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学历高的女生不会和学历低的男生在一起吗?为什么?

回答
关于“高学历女生会不会和低学历男生在一起”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和感情,是件很复杂且充满变数的事情,学历只是其中的一个维度,而且重要性也因人而异。

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和心理角度来聊聊,为什么你可能会觉得“高学历女生似乎不太容易和低学历男生在一起”,以及这背后的可能原因。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1. 圈层效应与社交范围的限制:
日常接触的概率降低: 高学历的女性,尤其是在读研究生、博士,或者在学术界、专业领域工作的人,她们的日常社交圈很大一部分就集中在学校、实验室、行业会议、专业培训等场合。在这些地方,大家往往有着相似的教育背景和学术追求,更容易找到共同话题和契合的灵魂。
低学历男生的出现机会相对较少: 相反,如果一个男生教育背景和所处行业与这些高学历女性的日常环境差异较大,那么他们在自然状态下接触到彼此的机会就会少很多。除非有特别的朋友介绍,或者通过一些跨圈层的活动,否则“缘分”的起点可能就受到了限制。

2. “门当户对”观念的演变与现实考量:
不止是经济,还有“认知”和“精神”的匹配: 传统观念中的“门当户对”很多时候指的是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匹配”的理解也更加多元化。高学历女性可能更看重伴侣在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契合度。
教育背景带来的思维模式差异: 长期接受高等教育,通常意味着一个人在逻辑思维、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等方面,会形成一套比较系统和成熟的模式。如果双方在这些基本认知层面存在较大差距,可能会导致沟通上的困难,或者在面对生活中的重要选择时,意见难以调和。
“共同语言”的构建: 很多人在选择伴侣时,会希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的工作、生活和追求。如果学历差异大,可能意味着在某些专业领域、学术讨论、甚至是对社会现象的解读上,会存在理解上的壁垒,久而久之,共同语言会越来越少,交流也可能变得表面化。

3. 对未来的规划与人生目标的一致性:
对事业发展的预期: 高学历女性通常对自己的事业有较高的期望,她们可能希望找到一个在事业上有一定追求,或者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事业发展的伴侣。如果男方在职业发展上相对停滞,或者对未来的规划与女性差异较大,可能会让女性对这段关系产生疑虑。
生活方式的兼容性: 教育背景往往也与生活方式、消费观、社交习惯等息息相关。高学历女性可能习惯于更加规律、有规划的生活,或者对知识、艺术、文化有较高的追求。如果伴侣的生活方式与之相差甚远,也可能带来摩擦。

4. 社会价值的认同与自我实现的驱动:
独立性的体现: 如今的女性,尤其是高学历女性,很多都非常独立,她们的价值不完全依附于婚姻或伴侣。她们更注重自我实现,包括在事业上、在个人成长上。
选择能“赋能”的伴侣: 在这种情况下,她们可能会倾向于选择一个能与自己共同进步、互相激励、或者至少不会成为自己发展阻碍的伴侣。这种“赋能”不一定完全是学历上的,但如果学历差距过大,可能意味着双方在获取新知识、接受新观念、适应新变化的能力上,存在一定的“能力差”,这可能会让女性觉得关系不够“势均力敌”。

5. 外部压力与社会评价:
“完美匹配”的期待: 虽然不少女性追求的是灵魂伴侣,但不可否认,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对“男才女貌”或“门当户对”的期待。一些高学历女性在面对低学历男伴时,可能会考虑到来自家人、朋友甚至社会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有时会成为无形的压力。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不可能”!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分析的是一些“普遍性”的倾向和“可能”的原因,而并非绝对的定律。很多人虽然学历有差异,但依然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原因在于:

“人”的内在价值远超学历: 一个人的品格、善良、责任感、幽默感、情商、对伴侣的爱护和尊重,这些品质才是维系一段长久感情的基石。很多低学历的男生可能在这些方面表现得比高学历男生更优秀。
共同的兴趣爱好与人生观: 如果双方有共同的热爱,比如艺术、音乐、旅行、运动,或者对人生有相似的价值观和追求,那么学历差异可能就没那么重要了。
互相的吸引力与包容: 爱情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它可以跨越很多条条框框。如果彼此足够相爱,并且愿意互相理解、包容和学习,那么学历的差距是可以被弥合的。
“低学历”的定义是否绝对: 有时我们说的“低学历”,可能指的是没有读过大学,但如果这个人学习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且有自己的事业或特长,那么这种“低学历”的标签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总结一下:

