兵16万,汉国增兵3万,吴国损兵2万,魏国重回第一帝国。

历史上的今年:

吴国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权,陆逊因受牵连被孙权责问,忧愤而死。汉大司马蒋琬、侍中董允去世。

246年,魏国损兵8万,汉国损兵6万,吴国增兵4万。

历史上的今年:吴国以步骘为丞相,罢大钱,汉国以姜维为卫将军。

孙坚:如果是一开始,那全是我的领土,但是为什么……


邓艾第二次拿下许昌。

杨任在偷水晶。

罗宪:哈哈!没想到吧!

杨任:wdnmd!

公元246年12月,魏黄初二十六年,吴黄武二十六年,汉章武二十六年,汉军攻陷桂阳,吴国灭亡,立国二十六年,历史为五十二年,恰好为一半。

247年,魏国增兵5万,汉国增兵1万,魏国仍是第一,但汉国比魏国多6城,魏国只能刷刷国祚了。

历史上的今年:孙权死前口嗨伐魏,曹爽祸祸魏国,雍凉羌胡降汉,司马懿正躺在床上装病。帅哥潘安出生,吴将全琮去世,吴相步骘去世,晋宣穆皇后张春华去世。

汉国出现重大人事变动,以司马懿为丞相,诸葛亮为司空。之后就主要记录破城和年份记载,直到魏国灭亡为止。

248年,魏国增兵4万,汉国增兵7万,魏国战将增加13员,汉国战将增加42员。

历史上的今年:

离那个男人起床还有1年、玄学兴起。晋朝的齐王司马攸出生,汉国镇北大将军王平去世。

东西朝,东魏西汉。

刘邦:干得好!

高欢:勿Cue。

249年,魏国损兵5万,汉国损兵5万,魏国增加23员战将,汉国增加16员战将。

历史上的今年:

高平陵事变,司马懿杀曹爽,曹氏大权旁落,夏侯霸叛魏降汉,汉卫将军姜维伐魏。魏臣曹爽、桓范、何晏、邓飏、丁谧、李胜被司马懿诛灭三族,徐邈去世,吴将朱然去世,汉将马忠去世。

250年,汉国增兵5万,魏国损兵1万4千,汉国重回第一。

历史上的今年:吴国皇子孙霸去世,魏臣孙礼去世,隐士胡昭去世,灭魏能手刘放去世。

版图变化:魏国好像被汉国翘起来了。

251年,汉国损兵3千,魏国损兵1万7千。

历史上的今年:淮南三叛第一叛打响,司马懿清算和王凌清君侧事件有关人。大魏忠臣司马懿去世。

252年,汉国增兵8万,魏国损兵2万。

历史上的今年:孙权去世,孙亮继位。诸葛恪杀孙弘,徙吴诸王。诸葛恪会众筑东兴大堤,东兴之战。

魏军连破可还行。

上阵父子兵。

253年,汉国增兵4万3千,魏国损兵20万4千。

历史上的今年:吴国太傅诸葛恪伐魏,兵败而回,被孙峻所杀,孙峻成为吴国权臣。汉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卫将军姜维第六次北伐,第一次率领数万人北伐,曹魏征西将军和雍州刺史陈泰尽起曹魏西北军应战,姜维最后粮尽而退。

