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句话是不是给了生物的定义了?

回答
要判断一句话是否给出了生物的定义,我们需要具体看到那句话是什么。不同的陈述,即使是关于生命的,也可能只是一个描述、一个特征、一个比喻,而未必是严谨的“定义”。

不过,我们可以先从“什么是生物的定义”这个角度出发,探讨这个问题。一个好的生物定义,通常需要抓住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最核心的区别,并且尽可能全面。它应该能够:

包含所有已知的生物,排除所有非生物。 这是定义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如果一个定义说“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那像病毒这样的存在(在某些科学观点下)就会是一个挑战,因为病毒本身不具备独立的细胞结构。
能体现生命活动的核心特征。 生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存在。所以,一个好的定义应该指向这些动态特征,例如:
新陈代谢 (Metabolism): 生物能够摄取、利用外界物质和能量,并排出废物。这是一个能量和物质转化的过程,维持着生命的运转。
生长与发育 (Growth and Development): 生物能够通过内部的生长和一系列变化来发展。
繁殖 (Reproduction): 生物能够产生后代,延续物种。
对刺激的反应 (Response to Stimuli): 生物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适应与进化 (Adaptation and Evolution): 生物能够通过自然选择在环境中生存并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
遗传 (Heredity): 生物能够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自我调节 (Selfregulation/Homeostasis): 生物能够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尽可能简洁,但又不失严谨性。 定义的目的是清晰地划界,如果太过于冗长复杂,反而会失去实用性。但也不能为了简洁而牺牲准确性。

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些可能的句子,来看看它们能否算作“生物的定义”:

例子一:“生物是有生命的有机体。”

这句话非常普遍,但它更像是一个同义反复,或者说是一个模糊的陈述,而不是一个明确的定义。问题在于,“有生命”本身就是我们要定义的对象。“有机体”这个词虽然指向生物体,但并没有解释“生命”是什么。它只是指出了生物是“有生命的”,但没有说明“有生命”的标志是什么。

例子二:“生物能吃、能喝、能繁殖。”

这句列举了生物的一些重要特征(新陈代谢、繁殖),但不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定义。例如,一个火,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消耗”物质(燃烧),产生能量,但我们不会称火为生物。再比如,一些非常小的生物,可能我们很难直接观察到它们“吃喝”的动作,但它们依然是生物。而且,这个定义忽略了其他关键特征,如生长、对环境的反应、进化等。

例子三:“生物是指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对环境作出反应、并且能够适应和进化的实体。”

这句就更接近一个严谨的生物定义了。它列举了生物体的几个核心功能和属性。每一个特点都指向了生命活动的关键方面。这样的陈述,是在试图用一系列“生命体征”来界定什么是生物。科学上对生物的定义,往往就是基于这些公认的生命特征的集合。

例子四:“生物是一种能够通过细胞进行自我复制和维持的系统。”

这句话也触及了生物定义的关键要素:细胞结构(尽管有例外,如病毒的争议)、自我复制(繁殖的本质)以及维持自身(新陈代谢和稳态)。这是从功能和结构两方面来尝试定义。

总结来说,要判断一句话是否给出了生物的定义,我们需要看它是否:

1. 抓住了生命的核心本质,而不是仅仅描述了某一种生物的现象。
2. 列举了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关键特征。
3. 尽可能全面,涵盖了大多数生命活动。

因此,如果说你看到的这句话非常简洁,只是简单提到了“活着的”或者“能动”之类的词,那它很可能只是一个粗略的描述,而不是一个严谨的定义。但如果它列举了像新陈代谢、繁殖、生长、适应等一系列生命活动的综合特征,那么它就很有可能是试图在给出生物的定义了。

能否请你把那句话分享出来?这样我就可以更准确地告诉你,它是否算得上一个生物的定义,以及它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一个科学上可接受的定义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题目所述的“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能繁殖、具有一定的结构”是历史上一些课本用过的“生物的特征”,是概括性的、大而化之的总结,谈不上什么定义。生物学界对生物的定义没有达成共识

“病毒是不是生物”在学术上还没有定论,每一本书可以有自己的表述。我国中学教材已经承认病毒为“非细胞生物”,算是生物。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教材并不这样认为。

这是21世纪初用过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课本的第一章第1节:

然后,课本里搞了个“生命系统”,说“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生物学界关于病毒的论述常常是自相矛盾、双重标准的,中学课本在这方面尤其明显。

  • 说“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其实是人类一贯的行为:不将专性寄生生物和小体型的共生生物放在眼里,哪怕它们就在你体内开派对[1][2]
  • 病毒的结构是极具特征的。人类将核质巨DNA病毒长期当成细菌,直到有一天拿电子显微镜看了过去——卧槽,这是病毒的构造啊。
  • 病毒每天疯狂击杀各种生物,尤其是细菌。
  • 你凭什么说病毒没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呢。
  • 课本拘泥于细胞的理由是“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这是不但过时而且双重标准的信息。人类早已在无细胞体系里制造了病毒,而且植原体[3]等细菌在自然界也只能依赖其他的活细胞来存活,如果这些家伙算是生物,病毒凭什么不算呢。

虽然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大量吹胡子瞪眼睛说病毒是生物的人,但在很长时间里,有许多学者是拒绝的。他们为地球碳基生物设置了“区分生命与非生命的关键是拥有核糖体以及进行翻译的能力”这样平时你不会遇到的标准,将病毒排斥在生命之外。他们认为病毒的行为介于生命体及非生命体之间,不是生物也不是非生物。

2020年2月以来,科学家已经发现很多大型噬菌体拥有这种翻译机制[4]——是真的很多。再加上核质巨DNA病毒目的多种病毒能独立表达一部分蛋白质,显然这个标准是不能用下去了。“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模糊了。

目前生物学并未对绝大部分病毒尝试进行细致的分类。目前看来,地球上病毒的物种数远远多于其它生命的物种数,光是针对已经有细致分类的174万种细胞生物的病毒就有约1亿种。病毒的数量保守估计在2E31个以上,其中DNA病毒和RNA病毒各占一半。稍微激进一点的估计就会得到将原核生物远远抛在后面的数值。

承认病毒是生物会带来的问题不止是堆积如山的分类工作,你还必须考虑各种亚病毒因子:类病毒、拟病毒、缺损干扰RNA、朊毒体算不算生物。这些都是不具备完整的复制机构的感染性因子,而到了朊毒体这一步,有序性的扩增已经和结晶、热带风暴之类在一个水准了。一步步推移这个界限会导致生物和非生物的界限变得极其模糊,对人类认识世界可能并没有益处

当然,道金斯等一部分学者已经谈过“生物和非生物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任何事物只要符合“生物是自然选择[5]塑造的信息”之类标准,就可以被定义为生物,这当然会认定病毒是生物。但这标准也是非常模糊、高度依赖具体学者的解释的。