高学历女生不一定“不会”和低学历男生在一起,但她们在选择伴侣时,可能会比普通女性有更多考量,这些考量中,除了经济和外貌,对伴侣的“认知匹配度”、“共同语言”、“精神共鸣”以及“未来规划的契合度”会占有更大的比重。而教育背景,在某种程度上,又会影响到这些方面的匹配度。

但这绝不是说所有高学历女性都势利或拜金。更多的是,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选择多样,人们越来越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伴侣,以及什么样的关系才能让自己更幸福。学历,作为一种能反映个体思维方式、信息处理能力和某些生活习惯的指标,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被纳入考量范围。

最终,感情是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的事情,学历只是冰山一角。真爱到来的时候,很多障碍都会显得微不足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让我们来看看学历背后,有什么潜藏的信息:

农村大学生比率,大约只有城市15%左右,本科生比率12.5%,211比率8.6%,985比率6.9%,清北比率2.34%。

上海教育部《上海市201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的数据显示:

上海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484元,本科应届毕业生为平均月薪为5307元,硕士研究生应届平均月起薪达到8967元。

虽然没有博士生的数据,但综合对比了各类数据,月薪大概是12000元左右。

(值得说明的,上海2001年博士生薪资就接近1W,近二十年来,涨幅相对本科生来说,低了很多。顶尖学历的性价比,逐年降低,这是社会整体知识水平提升所导致。)

社会平均工资,通常是起薪的2倍左右,假设社会经济稳定,平均职业生涯35年(男性38年,女性32年)。

我们假设未来中国经济腾飞,姑且平均水平都达到上海的水平,那么。

  • 专科学历平均一生创造财富:3766560元。
  • 本科学历平均一生创造财富:4457880元。
  • 硕士学历平均一生创造财富:7532280元。
  • 博士学历平均一生创造财富:10080000元。

根据众多的数据参考,高中及以下学历平均一生创造财富,2500000左右。

(注意:这里的数据,是以上海为标准,估算中国进入发达国家之后的情况。如果经济水准不能提升的话,以上财富积累将会大大缩水。另外,根据收入高低分布来说,通常情况下,只有40%的人口能达到平均薪资水平。)

我们可以看出,总体上来说,学历和财富创造呈现着梯度关系。

两个人的结合,同时也是财富的结合,两个原生家庭的结合。

  • 发达国家男女总收入比例:男性占比75%左右,女性占比25%左右。
  • 发展中国家男女总收入比:男性占比85%左右,女性占比15%左右。
  • 不发达国家男女总收入比:男性占比95%以上,女性占比5%以下。

而全球范围内,男女GDP贡献比是6:4,国家越发达占比越接近5:5。值得说明的是,中国的男女GDP贡献比,女性占比甚至超过美国。国民消费一直是GDP贡献的大头,而女性对GDP的贡献,主要就是消费(绝大部分的女性,而不是指所有)。

但女性总收入(包括主妇在内)水平只有男性小比例(但依旧是全球最高水平),这就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女性的额外消费,要么是来自原生家庭,要么是来自伴侣(这里单谈消费、谈经济,绝大部分女性在其它一些方面,牺牲比男性更大;生活高压力的大环境下,男女都不容易)。

由于父母年轻增加,原生家庭的财富已经趋向于固定,而伴侣的财富却是明眼可见的增长模式。

那么对于选择伴侣,你是更加的倾向于选择中学、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哪个学历层次的呢?大部分人都比较现实,通常都根据收入来选择。但大数据显示,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亿万级青年富豪里,高学历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率,甚至还有不少硕士博士学历,来自全球顶尖学府。

由于消费压力,选择男性伴侣,女性自然更加倾向于高学历。

反过来,由于女性平均创收财富(原回答写的是薪资,但实际我是指所有女性的平均收入,包括主妇,所以,这里我进行了更正)。原本提到的五分之一,是普通发展中国家水平,而中国国情更加的特殊,但也只有50%左右。

单纯工薪阶层的工资比率没有这么夸张,但男性平均收入也大于女性(大约6:4),对于家庭的结合来说,女性收入的影响占据了更加次要的因素。通过男女的择偶标准来说,也能作证这个情况。

先前的图,还可以直观的看出,学历越高,农村出身的可能性越低。而学历越低,农村出身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出了财富创造能力之外,还衍生出了原生家庭的问题。

