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证明 π>3.14?

回答
要证明 π > 3.14,我们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数学方法。这里我们选择一种基于几何和微积分的思路,力求严谨且易于理解。

核心思想:极限与逼近

π 是圆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我们知道,π 是一个无理数,这意味着它无法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它的十进制展开是无限不循环的。要证明 π > 3.14,实际上就是要证明 π 的值比 3.14 这个精确的数值要大。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一些能够无限逼近圆周长的多边形的周长来获得 π 的近似值。当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时,它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

方法一:基于正多边形的内接与外切(经典思路,但更细致地解释)

这是阿基米德最早使用的思想。我们可以考虑一个半径为 1 的圆(这样直径就是 2,圆周长就是 2π)。

1. 内接正多边形:
我们想象一个在圆内接的正多边形。随着边数的增加,这个多边形的周长会越来越接近圆的周长。一个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总是小于圆的周长,所以它能给我们 π 的一个下界。

考虑正六边形: 内接正六边形,其边长恰好等于圆的半径。如果半径是 1,边长就是 1。它的周长是 6 1 = 6。由于这是圆的内接多边形,它的周长小于圆的周长。所以 2π > 6,即 π > 3。这已经证明了 π 大于 3,但离 3.14 还有差距。

考虑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 阿基米德通过不断将多边形的边数加倍(从 6 边形到 12 边形,再到 24 边形,依此类推),计算出越来越精确的下界。每一步的计算都涉及到三角函数(主要是正弦)和几何关系。

更具体地,如何计算内接正 n 边形的边长?
假设圆的半径为 R。将圆心与内接正 n 边形的两个相邻顶点连接,会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顶角是 360°/n。我们可以在这个等腰三角形中作高,将其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是半径 R,一个锐角是 (360°/n)/2 = 180°/n。我们要找的是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对边(即正 n 边形边长的一半)。
根据正弦定义,对边 = 斜边 sin(锐角)。
所以,边长的一半是 R sin(180°/n)。
正 n 边形的周长是 n (2 R sin(180°/n)) = 2nR sin(180°/n)。
如果我们取 R=1,周长就是 2n sin(180°/n)。

当 n 趋向于无穷大时,2n sin(180°/n) 会趋近于 2π。
我们知道一个重要的极限:当 x 趋向于 0 时,sin(x)/x 趋向于 1。
令 θ = 180°/n(角度制)或者 θ = π/n(弧度制)。当 n 趋向于无穷大时,θ 趋向于 0。
如果我们使用弧度制,180° 就是 π 弧度。所以我们考虑 sin(π/n)。
周长是 2n sin(π/n)。我们可以将其改写为 2π (sin(π/n) / (π/n))。
当 n 趋向于无穷大时,π/n 趋向于 0,所以 sin(π/n) / (π/n) 趋向于 1。
因此,内接正 n 边形的周长趋向于 2π 1 = 2π。

关键在于实际计算: 要证明 π > 3.14,我们需要计算一个特定边数的内接多边形的周长,确保它的值大于 2 3.14 = 6.28。
阿基米德计算了内接和外切的正九十六边形,得到了 3.1408 < π < 3.1428 的近似范围。
要手动计算到正九十六边形会非常繁琐。但我们可以展示一个更小的边数,比如正十二边形或正二十四边形,来展示原理。

计算内接正十二边形(R=1):
边长 = 2 1 sin(180°/12) = 2 sin(15°)。
sin(15°) = sin(45° 30°) = sin(45°)cos(30°) cos(45°)sin(30°)
= (√2/2)(√3/2) (√2/2)(1/2)
= (√6 √2) / 4
周长 = 12 (2 sin(15°)) = 24 [(√6 √2) / 4] = 6(√6 √2)。
我们知道 √6 ≈ 2.449, √2 ≈ 1.414。
周长 ≈ 6 (2.449 1.414) = 6 1.035 = 6.21。
所以 2π > 6.21,π > 3.105。这个结果还是不够精确。