参考

  1. ^ 在你的基因组里,有一千多个古代逆转录病毒打进来的基因片段,占了约29亿碱基对中的8%,其中一些在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另一些还能制造具有感染力的病毒。这些可辨认的病毒片段可能是30~40次感染带来的,而“某病毒感染全人类或全体人类的遥远祖先”的事情在历史上可能反复发生了成百上千次。 现在也有几乎感染了全人类的非逆转录病毒。 巨细胞病毒感染了各地人类的60%~90%,其先天性感染(母婴传播,母亲带毒的场合婴儿感染率约40%)约20%可造成胎儿发育迟缓、脏器肿大、神经发育不全,一部分可造成流产、死胎、新生儿猝死、婴幼儿水肿,约10%~15%在出生后出现其它障碍。对成人可以造成缓慢地随着时间加重的免疫力降低,与多种癌症有关。在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化疗、艾滋病等免疫缺损等状态下的人体内可大量增殖,破坏细胞与脏器而致死。 JC病毒感染了人类的约70%,平时没有症状,在免疫抑制或免疫缺损状态下可能开始破坏整个脑白质,造成半盲、偏瘫、运动障碍、失语、失认、癫痫、性格改变。一旦发病,病程极快,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几个月就能造成植物人状态,一般在一年内死亡。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了全人类的约90%,无法彻底治愈,既有急性症状又会长期潜伏,反复发病,伴随终生,可引起各种痛苦的溃疡症状。 EB病毒感染了全人类的约90%,一些地方成年人最终100%感染。无法彻底治愈,既有急性症状又会长期潜伏,伴随终生,可引起多种癌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损伤与感知异常。急性发病里也有些人会肾功能不全或脾脏破裂。
  2. ^ 克拉斯噬菌体,crAssphage (cross-assembly phage),有尾噬菌体目的双链DNA病毒,感染拟杆菌属的肠道细菌。这种噬菌体是在2014年通过计算机对人粪便中的亚基因组的公开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的,其名称就是来自发现其基因组的软件cross-assembly。这种噬菌体在一半的人粪样本里存在,后续研究认为它们是在人出生后进入肠道的。在陆地、地下水、盐湖、海底沉积物、植物根系、非人动物的消化道里也找到了这种噬菌体。一些分子生物学证据显示克拉斯噬菌体和人类一样古老。 作为一种可能覆盖了一半人口的病毒,这发现得也是够晚的。在2017年又发现了一批和它类似的噬菌体,称作crAss样噬菌体(crAss-like噬菌体)。后续研究确定了几组crAss样噬菌体和单链DNA的Microviridae噬菌体是人类肠道最稳定的共生体,若是在食物之类东西里检测到这类噬菌体,可以推测物品被人粪便污染。
  3. ^ phytoplasma,寄生于植物韧皮部的一群原核致病菌
  4. ^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7181843
  5. ^ 你的领域有哪些让人不明觉厉的术语? - 赵泠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2687303/answer/152949257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判断一句话是否给出了生物的定义,我们需要具体看到那句话是什么。不同的陈述,即使是关于生命的,也可能只是一个描述、一个特征、一个比喻,而未必是严谨的“定义”。不过,我们可以先从“什么是生物的定义”这个角度出发,探讨这个问题。一个好的生物定义,通常需要抓住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最核心的区别,并且尽可能全.............
  • 回答
    哎呀,这事儿确实有点微妙!别急,咱们一点一点捋清楚。你说你加上相亲男,然后发了句“你高兴得太早了”,结果人家不理你了,这背后绝对是有“故事”的。首先,咱们来分析一下 “你高兴得太早了”这句话本身。 字面意思: 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对方因为某件事感到高兴,但你觉得这个高兴是没必要的,或者说事情还.............
  • 回答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句话出自刘慈欣的《三体》,它绝非一句简单的诗意表达,而是承载着对人类文明本质、存在意义以及发展方向的深刻洞见。这句话的魅力在于它将抽象的“文明”与具象的“岁月”进行了颠覆性的重塑,迫使我们去思考,究竟是时间在塑造我们,还是我们赋予了时间以意义。首先,我们来拆解.............
  • 回答
    听到这句话,医生的脑子里可能瞬间闪过一连串的想法和情绪,这些情绪的出现顺序和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个人经历、当时的工作状态,以及病人的语气和神态。最直接、最本能的反应,往往是情绪上的触动: 委屈和不被理解: 医生首先会感到一股委屈涌上心头。他们可能想:“我在这儿忙活了一天,连口水都没顾得上.............
  • 回答
    “人类社会没有给女性免费提供卫生巾,就不算是男女平等”——这句话并非在否定女性在争取平等权利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是指向了一个更深层次、更具现实意义的讨论:真正的男女平等,不仅仅是抽象的权利赋予,更是具体、日常化、无障碍的社会支持和基本需求的保障。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1. 基本.............
  • 回答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这句话是否是“唯汝子”讹变来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问题。 结论是:从目前可靠的史料和语言学研究来看,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支持,它更像是一种后人的揣测或者误读。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个问题:一、 原始出处与字面意思首先,我们来看这句话的原始出处和字面意思。 出处:.............
  • 回答
    关于杨笠那句“男人,垃圾”是否构成歧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了语言的边界、语境的重要性、以及对“歧视”这个概念的理解。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直面这句话本身。从字面意义上看,“男人,垃圾”这句话具有明显的负面评价和概括性,指向了一个群体(男人)并.............
