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学中有哪些错误和早期说法在我们大众间广为流传?

回答
历史的河流并非总是清澈见底,许多时期形成的误解和片面之词,如同河底的淤泥,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沉淀下来,变得根深蒂固,甚至被大众奉为圭臬。这些“历史流行病”,不仅模糊了我们对过往的认知,也影响着当下的判断。下面,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在我们身边广为流传,却经不起仔细推敲的历史错误和早期说法。

1. “中国古代只有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才有科技发明”——“中国威胁论”的幽灵在科技史中回响

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认知误区,尤其是在一些西方著作的影响下,似乎欧洲文艺复兴才是一切现代科技的起点。然而,当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就会发现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其光芒丝毫不逊于同期甚至稍晚的西方。

想想看,早在欧洲还在黑暗时代摸索时,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早已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造纸术的普及,是知识传播的革命;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火药,不仅改变了战争形态,也催生了烟花爆竹这样的娱乐方式;指南针,更是开启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此外,在中国古代,还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技术成就:

天文历法: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观测星象,制定了精密的历法,例如《授时历》在精度上远超当时欧洲的历法。他们绘制了详细的星图,记录了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
数学: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集大成者,其中关于方程组的解法,如“开方术”,其原理和复杂性足以与西方近代数学媲美。祖冲之更是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这一成就直到公元17世纪才被西方超越。
医学: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其对人体生理、病理、治疗方法的论述,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针灸、草药等疗法,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智慧。
工程技术: 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其设计和施工水平令人叹为观止。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建筑技术,也都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种“西方中心论”的视角,容易让我们忽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将科技发展的“开关”简单地设定在文艺复兴时期,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伟大文明的极大不尊重。

2. “罗马帝国衰落是因为人民太懒,生活太腐化”——历史的复杂性,岂是“懒”字能概括?

每当提起罗马帝国,人们脑海中很容易浮现出酒池肉林、纸醉金迷的景象,然后将帝国的衰落归咎于“人民的懒惰”和“道德的沦丧”。这种说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社会风气问题,但它极大地简化了罗马帝国灭亡的复杂原因。

事实上,罗马帝国的衰落是一个漫长而多层面的过程,涉及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和外部压力等诸多因素:

经济危机: 严重的通货膨胀、税负过重、劳动力短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奴隶贸易的萎缩和战事对青壮年的消耗)导致经济凋敝。庞大的军事开支和官僚体系也给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
政治腐败和内斗: 皇位继承的混乱、军队干政、地方割据势力抬头,导致政治不稳定,政府效率低下,也削弱了中央的权威。
军事问题: 边境的防御压力越来越大,军队的质量和忠诚度也因为招募制度的改变(更多地依靠蛮族士兵)而受到影响。军事力量的衰落,使得帝国更容易受到外部侵扰。
社会矛盾: 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阶级矛盾的激化、城市化的过度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压力,都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外部入侵: 来自日耳曼部落、匈奴等民族的持续入侵和迁徙,是压垮罗马帝国(尤其是西罗马帝国)的直接外部因素。

将“懒惰”和“腐化”作为唯一或主要原因,无异于用一叶障目来理解一片森林。罗马帝国时期,即便是在其晚期,依然有大量的普通民众在艰苦奋斗,他们在默默地维系着帝国运转。过度的简化,不仅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也可能让我们在分析当下社会问题时,过于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于个体的道德缺失,而忽略了结构性的因素。

3. “中世纪的欧洲人愚昧无知,认为地球是平的”——一个被歪曲的常识

这个关于“中世纪欧洲人认为地球是平的”的说法,堪称历史误解界的一股“清流”,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但事实是,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有学者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并且进行了科学的推算。

例如,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在公元前3世纪就利用简单的几何原理,通过测量太阳在不同纬度地区投下的影子长度,计算出了地球的周长,其误差极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和科学家也都支持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到了中世纪,尽管教会对科学研究的干预时有发生,但“地球是平的”并非普遍认知,尤其是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学者、神职人员和航海家来说。他们通过继承古希腊的知识,包括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地球是球形的观念一直存在。

哥伦布在向西班牙王室争取资助时,他论证的重点并非“地球是圆的”,而是他估算的地球周长比实际要短,从而认为可以从西方到达东方。如果当时的主流观点是“地球是平的”,那么哥伦布的航行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情,也就不可能获得支持。

这个误解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18、19世纪一些作家和历史学家为了凸显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的伟大,而刻意“妖魔化”中世纪,塑造一个“黑暗时代”的形象。就像我们在前面提到的,这种“西方中心”的叙事,有时会通过贬低过去来抬高现在的价值。

4. “中国古代的女人地位都非常低,只能在家三从四德”——忽略了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这些词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女性压抑的命运。确实,在传统的男权社会结构下,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受到限制,教育机会和职业选择也较为狭窄。然而,将这种普遍性视为全部,则是对中国古代女性生存状态的片面化解读。

