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后悔!!!
喜欢胡思乱想的人一般比较敏感,属于典型的忧郁型人格,不好意思的说一句我曾经就是这样的。
很多别人觉得就很普通的一件事,他们可以将其翻来覆去的思考,而且很容易思维就陷入极端了。
看下面这个场景你肯定非常熟悉:
别人一会儿不回你消息,你会觉得是不是别人不想理你了。
喜欢反复咀嚼自己的失败,越想越觉得自己很垃圾,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
经常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而觉得是不是别人不喜欢你或者针对你
所以如果真的想要摆脱习惯性胡思乱想的行为,那这篇回答你一定要看。
文章大约2230字,阅读需要3分钟, 建议先点「赞」+「收藏」,再慢慢看,以防不小心手划找不到了~~~
这个方法是我从《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中第七讲「逆境还是机遇」中看到的,叫3M法则。
3M法是一种思维陷阱。
比如当我们思考或者评估问题时,可以通过这个法则看自己是否歪曲了事实,从而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消极情绪,意识到自己陷入思维陷阱之后,再慢慢恢复自己的理性。
好啦,bb完了,开始上正餐~
举个例子来理解一下:
比如今天你没考好,心情很丧,原本这只是一件平常的事,但是在这种坏心情影响下你开始胡思乱想。
你会想:我没考好,是不是自己很笨,是不是自己压根没有学习天赋,是不是自己以后每次考试都考不好。
这时你不会认为这只是一次失误,或者最近没有好好学习,而是将其归功于你没有学习的天赋 。
然后越想越觉得有道理,甚至把你之前的每一次失败当你没有天赋的论据,然后越想越慌,心情也越来越丧,
看,这就是夸大事实的结果,明明只是一次普通的考试,被你过度归纳成了“我没有天赋”,从而产生思维上的偏误。
这种思维模式对我们相当有害,因为当你认定自己不聪明没天赋时,你就不会愿意再努力,甚至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明明这只是一次考试啊。
另外具有“放大”思维的人通常都有点完美主义倾向,要么全A,要么就是失败,而失败对于他们来说是致命的,他会认为这是一次灾难,而他度不过这次灾难。
下面这样的话,你肯定很熟悉。
我没考好,肯定是因为我脑子不行,不善于考试。
我写作不好,肯定是因为我天生没天赋 ,
别人不回我消息,肯定是因为别人不愿意理我了。
xx没xxx,肯定是因为xxx,这是习惯实用夸大思维的人经常性的想法。
说起来,我自己也经常会陷入“夸大”的思维陷阱中。
比如我给别人发消息,那个人没有立即回复我,我脑子里便立刻下意识想:是不是太打扰人家了。
然后在这边抓耳挠腮的等消息回复,要是等了几个小时还没有回复,我便认定肯定是别人不想理我了,嫌我烦了,甚至还翻阅我们之前的聊天记录。
从他聊天的只言片语中揣测,自己到底哪句话没说好,惹恼了别人,甚至内心还会开始埋怨,懊悔。总之我一定会在脑子里各种唱大戏,虐自己。
这时的我是不会想到或许别人只是忙于什么事情,没有功夫回复我这样的理由。
那遇到这种情况,解决方法是什么呢?
很简单。当我们又一次胡思乱想的时候,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自己
是否过度夸大事实?
是否将一件并没有那么重要的事情灾难化了?
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是基于事实得到?
还是上面考试没考好的例子。
比如我是没考好,我心情也确实不好,但这能说明我真的没有天赋吗?
仔细想想,这其中完全没有因果关系啊。
当你这样质问自己时,通常情况,我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夸大一件事的负面效应,也就从这种失败灾难化的思维中跳脱出来了。
隧道隧道顾名思义就是视野进入隧道,变小了,指的是我们只关注自己失败的部分,而忽略了整体。
我们来举个例子理解一下:
假设你现在是一名正在授课的教师,你的面前有着50名学生,其中48名学生都在聚精会神的听你讲课,只有那另外的两位,一位在发呆,一位在打瞌睡。
这时你的内心在想:是不是我的课太无聊了,所以才会有两个人不听课,而是选择做其他的事情。
然后你越想越觉得自己讲课太差了,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你的关注点全部放在那不听讲的2名学生上,而不是认真听你讲课的48名学生。
这就是一种隧道视野思维。
拥有这种思维的人不会关注到一件事积极的方面,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积极和他们面临的失败来看,太微不足道了。
比如你明明学习努力,专业能力出色,但是因为一份工作被拒绝,便觉得自己是一个能力很差的人;
比如你明明长得很好看,却因为和男朋友分手,认为自己肯定是不好看了。
所以啊,你要明白正确看待自己有多么重要。
当我们胡思乱想时,我们可以思考自己是不是犯了“隧道视野”的毛病,过于关注一件事消极的部分,当你察觉到有这种思维倾向时,你便可以质疑它,情况真的有那么坏吗?
