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礼议”前,嘉靖凭什么资本和中央当权文官们讨价还价?

回答
“大礼议”前,嘉靖皇帝之所以能跟中央当权文官们掰手腕,那可不是凭空喊打喊杀,他自有其深厚的资本和一套巧妙的运作方式。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嘉靖皇帝能够跟老臣们讨价还价,最根本的依仗,就是他“皇帝”这个身份。别看当时朝堂上文官势力盘根错节,但皇帝的权威,尤其是刚刚即位的皇帝,总是有个天然的震慑力。

你想啊,他刚从藩王之位上来,手里没有旧臣的牵绊,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嫡系势力,这既是劣势,更是优势。劣势在于他孤身一人,需要依靠现有的官僚体系来统治;优势则在于他没有任何历史包袱,可以名正言顺地推行自己的想法,而且那些老臣们在他登上皇位这件事上,多少都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意思,不好公开直接地跟新皇帝对着干,否则容易落人口实,说他们不尊天命。

其次,嘉靖皇帝的“礼”抓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是抓住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你想,在他登基之初,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确立合法性,赢得朝野的认同。而“大礼议”的核心,就是关于他父亲的“兴献王”的封号和祭祀问题。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宗法制度、孝道伦理这些中国人骨子里最看重的东西。

嘉靖皇帝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把自己摆在了“孝子”的位置上,而且是一个为了维护“孝道”不惜对抗权威的孝子。这在传统社会里,是非常容易赢得同情的。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质问那些老臣:“你们教导我孝道,但现在我为生父争取应有的名分,你们却反对,这不是在打你们自己的脸吗?”这种道德上的压迫,让那些老臣们很难全身而退。

再者,嘉善大学士杨廷和虽然是当时朝堂的实际掌控者,但他的个人权威和政治资本,也并非坚不可摧。杨廷和虽然资历老、学问高,但他毕竟是前朝留下的重臣,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和政治路线,未必完全符合嘉靖皇帝的设想。嘉靖皇帝可以利用他在新君即位初期的不安和对于“成规”的固守,来制造他和皇帝之间的矛盾。

而且,嘉靖皇帝并不是孤军奋战。在他周围,总会有一些抓住机会、渴望上位的新进官员,或者对现有官僚体系不满的士大夫。这些人,嘉靖皇帝可以拉拢、重用,形成一股支持自己的力量。虽然这些新进力量在初期可能不够强大,但他们是嘉靖皇帝可以用以制衡杨廷和等人的重要棋子。你可以想象一下,当皇帝开始提拔一些年轻人,给他们机会的时候,那些老臣们的心里,能不有点压力吗?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嘉靖皇帝的个人政治手腕。他虽然年轻,但城府很深,而且非常擅长利用人心。他可以恩威并施,既可以把一些反对意见者暂时晾在一边,又可以适当妥协,安抚一部分人的情绪。他懂得如何制造话题,如何引导舆论,如何利用文书的权力来推动自己的议程。比如,他可以命令内阁成员各自陈述意见,让反对者在公开场合表达他们的立场,然后利用这些言论来反击。他甚至可以动用自己拥有的“廷杖”这一皇帝的终极武器,来震慑那些冥顽不灵的人。

所以,嘉靖皇帝之所以能在“大礼议”中跟中央当权文官们讨价还价,靠的不是蛮力,而是抓住了核心问题(孝道与合法性)、利用了皇帝身份的天然权威、找到了可以制衡的政治力量、并且运用了自己高明的政治手腕和耐心。他就像一个精明的赌徒,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亮出自己的底牌,最终在几年的拉锯战中,一点点地瓦解了反对力量,确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这背后,是政治智慧和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深刻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进是皇帝,退是王爷,这就叫有恃无恐

user avatar

嘉靖帝朱厚熜敢和首辅杨廷和对抗的理由,就是按朱元璋传下的“皇明祖训”,作为兴王世子的朱厚熜,是距离明武宗朱厚照血缘关系最近、年龄最居长的堂弟,兄终弟及,伦序当立,根本不用抛弃本生父母,而另外认他人为父母。