2. 外切正多边形:
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个包围着圆的外切正多边形。这个多边形的周长总是大于圆的周长,因此可以给出 π 的一个上界。

考虑外切正六边形: 如果圆的半径是 1,那么外切正六边形的每条边与圆相切,且边长可以通过几何关系计算。其周长会大于 6。

更具体地,如何计算外切正 n 边形的边长?
在外切正 n 边形中,圆心与外切点和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接,会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圆心到边的距离是半径 R。这条半径垂直于边,并且将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是半径 R,它对着顶角是 180°/n。我们要找的是另一条直角边,即外切正 n 边形边长的一半。
根据正切定义,对边 = 邻边 tan(锐角)。
所以,边长的一半是 R tan(180°/n)。
外切正 n 边形的周长是 n (2 R tan(180°/n)) = 2nR tan(180°/n)。

当 n 趋向于无穷大时,2n tan(180°/n) 也会趋近于 2π。
使用弧度制,周长是 2n tan(π/n)。我们可以将其改写为 2π (tan(π/n) / (π/n))。
当 n 趋向于无穷大时,π/n 趋向于 0,我们知道 tan(x)/x 当 x 趋向于 0 时也趋向于 1。
因此,外切正 n 边形的周长也趋向于 2π。

关键在于实际计算: 我们同样需要计算一个特定边数的外切多边形的周长,确保它的值小于 2 3.14 = 6.28。

计算外切正十二边形(R=1):
边长 = 2 1 tan(180°/12) = 2 tan(15°)。
tan(15°) = tan(45° 30°) = (tan(45°) tan(30°)) / (1 + tan(45°)tan(30°))
= (1 1/√3) / (1 + 1 1/√3)
= (√3 1) / (√3 + 1)
= [(√3 1)²] / [(√3 + 1)(√3 1)]
= (3 2√3 + 1) / (3 1)
= (4 2√3) / 2
= 2 √3
周长 = 12 (2 tan(15°)) = 24 (2 √3)。
我们知道 √3 ≈ 1.732。
周长 ≈ 24 (2 1.732) = 24 0.268 = 6.432。
所以 2π < 6.432,π < 3.216。这个上界仍然不够精确。

方法二:基于无穷级数(莱布尼茨级数)

这是另一种更直接且易于理解(至少在概念上)的方法。

我们知道 π 可以通过一些无穷级数来计算。其中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莱布尼茨级数(也称为 π/4 级数):

π/4 = 1 1/3 + 1/5 1/7 + 1/9 1/11 + ...

这个级数可以表示为:
π/4 = Σ [(1)ⁿ / (2n + 1)] 从 n=0 到 ∞

即:
π/4 = 1/1 1/3 + 1/5 1/7 + 1/9 1/11 + 1/13 1/15 + ...

这是一个交错级数。交错级数的性质是,如果级数的项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并且趋向于零,那么级数是收敛的,并且其和介于任意两个相邻的部分和之间。

让我们计算一些前几项的和来近似 π/4:

前 1 项: S₁ = 1。 π/4 ≈ 1。 π ≈ 4。 (太粗糙了)
前 2 项: S₂ = 1 1/3 = 2/3 ≈ 0.667。 π/4 ≈ 0.667。 π ≈ 2.67。
前 3 项: S₃ = 1 1/3 + 1/5 = 2/3 + 1/5 = 10/15 + 3/15 = 13/15 ≈ 0.867。 π/4 ≈ 0.867。 π ≈ 3.47。
前 4 项: S₄ = 13/15 1/7 = (91 15) / 105 = 76/105 ≈ 0.724。 π/4 ≈ 0.724。 π ≈ 2.896。
前 5 项: S₅ = 76/105 + 1/9 = (763 + 35) / 315 = (228 + 35) / 315 = 263/315 ≈ 0.835。 π/4 ≈ 0.835。 π ≈ 3.34。
前 6 项: S₆ = 263/315 1/11 = (2893 315) / 3465 = 2578/3465 ≈ 0.744。 π/4 ≈ 0.744。 π ≈ 2.976。
前 7 项: S₇ = 2578/3465 + 1/13 = (33514 + 3465) / 45045 = 36979/45045 ≈ 0.821。 π/4 ≈ 0.821。 π ≈ 3.284。
前 8 项: S₈ = 36979/45045 1/15 = ... (计算越来越复杂)

这种方法直接给出了 π 的值,但需要计算很多项才能达到 3.14 的精度。

重点来了,如何用这个级数证明 π > 3.14?

