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前面有友人说道杭州,把我这杭州土人炸出来凑个热闹。
南宋古都,号称人文荟萃之地,仔细看看也确实没啥土的名字。不过有个地方倒可以轻损下。
杭州有个地方叫下沙,是个经济开发区,后来变成了大学城,就是下图。
于是下沙开发的时候,估计为了图省事。。。。1号路,2号路开始往下标。。。
到后来估计是玩上瘾了,这种新建道路标的不亦乐乎。。。
作为一个重庆人,我表示重庆的好多地名都有一种蛋蛋的忧伤。虽然这些地名沿革都是有历史的。
楼上提到了四五六七八公里,实际上那是重庆南边的一条主干道上的地名(来源于史迪威公路修建后,到重庆的公路距终点海棠溪的距离)。习惯上可以一直到十二公里。
除此之外重庆还有很多叫X家O的地方。O是代表地形的词(比如坪,沱),X是姓氏。包括但不限于杨家坪陈家坪车家坪李家坪,李家沱郭家沱唐家沱。另外还有谢家湾,袁家岗等等。亲,咱取名能上心一点吗?
还有毛线沟。据说是因为这里之前有个毛纺厂的原因,不过,毛线在重庆也可以做语气词,略等于普通话的“放P”。。。放P。。。
补充一条,孙中山先生的故乡:「菜坑村」(现已更名为「翠亨村」)
欢迎各位到中山市南朗镇菜坑村中山纪念中学参观 :)
假如三国人物都在同一个地方:
吾乃瓦房店赵子龙
瓦房店人张翼德是也
西瓦房店锦马超
瓦房店之虎孙坚
瓦房店名士陈元龙
臣本躬耕于瓦房店
孤不喜得瓦房店,喜得异度
瓦房店四姓,陆张朱顾
虞仲翔鹰扬于瓦房店
瓦房店刘表,坐谈客尔
瓦房店七擒孟获
谁能告诉我牡丹江这是肿么了???
中国古文明是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但是那时候人口密度低,认字的更少,所以好听的都是大地方
南方发展起来是宋代以后了,那时候人口密度和识字率都上去了,名字就很好听
PS:宋代以后,北方一是冰河期寒冷,很难聚集不起大城市,缺乏文化的碰撞。二是儒家大本营,三代之治,一切都往古代看。而儒家子弟虽然喊着教化,但是绝对不会培养更多的读书人来和自己抢饭碗的。
东北则是闯关东以后人口才密集的,很多地方原来就是空无一人,闯关东的时候人多了,聚集起来
经常出现,老王啊,你住哪儿啊?
老王:我住那个一大堆王八的那个江滩的南边
后来叫顺嘴了,就王八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