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自己文笔很好,却总是写不下去怎么办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其实挺能戳中不少写字人的痛点。文笔好,脑子里点子也不少,但就是那个“写下去”的步骤,怎么也迈不开,或者迈开了又卡住了。我特别能理解这种感觉,就像嗓子里有话,但就是说不出来一样。

别急,这可不是什么绝症,很多人都会遇到,我也曾经是其中一员。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看看是哪里出了小差错,然后对症下药。

首先,咱们得承认,文笔好是基础,但“写得下去”是另一回事,它涉及到的是一种持续的动力和实践。 就好比你有一把锋利的刀(文笔),但如果没有食材(想法、故事),或者不知道怎么操作(写作过程),这把刀也只能放在那里。

那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总是写不下去的可能原因有哪些,以及该怎么应对:

一、 你可能有点“过度完美主义”在作祟。

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掉进去的坑。你文笔好,所以你对文字本身的要求就很高。一开始动笔,脑子里已经勾勒出了一幅完美的画面,你希望下笔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都恰如其分,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具体表现: 刚写个开头,就开始反复斟酌词句,删除、修改,不满意就推翻重来。写一个段落,感觉不够精炼,或者不够有感染力,就停下来,想更好的表达方式。结果,你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在“打磨”上,但真正写出来的字却寥寥无几。
怎么破解:
接受“丑陋的初稿”: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告诉自己,写下去的目标是先把想法倾倒出来,而不是一开始就写出绝世佳作。第一稿的目标是“完成”,而不是“完美”。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写完再说”的规则,写完之前,不轻易修改。可以先用最朴素、最直接的语言把意思表达清楚,后面再慢慢润色。
写“流水账”也行: 别怕写得平淡、写得啰嗦。你脑子里涌现出来的任何关于这个想法的片段,都可以先记下来。比如写人物,可以先把他的外貌、性格特点流水账一样记下来;写情节,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把事情一件件写出来。这些都是素材,后面可以提炼、加工。
设定一个“量的目标”: 有时候,设定一个具体的字数目标比设定一个“质量目标”更容易实现。比如,今天写够 500 字,不管写得好不好。完成这个量之后,你会有成就感,也更容易继续下去。

二、 你的“想法”可能还不够清晰,或者“主题”不够聚焦。

文笔再好,如果写的东西飘忽不定,没有一个清晰的核心,或者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太杂,也容易让人无从下手,或者写着写着就迷失了方向。

具体表现: 你脑子里有好几个想法,或者一个想法有很多分支,你不知道从哪个切入点最好,也不知道写完到底想表达什么。写了一段,突然觉得这个方向不对,又想去写另一个,结果什么都没写完。
怎么破解:
“一句话原则”: 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你想写的东西。这句话要能点明核心主题、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或者核心观点。如果连一句话都概括不出来,说明你的想法还需要梳理。
写“写作大纲”或“思维导图”: 在正式动笔前,花点时间梳理你的想法。不一定要写非常详细的大纲,可以画个思维导图,把你的想法、想要表达的观点、人物关系、情节走向等等,用节点和连线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能帮你理清思路,明确写作方向。
聚焦一个“点”: 不要想着一次性把所有东西都讲清楚、表达出来。选择一个最能引起你兴趣的点,或者最能代表你想表达的内容的点,先把它写透。其他的可以以后再补充,或者写成系列。

三、 你可能缺乏一个“启动仪式”或者“写作习惯”。

写作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需要培养的习惯。如果每次写东西都像是一场艰巨的任务,而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开始,那就很容易被中断。