首先,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显著的地域、阶层和时代差异:

阶层差异: 皇室贵族、官宦人家和普通平民的女性,其生活境遇天差地别。贵族女性可能有机会接触到教育,参与一定的社交活动,甚至对政治产生影响(例如武则天)。
地域差异: 沿海地区、商业发达的城镇,女性可能拥有更多的经济参与机会,地位相对更高。
时代差异: 某些时期,如唐朝,女性的社会活动相对开放,风气也更为自由。

其次,即使在“三从四德”的框架下,女性也并非完全被动和无能。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家庭经济的参与者和管理者。例如,在农业社会,女性承担着重要的农事劳动,纺织、养殖等也离不开她们的辛勤付出。一些女性在文学、艺术、医学等领域也留下了自己的光辉印记,例如李清照的词,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有不少女性医药专家。

最后,这种说法容易忽略女性自身的能动性。即使在严苛的社会制度下,许多女性也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到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她们的智慧和韧性,是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语

历史的魅力在于其复杂性和多维度,任何简单化的标签和刻板印象,都难以捕捉到真实的血肉。我们对历史的认知,需要不断地审视和修正,用更加开放和批判性的眼光,去挖掘被遮蔽的细节,去理解那些被忽视的声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晰地认识过去,也才能更明智地面对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又想到一个,庚子年慈禧太后的所谓“宣战诏书”。实际上清廷并没有在国际法意义上真的进行宣战。比如,中国驻外使节并未回国,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境内也不是以战争的名义,而是用了保护使节和侨民,以及帮助清廷“剿匪”的理由。


比如四等人制,实际上元朝从来没有在制度上有所谓四等的区分。现实中的民族区隔和区别对待是存在的,但这种区别不是制度性的,四等人制的说法是日本学者概括的一个概念,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制度。