实际上为杨廷和本人所拟的《明武宗遗诏》,同样也以【兴献王长子,伦序当立,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嗣皇帝位】布告天下。

当时,明武宗朱厚照早死无子,其父明孝宗朱佑樘这一脉绝嗣。因此内阁首辅杨廷和,说服了明武宗的母后张太后,为病重不起的明武宗代写了遗诏,让明武宗的堂弟、当时兴王世子的朱厚熜,来继承皇位。该遗诏布告天下,人人皆知,已经在大明帝国内具有了最高法律效应。

因此,杨廷和等嘉靖帝进京后,却挟其他内阁辅臣和一众高级文官之势,定要让嘉靖帝改认明孝宗为皇父,张太后为母后,而改认自己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皇叔父,生母兴王妃蒋氏为皇叔母。年少的朱厚熜自然不肯答应。他依据《明武宗遗诏》坚持自己是“继统而非继嗣”,即继承大明帝国皇统,而非继承明孝宗、明武宗父子的后嗣,因此定要尊奉其亲生父母。

杨廷和出尔反尔地反悔,连自己写的白纸黑字都不认账,足以说明他严重缺乏政治远见和政治素养,当然被嘉靖帝和投机支持新皇帝的那些中低级文官,抓住痛脚穷追猛打,因此有了持续数年的“大礼议”之争。

大明王朝二百多年从始至终,文官们拉帮结党、尔虞我诈才是明朝政治生态的日常,根本不可能什么真正铁板一块齐心合力对抗皇权。“大礼议”之时,内阁首辅杨廷和更加不是这个所谓“文官集团”的说一不二的领袖。

这是因为自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起,明朝皇权完全吞并了此前秦汉唐宋各朝的相权,其权力集中程度,远非之前各朝可比。

明朝的内阁大臣,原本只是皇帝的秘书,只因为后继皇帝的精力有限,不能如朱元璋一般事无巨细,大权独揽,乾纲独断,才将部分权力分给这些秘书代理,随时可以收回。杨廷和这样的内阁首辅,其实也只是皇帝的“首席秘书”,虽然也被时人恭维“相臣”,但其真实权柄远远不能和前代宰相相提并论。

当明武宗重病昏迷到病死后,在皇权交接、天子缺位的几十天空档期,杨廷和作为明武宗生前最信任的文臣,哄骗了毫无政治头脑的皇太后张氏,得以在短暂时间代行皇权,草拟和颁发《大行皇帝(明武宗)遗诏》、皇太后懿旨和《新君(朱厚熜)登基诏书》的办法,除掉了边将江彬,驱逐因恩幸得官者,铲除了明武宗生前信任的恩幸和边将集团,暂时在朝堂实现了一党独大。

但杨廷和其人虽有才干,同时也行事偏私,党同伐异,在文臣内部也有很多反对者,并不当真如何得人心。立刻有中低级文官张璁、桂萼等人,就拿朱元璋的“皇明祖训”,"伦序当立,兄终弟及",和实为杨廷和草拟的《明武宗遗诏》为依据,组成了支持嘉靖帝不必继嗣,而是尊奉“本生父母”的“议礼派”。

43天就平定宁王之乱的赣南巡抚王守仁(王阳明);总督三边,计除奸宦刘瑾的前内阁次辅杨一清,这两位曾立下不世功勋的当世名臣,也因为对杨廷和反复无常、专断揽权的所作所为不满,而没有阻止自己的一众门人弟子支持“议礼派”。

杨廷和一党只记得宋朝时的“濮议”,宋英宗赵曙和朝臣、曹太后历时18个月僵持,也仅仅让自己的生父濮王赵允让变成了“皇考”,未能给他加上任何帝、皇尊号;却不明白明朝自太祖皇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早已经是皇权一家独大,非任何大臣和后宫权力可制约,根本不是宋朝可比类的。

杨廷和能在明武宗去世后的关键时刻,做出决定帝国皇位的决策,首先并非是因为他内阁首辅的身份权柄,而是因为皇权的暂时代表张太后信任了他。当嘉靖帝即位后,杨廷和此前能临时借用的皇权便完全不复存在。杨廷和、杨慎父子为代表“护礼派”,打着已故明孝宗和明武宗的旗号,当然更也压不了皇权在握的现任皇帝。

