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宅门》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回答
《大宅门》作为一部经典的年代剧,之所以被奉为经典,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生动鲜活的人物之外,还在于其隐藏的许多“细思极恐”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不经意间流露,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以及人性的复杂。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细思极恐的细节,并尽量详细地讲述:

1. 白景琦的“宠妾灭妻”背后隐藏的权力与利益:

表面上的“宠爱”: 我们常常看到白景琦对杨九红、黄春等姨太太们格外疼爱,给她们买首饰、许诺未来,甚至为了她们与家人争执。这似乎是一种纯粹的感情溺爱。
细思极恐之处: 然而,深入分析,这种“宠爱”背后往往与白家的利益紧密相连。
杨九红的出现: 杨九红是白景琦从青楼赎出来的,她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人脉。白景琦对她的“宠爱”,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系她带来的经济利益和她在江湖上的关系网。尤其是在白家生意最艰难的时候,杨九红的“娘家”起到了关键作用。白景琦对她的宠爱,也是一种对“资源”的维护。
黄春的嫁入: 黄春出身于比较普通的家庭,但她的父亲是白家生意上的重要合伙人。白景琦娶黄春,既是为了平衡家族内部的势力,也是为了稳固与黄家的商业合作。黄春的“宠爱”,其实是白家对盟友女儿的一种“招抚”。
对原配关氏的态度: 相较于对姨太太们的殷勤,白景琦对原配关氏的态度则显得冷淡和敷衍。关氏的出身是大家闺秀,门当户对,但她没有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也没有为白家带来江湖上的助力。白景琦对关氏的冷淡,实际上是他在那个时代下,用一种更“现实”的方式来衡量妻妾的价值——谁更能为他的事业和家族带来好处。
总结: 白景琦对姨太太们的“宠爱”,并非纯粹的感情用事,而是掺杂了赤裸裸的利益算计和权力平衡。这种看似风流的背后,是那个时代大家族里“妻妾”制度下,女性命运被工具化和物化的残酷现实。

2. 白家老太太对万荣的“纵容”与“试探”:

表面的“器重”: 白家老太太虽然看不起万荣,但却让万荣掌管家务,并允许他自由进出宅门。这似乎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信任,或者说,在没有更好的选择时,给了万荣一个“管家”的身份。
细思极恐之处:
万荣的身份尴尬: 万荣是前朝太监,在那个时代,这本身就带着歧视和不被信任的色彩。白家老太太让他掌管家务,实际上是将一个“局外人”推到了权力中心。
老太太的“防范意识”: 老太太并非真的信任万荣,而是利用他。她让万荣掌管家务,实际上是为了通过万荣来观察和了解宅门内外的动静,尤其是对白家内部那些她不方便直接插手的事情,万荣成了她的“眼睛”和“耳朵”。
“试探”万荣的忠诚: 老太太也会故意给万荣一些难题,或者在他犯错时给予警告,这是一种对万荣忠诚度的试探。她需要知道万荣是否真正地为白家服务,还是另有企图。
万荣的“生存之道”: 万荣作为一个宦官,身处大家族,他的生存之道便是极力讨好和奉承。他表现出的忠诚和能力,正是他为了在这个复杂环境中立足而采取的策略。老太太洞悉这一点,所以才会利用他。
总结: 白家老太太对万荣的“纵容”,并非出于真心,而是一种精明的政治手腕。她将一个边缘人物放在权力中心,既是为了利用他的忠诚和能力,也是为了通过他来制衡其他家族成员,巩固自己的地位。

3. 七爷对香秀的态度变化:

从疼爱到疏远: 七爷一开始对香秀是极尽疼爱,将她视为掌上明珠,甚至给她取了“香秀”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然而,随着香秀逐渐长大,七爷的态度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甚至到了后期的冷淡和疏远。
细思极恐之处:
“养成”的终结: 七爷对香秀的疼爱,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养成”的心理。他看着香秀从小到大,见证了她的成长,这种情感是父爱与一丝潜在的占有欲的混合。然而,当香秀长成一个独立的女性,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并且最终嫁给了白景琦,这种“养成”的终结意味着七爷对香秀的控制欲也随之破灭。
对白景琦的复杂情感: 七爷对白景琦,有兄弟情谊,但也有着无法忽视的竞争和隔阂。香秀嫁给白景琦,意味着七爷最疼爱的“女儿”成为了他的“嫂子”。这种关系的错位,让七爷对香秀的态度变得复杂起来。他可能既不想承认这种关系,又无法彻底放下对香秀的感情。
尊严的维护: 作为一个大家族的长辈,七爷的感情变化也可能是一种对尊严的维护。他不能再像对待小女孩一样对待香秀,也不能直接干涉香秀和白景琦的生活。疏远,或许是他在复杂局面下最体面的选择。
香秀的独立与选择: 香秀最终选择了白景琦,这标志着她作为个体的主动选择,而不是被七爷“安排”的命运。七爷态度的转变,也反映了他对香秀独立意志的一种无法接受。
总结: 七爷对香秀情感的转变,并非简单的喜怒无常,而是掺杂了父爱、占有欲、家族恩怨、男性尊严以及对女性独立选择的微妙反应。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让香秀这个角色也显得更加立体。