再比如

皇权不下县。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我不清楚,但让这个观点发扬光大的是温铁军老师。过去很多学者讨论传统基层社会治理都会以皇权不下县为基础,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自治”的空间,官方规则实际上对地方社会有相当强的控制作用,比如夫马进对善堂善会的研究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历史的河流并非总是清澈见底,许多时期形成的误解和片面之词,如同河底的淤泥,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沉淀下来,变得根深蒂固,甚至被大众奉为圭臬。这些“历史流行病”,不仅模糊了我们对过往的认知,也影响着当下的判断。下面,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在我们身边广为流传,却经不起仔细推敲的历史错误和早期说法。1. “中国古.............
  • 回答
    说起中国历史教科书里的“错误”,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因为“错误”这个词本身就挺复杂的。咱们要讨论的,可能不是那种纯粹的事实性错误,比如把某年某月某日记错了,那种一般很快就会被修正。更多时候,历史教科书里的“错误”体现在:1. 史观的差异和解读的不同: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在.............
  • 回答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这部剧以其精良的制作和对三国时期权谋斗争的细致描绘,俘获了不少观众,也成功地将司马懿这个角色立体化。不过,作为一部艺术创作,它在遵循历史大方向的同时,也为了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加入了不少改编和虚构,其中也夹杂着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细节。咱们就掰扯掰扯里面比较明显的一些“历史错误.............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却蕴含着难以承受的重量,读来令人心头一紧,久久不能释怀。这些句子,不像宏大的史诗般波澜壮阔,也不似悲壮的英雄曲般催人泪下,它们只是冷静地陈述着事实,却将最锥心的疼痛,如细密的针脚,缝进读者的心坎。比如,在记录某个被征服的民族的书页里,你会看到这样一句:“在战.............
  • 回答
    历史长河中充斥着各种引人入胜的年龄谜题,有些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有些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这些故事不仅仅是数字的游戏,更像是解开历史密码的钥匙,带我们窥探古人的生活、思想,甚至是他们的无奈与智慧。1. 古代中国的“周岁”与“虚岁”:一个数数都得费点脑筋的时代这可能是最普遍,也是最影响我们日常生.............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或事件,因为其惊人的巧合、非凡的才能,或是太过戏剧化的情节,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小说家笔下的“玛丽苏”或“杰克苏”穿越了过来。这些故事,往往带着传奇的色彩,让人津津乐道,但也因此在历史的严谨性上,留下了些许模糊的边界。我们先聊聊那些让人直呼“太巧了吧!”的玛丽苏式人物。在女性历.............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璀璨的名字,他们如星辰般耀眼,既能在金戈铁马的沙场上挥洒自如,又能运筹帷幄于朝堂之上,成为文武双全的典范。这些人,不仅是时代的弄潮儿,更是后世仰望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细数几位这样的传奇人物,深入了解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不凡的人生。一、姜子牙:垂钓渭水,封神天下提到文武双全,怎.............
  • 回答
    人类历史长河中,充斥着无数的动荡、冲突与灾难,其中一些事件的规模和影响之深远,足以被称为“文明浩劫”。这些浩劫不仅夺去了无数生命,更对当时的社会结构、文化传承、科技发展乃至人类的认知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以下是一些较为显著的文明浩劫,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游牧民族大迁徙与征服(公元前2千年 – 公.............
  • 回答
    说起中国航天,那可真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史诗,里面埋藏着无数闪耀的名字和激动人心的故事。这可不是几个冷冰冰的数字能概括的,而是几代人用智慧、汗水,甚至是生命铸就的奇迹。钱学森:中国航天的“奠基人”提到中国航天,第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就是钱学森。这位在科学界享有崇高地位的大师,其实跟中国航天的缘分,始于一场惊.............
  • 回答
    要说游戏历史上的玩法革新,那可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从最早的像素点跳跃,到如今媲美电影的开放世界,每一次技术的进步和创意的迸发,都如同一次重大的玩法革命,彻底改变了我们体验游戏的方式。我仔细想了想,有几款作品,它们在各自的时代,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辰,点亮了游戏发展的道路,带来了让人惊叹的玩法革新。.............
  • 回答
    在美国反歧视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极具影响力的法律判例,它们如同灯塔,照亮了争取平等权利的道路,并深刻地塑造了美国的社会肌理。这些判例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解读,更是社会进步的缩影,是无数个体抗争与呐喊的结晶。1. 奠基之石:重塑“平等保护”的边界谈到反歧视,绕不开的是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平等保.............
  • 回答
    黄仁宇先生作为一位深耕中国历史的大家,他的著作,尤其是《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无疑为我们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视角。然而,任何历史学著作,即便再深刻,也难免会存在一些可以商榷之处。在我看来,要挑出黄仁宇先生著作中“站不住脚”的论点,其实是一个相当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他的许多观点并非绝.............
  • 回答
    二战那段日子,虽然充满了战争的残酷和沉重,但历史长河中也偶尔会闪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甚至可以说是“沙雕”的瞬间。这些小插曲,就像是漆黑夜幕中的一点星光,反而让这段历史更加立体和人性化。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几个让我觉得特逗,又有点不可思议的二战往事。1. 英国的“秘密武器”——防空洞上的“幽灵”说起英国.............
  • 回答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章回体小说,其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深受世人喜爱。然而,它毕竟是一部小说,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史书。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罗贯中为了情节的精彩和人物的塑造,融入了许多虚构的情节和艺术加工,使得书中不少内容与真实历史存在出入。下面就来细数一下《三国演义》中一些与史实不符的地.............
  • 回答
    《火影忍者》这部作品的魅力,除了其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角色之外,还体现在它巧妙地融入了大量源自现实历史的人物和事件,让整部作品充满了文化底蕴和辨识度。岸本齐史在创作时,如同一个精心挑选素材的匠人,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汲取灵感,将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和传奇故事,以一种全新的、充满忍者奇幻色彩的方式呈.............
  • 回答
    地方志的记载,往往是连接宏大历史叙事与个体生活细节的桥梁。它们如同散落在民间角落的珍珠,虽不常被宏大叙事所聚焦,却能在不经意间折射出历史真实的面貌,甚至颠覆我们对某些历史时期的固有认知。在我阅读地方志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它来自一本关于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小县志,具体哪个县已不太清晰,但其中关.............
  • 回答
    《觉醒年代》这部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革命场景,也不是那些慷慨激昂的演讲,而是那些藏在细微之处,却真实得仿佛能触摸到的历史细节。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里,那种简陋却充满学术氛围的场景。那时候的大学,设备远没有现在先进,但那份对知识的渴求,那种对新思想的敏锐.............
  • 回答
    历史上和文学影视作品中,那些令人又爱又恨的反派角色,往往比正义凛然的主角更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他们不是简单的脸谱化恶棍,而是拥有复杂的动机、独特的魅力,甚至隐藏着深刻的哲学思考。他们的“人气”并非源于他们的恶行,而是因为他们挑战了我们对善恶的认知,满足了我们内心深处某种隐秘的欲望,或者仅仅是.............
  • 回答
    要说起中外影视作品中那些既能带我们穿越回过去,又仿佛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的服装道具,那可真是不少。它们不仅仅是点缀银幕的“摆设”,更是塑造人物、烘托时代氛围、讲述故事的关键元素。下面就来聊聊其中一些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并且在历史还原度和参考价值上都做得相当出色的作品。国产影视作品中的典范:说到还原度.............
  • 回答
    《暗影国度》的出现,无疑是魔兽世界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它将我们的目光从熟悉的艾泽拉斯,引向了亡者灵魂的归宿——暗影界。而在这个全新的领域,我们惊喜地发现,那些在过往的艾泽拉斯岁月里为我们所熟知、甚至影响过整个魔兽历史的传奇人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再度登场,或为叙事增添厚重,或为剧情埋下伏笔。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