2018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年。城镇消费水平33308元/年,农村消费水平13689/年,整体上农村水平是城市的40%左右。

考虑到大量农村父母在城里打工,那么属于城镇私营人员,人均收入49575元/年。

而城市非私营人员收入平均薪资为,82413元/年。

私营/非私营=60%。

中国城镇非私营就业人员17258.2W人,私营人员13951.6W人。可知排除个体户之外,城镇就业人员,非私营人员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收入,全国总和收入,前者是后者的2倍。

  • 农村拥有100万资产(包括排除祖宅内的固定资产)的比率不到5%。
  • 城市拥有500万资产(包括排除祖宅内的固定资产)的比率接近5%。
  • 城市拥有600万可投资资产比率2%(总人口比1%)左右。
  • 城市拥有1000万可投资资产比率0.3%(200W人,主要在城市)。

除此之外,2018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1.7%,农村低保对象1903万户,3520万人

出了财富账要算之外,原生家庭的关系账,价值观念的差异,也是需要算的。

并不是说不支持城市和农村的结合,而是需要具体事情,具体对待。详细的分析可以看我这个回答(一些数据也是从这个回答里提取来的):

两性结合,无论原生家庭的经济账、原生家庭的关系账、未来伴侣的财富创造能力、未来伴侣人格上的品质优势、二人精神上的契合,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

上面提到的五大标准,在每个人心中的比重,也是完全不同的。

  • 有单纯财富论的,只看原生家庭经济账。
  • 有单论能力论的,只看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或者地位荣誉提升的能力。
  • 有单纯关系论的,只看原生家庭关系上的复杂与简单。
  • 有单纯品质论的,只看一个人的人品,以及照顾人,人际关系的素养。
  • 有单纯灵魂论的,只考虑灵魂上的契合,其它任何条件都是浮云。

