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也是找自知乎,包产到户后左壬也只敢拿粮食数据说事真的是件极不要脸的事,好比有人跟打乒乓的说我们比赛跑吧,搞笑呢?更纳闷的是为什么有人这么容易受蛊惑?
现在公社还有存在呢,没人打压你,宪法也保护鼓励集体制,所以为什么你们不去扩大胜利果实呢?为什么农村那么好,自己却不回去呢?只会等着别人振兴,自己坐享其成吗?
都2021年了,有人还只想着土地刨食啊?
中国农村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人多地少啊
左壬最搞笑的就是特别喜欢讲土地集中使用效率高,包产到户的人均2亩地的就是小农经济效率低,等等,为什么人均就2亩地?这不废话嘛,因为地少啊,所以为什么公社集中用地耕地就足够了?还是包产到户会让耕地总量变少?
农村承载不了那么多人口怎么办?很简单,把人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呗
所以为什么会是解放,所以是谁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公社呗
要是不包产到户,土地财产分割明确,还吃大锅饭,我问你谁敢出去打工?打工收入难不成也计入公社?为什么说中国农民最可怜,明明那点耕地在今天看来不值钱,可那是他们唯一拥有的。这问题我也不敢展开,怕越线
当时说是外出打工,其实也是不敢走远的,毕竟也没什么企业,国企是想也别想的,你根本没资格,先是手艺人招点“学徒”,还得中央出规定招工几人以下不算搞资,然后是乡镇集体企业,92南巡才允许私人办企业,路是一步一步走宽的,信心也是一点一点积累来的
这里又多一句,左壬心心念念的村办企业,偏偏在公社时代是没有的呢,为什么呢?没有不准确,那很少总对吧?所以是什么限制了你把好东西扩大推广?
为什么一刀切,不经嘀咕下“咱搞公社也没有自发啊”,咱就这执政水平,能怎么办呢
当然我是非常欢迎左壬去搞社会实验的,而不是只会网上bb
可是今天留存下来的几个公社,哪个是真正靠种地求活的
这里声明一下,在我看来,不管是分田还是集中,本质上都是在靠光合作用积累财富,都是效率低下没有前途的,美国农民靠规模,而日韩,一样除了地主,也没听过谁靠种地发家的,最多靠着农协和生土不二提高农产品价格过的相对好点,但是美国农业人口是3%,日韩更是只有1%多,所以也根本没有比较意义。
所以我不像某些人装的那样哀叹农村衰败,自己却依旧呆在城市,浙江的乡镇好吧?照样年轻人要去大城市发展,只是相比北方、中西部农村好点,城市化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要包产到户,这是我另一个回答,虽然也是反复念叨
自我循环做不到的话,只能打开国门,你必须要让外界看到你改革开放的行动和决心,这样别人才能相信你投资你。至于改革为什么不能从城市开始,只能说工贵获得了太多,其他就不多说了
有人批评我没有数据没论文,额,只能说我不是吃这碗饭的,键政也兴趣寥寥,看到过的东西咱也没收藏的习惯,这种事还很容易碰红线,所以只要你觉得我的逻辑能自洽有道理就行了,我只提供思路哈
这里就贴一个也是知乎搜索找到的,有些年份剧烈的波动都意味发生了大事,具体就不说了。公社化后城市化率稳步倒退,而农村也不是田园牧歌,我的父母是吃着猪草红薯长大的,这还是江南农村
有人哀叹农村衰败,出生在浙江的我只打问号,大概这是北方和内陆的农村
我外公小时候刚好有个知识分子下放到他们村,然后外公就跟着那个知识分子学认字和算盘。
当年认字识数那是少数城里人的特权,所以后来外公就凭着这个优势当了公社的会计,经常给我们讲当年的事。
公社要解散的时候一开始哪有人同意啊,这不就是走回头路吗?
而且去过农村就会知道,农村是一个保守的稳态社会,村里没有说干就能干成的事情。你要只是拿个喇叭天天喊“我们要分地”,保证没人搭理你。
但要让村民同意分地很简单,靠两个字“利诱”就够了。
分地附带着分生产队的公有资产,但资产这东西不是股票,没法平均分。
于是“上头”决定:先签字同意分地的能优先瓜分生产队的东西。
第一个同意的把生产队的牛牵走了。
第二个牵走了一头大肥猪。
没两天场面就失控了。
在后面只能抱走一只鸡或者鸭子。
鸡鸭都没有,人们开始拆猪圈、牛棚,把砖头木材拉回去给自己盖房子用。
砖头都拆完了人们盯上队里唯一一台拖拉机,把拖拉机也拆了分零件。运气好抢到发动机能卖点钱,运气差的就砸到几斤废铁。
因为没了拖拉机,后面十几年收粮食都是用木头的小推车,不过一家三亩地也就那样吧。
最惨的是乡里的机械厂,公社没了拖拉机都砸了,失去了下游客户他们也跟着凉凉了。
所以分地不仅仅是分地,而是附带着“吃绝户”,而且吃的还是生产队这个大户。来得越早吃的越多,来得晚汤都没了。
最后还有几个“顽固分子”不同意怎么办呢?
也有办法,村里开大会,拉到台上批评,台下那群都是刚吃到绝户油都没擦干净的人,谁会帮这几个“顽固派”说话?
多批评几次也就都同意了。
分地热情的干了两三年后,农村二十多年的衰败就开始了。
@龙又殇 没有工业化的城市化就是贫民窟化 49年看着有5000多万城市人口 但实际上 从事现代工商业的就200万人 要是进城就能解决问题 49之前没限制人口进城 怎么才5000万的城市人口 怎么农民不进城
你看城市化不如看工商业人口增长 到了78年国企岗位是6800万个 比49年增长了几十倍 这还没算集体制企业岗位人数
农业集体化就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 然后在此基础上 成规模的发展集体经济企业 就地把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工业劳动力 实现农村城镇化 城镇城市化 实现共同富裕 78之前已经有十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在集体制企业里工作了
结果包产到户后农村集体制企业 绝大部分瓦解 农村再也无法获得实质性发展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农民所谓进城打工 也无法真正富裕起来 所谓共同富裕就更别想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