晋惠帝的忠臣,嵇绍出生。

254年,汉国增兵1万8千,魏国增兵5万。

历史上的今年:司马师废曹芳为齐王。高贵乡公曹髦继位。吴国孙英谋杀孙峻未果。姜维第七次北伐,张嶷战死。

李丰被杀,夏侯玄、张缉等人被夷三族。

255年,汉国增兵5万,魏国增兵8万。

历史上的今年:毌丘俭与文钦讨伐司马师、吴国丞相孙峻率领骠骑将军吕据和左将军留赞袭击寿春、姜维第八次北伐、文钦到吴国投降。司马师病死,魏臣郭淮病亡。

256年,汉国增兵16万,魏国损兵15万,魏国失去寿春、庐江、陈留3城。

历史上的今年:司马昭讨伐诸葛诞。姜维伐魏被邓艾击败。吴国孙峻死,弟孙綝专吴政。

晋之终结者贾南风出生,后赵忠臣王衍出生,晋元帝之父司马觐出生。吴相孙峻逝世,滕胤、吕据被诛杀,吕岱去世。

257年,汉国增兵7万,魏国增兵5万,汉国失去陈留1城。

历史上的今年:吴国孙亮亲政,诸葛诞与孙吴联合起兵反魏,姜维第十次北伐,攻魏失败。

魏臣、卢植之子卢毓去世,乐进之子乐綝被诸葛诞所杀。

258年,汉国增兵1万,魏国损兵9万,魏国失去陈留、建业2城。

历史上的今年:司马昭攻破寿春,姜维退还蜀中,吴主孙亮被废、孙休即位,杀权臣孙綝。

259年,汉国损兵1万,魏国损兵6万,魏国失去会稽1城。

历史上的今年:伟大的晋惠帝司马衷出生,晋将陶侃出生。魏将王昶逝世。

260年,汉国增兵16万,魏国增兵3万,魏国失去吴1城,汉国失去陈留1城。

历史上的今年:魏帝曹髦被杀,吴国前废帝孙亮离奇死亡。

江东全境落入汉军之手,反向东汉开国,刘备准备衣锦还乡了。

261年,汉国增兵8万,魏国损兵9万,魏国失去陈留1城。

历史上的今年:汉国宦官黄皓专权,刘禅追谥赵云为顺平侯,拓跋力微遣子至魏贡。

晋臣陆机出生。

262年,汉国增兵20万,魏国增兵1万。

历史上的今年:姜维第十一次北伐,被邓艾击败,战后因连年征战,师劳功微,遭到刘禅等人猜忌,姜维不敢兵归成都,自求种麦于沓中。

晋臣陆云出生,嵇康被司马昭所杀。

263年,汉国损兵1万,魏国损兵5万。

历史上的今年:司马昭三路伐汉,姜维退守剑阁,与钟会对峙,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战败,吴国救援不及,刘禅投降,汉国灭亡。

北地王刘谌殉国而死,诸葛瞻、诸葛尚战死,张遵、黄崇战死,许仪为钟会斩杀,钟会之兄钟毓去世。阮籍去世。

264年,汉国基本不变,魏国损兵9万,魏国丢失小沛。

历史上的今年:钟会邓艾二士争功,蜀中大乱,姜维死于乱军。孙皓成为吴国皇帝,刘禅乐不思蜀。

吴国皇帝孙休去世,濮阳兴、张布被孙皓所杀,魏国郭皇后去世,邓艾、邓忠父子和心腹师纂被擒杀,钟会死于乱军,汉臣廖化、宗预病死,张翼、姜维、蒋斌、刘璿死于乱军。

265年,汉国增兵1万,魏国增兵7万,汉国丢失小沛。

历史上的今年:司马昭去世,司马炎继位、曹奂禅位于司马炎,魏国灭亡。

266年,汉国增兵1万,魏国损兵1万。

历史上的今年:倭女王朝贡晋国。孙皓迁都武昌,又迁回建业。

267年,汉国增兵5万,魏国损兵7万5千。

历史上的今年:司马炎立司马衷为晋国皇太子。

268年,汉国损兵6万,魏国增兵5万,魏国丢失小沛。

历史上的今年:吴攻晋江夏、襄阳、合肥,均败退。王司徒孙女王元姬去世。

269年,汉国增兵3万,魏国损兵2万,汉国丢失小沛。

历史上的今年:羊祜镇襄阳、晋国录用蜀地名臣子孙。

270年,汉国损兵1万,魏国损兵4万,汉国丢失小沛、陈留2城。

历史上的今年:吴国以陆抗都督上游诸军事,丁奉被牵弘击退,孙秀投奔晋国,秃发树机能在凉州反晋。

谯周去世。


自220年,魏吴晋汉四国同时称帝起,第十二年晋亡于汉,第二十六年吴亡于汉。

此时为汉国章武五十年,魏国黄初五十年,晋国已经亡国三十八年,吴国已经亡国二十四年。

260年~270年间,魏汉拉锯十年,数次争夺小沛、陈留,但魏国仅能自守,如果汉军破了下邳,兼得北海、濮阳,那魏国就无险可守,汉军就将跨河而战了。

之后有人想看会继续更,今天先到此为止,四国中最有可能得天下的国家已经测试出来,就是汉。

贴一张魏国百官表:

汉国百官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