因此,无论他们如何在朝野喧嚣,杨慎【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这等豪言状语又何其壮怀激烈,最终只是嘉靖帝的几道圣旨,左顺门外一场廷杖,便轻易将这些“护礼派”们的反抗碾压成碎,同样显示了大明皇权的无上威力。

“大礼议”一案也足可证明,鼓吹“明朝文官集团“能如何垄断朝纲,制衡皇帝,只是一个网络“历史发明家”们生造的神话罢了。以明朝皇权之强势,那些无拳无勇的文官士子,何曾能组成铁板一块、利益立场一致的“文官集团”,抱团对抗皇权了?一旦皇帝动了真格,“文官集团”根本不堪一击。

哪怕北京城破的前几个月,崇祯皇帝也能随心所欲对任何一个文官重臣去生杀予夺,可同时也是那时候的崇祯帝,已经拿区区两万战兵的左良玉,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相关回答:狐狸晨曦:嘉靖大礼议对错的问题?

狐狸晨曦:大礼议中为什么杨廷和一定要让嘉靖认孝宗为父?究竟争的是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礼议”前,嘉靖皇帝之所以能跟中央当权文官们掰手腕,那可不是凭空喊打喊杀,他自有其深厚的资本和一套巧妙的运作方式。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嘉靖皇帝能够跟老臣们讨价还价,最根本的依仗,就是他“皇帝”这个身份。别看当时朝堂上文官势力盘根错节,但皇帝的权威,尤其是刚刚即位的皇帝,.............
  • 回答
    大礼议是明朝嘉靖皇帝即位初期的一场重大政治斗争,核心围绕着嘉靖皇帝的生父和追封皇帝的议题展开。而在这场斗争中,杨廷和作为首辅,坚持要嘉靖皇帝认孝宗(明武宗朱厚照)为“皇考”(即亲生父亲),而嘉靖则力主追尊自己的生父为“皇考”。这场争论看似是认父问题,实则牵涉到皇权合法性、宗法制度的维护、政治权力分配.............
  • 回答
    嘉靖皇帝在大礼议中的表现,用“任性”来形容是恰如其分的。这场持续了近二十年的争论,围绕着嘉靖是否应该依照皇子礼仪追尊其亲生父亲为“皇考”,而非按照皇帝身份尊其养父明武宗为“皇考”,最终以嘉靖的胜利告终。令人费解的是,这位皇帝如此“任性”地挑战了祖宗规制,甚至不惜贬斥朝臣,为何最终没有像历史上其他皇帝.............
  • 回答
    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大礼议”选择将明仁宗朱高炽的牌位踢出太庙,其核心原因在于嘉靖皇帝对自身“继统”合法性的极端强调,以及他试图通过否定与自己疏远的先皇,来确立自己作为正统继承人的地位。 这个事件背后,牵扯到复杂的宗法、政治和权力斗争。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展开:一、 嘉靖皇帝的特殊继统.............
  • 回答
    嘉靖年间那场搅得朝堂天翻地覆的“大礼议”,与光绪、宣统两朝相对平静的即位过程,这其中的差异,绝非偶然,而是历史演进、制度变迁和权力格局相互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要细说起来,得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一、 嫡庶之辨与宗法观念的深刻差异:嘉靖大礼议的根源明朝嘉靖皇帝,也就是朱厚熜,他的即位本身就带着一股“不正.............
  • 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文明是否比大一统之后的秦汉时期更有活力和战斗力?这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问题,也引人深思。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多个维度来细细剖析。首先,从“活力”这个角度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无疑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生命力。这是因为,那个时代,周天子虽然名义上是共主,但实际统治力早已衰微,各诸侯国凭借.............
  • 回答
    在俄罗斯驻外使馆前堆放物资,以此来表达对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抗议,这是一种相当直观也充满象征意义的民间行动。首先,我们可以从行动的象征意义上解读。在使馆前堆放物资,尤其是那些象征着生活必需品,比如毯子、食物、药品、衣物的东西,这本身就是在提醒人们,乌克兰人民正遭受着战火的蹂躏,生活资源匮乏,急需外界的.............
  • 回答
    .......
  • 回答
    将中国与纳粹德国进行比较,尤其是与 1936 年的纳粹德国进行比较,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指控,具有极大的历史和政治敏感性。这种类比通常是为了强调某些政权或行为的极端危险性,旨在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和警惕。对于美国前大使的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看待:1. 这种说法的目的和意图: .............