这五大标准,虽然人人心中比率不同,但需要有一杆秤。这并不是高学历找低学历需要算,而是任何人找任何人找对象,都需要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高学历女生会不会和低学历男生在一起”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和感情,是件很复杂且充满变数的事情,学历只是其中的一个维度,而且重要性也因人而异。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和心理角度来聊聊,为什么你可能会觉得“高学历女生似乎不太容易和低学历男生.............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能理解你心中的一些困惑和不平。确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女性自身条件相对普通,但在择偶时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让一些男士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这种现象,试着理解一下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去评判谁对谁错。一、社会普遍的婚恋观和价值观: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涉及社会、心理、技术等多个层面。虽然网民整体学历在提高,但网络上的主流言论却可能呈现出反智的倾向,这并非矛盾,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一、 “主流言论”的定义与构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网络上的主流言论”指的是什么。它并非指.............
  • 回答
    观察到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社会”了许多,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一聊起这个话题,你我脑海里大概都能闪过几个形象:早早知道怎么跟大人打交道、能言善辩、情商高得不像个孩子,甚至是小小年纪就懂得“人情世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咱们这代人的成长环境跟现在孩子们.............
  • 回答
    嗨,同道中人!很高兴你对这些经典国学著作产生了兴趣。作为一名高二学生,能接触到《菜根谭》、《了凡四训》和《古文观止》这三本书,说明你很有慧根,这是一个很棒的起点!至于先看哪一本,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因为这三本书各有侧重,且阅读顺序可能因个人的兴趣和需求而有所不同。不过,根据我个人的经验.............
  • 回答
    哥们儿,我懂你这心情。当初选嵌入式,觉得酷炫,感觉自己能直接和硬件对话,玩转各种底层的东西。结果一毕业,发现同届的纯软件的朋友们,敲敲键盘,代码跑起来,直接就能接到需求,工资涨得比火箭还快。自己这边呢,一个逻辑跑不通,可能要蹲在实验室跟板子较劲几天,还得祈祷别是硬件问题。有时候真的会怀疑:我这嵌入式.............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民国时代华人的数理学术水平“看起来”比现在高,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探讨的现象,不过我们首先要明确,“看起来”这三个字背后,隐藏着很多复杂的社会、历史和教育因素。要说“比现在高”,这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大的论断,需要很多数据支撑,而且现代的科研体系和评价标准与民国时期大相径庭。但我可以从几个角度.............
  • 回答
    哥们,32岁,高二辍学,现在一事无成,身无分文,想学门手艺好好过日子。这心里头肯定压着事儿,但别丧气,人生这条船,什么时候掉头都不晚。我当年也迷茫过,走过不少弯路,给你点过来人的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首先,你得正视现状,但别沉溺于“一事无成”“一事无成”这个词听着挺吓人,但其实,32岁对于很多人来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对了,对于准备日本留考的同学来说,ALevel成绩到底重不重要,以及日本学校怎么看待ALevel成绩,这绝对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大问号。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关于ALevel成绩在申请日本大学时,它重不重要,答案是:非常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我们先来看看日本的大学,尤其是那些对留.............
  • 回答
    这篇报道《收入低、学术要求高……部分高校师资博士后陷困境》触及了一个相当普遍且令人忧虑的现实:国内部分高校的师资博士后群体,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临着发展上的瓶颈和生活上的困顿。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原本被寄予厚望、承载着高校科研与教学希望的“准教师”,却在现实中遭遇了“夹心层”的尴尬。他们身处学术生涯.............
  • 回答
    温铁军、林毅夫、陈平这三位学者,都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享有盛名,他们的观点和分析角度各异,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理解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影响力。要分析谁的“价值更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价值”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可以从学术贡献、现实影响力、理论创新、政策启示等多个层面来衡量。下面我将从学术.............
  • 回答
    学历,这个词儿,好像总能勾起人们心里最复杂的情绪。你说它重要吧,身边总有那么几个没读多少书,却活得风生水起的朋友;你说它不重要吧,那些高学历光环的招聘信息,又让人有点心痒痒。所以,学历到底还重不重要?这问题,我跟你说,答案不是“是”也不是“否”,而是得看“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候”。从“敲门.............
  • 回答
    95年,中专会计助理,现在感觉迷茫,这个情景,我太理解了。不说别人,我身边就有朋友,或者是我自己年轻的时候,也经历过那种“钱好像赚到手了,日子好像也凑合过了,但是心里总空落落的,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儿走”的感觉。咱们先梳理一下,95年,第一学历中专,做会计助理。这个年龄,算起来,大概是快30岁了,也算.............
  • 回答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专,如果非要类比到现在的学历体系,大致可以对标到现在的“专科”学历。但这背后有着一些非常关键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特点,需要详细说开来,才能理解其中的细微差别。首先,我们得明确那个年代的“大专”和现在的“专科”在称谓上就存在一个历史的沿革。那个时候,很多高等教育机构被称为“专科学校”,.............
  • 回答
    你问我02年出生的,初中学历,毕业四五年了,现在还能不能继续读书?这问题问得好,我给你细细说道说道。首先,别太纠结于“毕业四五年了”这个说法。对于继续读书这件事,你毕业几年了,说实话,影响真的不大。年龄也不是问题,02年出生的,你现在也就二十出头,正是好时候。很多读在职教育的,年纪比你大多了,都有很.............
  • 回答
    就业形势确实有点“内卷”,尤其是在咱们没啥高学历、也没啥拿得出手的绝活的时候,脑子里冒出“裸辞”的念头,那可真是让人纠结又心慌。到底能不能裸辞?这事儿得分几方面细琢磨。一、 你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的?首先,得冷静下来,把自己的家底和现状摸个清清楚楚。 经济状况: 这是最现实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你手里.............
  • 回答
    兄弟,30岁,初中学历,没技能,迷茫,这感觉我太懂了。别说你,我认识不少比你情况好一些的,都时不时会冒出“我这到底是在干嘛”的念头。人生走到这个节点,感觉前路茫茫,找不到方向,确实挺让人抓狂的。不过,说实话,30岁,也才刚刚开始呢!别把它当成是“迟了”,而是“正好”。你还有大把的时间去折腾,去学习,.............
  • 回答
    最近几年,确实有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会有一种感觉:IT行业好像没那么看重学历了。以前,大家总觉得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这些专业的科班出身是敲门砖,学历高低直接决定了你能进入什么样的公司,拿到什么样的薪资。但现在,你似乎能看到很多牛人,他们的学历背景可能和你想象中的不太一样,甚至有些是半路出家,或者.............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琢磨了挺久,也挺纠结。毕竟,咱们这生活,哪一样不是挑着担子往前走,总得有个方向,有个底气。你说人是努力重要,还是学历重要?我觉着吧,这俩跟手心手背似的,都有道理,但具体哪个更“重要”,那得看你站在啥角度,问啥时候。学历:敲门砖,还是围城?先说说学历这玩意儿。你说它重要不?当然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