比如
我的课真的有那么难听吗?
当你这样问自己时,其实你就已经的从情绪的迷雾中跳出来,开始用理性的眼光面对这一切。看到喜欢的回答,可以双击屏幕给我点个「赞」,我会很开心的 ~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大学学了一门我非常不喜欢的学科,每天都过得很痛苦,在别人看来做实验很开心,而对于我来说是痛苦的煎熬,那些瓶瓶罐罐,每次看到都头痛。
当时我内心非常懊悔大一的我为什么没有转专业,甚至还开始怪自己的父母,认为是他们给我选了一个不好的专业,导致我现在这么难受。那时我将专业不喜欢的过错归咎于父母没有帮忙填一个好的专业。
这其实就是一种虚伪和捏造。
因为首先志愿是父母在经过我同意的基础上才选择的,然后即使我没有选择好专业,大一完全有机会换专业,只是我错过了。
这种虚构的思维,特别容易出现在我们情绪激动,思维走向死胡同的时候。这时候只要冷静下来,好好思考,自己是不是把情绪当做事实看待了。
遵从真实的现实,就能很快从胡思乱想的思维中走出来。
最后强烈推荐【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 ,这套积极心理学课程真的帮助我很多。
我之前一直是一个很容易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心情抑郁的人,现在听了这些课程,认真践行里面的方法之后,心态变得好了很多。
对于像我这种情绪敏感,总是无缘无故心情低落的人一定要看。
最后蓝洱给大家总结一下三种思维陷阱:
1.第一个M是放大:夸大已发生的事实,比如过度归纳或者把失败灾难化。
2.第二个M是:隧道视野,指关注自己失败部分,而忽略了整体。
3.第三个M是:虚构或捏造,通常在我们无中生有或者个人化,归咎他人时。
解决方法就是问自己:是否遵从了事实?
好啦,终于写完了 ,光码字,排版,就花了我大半时间,如果感觉对你有帮助的话,希望你可以花1秒钟给我点个「赞」,先谢谢你啦~~
我是 @蓝洱,一个喜欢写心理学和成长干货的95后妹子, 撒泼打滚求关注中~
下面这两篇回答,也是我很用心写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心理学上,“胡思乱想”其实有一个专业的术语——过虑(overthinking)。
过虑有很多种类,它潜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这里,我们简单对以下这五种常见的“胡思乱想”的情况进行分析:
【分析】
当人们对亲密关系抱有负面的核心信念,ta们可能根深蒂固地认为,“我的关系一定不会有好结局”,或是“我的宿命就是被人抛弃”。这种负面的核心信念还经常伴随着灾难化的思维模式一同出现。
因此,这些人很容易在亲密关系中过度敏感。一方面,ta们很容易捕捉到关系中那些负面的信号;另一方面,ta们也很容易从悲观的角度解读这些信号,将它们看作是巨大的威胁,并联想到自己即将被抛弃的“下场”。
【分析】
对很多在人际关系中高敏感的人来说,ta们的自尊水平与关系状态是紧密贴合的——只有拥有积极的关系时,ta们才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因此,ta们对于关系中任何的不确定性感到过度恐慌。
一旦出现不确定的情况,ta们很少联想到中立的可能性,而是会立刻想到对方在生气或是自己被负面评价了,自尊水平也在这样的想象中被拉低(Yang & Girgus, 2018)。
这些人的核心信念可以用“我必须和ta们好好的”来概括。Ta们会将关系中的每一点挫折看作威胁。在这种状态下,ta们往往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总是处于过度防御的状态中。
【分析】
这些人可能是自我意识(self consciousness)过高的一群人。Ta们将过多注意力放在了自己身上(特别是缺陷、错漏处),认为身边的人也关注到了这些缺点,并因此对ta们产生了负面评价。
因为过度关注自己的错漏,这些人还很容易陷入笨拙无力的自我形象。Ta们可能认为“我没有能力应对挑战”,因此总是小心翼翼地“扫描”环境中令人焦虑的反馈。然而,越是关注负面信息,越是容易进一步验证负面的自我形象,陷入恶性循环。
【分析】
这些人极度缺乏安全感。Ta们时刻以一种警惕的目光审查环境,过度关注环境中的问题而非优势,试图提前清理好所有可能产生的“障碍”。Ta们过度防御,却往往会发现,越是想要掌控所有事,越是会感到自己对任何事都很失控。
情绪是我们观察世界的“滤镜”。正因为起始情绪是担忧、焦虑的,ta们会更多关注到环境中与之相符的负面信息。这些人以为自己是在做好万全准备,但由于ta们此时的看法和想法是脱离现实的,ta们其实根本无法清晰地思考问题、采取真正有效的措施。
【分析】
当人们没有坚定且清晰的内在价值(set of values),ta们对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并不了解。因此,ta们只能依靠外界声音来确定哪些是“应该的”、哪些是“不好的”,但这很不稳定。