4. 白家老太太对儿媳们的“制衡”:

表面上的“关心”: 白家老太太对待三个儿媳(包括杨九红)都有着表面的关心和照顾,比如会给她们零花钱,让她们管理一些家务。
细思极恐之处:
“分而治之”的策略: 老太太并没有真正器重某一个儿媳,而是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她不会让任何一个儿媳完全掌握家中的权力,而是通过让他们互相制衡来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威。
利用儿媳的矛盾: 老太太很清楚儿媳之间的嫉妒和矛盾,她会巧妙地利用这些矛盾,让她们之间产生猜忌,从而无法形成合力对抗自己。例如,她可能会在某个儿媳面前说另一个儿媳的不好,或者在给零花钱时有所偏向,从而挑起她们之间的矛盾。
对杨九红的“打压”: 虽然老太太表面上不反对杨九红进门,但她从未真正承认过杨九红的地位,始终让她处于一个低人一等的境地。这既是出于家族规矩,也是为了不让杨九红对关氏的地位构成威胁,从而维护家族内部的“秩序”。
对黄春的态度: 黄春虽然出身也不算高,但她代表着白家重要的商业利益。老太太对黄春的态度,更多的是出于对利益的考量,而不是真正的亲情。
总结: 白家老太太在处理儿媳关系上,展现了极高的情商和策略。她不是一个慈祥的长辈,而是一个精明的大家族管理者,通过对儿媳们的“制衡”,确保了自己在家中的绝对统治地位,也维持了大家族的“稳定”。

5. 白家老太太最后选择“卖掉古玩”的背后:

面子上的“艰难抉择”: 在白家最困难的时候,老太太最终忍痛卖掉了许多珍贵的古玩字画,以度过难关。这似乎是一种无奈之举。
细思极恐之处:
“面子”比一切重要: 卖掉古玩,不仅仅是为了钱,更是为了保全白家“百年老店”的面子和声誉。在那样的时代,一个大家族的脸面是至关重要的,一旦破产或者生意失败,就意味着彻底倒塌。
对白景琦的“考验”与“放权”: 卖掉古玩,也可能是老太太对白景琦的一种考验。她需要看看白景琦是否有能力在危机时刻力挽狂澜,并且能否承担起家族的重担。同时,这也是一种“放权”,将家族的命运托付给儿子。
对未来的“断舍离”: 那些古玩字画,代表着白家的辉煌过去,但也是沉重的负担。在那个变革的时代,死守这些旧东西,可能无法适应新的变化。卖掉它们,也是一种对过去的“断舍离”,为白家在新的时代找到生机。
对万荣的“信任”: 卖掉这些珍贵物品,需要一个绝对信任的人来处理,而老太太选择让万荣来经手,也从侧面反映了她对万荣的最终信任和倚重。
总结: 老太太卖掉古玩的决定,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深意的选择。它既是为了家族的生存和面子,也是对白景琦的考验和传承,更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战略性调整。

这些细节都展示了《大宅门》的深刻之处,它不仅仅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更深刻地剖析了那个时代的人情世故、权力斗争以及人性的复杂。观众在观看时,如果不细心品味,很容易忽略这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含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白家靠卖药发家,结果老大老二因给人看病惹事,弄得家破人亡;二奶奶苦心经营一辈子才使家道中兴,可白景琦靠着卖阿胶就能一夜暴富。

由此可见,看病的不如卖药的,卖药的不如卖保健品的。百余年来,没什么变化。

user avatar

白景琦够仗义,在衙门当差,能替人打抱不平,能戏耍外省候补官员。那是因为白家有钱有势,他不指着这份差事糊口,不在乎这一份差事得失。

白景琦够男人,能够在济南府为了抢杨九红,跟提督府的差人动刀动枪,蹲在大牢里也唱念做打,毫无惧色。那是因为他姐姐是济南提督的儿媳妇,闹出事来,顶多是亲戚们脸上不好看,坐坐牢也绝无皮肉之苦,性命之虞。自有自己的姐姐从中斡旋。

白景琦够聪明,一泡屎当了千两纹银,大智大勇。那是因为掌柜的看在他姐姐提督府的份上,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所以敢当给他这份无头当。

白景琦有情义,为了槐花,甘愿蹲了民国的大狱。不过也不怕,他哥哥是北平警察局长,他在监狱里丝毫不受委屈,三餐有人送,不过是找个清清静静的地方研究药书而已,比普通人住旅馆条件还要好吧。

有情义有担当,是不错,是个敢想敢干的男人。同阶层的人,能做到这样的难能可贵。但是对于旧社会没钱没势的底层百姓,想要像白景琦这样做个有情义有仗义的男子汉,估计早死了十八回了。