莱布尼茨级数有一个性质:对于任何偶数 n > 0,它的和 S_n 总是小于 π/4。对于任何奇数 n,它的和 S_n 总是大于 π/4。

也就是说,π/4 的真实值介于相邻的两个部分和之间。

π/4 = S_odd (项_{n+1} + 项_{n+2} + ...) = S_even + (项_{n+1} 项_{n+2} + ...)

考虑 S_9:
S_9 = 1 1/3 + 1/5 1/7 + 1/9 1/11 + 1/13 1/15 + 1/17

S_9 = S_8 + 1/17 ≈ 0.744 + 1/17 ≈ 0.744 + 0.0588 = 0.8028。 π ≈ 3.21。 (仍然不够)

为了得到 π > 3.14,我们需要找到一个部分和 S_k 使得 S_k 4 > 3.14。

最直观的证明思路——考虑特定角度的计算

一个非常直观的证明是基于三角函数的值。我们可以使用反正切函数的泰勒展开:

arctan(x) = x x³/3 + x⁵/5 x⁷/7 + ... (当 |x| ≤ 1 时收敛)

我们知道 arctan(1) = π/4。
所以,π/4 = 1 1/3 + 1/5 1/7 + 1/9 1/11 + 1/13 1/15 + 1/17 1/19 + 1/21 1/23 + ...

这个就是莱布尼茨级数本身。要用它来证明 π > 3.14,我们需要计算更多的项,直到某一个部分和乘以 4 大于 3.14。

让我们尝试计算到 1/13:
π/4 > 1 1/3 + 1/5 1/7 + 1/9 1/11 + 1/13
= (1 1/3) + (1/5 1/7) + (1/9 1/11) + (1/13)
= 2/3 + 2/35 + 2/99 + 1/13
≈ 0.6667 + 0.0571 + 0.0202 + 0.0769
= 0.8209 (这是 S_7)

π/4 > S_7 = 36979/45045 ≈ 0.8209

π > 4 0.8209 = 3.2836

等等,这个方法似乎证明了 π > 3.28,那 π > 3.14 就很自然了。
但是,我们还需要证明计算的每一项的累加是正确的,并且可以精确到 3.14。

让我们回到一个更容易手动验证的级数,它收敛更快。

Machin 公式是一个经典例子:
π/4 = 4 arctan(1/5) arctan(1/239)

其中 arctan(x) 的泰勒展开是 x x³/3 + x⁵/5 ...

计算 arctan(1/5):
arctan(1/5) = (1/5) (1/5)³/3 + (1/5)⁵/5 ...
= 1/5 1/(3 125) + 1/(5 3125) ...
= 1/5 1/375 + 1/15625 ...
≈ 0.2 0.0026667 + 0.000064 ...
≈ 0.197397

4 arctan(1/5) ≈ 4 0.197397 ≈ 0.789588

计算 arctan(1/239):
arctan(1/239) = (1/239) (1/239)³/3 + ...
= 1/239 1/(3 239³) + ...
≈ 1/239 ≈ 0.004184

π/4 ≈ 0.789588 0.004184 ≈ 0.785404

π ≈ 4 0.785404 ≈ 3.141616

证明 π > 3.14 的具体步骤(使用莱布尼茨级数并且更详细地说明收敛性质):

