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第 53 届金马奖有哪些亮点和槽点?

回答
第 53 届金马奖,那一年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也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要说亮点和槽点,那可真是不少,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聊。

先说说那让人眼前一亮的亮点:

《树大根深》的横扫:毋庸置疑,当年最耀眼的无疑是《树大根深》。这部电影简直是金马奖上的“收割机”,一口气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冯小刚)、最佳男主角(冯小刚)、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牛的横扫之一了。冯小刚凭借这部电影彻底坐稳了“硬汉导演”的宝座,他的表演也是那种不动声色但直击人心的力量,让很多人都为之折服。而且电影本身触及的现实题材,也让它不仅仅是一部商业片,更带着一种人文关怀,所以能够赢得评审的青睐,也是情理之中。

周冬雨的“谋女郎”光环再添一笔:周冬雨凭借《七月与安生》斩获影后,虽然不是当届唯一的影后(另一个是马思纯),但她的表现确实是惊艳的。从最初的邻家女孩,一步步蜕变成有层次有爆发力的演员,周冬雨在《七月与安生》里一人分饰两角,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那种自然又灵动的演技,让人看到了新生代女演员的无限可能。她的获奖,也算是对她多年来坚持和成长的肯定。

马思纯的“双影后”共鸣:马思纯和周冬雨一起拿奖,这在金马奖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而且两人之间的那种姐妹情深,在颁奖现场也感染了很多人。马思纯在电影中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把那种纠结、渴望被爱的安生演得入木三分。她们的获奖,更像是对《七月与安生》这部电影本身一种双重的肯定,她们共同塑造了一个立体丰满的女性形象。

舒淇的从容与魅力:作为当届的颁奖嘉宾,舒淇一出场就自带光芒。她的着装、她的谈吐,都透着成熟女性的从容与魅力。在电影行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她依然保持着对电影的热爱和敬畏,这种风度翩翩也是非常难得的。

新人演员的闪光:除了周冬雨和马思纯,当届也有不少新人演员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例如一些配角,虽然没有获得奖项,但他们的表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当然,任何盛事都会有让人觉得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槽点”:

最佳男主角“分裂”的争议:冯小刚凭借《树大根深》获得最佳男主角,但同时他也是该片的导演。这种“导演兼任演员并获奖”的情况,在很多电影节上都会引发一些讨论。有人觉得这是对表演本身的一种鼓励,但也有人认为,导演的身份可能会影响评委在评估表演时的客观性。不过话说回来,冯小刚在片中的表现确实是毋庸置疑的,但争议总是会存在的。

评审标准引发的“冷门”与“热门”拉锯:每年金马奖都会有几部电影或者演员,大家普遍认为呼声很高,结果却意外落选,或者是一些不太被看好的作品却爆冷获奖。这其实也是金马奖一直以来保持“独立性”和“艺术性”的体现,但对于期待某部电影或者某位演员获奖的观众来说,难免会有些许遗憾或不解。比如一些在技术层面非常出色的电影,可能因为题材或者故事的“大众接受度”不高而未能获奖,也会让一些观众感到惋惜。

颁奖流程的节奏感:虽然整体来说是场盛会,但每年颁奖典礼的流程总会被诟病节奏问题。有时候颁奖过于冗长,等待的过程会让人有些疲惫;有时候又因为时间控制而显得仓促,很多感言都来不及好好表达。这算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但对于观众来说,也是影响观感的一个方面。

部分奖项的“陪跑”感:有些奖项的竞争非常激烈,得奖者众望所归,但同时也有一些奖项,入围者都很优秀,但最终的结果却显得没有那么强的说服力,让一些观众觉得获奖者可能只是“沾了片子的光”,或者说有些遗珠之憾。

总的来说,第53届金马奖绝对是一场值得回味的电影盛宴。它有让人惊喜的优秀作品和演员,也留下了供人讨论和琢磨的争议点。这恰恰也是金马奖的魅力所在吧,它总能在艺术与市场之间,在创新与传承之间,找到一个独特的平衡点,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图片](共36p,约3~4M)

亮点?怎么没人好好提一下颁奖礼的整套充满梦幻的手绘视觉设计呢?