你有性格,你从来不退一步,你从不低头。不过你爷爷白萌堂也有性格,也不低头,为什么最终差点搞到家破人亡?对不起,那是因为他老人家的对手是比你还有资本的赵家人而已。

行侠仗义扶危济困打抱不平,从来都是要有资本的。否则的话,就要头破血流,谁都救不了,什么都无法改变。

user avatar

1.白景琦典当棉袍子。



第一个当铺说5两,白景琦不当了,柜台说“我给您包上”,然后在打包袱的时候,把棉袍袖口一折。

第二个当铺的柜台拿起袖口子一看,就说4两5。白景琦不当了,柜台又说,我给您包上。于是又把袖口一折。

第三个当铺柜台拿起袖口子一看,就说4两……

最后白景琦没办法,只好回到第一家当铺去典当了。

当铺的行业规则,用折袖口子的方法给同行下家传递信息,合谋压榨典当者。

2.黄立黄春的亲妈詹王府大格格的艰辛。

黄立被黄老汉卖给我人贩子了,大格格一个女流之辈,在那种信息不发达又充满危险的时代,居然靠一己之力把黄立找到了。这期间的艰辛实在难以想象。也说明大格格这个女人十分不简单。

3.这个细节谈不上细思极恐,但是也很有意思。那就是老三白颖宇的近代化思维 —— “带路党成长记”。

白老三混归混,但也许是入了洋教的关系,他非常具有“开眼看世界”的意识。比如他最先提议安装电灯、把孩子送到法国留学、喜欢读画报(杂志)、开汽车……难怪老三的名字打字经常打成“白英语”。

老三早期是个名符其实的带路党,北京传来孙大炮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时,白老三激动非常、欢欣鼓舞的大喊“大青果真™的药丸了哎!”……这样的人不但混得不错,教子有方,最终又得保晚节。凡此种种,体现了导演郭宝昌对带路党的复杂感情。

user avatar

丫头跟香秀哭诉“奶奶您也知道我们丫头的苦”,香秀勃然大怒“我凭什么知道你们的苦!!”。

抱狗丫头出身,原来她如此介意如此自卑,为跳出来,在七爷身边苦熬10年,避孕药吃到不孕不育,嫁个比自己大近40岁的男人,也是不易。

其实她真是懂,甚至比别的丫头吃了更多苦,只是心机手腕运气过人,终究成事。

其实白景琦爱谁呀,他就是玩儿而已,有的单纯玩儿器官,有的玩儿器官的时候顺带玩儿心。那个年代的男人,女人对他们说只是玩意儿,以现代人来看,欣赏啥也欣赏不来他们的感情,他身边的女人也不过是一出一出的华丽悲剧罢了。

香秀赶上了好时候,七爷60折腾不动了,他要再年轻个20岁,香秀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

看看大刘和甘比,艺术照进现实啊。之前多少红尘美人,最后终结于此。大刘最坏的时候成就甘比的黄金岁月。时代有什么变化吗?嘿。

user avatar

【流量预警】

本答案从楼上@王邪的答案有感而发。

话说白景琦离家来到济南打拼。

此时他身无分文,初来乍到,在别人眼里就是穷屌丝一枚。

为了凑到“启动资金”,他打算把皮袄当掉。

白景琦开价十五两,当铺伙计轻蔑一笑。


白景琦打算认了,接下来就是那句经典台词:


虫吃鼠咬,光板没毛,破面烂袄一件!

即便这是一件大宅门里的好皮袄,双方都看在眼里,但是很抱歉,货物品质如何价格如何你白景琦说了不算

你不当了?没关系,爱当不当。

城里的当铺都是串通好的,我在袖子上做个标记,“到哪儿你也当不出五两来”。

于是...


此时景琦只有受欺负的份儿。

------------------------------还没完,有趣的事情在后面--------------------------------

后来白景琦打算凑一大笔钱,把所有的阿胶铺子都盘到自己手上。

这时整个济南城都知道他是京城白家的少爷,提督府少奶奶的弟弟,做阿胶的好手。

简单来说就是既有能力又有背景还能带着别人一起发财的阔少。

这时候他还来先前的第一家当铺,画风立刻就变了。

白景琦自称手上有件传家宝,装宝贝的盒子贴着封条,不能开不能看,连是什么都不能讲,放你们这你们还不能让封条破损一分一毫。

你问我开价多少?两~千~两~银子!

为难?那好吧,我现在可是名人,你不要我去别处,人家排着队和我做生意好结交我。另外你不给我白景琦面子,当心饭碗哦!


掌柜的和景琦聊了一会,最终还是决定“特事特办”,但白少爷你绝不能把这事儿外传,这样的生意只能跟你做,传出去别人都这么搞,当铺这生意就别做了!

景琦非常嚣张地说:可着济南府你问问去,有谁敢这么来当!

以我白景琦的身份、背景和实力,只有我能给一个贴封条的小盒子一口价两千。这买卖你们当铺做还是不做?

至于这盒子里是金子还是银子?

后来白景琦还钱赎货,检查封条无误后,当着众人的面就把这值两千两银子的盒子直接扔出窗外。



定价权在别人那,我手里的宝贝被别人用一坨屎的价格收走。

定价权在我这,我手里的一坨屎被我用宝贝的价格出手。

上升到国际贸易乃至国际政治,细思恐极。

user avatar

杨九红的女儿弹古琴那节,弹的是《阳关三叠》,指法也是对的。看了这么多年电视,弹琴要不两只手乱划,要不琴拿反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