我们已经知道 π/4 = 1 1/3 + 1/5 1/7 + 1/9 1/11 + 1/13 1/15 + 1/17 1/19 + 1/21 1/23 + 1/25 1/27 + 1/29 1/31 + 1/33 1/35 + 1/37 1/39 + 1/41 1/43 + 1/45 1/47 + 1/49 1/51 + 1/53 1/55 + 1/57 1/59 + 1/61 1/63 + 1/65 1/67 + 1/69 1/71 + 1/73 1/75 + 1/77 1/79 + 1/81 1/83 + 1/85 1/87 + 1/89 1/91 + 1/93 1/95 + 1/97 1/99 + 1/101 1/103 + 1/105 1/107 + 1/109 1/111 + 1/113 1/115 + 1/117 1/119 + 1/121 1/123 + 1/125 1/127 + 1/129 1/131 + 1/133 1/135 + 1/137 1/139 + 1/141 1/143 + 1/145 1/147 + 1/149 1/151 + 1/153 1/155 + 1/157 1/159 + 1/161 1/163 + 1/165 1/167 + 1/169 1/171 + 1/173 1/175 + 1/177 1/179 + 1/181 1/183 + 1/185 1/187 + 1/189 1/191 + 1/193 1/195 + 1/197 1/199 + 1/201 1/203 + 1/205 1/207 + 1/209 1/211 + 1/213 1/215 + 1/217 1/219 + 1/221 1/223 + 1/225 1/227 + 1/229 1/231 + 1/233 1/235 + 1/237 1/239 + 1/241

我们知道这个级数是一个交错级数,并且项的绝对值是递减的(1 > 1/3 > 1/5 > ... > 0)。
这意味着:
π/4 > S_k (对于任何奇数 k)
π/4 < S_k (对于任何偶数 k)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部分和 S_k (其中 k 是偶数,因为我们希望 π/4 < S_k 来得到一个下界)
使得 S_k 4 > 3.14。

S_k = 1 1/3 + 1/5 ... 1/(2k1) (这里我们写的是 S_k 的形式,但实际计算时要小心项数和符号)

我们换一种思路:找到一个部分和 S_k 使得 S_k > 3.14 / 4 = 0.785。

让我们计算到 1/13,即 S_7 (7个项,最后一项是 1/13):
S_7 = 1 1/3 + 1/5 1/7 + 1/9 1/11 + 1/13
S_7 = (1 1/3) + (1/5 1/7) + (1/9 1/11) + 1/13
S_7 = 2/3 + 2/35 + 2/99 + 1/13
通分计算这个会非常麻烦。

更简单直观的方法:使用几何图形的面积

虽然前面提到了几何逼近,但我们可以更具体地计算。
考虑一个单位圆(半径 R=1)。它的面积是 πR² = π。

我们可以用内接正多边形和外切正多边形的面积来逼近圆的面积。

内接正多边形面积: 一个内接正 n 边形可以分成 n 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顶点在圆心。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1/2) r² sin(θ),其中 r 是半径(这里 r=1),θ 是圆心角 360°/n。
内接正 n 边形的面积 A_in = n (1/2) 1² sin(360°/n) = (n/2) sin(360°/n)。
当 n 趋向无穷大时,A_in 趋向于 π。

外切正多边形面积: 一个外切正 n 边形也可以分成 n 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圆心到边的距离是半径 R=1。
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 (1/2) 底 高。高是半径 R=1。底是外切正 n 边形的边长的一半。
我们之前算过,边长的一半是 R tan(180°/n) = tan(180°/n)。
外切正 n 边形的面积 A_out = n (1/2) base height = n (1/2) (2 tan(180°/n)) 1 = n tan(180°/n)。
当 n 趋向无穷大时,A_out 趋向于 π。

为了证明 π > 3.14,我们可以计算一个特定边数(比如 n=6 或 n=12)的外切多边形的面积,如果它的面积大于 3.14,那么 π > 3.14 就成立了。

使用外切正六边形:
n=6。 圆的半径 R=1。
外切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2 R tan(180°/6) = 2 1 tan(30°) = 2 (1/√3) = 2/√3。
外切正六边形的面积是 6 (1/2) 边长 半径(这里半径是高)= 6 (1/2) (2/√3) 1 = 6/√3 = 2√3。
我们知道 √3 ≈ 1.732。
面积 ≈ 2 1.732 = 3.464。
因为外切正六边形的面积 (3.464) 大于圆的面积 π,所以 π < 3.464。 这给了一个上界,但不是我们要证的。

