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以色列要打巴勒斯坦?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东地区最复杂、最持久的冲突之一。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与其说是简单的“打”与“被‘打’”的关系,不如说是一场多层次、多维度、充满历史恩怨、政治诉求和安全考量的长期较量。要理解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需要回溯历史,审视双方的核心关切。

历史的根源:土地与主权之争

这场冲突的种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目标是在古老的犹太家园——应许之地(即现在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而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阿拉伯人,也就是后来的巴勒斯坦人,也有着自己的民族认同和对土地的归属感。

奥斯曼帝国时期到英国托管时期: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这片土地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瓦解,英国获得了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托管权。英国在此期间发布了《贝尔福宣言》,表示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家园,这极大地鼓舞了犹太移民。然而,与此同时,英国也向阿拉伯人做出过一些承诺,导致双方关系紧张加剧。犹太移民的增加和土地购买,引起了阿拉伯人的担忧和不满,民族矛盾开始显现。
二战与以色列建国: 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社会对犹太人建立自己国家的同情和支持。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分治决议》,提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划分为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则作为国际共管区。犹太方面接受了这一方案,但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则强烈反对,认为这侵犯了他们的人民的权利。
1948年战争与“大灾难”(Nakba): 1948年5月,英国结束托管,以色列宣布独立。紧接着,周边的阿拉伯国家组成了联军向以色列开战。以色列在这场战争中获胜,不仅保卫了自己的国家,还扩张了领土,控制了《分治决议》中划给阿拉伯国的部分土地。而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这是“大灾难”(Nakba),数十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离开了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成为难民。这构成了今天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和领土诉求的核心。

核心矛盾与冲突的持续

从1948年至今,双方的冲突围绕着几个核心问题反复上演:

1. 领土与边界: 以色列占领了1967年六日战争中从埃及、约旦和叙利亚手中夺取的土地,包括约旦河西岸、东耶路撒冷和戈兰高地。巴勒斯坦人希望在这些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包括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为东耶路撒冷。以色列则基于安全考虑,不愿意完全撤出这些领土,并在西岸建立了犹太人定居点,这些定居点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合法的障碍。边界的划定,尤其是1967年边界的修改问题,是谈判中最棘手的议题之一。

2. 耶路撒冷地位: 耶路撒冷对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宗教意义。以色列将整个耶路撒冷视为其不可分割的首都,而巴勒斯坦人则希望东耶路撒冷成为他们未来国家的首都。圣殿山/尊贵圣地(Temple Mount/Haram alSharif)的归属和管理问题,更是双方最敏感和最容易引发冲突的导火索之一。

3. 巴勒斯坦难民回归权: 1948年及之后冲突中逃离或被驱逐的巴勒斯坦难民及其后代,要求返回他们原来的家园,这是“回归权”。以色列坚决反对这一要求,认为大规模的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将威胁到以色列作为一个犹太国家的性质和安全。

4. 安全与恐怖主义: 以色列面临着来自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如哈马斯、杰哈德)的袭击,包括火箭弹袭击、自杀式爆炸和跨境袭击。以色列强调其行动是为了保护其公民免受这些威胁,并合理化其在巴勒斯坦地区实施的安全措施,如军事行动、封锁和检查站。而巴勒斯坦人则认为以色列的安全措施是对他们集体惩罚和压迫。

5. 定居点问题: 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建造的犹太人定居点,以及在这些定居点中犹太居民的增加,被巴勒斯坦人视为对其建立独立国家土地主权的侵蚀。这些定居点被国际法普遍认为是违法的,并且是实现两国方案的主要障碍。

谁在“打”谁?一个相互交织的叙事

将冲突简单描述为“以色列打巴勒斯坦”存在片面性,因为情况更加复杂。双方都有采取过武装行动,但力量对比悬殊。

以色列军队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军队,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包括空袭、地面进攻、封锁等。他们的行动通常被以色列政府定义为自卫反击、打击恐怖主义或维护国家安全。
巴勒斯坦方面则常常通过非国家行为体(如哈马斯、杰哈德、法塔赫的武装派别等)采取抵抗行动,包括火箭弹袭击、制造爆炸事件、石块攻击等。这些行为在以色列被视为恐怖主义,而在许多巴勒斯坦人看来,是反抗占领和争取解放的手段。