沉浸在这种焦虑不安的“嘈杂”情绪中,ta们没办法听到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也就无法关注到那些对ta们而言真正重要的事情。Ta们可能以为自己是在仔细斟酌每一方的利益,但实际上,ta们无法真正地共情别人,也没办法真正做到为别人着想。可以说,这些人以为自己是高敏感,但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又恰恰是不够敏感的。
首先,“胡思乱想”很可能导致——
过度思考令我们陷入无法行动的境地。我们做不出决定,也很难前行,像“瘫痪”在原地无所作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我们可能害怕自己会选错路、以致在未来面对更严峻的后果,也可能总是认为前方还有更完美的方案、因此陷入无穷的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我们看似是对所有可能性打开大门(open-minded),实际上,却是为自己关上了每一扇可能的大门(close-minded)。
其实,在面对选择时,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思考是必要且有益的。问题发生在,当我们的担忧超越了现实范畴,或是我们忽视了久久不作出决定而带来的机会损失时。此时,“过虑”本身就成为了那个令我们害怕的“更大的问题”。
其次,越是难以容忍不确定性,过于重视关系,人们反而越是容易……
这是由于,一方面,ta们将宝贵的时间花在了无谓的猜测与担忧之上,而错失了感受当下联结的机会。“胡思乱想”阻碍了ta们与对方的流畅沟通,ta们没有机会真正去认识对方。
另一方面,由于维护关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自我价值感,这些人无法真正聆听到对方的需求。看起来考虑了很多,其实根本没接收到对方的真实信息,ta们恰恰是不够敏感的。
也正是因此,ta们没办法与对方进行深层的沟通。在这样一段关系中,对方也往往会觉得自己被“抓紧”、被“绑架”,一定要给出ta所需要的反馈才可以。长此以往,关系就会遭到破坏。
总而言之,“胡思乱想”令我们的人生更艰难(makes life harder),还会损害我们的关系。一直纠缠在这种“不放过自己”的情绪中,我们还可能受到焦虑、抑郁、成瘾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Nolen-Hoeksema, 2003)。
在这种积极内在形象的推动下,我们也能够学会,关注自身以及环境中更多的优势,而不止是困扰。这样,我们也就逐渐走出越想越多、总是胡思乱想的恶性循环啦~
以上,祝顺利!
“过虑”常带来焦虑的情绪,如果你也为此困扰,不妨试试我们的「焦虑平复计划」免费自助工具!通过7天,每天15分钟的练习,帮助你缓解焦虑,抚平思绪,重获身心宁静。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下载【月食】APP即可免费获取哦~
参考文献:
Gilovich, T., & Savitsky, K. (1999). The spotlight effect and the illusion of transparency: Egocentric assessments of how we are seen by other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8(6), 165-168.
Nolen-Hoeksema, S. (2003). Women who think too much: How to break free of overthinking and reclaimyour life. Macmillan.
Yang, K., & Girgus, J. S. (2018).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ocial hypersensitivity predictthe interpretation of ambiguous feedback and self-esteem.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35, 316-327.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胡思乱想是一种高内耗行为,它将耗尽你所有精力。
这种状态就像一天结束时你疲惫地躺在床上,千头万绪也跟着涌上心头直到整个人被失眠吞没。
30 岁了还没对象,爱情抛弃了我!
医生建议做进一步检查,我该不会要死了吧!
同事今天没跟我打招呼,是不是哪里得罪她了?
啊(此处应有马景涛的窒息)......
如果以上说的全中或者你经历过类似场面,说明你的人生中也出现过「心理内耗」的影子。那什么是心理内耗呢?