从前金马貌似没有过这样的制作,都是一套主视觉颠来倒去吃到底,这次的视觉挺用心的,包括主视觉和各个奖项入围展映前的视觉,都是统一且相映彰的一套系统。

创作出自动画导演 @紀柏舟 及其团队,历时8个月的心血,致敬。

首先,当我看到金马一开场的主视觉动画竟然是手绘风格的,有点讶异。

先是一个光球飘来

经过整座小山,小山由各种各样的东西构成,挺梦幻而细致的

接着落入一名男子手中

最后光球被男子吹了口气,投入马眼(…),我们可以看到整座梦幻小山的全部。

然后马儿眼珠一亮!整座山就亮起来了,没错,构成了金马经典的Logo,短短几秒的片头就这么结束了。

画面背景的纹路(似乎是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同样也是颁奖礼上舞台主视觉所用的纹样。

然而整套视觉并不只是一个片头/进场动画这么简单~

敲黑板!敲黑板啦!开始进入大正题!

当第一个奖“最佳剪辑奖”在进行入围影片片段展映前,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画面,混合着胶片和数字元素:

同样也是动画,色调、画风、包括文字背景的纹样和片头动画也是统一的。动画的妙处截图难以展示出来,大家就感受一下吧~

而后陆陆续续几个奖出来,每个奖项不同的动画视觉,无一不是漫长颁奖过程中的小调味,仔细听,还可以发现动画所配的背景音乐也都会随着变化~在此就不赘述啦,我们继续看图:


最佳视觉效果。很显然,从一堆绿板里飞出一条现实中不存在、但永远在我们幻想中相信它存在的龙~整体还是很东方的


最佳动作设计,画面中这个小黑人一开始是不存在的,随着音乐显现后,一脚踢出——飒!(伞剑~???)山间的雁儿翩翩

背后的山间瀑布也有Chinese KungFu的影子呢~很写意很东方很动作!个人很喜欢这幅:

最佳美术设计。美术设计也是电影制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呢,毕竟电影的展现少不了音画结合尤其是画面,场景、道具的讲究都要靠美术~动画里就是三把不同风格的椅子,和一株迎客松一起,从画框的场景里延伸出来~

松针和凳子上的书页则飘向有光的远方~


最佳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好了人物怎么能不搭呢?嗯哼一支衣架,架头是金马元素+放映机的形状。挂着的衣服嘛,古今中华服饰,下方的书页、长草随着衣服飘动的方向摆动着。

最佳摄影。当然啦!有好的画面还要有好摄影,才能好好的出现在观众面前、并且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其中~这个动画简单粗暴,一台摄影机,旁边还有灯光,里面投射出的画面有**、金马奖、**(识别无力):

最佳音效。刚才说啦,好的电影要展现出来除了画面还要有声音支持——音效设备在此,右二那支麦上还写着“GH”,不知道有没有高人知道是什么意思?(评论区许多知友都指出,应该是Golden Horse:)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一般就是电影原创的配乐了,很少有电影能做到脱离了配乐还会不尴尬的。动画中是钢琴和大量的音符: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这里的歌曲一般是指电影里的人声演唱歌曲,片头片尾主题曲什么的~画面里元素很丰富,唱台、谱架、麦克风、唱片、留声机、后面的几张海报则是入围的几部影片。

最佳原著剧本。其实呢有些电影的原著剧本和二次编剧后的剧本差别还是蛮大的,有的原著剧本比较好,有的改编后比较好,都不好说。视觉画面里就是一直手在拿着笔杆子写啊写~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分展演中还把一些原稿的部分晾了出来,而且做了重点批注,而后把晾出来的部分最终演绎的画面放了一下,还是有些不同感受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最佳改编剧本。嗯哼,没错啦不用说也知道,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妙笔生花,画面美得很。

(经评论区知友

@芸的

细心提示,视觉中貌似几乎都是话剧《暗恋桃花源》的元素:秋千,桃花,小舟,舟中人手中捕蝶的网。是巧合还是深有用意呢?)

最佳男配角。古话说得好,绿叶配红花,注意哦这个放映机和造型设计里的是同款:

最佳女配角。啊~原来红花是女配角。仔细看,绿叶红花其实隐藏着男生和女生的形状哦!(感谢评论区知友

@坂田太太

细心提醒)那这下子主角该用什么展现呢?