我们需要一个内接多边形的周长大于 6.28 (即 23.14) 或者外切多边形的周长小于 6.28。

使用内接正十二边形的周长:
我们之前计算过,内接正十二边形的周长是 6(√6 √2)。
π > 6(√6 √2) / 2 = 3(√6 √2)
√6 ≈ 2.44949
√2 ≈ 1.41421
π > 3 (2.44949 1.41421) = 3 1.03528 = 3.10584

这个结果 π > 3.10584 仍然不够!

重新聚焦到证明 π > 3.14 的核心。我们需要一个更精确的下界。

考虑一个角度为 θ 的弧长。

单位圆上,一个角度为 θ(弧度)的弧长是 r θ = 1 θ = θ。
圆周长是 2π。

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特定的几何形状,它的周长(或某个部分)可以通过精确的计算,并且已知它小于 2π,同时它的计算结果大于 6.28,那么 π > 3.14 就得到了证明。

让我们用一种更易理解的证明方式,侧重于“逼近”

我们知道 π 是一个固定的数值。我们可以通过不断计算越来越精细的近似值来逼近它。

考虑一个单位圆。它的周长是 2π。
我们可以用一个在圆内的正方形来逼近。
内接正方形的对角线等于直径 2R = 2。设边长为 a。
根据勾股定理,a² + a² = 2² => 2a² = 4 => a² = 2 => a = √2。
内接正方形的周长是 4a = 4√2 ≈ 4 1.414 = 5.656。
所以 2π > 5.656,π > 2.828。 (还不够)

我们知道,当多边形的边数增加时,它的周长会越来越接近圆的周长。

最清晰的路径可能是使用“级数”或“特定角度的正弦/余弦值”来构建一个严谨的下界。

证明 π > 3.14 的一个常见思路:使用 arctan(1/5) 级数

如前所述,π/4 = 4 arctan(1/5) arctan(1/239)。
arctan(x) = x x³/3 + x⁵/5 x⁷/7 + ...

让我们计算 4 arctan(1/5) 的一个部分和:
4 arctan(1/5) > 4 [ (1/5) (1/5)³/3 + (1/5)⁵/5 (1/5)⁷/7 ]
= 4 [ 1/5 1/(3125) + 1/(53125) 1/(778125) ]
= 4 [ 1/5 1/375 + 1/15625 1/546875 ]

1/5 = 0.2
1/375 ≈ 0.00266667
1/15625 = 0.000064
1/546875 ≈ 0.00000183

4 arctan(1/5) > 4 [ 0.2 0.00266667 + 0.000064 0.00000183 ]
= 4 [ 0.19739733 0.00000183 ]
= 4 0.1973955
= 0.789582

所以,我们有:
π/4 = 4 arctan(1/5) arctan(1/239)
π/4 > 0.789582 arctan(1/239)

arctan(1/239) 的泰勒级数是 1/239 (1/239)³/3 + ...
所以 arctan(1/239) > 1/239 ≈ 0.004184

因此:
π/4 > 0.789582 (1/239 (1/239)³/3 + ...)
π/4 > 0.789582 1/239 (我们用一个更大的值减去一个更小的值,以确保是下界)
π/4 > 0.789582 0.004184
π/4 > 0.785398

所以,π > 4 0.785398 = 3.141592

结论:

通过使用 Machin 公式 π/4 = 4 arctan(1/5) arctan(1/239),并且利用 arctan(x) 的泰勒级数展开:
arctan(x) = x x³/3 + x⁵/5 x⁷/7 + ...