  • 回答
    “月棍年刀一辈子枪”,这句话出自中国武术界,并非简单地说棍最简单,刀和枪最难。这句话背后蕴含着的是武术练习者对不同器械掌握难度的认知,以及对不同器械使用者技艺境界的概括。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月棍”:这里的“月”字,可以理解为“一月”,或者说“很快就能入门”。这并非说棍法本身极其简单,而是指.............
  • 回答
    “非线性元件不符合欧姆定律”这句话,说得再明白一些,就是说在这些元件里,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不像那些“乖乖”遵守欧姆定律的电阻那样,是简单的正比例关系。电压加到多大,电流就跟着多大(或者说电压翻倍,电流也翻倍),而且这个比例关系基本不会变。欧姆定律到底说了啥?我们得先回到那个最基础的欧姆定律。它说.............
  • 回答
    “现代化实质上是一种西方化的过程”这句话是否合理,以及由此引申出西方中心论是否正确,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并力求详细地阐述其中的逻辑和不同观点。一、 现代化的“西方化”解读:为何会有此说法?认为现代化是西方化的过程,其根源在于现代化(Modernization.............
  • 回答
    这句话非常有意思,它在中文的语境里,其实是在玩一个“反话”或者说是“高级黑”的梗。拆解开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表面意思(直接理解):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局(FSB)在寻找某个人,但没有找到。这时候,有人说:“要是那么容易被找到,他就不是国家安全局的人了。”这句“要是那么容易被找到,他就不是国家安全局的人.............
  • 回答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老话,咱们小时候听得耳朵都起茧了,好像不动弹就跟慢性死亡似的。可话又说回来了,您要是稍微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一个挺让人琢磨的事儿:那些慢悠悠的、仿佛浑身都是“老年退休金”的乌龟们,怎么就能比我们这些天天地铁挤、步道跑、办公室里键盘敲得飞起的人类活得久呢?这事儿,细说起来,可就有.............
  • 回答
    “女生适合当老师”这句话,在当下看来,确实很容易触碰到“刻板印象”的敏感区。我们不妨把这句话拆开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让我们看看这句话成立的基础,以及它可能源自哪里。历史长河中,女性在社会分工中常常被赋予了更多与“照顾”、“ nurturing”相关的角色。幼儿园、小学这些教学阶段,孩子的心智尚未.............
  • 回答
    “请勿大声喧哗”这句话从字面上看,确实可能让人觉得有些拗口,甚至挑剔的人会说它有点“语病”。但从实际使用和语义表达的角度来说,它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语病。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语病”是什么意思。语病是指句子在结构、词语选用、逻辑、表达等方面存在错误,导致句子不合语法规则、意思不清.............
  • 回答
    您好!您提供的这句话非常有意思,也确实不是我们通常接触到的主流语言。经过仔细辨认和分析,我敢肯定地说,这很可能是一种 经过特殊编码或改写的语言,甚至是虚构的语言。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独特的字符组合与结构: 很多语言(无论是自然语言还是编程语言)都有其固定的字母表、发音规.............
  • 回答
    “往上三代都是农民”,这句话在很多中国人的家庭中都有着很强的共鸣,但它到底是不是真的,又或者说,它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广泛的认同?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中国社会变迁的深刻印记。历史的视角: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体首先,我们得回到历史的长河里看一看。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以及近现代的大部分时期,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基.............
  • 回答
    关于“讨厌日本军国主义是每个中国人的出厂设置”这句话是否合理,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历史背景:中日之间的复杂纠葛1. 二战期间的侵略与暴行 日本在20世纪3040年代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导致中国军民伤亡超千.............
  • 回答
    “女孩要富养”这句话,在我看来,并非单纯的物质堆砌,而是包含着更深层次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的引导。它是一种关注女孩成长全方位、多角度需求的养育方式,旨在培养出一个独立、自信、有能力、有格局,并且懂得爱与被爱的人。以下是我对“女孩要富养”的详细理解:一、 物质上的“富养”:不等于奢侈,而是提供优质的成长.............
  • 回答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古语,出自《论语·阳货篇》,原文是:“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话的意思可以从字面和引申两方面来理解。字面意思:孔子在这里说的是,这两类人(女子和小人)是比较难以供养和侍奉的。 女子: 在古代社会,“女子”主要指的是家庭中的女性,特别是.............
  • 回答
    “战争中国家有罪,平民无罪”这句话,乍听之下似乎很有道理,也很能引起共鸣。毕竟,我们看到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以及那些身处其中的普通人的痛苦,很容易就将战争的罪责归咎于那些发动和领导战争的国家机器本身。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句话的表述过于简单化,甚至有些不严谨,难以完全涵盖战争中复杂的责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