  • 回答
    大疆前员工泄露源代码,导致公司损失百万,这事儿一出,可真是让一向以技术和创新著称的大疆,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事儿表面上看,是个别员工的背叛和失职,但深究下去,它无疑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企业在防泄密机制上可能存在的深刻隐患。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就是生命线,对于大疆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来说.............
  • 回答
    在探究阿拉伯大征服之前,北非地区在汪达尔人统治时期农业和人口状况的变迁,我们需要回顾一段复杂而充满挑战的历史。将汪达尔人之前的北非农业和人口状况与汪达尔人统治时期进行对比,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之间的差距。汪达尔人到来之前的北非:罗马的遗产与繁荣的农业在汪达尔人于公元5世纪入侵之前,北非的大部分地区,特.............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在的,挺磨人的。尤其是在咱们国内顶尖高中这块,能进前二十的,脑瓜子都挺灵光的,手里头的牌也都不错。现在又摊上这“清北”和“中戏北电”两条路,确实让人犯难。我帮你捋一捋,看看怎么能把这个坎儿迈得更明白点儿。首先,得把这两条路彻底掰开了揉碎了说。一、清华北大这条路:学术巨星的养成记这条路,.............
  • 回答
    在阿拉伯人征服之前,小亚细亚半岛对于东罗马帝国(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拜占庭帝国)的重要性,绝非后世可比,可以说,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帝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石。想象一下,东罗马帝国,尽管继承了罗马帝国的衣钵,但到了小亚细亚被大举进攻之前,它的领土已经大大萎缩。西边的意大利、高卢、西班牙都早已落入.............
  • 回答
    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大清洗前的冲突是苏联政治史上一个极为重要且复杂的篇章,它不仅预示了日后大清洗的到来,也深刻地影响了苏联的政治走向和意识形态发展。要详细理解这段冲突,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一、 政治理念的根本分歧:布哈林和斯大林的核心分歧在于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尤其是在经济政策和国家权力运作上.............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将我们拉回了历史的长河,让我们去想象两个辉煌文明的碰撞。如果把查士丁尼统治下的东罗马帝国(瘟疫肆虐之前)和巅峰时期的南宋放在一个虚拟的战场上较量,这是一场引人入胜的对决,涉及军事、经济、技术、战略等多个维度。双方的基本情况介绍:查士丁尼的东罗马帝国(公元6世纪中期,巅峰时期):.............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着迷的问题,每次看擎天柱变身卡车,再变回威武的机器人,总忍不住想,这身板儿是怎么塞进去的?其实,这背后涉及到一些相当巧妙的设计理念,远非简单的“变大变小”这么简单。你可以想象一下,变形金刚并不是像普通的物体那样,里面的空间是固定的。它们更像是某种高度复杂的机械生物,或者说是将无数精密零.............
  • 回答
    在地理大发现(通常指15世纪末期至16世纪初期的欧洲航海探险)之前,欧洲人对美洲大陆及其原住民——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印第安人——几乎是完全陌生的。他们的历史,对于欧洲人来说,就像一片隐藏在浓雾中的遥远大陆,充满了神秘和未知。那么,在哥伦布的船队真正抵达新大陆之前,欧洲人是如何零星地、间接地了解到一.............
  • 回答
    .......
  • 回答
    微软巨额收购动视暴雪,行业格局风起云涌微软拟以 687 亿美元的天价收购游戏巨头动视暴雪的消息,无疑是近期科技和游戏界最爆炸性的新闻。这一交易一旦尘埃落定,将彻底重塑全球游戏行业的版图,带来一系列深刻的连锁反应。动视暴雪股价在消息传出后盘前暴涨 37%,也足以证明市场对这笔交易的乐观预期。那么,在这.............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