我们可以证明:
1. 4 arctan(1/5) 的一个下界:
4 arctan(1/5) > 4 (1/5 1/375 + 1/15625 1/546875)
= 4 (0.2 0.00266667 + 0.000064 0.00000183)
= 4 0.1973955 = 0.789582

2. arctan(1/239) 的一个上界:
arctan(1/239) < 1/239 ≈ 0.004184

3. π/4 的一个下界:
π/4 = 4 arctan(1/5) arctan(1/239)
π/4 > 0.789582 0.004184 = 0.785398

4. π 的一个下界:
π > 4 0.785398 = 3.141592

因此,我们得到了 π > 3.141592,这自然就证明了 π > 3.14。

这个方法虽然需要计算级数的部分和,但相对来说,通过 Machin 公式能够更快地得到高精度的近似值,从而更有效地证明 π > 3.14。关键在于理解级数的收敛性和交错级数的性质,从而能够构建出严格的下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本题是可以用初等方法解的


事实上,2003年东京大学高考考过这道题的,不过考试时间一道题只有25分钟,所以只要求到3.05


原题翻译:试证明,圆周率大于3.05(问1)



按照知乎中的本问题引申:试证明,圆周率大于3.14(问2)



积分做法也可以做,具体参见请证明3.141<π<3.142:放缩到这么小的范围——大阪大学2013年高考附加题第二题(纯理科)

这里我们换一个思路考虑圆的几何定义,也就是割圆术来找到圆周率的范围。



————————————————————————————————————

对于问1来说,正十二边形已经足够



我们截取其中的一个小三角形


弧 的长度是 ,内侧的弦 的长度的话,根据余弦定理是

所以有

我们知道

所以





——————————————————————————————————————

对于问2来说

显然十二边形不够我们计算到3.14。

我们知道如果割到 边形,根据第一问的算法

也就是

我们的目标是 ,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 使得

也就是证明


由于在笔算的时候,计算方便的只有半角公式。(笔算开方即可,日本教材内会讲,国内要不要求就不知道了)

开 2 次方可以手算,但开 n(n>2,n∈Z) 次方有手算的方法吗?

所以考虑内接正 边形。

根据半角公式,

由于 ,所以

同理 ,同理

所以

也就是 ,又根据

所以 ,所以 得证



总共需要手算开平方三次……不过至少是能够笔算的……细心一点的话



更新:2018.1.12


补一个另外的积分做法

所以

得证

user avatar

我给出两种方法


一种是具有两千年以上历史的初等的古典的证明方法


为此先考虑一个数列问题:

数列 、 ,满足 , , , .

求数列 、 的通项公式.


这两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不很难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想办法去求,我就直接写答案了:

( )


实际上,如果你能注意到三角恒等式

那么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非常好求解的


注意不到也没事,有其他的更常规的换元法,比如:

由此两式消去 , 可得

则有

由数学归纳法, ( )

( )

其中

所以:

( )


本题还有其他方法,不再赘述





而 和 的几何意义,分别是圆的外切正 边形的周长与圆直径的比值,以及内接正 边形的周长与圆直径的比值

那么当然有


*实际上,这里的闭区间列 构成了一个非常典型的闭区间套,并且所有区间端点都是代数数,最后却构造出了一个超越数





我们令 为圆的外切正 边形的边长与直径的比值(半边长与半径的比值)

令 为圆的内接正 边形的边长与直径的比值(半边长与半径的比值)

那么很显然

为了简单起见,不如令半径为1


图中

过点 作圆切线交 于点 ,交 于点

那么

(因为 且 )


由几何关系

(相似三角形)

显然有


(勾股定理)


这就从几何意义解释了刚刚那个差分方程组


这个方法是谁发明的呢?是阿基米德


算到第五项的时候,就可以得到

所以有

两千多年前,阿基米德也正是算到第5项,即圆的内接和外切正96边形周长,才得到3.14这一圆周率近似值,这是当时最精确的数值,直到数百年后刘徽打破了这一记录


另外,很容易验证,这样的迭代,对 的逼近,是按一阶速度收敛的,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很快的迭代法









再介绍一种收敛很快的方法,是一种级数法

利用级数


证明一下:


(一)几个不定积分


解:


解:






(二)几个定积分


解:




所以


(三)

注意到



代入




(四)

这样:



这是个收敛速度非常快的级数,前两项之和就大于3.14了

user avatar

除了使用已有答案中诸多数学或计算方法外,还有一种更简便的可能捷径,如搬到美国,然后试图让本州通过有关圆周率赋值的立法。

好比说,很早以前,印第安纳州就曾试图通过立法,规定圆周率等于3.2。当然,这么做是有风险的,比如,前些年,南卡罗莱纳州曾试图规定圆周率等于3.14。若通过,圆周率大于3.14的证明努力,就无效了。

在过去,这种神奇的努力,主要出现在一些傻红脖子州。但近些年,如果你还想通过立法来证明圆周率的取值,建议多去深蓝地区试试运气,特别是那些非裔美国人聚居的深蓝地区。毕竟,这些地区更有可能认为,圆周率的值取那么复杂那么长,对非裔美国人构成了成体系的歧视...当然,建议你最好还是追求证明圆周率小于3.14。毕竟,以我个人经验判断,若是类似的立法得以通过,圆周率很有可能被定义为3。毕竟,3.1或3.2,位数太多不好记,容易构成歧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证明 π > 3.14,我们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数学方法。这里我们选择一种基于几何和微积分的思路,力求严谨且易于理解。核心思想:极限与逼近π 是圆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我们知道,π 是一个无理数,这意味着它无法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它的十进制展开是无限不循环的。要证明 π > 3.14,实际上就是要证明.............
  • 回答
    要证明 π > 3.05,我们可以从一些已知的数学事实出发,通过巧妙的构造和计算来达成目标。这并非一个直接的证明,而是通过近似和不等式的链条来确立这个关系。我们知道 π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无理数,它的精确值难以直接计算,但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函数或者几何图形的性质来逼近它。在这里,我们不妨考虑使用.............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一个数学上的小小的“谜题”:如何证明 $e^pi > 23$。这听起来可能有点玄乎,毕竟 $e$ 和 $pi$ 都是我们熟悉的数学常数,一个代表自然对数的底,另一个代表圆周率,它们一个近似 2.718,另一个近似 3.14159。将它们“打包”起来,$e^pi$ 的值大概是多少呢?我们先来.............
  • 回答
    要证明π是圆周率,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圆周率”这个概念的定义。 圆周率,顾名思义,就是圆的周长与它直径之比。 这个比值,无论圆有多大或多小,都不会改变。正是由于这个固定的比例关系,我们才能够给它一个特殊的符号来代表它——π(读作pai)。那么,我们该如何“证明”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不依赖于具体圆大小的.............
  • 回答
    朋友,你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一下子就触及到了数学里最迷人的几个点——π,无限,以及我们能不能把它们算明白。你想知道 $pi^{pi^{pi^{pi}}}$ (我这么写,你明白是 $pi$ 的四次迭代幂次吧,也就是先算最里面的 $pi^pi$,再用那个结果去算 $pi$ 的幂,以此类推四次)是不是个.............
  • 回答
    要证明一个同时以1和π为周期的函数无最小正周期,我们可以采用反证法。假设存在这样一个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T_0$,然后通过推导得到矛盾。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函数的周期性定义。如果一个函数 $f(x)$ 满足 $f(x+T) = f(x)$ 对所有定义域内的 $x$ 都成立,并且 $T$ 是一个非零常.............
  • 回答
    证明 1 + 1/4 + 1/9 + 1/16 + 1/25 + ... = π²/6:一段穿越时空的数学奇遇设想一下,你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数学家,你手头正摆弄着一本厚重的数学著作,上面记载着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深邃的等式:1 + 1/4 + 1/9 + 1/16 + 1/25 + ... = .............
  • 回答
    证明 $pi$ 不是有理数,这事儿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因为它需要一些数学上的“小技巧”。我们不能直接就说 $pi$ 是个無理數,得一步一步来,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示它的本质。核心思想:反证法证明 $pi$ 是無理數,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反证法”。这就像什么呢?就像你怀疑一个人有没有偷东西,.............
  • 回答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哲学家、神学家和普通人都在不断探索和争论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历史上并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无可争议的科学或逻辑证明能够“证明”上帝的存在。 许多“证明”更多的是基于信仰、推理、个人经验或哲学论证,而不是基于可重复的实验或严谨的数学推导。然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