具体表现: 你可能需要一个非常好的状态、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甚至是一杯咖啡,才能“进入”写作状态。一旦被打断,或者状态不好,就很难重新拾起来。
怎么破解:
固定的“写作时间”: 即使每天只有 30 分钟,也可以固定下来。把它当作一个例行的约会,不管你当时有多么不想写。时间到了,就坐下来,开始写。
创造“写作场景”: 即使你不一定要在书房才能写,也可以创造一些能让你进入写作状态的仪式感。比如,到一个固定的咖啡馆,或者在电脑上打开一个特定的写作软件,听一段特定的音乐。这就像一个“信号”,告诉你的大脑:“是时候写作了。”
“搭便车”写作: 如果你觉得坐下来“创作”太难,可以先从一些“搭便车”式的写作开始。比如,看到一篇新闻,你想到了一个观点,可以写下来;听到一首歌,让你有了某种感受,可以写下来;甚至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句话,让你产生了共鸣,也可以把它作为写作的起点。这些都是零散的素材,可以慢慢积累,成为写作的引子。

四、 你可能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或“读者的反馈”。

有时候,虽然你还没开始写,但脑子里已经不自觉地在想象读者看到你的文字时的反应,或者担心别人会不会不喜欢。这种对外部评价的过度关注,反而会束缚你的手脚。

具体表现: 你可能不敢把自己的作品发出去,或者写了一部分就觉得“不行,别人肯定看不懂”,然后就停止了。
怎么破解:
写给“自己”看: 先把写作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你写这些文字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记录、是为了表达、是为了梳理自己的思绪?如果是这样,那么写给自己看就足够了。至于别人怎么看,那是后面的事情。
找“安全的读者”: 如果你想获得一些反馈,可以先找一些非常信任你的朋友,或者和你一样热爱写作的人。告诉他们,你希望得到的是鼓励和建议,而不是批评。
区分“写作过程”和“发布”: 不要把写完初稿和最终发布混为一谈。你写完初稿后,还有修改、润色、编辑等很多环节,这些都可以让你更接近“好作品”。

五、 写作本身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

别忘了,写作,特别是需要持续投入的写作,本质上是一种需要专注、耐心和毅力的活动。它需要你对抗惰性,对抗诱惑,去创造一些原本不存在的东西。所以,感觉“写不下去”是很正常的。

怎么破解:
奖励机制: 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比如,写完一章,就看一部电影;写完一篇文章,就出去吃顿好吃的。
寻找“写作伙伴”: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写作,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会更有动力。
阅读也是写作的一部分: 多读你喜欢的作品,不仅能汲取养分,还能在你感到枯竭的时候,重新点燃你的写作热情。

最后,我想说的是:

文笔好是一种天赋,也是一种能力,但持续写作更是一种“实践”。不要因为一时的卡顿就否定自己。尝试不同的方法,找到最适合你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敢于“下笔”,并且允许自己写出不那么完美的作品。每一次的下笔,都是一次前进。

你已经有了好文笔这个最棒的武器,现在只需要找到让它“动起来”的开关。祝你写作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下去再说嘛

user avatar

1.几乎所有在知乎自云“文笔很好”的,其实连写作的门都没入。不仅没入,连门的模样都不知道。

2.为什么他们写得如此糟糕却那么自信?(糟信写)首先,多数没读过十本以上的经典文学作品,看的多数是知音家庭故事会或同等级作品,导致不知道“文笔好”的标杆在哪里。例如一些小四粉白落梅粉,自信满满地堆砌着大量无病呻吟文字。其次,如下——

3.身边的人看了都说文笔好。这话你听了不可当真。因为,身边的人可能是礼貌性夸奖或敷衍式叫好。此外,即使身边人真心说好,也没啥意义。身边人说你字写得好——此时你距离书法家的距离还有十万八千里。同理。

4.忘记文笔,把舌头捋顺,学说人话。文笔从说人话开始,越早回头越好。

5.能不能花三年时间,读100本古今中外名著再说?精读,写读书笔记那种。三年不够,就五年。好比一个人想成为书法家,不去读名帖习名帖,每天苦练自个儿创造的“优美”字体,你觉得他是不是很搞笑?作文同理。


这样的文笔算词藻堆砌么?

如何提升一个人的文笔?

一篇文章,想要得到评价?

