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浦铁路,中国最早的铁路南北大动脉。
北京-上海铁路运输的构想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由清庭的有识之士提出。
当时的方案中铁路分为北、中、南三段,北段为京山(海关)铁路北京-天津段,南段为从上海到南京的沪宁铁路,中段即津浦线。
天津北站,全国屈指可数的古老车站,建于1903年。有趣的是,本图片中右侧的高架桥就是京津城际高铁。
一百多年前长江还是难以逾越的天堑,南来北往的旅客和货物来到南京后需要下车后乘轮渡到长江对岸,再乘火车继续旅行。所以当年的南京有两个火车站:下关车站(今南京西站)和浦口(长江以北,今南京市浦口区)车站。
津浦铁路1908年动工,直隶、山东境内的北段由德国投资建设(德国当时占据着胶东半岛,津浦线在济南又与先前德国兴建的胶济铁路联通,参考上图);江苏、安徽段由英国投资建设,1911年分段通车,1912年济南北部的泺口黄河大桥完工后,津浦铁路全线贯通。
津浦铁路跨越华北和华东的大片地区,连接着平津、沪宁这两组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中心,战略意义显而易见,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近代列强“布局”中国的见证。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东部的大片领土落入日寇之手。日军一直致力于打通和维护津浦铁路,以保证华东、华北战场之间的军事运输,并掠夺沿途地区的资源。
1940年,苏鲁军区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力量成立了“鲁南军区铁道大队”。游击队活跃于山东枣庄一带的津浦铁路及其支线上,对日、伪军开展游击斗争,使津浦线的铁路设施持续失血,干扰了日本把津浦铁路充作战争工具的图谋。
电影《铁道游击队》剧照。
新中国成立后,于1969年建成南京长江大桥,连接中国华东和华北的铁路动脉终于在半个多世纪后完全打通,铁路也更名为京沪铁路。
武警官兵在南京长江大桥上巡逻。京沪铁路沿线的重要桥梁都有武警把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