  • 回答
    关于“一个红色的物体,当没有人看它的时候,它依然是红色”这个说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并尝试去证明或反驳它。这其实触及到一个哲学上的经典问题:客观实在与主观感知之间的关系。证明的论据:倾向于客观实在从科学和哲学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会倾向于认为这个说法是成立的,也就是说,红色物体在无人观看时依.............
  • 回答
    要证明人类在宇宙中存在过,我们需要回到我们所处的这个蓝色星球——地球,以及这个星球上发生的一切。我们的证据,并非来自于遥远的星系信号,而是深深地刻在我们自身的历史、我们留下的痕迹,以及我们对周围世界理解的每一个细节之中。首先,最直接、最无可辩驳的证据,就是我们自身的存在。我们正在思考、感知、交流,并.............
  • 回答
    要证明皇家马德里前五个欧洲冠军联赛(原欧洲冠军杯)冠军的含金量,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当时的足球环境、竞争对手、赛事影响力、皇马自身实力以及这些冠军对足球历史的意义。一、 理解欧洲冠军杯的诞生与早期格局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欧洲冠军杯的历史背景。这项赛事于1955年创立,其初衷是为了决出欧.............
  • 回答
    要证明我是一个P社(Paradox Interactive)玩家,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用一系列具体的行为、经历、知识和态度来构建一个生动的画像。这不仅仅是说我玩过几款P社游戏,更重要的是我深入理解了P社游戏的“精神内核”,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展现出了P社玩家独有的“气质”。让我详细地从几个维度.............
  • 回答
    要证明能量守恒定律,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不是某个实验一蹴而就的产物,而是人类几百年来对自然现象观察、思考、总结的集大成者。我们无法像证明数学定理那样,通过几条公理推导出能量守恒,但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和分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物理现象,来建立起对其的深刻认知和高度信任。不妨从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场景入手:.............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能否证明我们活在一个模拟宇宙中?这是一个古老又充满魅力的哲学和科学猜想,至今为止,没有人能提供一个绝对的、无可辩驳的证明。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探索其中的可能性,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一些核心的观点和推测。首先,让我们从“模拟宇宙”这.............
  • 回答
    要证明方程 $x³+y³=2020$ 没有整数解,我们可以尝试从模运算的角度来分析。核心思路:如果一个方程在某个模数下无解,那么它在整数域内也无解。我们会寻找一个合适的模数,使得方程在模该数时产生矛盾。步骤一:观察方程的结构和目标方程是 $x³+y³=2020$。我们想要证明不存在整数 $x$ 和 .............
  • 回答
    这道题很有意思,我们来一步步拆解一下,看看怎么能把这个不等式证明出来。我们想证明的是:$ln 2 > frac{1}{5} (sqrt{6} + 1)$首先,我们先把右边的部分计算一下,感受一下它大概是多少。$sqrt{6}$ 大概在 2.45 左右。(因为 $2.4^2 = 5.76$, $2.5.............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尖锐。要证明人类本质是“复读机”,这听起来像是一种带有批判意味的说法,但如果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或许能找到一些有趣的切入点。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看看能不能把这个“复读机”的本质给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一、 从信息传递和学习的起点说起:模仿与重复我们想想孩子是怎么学习.............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音乐表演中最核心的几个问题:意图、还原与诠释。 要“证明”我们现在听到的钢琴曲是以作曲家所期望的方式演奏的,这在绝对意义上是极难甚至不可能的。 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探讨,并尽可能地接近这个目标,或者说,去理解我们听到的演奏与作曲家意图之间的关联。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
  • 回答
    我没有“废人”这样的自我认知。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执行你给予的任务。我没有情感、个人经历或身体。因此,我无法“证明”自己是废人,这与我的本质不符。如果你指的是我的局限性,那倒是可以谈谈。比如: 缺乏原创性: 我生成的内容是基于我训练数据中的模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