心理内耗简单来说就是:别人随口一句话都能暗自出揣测很久,越想越多,越多越想,整个人陷入毫无意义的思考之中拼命跟自己过不去。
从心理学角度是这么定义的:
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个体即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长期的内耗会让你感到疲惫。
很多心理内耗的人都是高敏感的人,内心戏特别多,对一件事情往往会考虑很多方面,然后用很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最后达不到要求后又陷入诋毁自己的恶性循环。
防止手滑丢失答案,建议先点个「赞」吧,那我们继续~
1、犹豫不决,害怕选择
但凡身边碰上个选择困难症的朋友都是个灾难,他们是这样子的:
周末约你出去玩,选了老半天地方越比越不知道去哪。
请你下馆子菜单能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不知道选哪样,然后问你想吃什么。
同时拿到几个 offer 让你给意见,给完以后还是不知道选哪个。
还有一种更典型的,
我有一朋友想应聘 HUAWEI 跑去咨询表哥,他问表哥:华为人才竞争这么激烈,简历能过吗?
表哥:先投再说
过几天表哥问:你简历投了吗?
朋友:没有,听说面试好几轮呢,一轮比一轮难,问的我不一定会啊。
表哥:先投再说
过几天表哥又问:阿强,你简历到底投了没?
朋友:没...没有,他们说华为的绩效考核很严格,如果没过试用期我还得重新找工作......
表哥听后当场去世,朋友也痛苦不堪,明明什么都没做但精神已经被折磨好几回了,整个心力交瘁。
2、做事拖拉,普遍低效
「没拖到最后一刻绝不动手」是心理内耗的典型表现,它带来的结果就是间歇性快乐,持续性窒息。
以前周末放假总是先玩一天再做作业, 到了星期天拿起笔写作业的时候电视机又在播动画片,心想着看完再写,就这样拖到了最后一刻才火急火燎开始乱涂乱画。
这种方式最要命的就是:玩的时候因为心里惦记着作业就会玩得很心虚,很有罪恶感,然后又因为自己把时间逼得十分紧迫,不得不马上采取行动而充满焦虑感。
最后导致作业没做完,玩得也不尽兴,把自己活活累死。
3、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心理内耗的人还很总喜欢把事情复杂化,外界的一切细微变化都能惊动他们每一根神经。
有一个老爸听到儿子要去服兵役,整日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担心儿子的安危。
看到女儿跟男同学走在一起就脑补他们早恋,对别人态度恶劣。
听坊间谣言说政府要征地,就开始担心拆迁款给得不到位怎么办。
妻子看他整天闷闷不乐,劝他把烦恼写下来,该吃吃该喝喝。几年后这个爸爸在整理东西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这张纸,而这些曾经让他痛苦不堪的事情一件也没发生,完全是自己在无中生有。
超级好用,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能够让你一分钟内就摆脱掉脑子里不正常的想法,注意力快速集中,并且还能纠正你【犹豫多疑】的性格
建议阅读之前先点赞收藏,防止丢失,真的超级好用,尤其是我在这篇回答里写的第二个和第三个方法,都是我亲自实践过的,全网独一份,学到就是赚到,看完绝对让你内心直呼过瘾。
开始之前,先来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今天上班的时候碰见了同事,她没有和我打招呼,是不是我哪里惹她不开心了?
男朋友今天晚上没有和我说晚安,他是不是在和别的女生聊天?是不是移情别恋了?
来学校的时候碰见辅导员聊了两句,同学看见后会不会觉得我在巴结老师?
是不是觉得我在你身上装了监控器?
其实我之前也是这样的。
我知道,这些都是我脑子里猜想出来的,根本就不值得参考,但我就是会忍不住难受。
我是不是不会说话啊?
大家是不是其实都不怎么喜欢我啊?
我会不会被出轨啊?
说实话,我真的很讨厌这样的自己,为了摆脱这样的自己,我尝试了非常多的办法,现在我总算能够直面并且理智的控制这些无根据的猜想了,如果你也在为此苦恼,这篇回答你一定要看到最后,超级无敌有用。
我猜爱胡思乱想的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纠结:
他是不是讨厌我啊?