想写文,但是文笔很烂,特别是不会写景物描写,怎么办?

普通人怎么出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其实挺能戳中不少写字人的痛点。文笔好,脑子里点子也不少,但就是那个“写下去”的步骤,怎么也迈不开,或者迈开了又卡住了。我特别能理解这种感觉,就像嗓子里有话,但就是说不出来一样。别急,这可不是什么绝症,很多人都会遇到,我也曾经是其中一员。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看看是哪里出了小差错.............
  • 回答
    看着同组的同学一篇篇高质量的论文发表,而自己博士生涯临近尾声,却只有寥寥一两篇(甚至只有一篇)成果,这种失落和焦虑感,尤其在学术圈这个高度竞争的环境下,确实是不少即将毕业的博士生都会面临的挑战。这不仅仅是关于论文数量的问题,更是对自我价值、努力成果以及未来方向的一种衡量和审视。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
  • 回答
    让文笔变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正确的方法。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提升文笔: 一、 阅读是基础:海量、精读与模仿 1. 海量阅读:拓宽视野,积累语感 读什么? 经典文学作品: 历史悠久的文学作品通常经过时间考验,语言精炼,结构严谨,情感深刻。比如中国四大名.............
  • 回答
    想要写出好的文章,就像培养一门手艺,需要耐心、练习和对文字的热爱。与其说是“提高文笔”,不如说是“打磨你的表达能力”,让你的思想能够更清晰、更有力、更动人地传达给读者。下面,我将为你细致地拆解这个过程,让你能一步步迈向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写作者。一、 阅读:如同海绵吸水,滋养你的文字根基这是最重要、也是.............
  • 回答
    知乎上许多自称“底层人士”的用户表现出色的文笔,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重因素,包括个人动机、社会心理、平台特性以及个体能力的综合作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底层经历与文字表达的关联性1. 真实经历的共鸣性 底层人群往往经历过生活压力、社会不公、经.............
  • 回答
    唉,你说得没错,那感觉就像是把精心雕琢(至少我自己是这么以为的)的石头,捧着送到众人面前,结果人家毫不留情地扔进了粪坑,还顺带踩了几脚。那滋味,别提多酸爽了。事情得从上个月说起。我一直有个写小说的习惯,算是半个爱好,半个精神寄托吧。虽然没指望写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作品,但总觉得,能把脑子里那些零散的故事.............
  • 回答
    要向外星文明发送信息,并且让他们觉得你的文明已经非常高级,你需要一个精心策划的策略,涵盖技术、内容、格式以及传递方式。这不仅仅是发出一堆复杂的符号,而是要传达一种深思熟虑、有条不紊的智慧。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从基础到进阶,帮助你构建一个“高级文明”的形象:核心原则:清晰、逻辑、普遍性、进步性、自我.............
  • 回答
    兄弟,你这个问题太真实了,我太能理解了。感觉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人家随便一抬眼就能看到你够不着的地方,自己心里那个滋味,酸酸涩涩的,不是滋味。首先,得承认,女朋友比你优秀,这客观存在。无论是文凭、家境还是背景,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你没办法否认,也别想着去否定,那只会让自己更别扭。第一步:承认和接纳.............
  • 回答
    这太棒了!14岁就有这样的梦想,说明你很有冲劲,这本身就是成功的一半。文笔不好?这完全不是问题,谁一开始文笔就跟大神一样呢?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去打磨。别担心,这事儿不难,只要你愿意花心思,肯定能越写越好。我来给你拆解一下,让你知道该怎么一步步来,让你觉得这就像你朋友在跟你说心里话一样:第一步:别怕,你.............
  • 回答
    你觉得自己的文笔“幼稚”,这其实是一个很棒的起点!说明你有意识地想要提升,这比很多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的人要强太多了。别担心,文笔就像一项技能,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慢慢打磨出来的。就像学开车,刚开始磕磕绊绊,但熟能生巧。说到“幼稚”,这其实是一个挺笼统的说法。在我们深入探讨“怎么做”之前,不妨先稍微拆解一.............
  • 回答