当前的局势:持续的暴力与和平希望渺茫

这种结构性的冲突,加上不断恶化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导致了持续的暴力循环。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了大规模袭击,造成大量以色列平民死亡和被绑架,这是冲突升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以色列随后对加沙地带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报复,导致数万人死亡,大量基础设施被毁,加剧了人道主义危机。

因此,“以色列为什么要‘打’巴勒斯坦”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

从以色列的角度: 其核心目标是确保其公民的安全,打击被视为恐怖主义的武装组织,维持对领土的控制以保障国家安全,并捍卫其作为犹太国家的生存权。
从巴勒斯坦人的角度: 他们是为了争取自由和独立,结束以色列的占领,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并要求回归他们在冲突中失去的家园和权利。

这两种叙事都存在合理性,但也常常互相排斥。历史的沉重、民族主义的激情、对安全需求的极度敏感,以及国际社会的介入和不足,共同塑造了这场持续的悲剧。解决这场冲突,需要双方在土地、安全、耶路撒冷和难民等核心问题上找到艰难的妥协,并需要一个能够有效促成和监督和平进程的国际框架。但目前来看,实现这一目标仍然遥遥无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了生存,其次自己的力量足够强大,巴勒斯坦就像新手村的鹿,打了也就打了,人走地留。

以色列是个巴掌大点国家:只要敌袭,随时可能都是:皇国兴废,在此一战!

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少,聚集在几个城市里!以色列这个人口不到800万、国土面积仅是北京1.5倍,造成了没有任何战略纵深,没有任何战后复兴可言!这么大点国土面积,5枚30万吨的核弹头就能完全覆盖,而这些可以集中在一枚真理里面!所以以色列对国土安全和国土纵深的需求及其迫切!

所以以色列对周围国家拥核极度紧张:F-35A的主要用户之一以色列空军仍对该机的航程性能不满足,至少需要1700公里的无空中加油作战半径他们认为F-35想要担负起越境打击伊朗核设施的重任,以及投放空射核巡航导弹的任务。

另外以色列还拥有号称中东天花板的顶级神装:核弹头和杰里科导弹!

“杰里科-3”洲际弹道导弹是该系列中的最新型号,射程可达6500千米,可搭载重达1300千克的核弹头,该弹头既可是单弹头,也可是分导式多弹头(MIRV)。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在之前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杰里科-3”已于2011年进入以军服役,而在2013年7月以色列测试了“杰里科-3”或“杰里科-3A”的新型发动机。《耶路撒冷邮报》则报道称,以色列据信正在研制“杰里科-4”。 从特拉维夫到成都刚好6500左右!

据“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分析,以色列完全具备发射42枚“杰里科-3”摧毁伊朗核设施的能力。从现阶段来说:以色列是完全有能力抹平德国为二战复仇的!

以色列空军的F-16、F-15等战机也可以投掷战术核武器,赋予了其空基核打击能力。此外,有报道称以色列将部分美制“鱼叉”反舰导弹改为核导弹,和配备核弹头的“突眼”巡航导弹一并装备于3艘“海豚”级常规潜艇上,使其摇身一变成为海基核力量。

这3艘潜艇是在2000年左右从德国进口的,其中一艘部署在地中海,一艘部署在海湾地区, 另一艘在基地检修,以便形成持续的核战备值班。

据报道,2003年以色列在印度洋进行了巡航导弹试射,射程可达1500公里,如果前出到波斯湾海域就可对伊朗形成战略威慑。现在以色列海军共有3艘“海豚1”型和2艘“海豚2”型潜艇,还有1艘“海豚2”型将于明年交付。更新的版本已经在采购计划当中,这些新潜艇很有可能继续承担水下核打击任务。

以色列现在是在等:一旦天下有变(中美俄),遣壹上将北出黎巴嫩,东扩约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