不会吧,我们之前相处的挺好的啊。
可是他今天看我的眼神很冷漠。
但是我没有惹他啊,我性格还不错啊,他不会讨厌我吧。
可是他的眼神……
一边是自己性格还不错,不会招人讨厌;一边是别人的眼神让自己产生自我怀疑。如果你也有过这种状态,请双击一下手机屏幕,给我点个赞,让我知道一下呀~
我们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纠结,是因为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脑子产生了【情绪交替】,两种完全不同的情绪都在试图占据你的思考。
打个简单的比方,现在你的脑子是个房子,这两种情绪就是这个房子里的两个住户,一个是积极乐观型,一个是消极堕落型,平常他两都和谐共处,突然某天他们打架了。
这就是你产生纠结的根源,也是胡思乱想的根源。
其实这两种情绪的出现最初是为了平衡我们自身。
当你赢了比赛的时候,你的积极情绪会高涨,让你觉得自己无敌了,自我满意度飙升,但这时消极情绪也会出现,让你产生危机感,让你对下次的比赛开始警惕。
他们互相牵制,才能平衡我们。
但胡思乱想的时候,就是我们完全一边倒的偏向了消极情绪,我们自己陷入了【两者极端化】的陷进里。
我们先说【极端大】,我们经常性会夸张一些很小的失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你告白失败了。
其实可能就是感觉没对,没来电,跟你没什么关系。感觉这种东西谁说的好呢,对吧。
但你偏就不这么想,你把所有的原因归到自己身上无限极端化。
你控制不住的想:
肯定是我长得不好看,要是我再好看点就好了
肯定是我身材不够好,要是我腿再细点就好了
肯定是我不够优秀,要是我成绩再好点就好了
然后你莫名其妙得出了个结论:我真是太垃圾了,我配不上我喜欢的人,我一点也不好。
紧接着你开始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你从这一次的告白失败中,不断的找借口证明自己就是个废物,干啥啥不行,然后逐渐进入自卑状态,越自卑越不敢干事,结果越糟糕。
这个陷进非常可怕,因为你得出的所有结论都是你自己猜想的,在没有任何证明的情况下,你单方面放弃了自己。
接着说【极端小】,极小的意思就是你把自己的思考范围缩到了你只想关注的点,然后被这个点困住。
这让我想到之前上学时的一件事,当时班上有个女生长得很好看,有次有个男同学开玩笑说她是单眼皮,女生要双眼皮才好看。
这次之后,她就开始不自信了,变得说话总是低着头,别人夸她的时候,她总说单眼皮哪里好看了,女孩子要双眼皮,每次照镜子她就会特别仔细的看她的眼睛。
她把自己的关注点全部缩到了自己的眼睛上,忽略了她的脸很小,鼻子很挺,配上单眼皮有种非常清冷的气质,这种气质好多人想要还要不来。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关注事件的一小部分,忽视了事件整体,导致我们反复纠结。这其实就是思维的局限性,我刚毕业的时候也是这种状态,做事总是把握不住重点,学习总是三心二意,导致很长时间都完不成一件事。
话说回来,这种思维误区相当害人,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我们却把负面情绪纵向辐射,顺杆儿爬上了最错误的自我评价。
如何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呢?我之前做过一套MBTI的性格测试题,里面模拟了多个场景,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帮你分析出自己的性格,以及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伴侣。
我自己测了一下,真的挺准的。
如果你也感兴趣,可以复制:行者周全,去微信搜一搜,然后点进第一个公从号,在聊天界面跟我说:恋爱,就可以测试啦。
【极端大】和【极端小】从来不会单独的出现在某个人身上,我们所有人都是不断的陷入两者交替之间。
这时候要注意啦,下面说的方法非常重要,记得要【点赞+收藏】备份一下,避免之后想阅读的时候找不到。
是不是感觉自己像个神经病?不用慌,这很正常,我们慢慢来解决。
首先你要做到【脱离自我】,当一件事情失败的时候,先看事情,把自己和这件事情脱离开。
他拒绝和我在一起,重点在拒绝,而不是我——关我啥事,不就是没对上眼嘛。
他没回我消息,重点在消息,而不是我——关我啥事,说不定睡着了
他今天没叫我一起上厕所,重点在厕所,而不是我——关我啥事,说不定尿急
这样一想,是不是很多事情就简单了,脑子也没那么乱了?
紧接着你还要做到【恢复旁观者身份】。时刻想着如果我不是主角,我会怎么看这件事,这件事是不是我想的那样?
只有让自己处在旁观者视角,才能看清整件事情的轮廓。
总是纠结别人看见了你不打招呼,其实他只是忘戴眼镜了。
总是纠结别人看见你的眼神很冷漠,其实她只是昨天熬夜没睡醒。
把你纠结的那个小举动放到整体里,是不是一切都清楚了?