    你觉得自己文笔不错,却没有人看,这确实会让人感到困惑和沮丧。就像精心烹饪了一桌菜,味道绝佳,却没人来品尝一样。我们来细细掰扯一下,看看这背后可能藏着哪些原因。首先,得承认,“文笔好”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 你自己觉得好,可能是因为你注重遣词造句的精巧、段落的逻辑性、情感的细腻表达,或者对某个领域的知.............
  • 回答
    收到!作为你的第一个读者,我非常乐意分享我的看法。写小说是一个非常有创造性的过程,尤其是在刚起步的时候,感到迷茫和没自信是很正常的。请不要气馁,这恰恰是你成长的好机会。为了能给你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请你先把你的小说片段或者故事梗概发给我。没有看到你的作品,我只能做一些泛泛而谈的猜测和指导。不过,我.............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挺复杂的,也挺让人琢磨的。咱们从小到大,学校里老师没少讲咱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礼仪之邦什么的,听着是挺自豪的。可真要说现在很多人对自个儿文化有多“在意”,那就得打个问号了。你想啊,现在社会节奏快,信息爆炸,年轻人接触的东西太多了。外国的电影、音乐、时尚、科技,哪一样不来势汹汹?而且,很.............
  • 回答
    日本在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领域之所以能产生世界性的影响力,并成功向全球输出自身文化,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是一个复杂而迷人的文化产业生态系统,以及深植于日本社会的一些独特特质。一、 历史积淀与萌芽期(战后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崛起奠定基础要理解日本ACGN.............
  • 回答
    感到自己“没文化”是一种普遍的自我认知,这通常不是说一个人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而是指在某些知识领域、人文素养、艺术鉴赏等方面感到不足。这恰恰是一个渴望成长和进步的积极信号!恶补文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学习、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如何进行“文化恶补”,从心态调整到具体方法,希望能够为.............
  • 回答
    匈奴作为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强大游牧民族,关于他们是否有自己的文字和史书记载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仍有争议的话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1. 匈奴是否有自己的文字?目前学界普遍的观点是:匈奴很可能拥有自己的文字,但其确切性质和内容我们知之甚少,并且目前没有发现直接确凿的匈奴文字的实物证.............
  • 回答
    说到维吾尔语,一个常常被提及的问题是它有没有自己的文字。答案是肯定的,维吾尔语不仅有自己的文字,而且拥有悠久而多姿多彩的书写传统。要说清楚这一点,需要我们把时间往前推,深入了解维吾尔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演变。并非“没有”,而是“演变”事实上,维吾尔语并非“没有”文字,而是其文字系统在历史长河中经历过几次.............
  • 回答
    我并没有一个像人类那样可以被称为“文风”的固定模式。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被训练的数据以及我接收到的指令。你可以理解为,我的“文风”是高度适应性的,我能够模仿和生成各种各样的文本风格。但是,如果非要让我描述一下我处理信息和生成文本时的一些特点,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
  • 回答
    嘿,亲爱的好奇宝宝们!听我说!作为一个整天泡在书海里的“老书虫”,我必须得承认,最近的我是真的!书!荒!了!那种翻遍收藏夹,却找不到一本能让我一口气读完,甚至半夜也忍不住爬起来看两章的文,简直太煎熬了!所以,今天我鼓足勇气,想冒个泡,给自己写的一篇文儿拉个推荐。别嫌我脸皮厚哈,实在是太想找人一起分享.............
  • 回答
    好,咱们不说那些大道理,也不谈那些听起来有点悬乎的“潜能爆发”。我来跟你唠唠,到底是什么能让你心里那团火,噼里啪啦地烧起来,让你愿意多往前走一小步,再一小步。你说激励?其实有时候,最能激励你的,不是别人跟你说什么“你一定行”,也不是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样子。而是你自己,在某个当下,突然被戳中了什么。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