最佳新演员。我们先来看最佳新演员,这个很酷欸,是一个胚胎中的人~像是快生长出来,不过这个“胚胎”可不一般,一面是悲,一面是喜,正是戏剧表演中的基本角色形式。可以看到远处也有一个“胚胎”在等待孕育,而且已经孕育的胚胎和还没孕育的胚胎,悲喜的表情程度也不一样呢!说明(不孕不育找金马/大雾/)“最佳新演员”和一般“演员”的差异。

最佳女主角。好了终于跟这个问题下的许多回答沾了点边了,讨论周冬雨马思纯的朋友们让我看见你们的双手~(…)

凑完热闹我们再来研究这个有点美少女变身般羞羞的动画视觉,如果说最佳新演员是刚孕育成形的话,这个就是破蛋而出啦,而且脚下踩的还是金马奖奖杯的杯座,然后面对着一个又像殿堂又像斗兽场的环境——以及一道追光~

——咦,你问我为什么不面朝观众?

最佳男主角。嗯哼男的一边女的一边,除了换个人物之外,镜像处理一下画图大哥和画图小妹也省事…(辛苦了啊大哥小妹),而且底座纹饰和色调其实是不一样的有没有!女的是圆柔的纹饰,男的则是直线…嗯,女的是弯的,男的是直的…弯的…直的…

最佳动画短片。啊这个和最佳音效几乎是整套视觉中唯二采用冷色调的视觉了。也是走梦幻风格,铅笔热气球代表绘画,主体则是一个小孩抱着金马(悬挂/好奇怪的用词/)在摩天轮上转动,像放映机一般——其实据作者的说法,这是采用动画常见的“视觉暂留”的原理的表达,眼尖的知友都看出来啦:


最佳剧情短片。这个图我有点解读无力,灯泡下小人看小说~迷你的剧情——其实据作者的说法,是用有着摄影机形状钨丝的灯泡代表灵感来源~:

最佳纪录片。相比很多虚构的或者哪怕是写实的电影,纪录片往往更真实地记录了地球岁月地球间岁月中的事情,所以视觉的是主题元素是时间——古老的、凋零的、正在进行的、不断生长的时间。


敲黑板!!大重点来啦!!快讲完啦!!


最佳剧情片。嗯,殿堂里放电影,不用过多解读啦。算是个大重磅奖项,为什么重磅呢?看后面:

这个奖啊…它的特殊待遇之处在于…几个入围影片都有自己带有片中元素的动画!!

首先是一路顺风。动画中,道路上的车子一共经过了三个不同画面内容的广告牌,也算是经历了三番变化,这个待遇可不是其他动画能比的~替其他片子嫉妒一下~:

《我不是潘金莲》。采用了冯导这部片子特有的圆形构图,以及同样糅合进影片中的一些元素。(我竟然还没去看…没资格做过多解读了)

《树大招风》具有时空扭曲元素/空间错视效果的一个构图,借以表达影片中的角色剧情点(评论区有知友给出漂亮的解读,不过考虑到涉剧透,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给他们点个赞:)

《再见瓦城》,大主体是被画成木偶的男女主角在整理一团乱麻的又如加在身上的线,有命运色彩的隐喻。两边则是缅甸民族建筑。

《八月》。我们最终的获奖电影,画面主角当然是拿了最佳新演员奖的男主角,还可以看到桌面上他拨弄过的胶片,和电影海报上见过的鸭子船。

再次敲黑板!最后一段啦,讲完这段同学们我们就下课!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最佳新导演和最佳导演。

首先是最佳新导演,一个戴着帽子、身批风衣、斜挎着包、手持放映机的(看起来像是要塑造成一个年轻人)人在趴着台阶向上,身后是发白的老树,结着几座发白的金马奖杯,像灯一样。远处的台阶中间是断裂的,好像很难前行,但台阶至此后,则由石质变成了金砖铺就,前路辉煌,却未必能至,但我们上路了,身后还有前人为灯引路,不是吗?

然后是最佳导演,这时会发现,这个最佳导演的椅子,和最佳新导演的椅子,是同款欸!此种寓意不言而喻。呐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导演是个思想者,在愁什么呢?一地的…台本啊(或者爱怎么想怎么想)…

等等,就这么完了吗?你们不觉得这个男子眼熟吗?

没错,就是我们一开始提到的、进场主视觉动画里那位掷球的、位于山顶巅峰的男子啊!有同款椅子为证!

嗯,原本应该在思考的导演也放下了双手安静的坐着,椅子下是新导演的台阶…还有服装的衣架、动作设计的山…等等等等刚才几乎所有出现过的画面的元素,我就不一一挑出来啦,自己发现才有乐趣~

啊,花了4个多小时观礼,3个多小时截图、裁剪、整理这些~给个辛苦赞吧~~谢谢好心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