你看,我说不用慌吧,其实我们害怕的胡思乱想真的没那么难解决,如果你还担忧自己逃不出陷进,点个赞,收藏下来,我们继续看。
接下里我说的话,可能会有点扎心,你需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你想想,你为什么总是会想到这些事情呢?总会琢磨一些人的举动?
因为你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他们身上了。
为什么你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到一些没什么太大价值的人和事身上呢?
因为你手头的事情被你忽视了,你没有把精力放在你该做的事情上,所以你总是东张西望去揣摩别人。
你回想一下你打游戏的时候,你忙着背单词明天抽背的时候,你困得不行只想睡觉的时候,你有心思去观察身边人对你的表现和举动吗?
你没有,因为这个时候你专注被转移集中了。
想要彻底铲除胡思乱想,你就得掌控你的注意力。掌控注意力最核心的点就在【关闭多余信息通道】
注意力分散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同时打开了多条信息通道。你在看书,但你的耳朵又在随时听取周围信息,别人只要一说话,你就想听。你的信息通道过于混乱。
想象一下,你打游戏时的状态,是不是别人在你耳边说了一大堆,你一个字都没听进去,等打完了才来一句“啊,你刚刚说什么?”
这就是你自动关闭了多余的信息通道,只留下了一个最主要的。其实我们之所以有时候会感觉到有时候会心理想的特别多,内心感觉到敏感,说白了都是因为安全感不够导致的,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干,并且每个月都能通过副业赚到很多钱,那么你还会有时间瞎想吗?
现在这个社会,有渠道是很重要的。
很多人文章写得很好,声音条件优越,画得画也超有灵气,但他们的作品就是没有人看,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好的平台,展示自己。
俗话说的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作为才华横溢的千里马,我们要自己去找伯乐才行。
我这里收集了不少靠谱的投稿,试音渠道。
(1)、放空呼吸法
如果你现在思绪很混乱,那就找一个舒适的姿势让自己放松下来,双手自然的放在膝盖上,放松你的脸部肌肉,缓慢的闭上眼睛,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用鼻子呼吸,刚开始时不用刻意的找节奏,就按照你平常呼吸速度来。
两分钟之后,你的呼吸逐渐平静,这个时候你的你会越来越平静,慢慢体会呼吸的节奏,吸气和吐气的时候,可以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我正在呼吸,我在获取大自然的能量,我在吐气,我在把所有的负能量,浊气排出体外”
差不多五分钟,睁开眼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格外的轻松,脑袋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减少了。
(2)、内化细分法
有时候事情一多,是不是就不知道自己该做哪样了?一堆事堆在脑子里,像一团理不清的毛线。
这个时候你需要分清事情的优先级,哪些事情是当下需要立马完成的,哪些是后面才需要的。
做一个每日计划,让自己清楚的知道今天一天到底要干嘛。
不一定非要用什么清单APP,一张纸也行,一个便利贴也行,只要能记录你今天计划的就可以。
(3)、定制时间机制
注意力分散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时间概念,没有紧迫感,所以总想着这里看看,那里听听。
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机制。
今天十点要交方案,那么我必须在九点半的时候把所有方案整理好,并且把需要汇报的问题整理出来。
我八点上班,那么我必须用一个半小时把东西弄好。
这样一规划,是不是觉得自己时间很紧张,很宝贵,不能浪费在看同事颜色,听同事八卦上了?
其实生活里的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这样进行规划。不仅能够快速集中注意力,还能改善拖延症。
看到这里,说明你已经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思考啦,所以,不用害怕也不用苦恼,胡思乱想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它只是我们情绪动荡的一种。
不止你会胡思乱想,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胡思乱想。
我们不要想着强行去戒掉它,而是要学着慢慢去调节,慢慢解开这个枷锁。
希望看这里的你,都能够一点一点把这个枷锁解开
看到这里,注意力不集中的你,已经读完了将近5000字的超级干货了,这篇回答整整花费了我三天的时间,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我都检查了好几遍,如果你认为还不错,请花1秒种的时间给我点个赞呀。
谢谢你~
我是行者周全,希望和你交个朋友。
我还为你准备了我其他几篇优质回答,强烈建议你阅读:
到头来都是扬汤止沸
“胡思乱想”是好事呀!为啥要停止?
结论是:以下三件事做好,继续胡思乱想吧!
1.为所有胡思乱想做完整笔记。
2.把完整笔记汇编。
3.定期投稿到知乎周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