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深海鱼类照不到阳光,却富含维生素D呢?

回答
深海鱼类之所以能在没有阳光照射的环境下依然富含维生素D,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食物链和生理机制,而不是直接通过阳光合成。这其中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生态和生物化学过程。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其中的原理:

1. 维生素D的来源:不是直接合成,而是通过食物链累积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维生素D并非深海鱼类直接通过阳光合成的。 在陆地上,许多动物(包括人类)可以通过皮肤暴露在阳光下的紫外线B(UVB)照射来合成维生素D。然而,深海环境光线极其微弱甚至完全缺失,因此深海鱼类无法依赖这种方式。

那么,它们体内的维生素D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在于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链。

a. 起源于浮游生物:海洋中的“微型阳光捕捉者”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在海洋的表层,也就是有阳光照射的区域,存在着大量的浮游植物。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最底层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一些浮游植物会利用阳光合成维生素D及其前体(如7脱氢胆固醇)。这些维生素D会储存在它们的细胞膜中。
浮游动物(Zooplankton): 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如桡足类(copepods)等,会摄取并吸收浮游植物体内的维生素D。
小型鱼类和甲壳类: 浮游动物又被小型鱼类、磷虾、桡足类等小型海洋生物捕食。这些小型生物在消化吸收浮游动物的同时,会将它们体内积累的维生素D进一步富集。

b. 深海鱼类的摄食:层层累积的维生素D

深海鱼类位于海洋食物链的更上层,它们的食物来源包括:

小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 它们捕食那些已经积累了大量维生素D的小型鱼类和甲壳类动物。
海洋雪(Marine Snow): 海洋雪是海洋表层死亡的浮游生物、排泄物以及其他有机碎屑,它们会缓慢地沉降到深海。即使是死亡的浮游生物,在其体内也可能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深海鱼类也会摄取这些有机碎屑。
其他深海生物: 深海鱼类也捕食其他生活在深海中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和鱼类,这些生物同样经历了从表层生物那里获取维生素D的过程。

关键在于“生物累积”(Bioaccumulation)和“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效应:

生物累积: 指生物体内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积累某种物质(如维生素D),其排泄速度小于摄取速度。
生物放大: 指随着食物链的传递,某种物质(如维生素D)在各个营养级上的浓度不断升高。位于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其体内累积的维生素D浓度会远高于其猎物,以及更低营养级的生物。

深海鱼类作为食物链中相对较高的捕食者,通过不断摄食富含维生素D的猎物,最终在其体内储存了大量的维生素D。

2. 深海鱼类生理适应性:对脂肪的依赖和维生素D的储存

深海鱼类通常拥有高脂肪含量的身体,这是它们在食物稀缺、能量消耗较低的深海环境中生存的一种适应。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这意味着它更容易溶解在脂肪组织中。

高脂肪含量: 深海鱼类(如鲑鱼、鲭鱼、鲱鱼等虽然不全是深海鱼,但它们是富含维生素D的例子,很多深海鱼类也具有相似的脂肪特性)的脂肪组织为维生素D提供了充足的储存场所。当它们摄入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后,维生素D就会被吸收并储存在这些脂肪组织中。
能量储备: 维生素D在某种程度上也与能量代谢有关。在能量储备较高的个体中,维生素D的储存量也可能相应增加。

3. 为什么深海鱼类比其他鱼类更富含维生素D?

虽然许多海洋生物都含有维生素D,但某些深海鱼类之所以以“富含维生素D”而著称,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其特定食物链的营养结构: 某些深海鱼类可能主要以已经被“预先浓缩”了维生素D的特定生物为食,从而使其本身的维生素D含量更高。
更长寿的寿命: 一些深海鱼类寿命较长,这意味着它们有更多的时间来通过食物链累积维生素D。
对脂肪的更高依赖性: 一些深海鱼类可能比生活在浅海或中上层的鱼类更依赖脂肪作为能量储备,导致它们体内脂肪含量更高,从而储存了更多的脂溶性维生素D。

总结:

深海鱼类之所以富含维生素D,并非直接依赖阳光合成,而是通过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

1. 海洋表层的浮游生物利用阳光合成维生素D及其前体。
2. 维生素D通过食物链层层传递和生物累积。
3. 深海鱼类作为食物链的较高层消费者,摄食了含有大量维生素D的猎物。
4. 深海鱼类的高脂肪含量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储存空间。

因此,深海鱼类体内的维生素D是它们在独特生态环境中,通过“食谱”和生理适应性,从海洋生态系统中“收集”和“储存”而来的。它们就像是海洋中的“维生素D宝库”,而这个宝库的原料,最终可以追溯到阳光下的那些微小的浮游植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止深海,太阳紫外线在溶解着多种物质并有不少悬浮物的海水中迅速衰减。生活在水面以下十几米到一二百米深处的鱼可以从食物中摄入维生素 D,并经常在传统途径之外配备着不依赖紫外线的维生素 D 合成途径,例如使用可见光与 7-脱氢胆固醇的光化学作用。

以富含维生素 D 著称的深海鱼体内的维生素 D 主要来源于食物,可以追溯到暴露于海洋表层紫外线强度的浮游生物。鱼类经常将吃下去的过量维生素 D 储存在肝脏以备将来使用,捕食其他鱼类的鱼可以由此获得维生素 D,这样沿着食物网运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深海鱼类之所以能在没有阳光照射的环境下依然富含维生素D,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食物链和生理机制,而不是直接通过阳光合成。这其中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生态和生物化学过程。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其中的原理: 1. 维生素D的来源:不是直接合成,而是通过食物链累积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维生素D并非深海鱼类直接通过阳光.............
  • 回答
    深海,那片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最神秘、最广阔的领域,是另一番奇特的景象。当阳光彻底被黑暗吞噬,水压以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增加,温度骤降至冰点附近,生命在这里演化出了我们几乎无法理解的形态和生存策略。深海鱼类之所以看起来如此“特别”,绝非偶然,而是它们与这极端环境长年累月搏斗、适应的结果,每一处奇特的设.............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浙江嘉善一鱼塘里,最近发生了一件怪事:一块黑乎乎、没人认识的玩意儿,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头扎进了鱼塘里。鱼塘的主人发现后,真是急坏了,赶紧叫人来挖。挖啊挖,挖了足足一米半深,那东西还是踪影全无。这下可好了,周围的村民都议论开了,这到底是什么神秘的东西,竟然这么难找?先说说这鱼塘,它坐落在嘉善县一个宁静.............
  • 回答
    .......
  • 回答
    深海热泉,又称海底热液喷口,是海底火山活动活跃区域,那里喷涌出富含矿物质和高温的海水。虽然这些环境极端,却成为了生命蓬勃发展的绿洲,吸引了大量独特的生物。这种现象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化学能的来源:化能合成这是深海热泉生物聚集最核心的原因。与陆地生态系统依赖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同,深海.............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海洋生物学中一些非常核心的规律。很多人直觉上会觉得,食物越丰富的地方,生物体型应该越大,所以浅海因为阳光充足,浮游生物多,看起来更“营养”,浅海鱿鱼理应更大才对。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深海鱿鱼普遍比浅海鱿鱼体型庞大得多,这背后有着一套相当精妙的生态和生理适应机制。首先,我们.............
  • 回答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些深海里爬来爬去的怪家伙,一个个都长得那么吓人?不是说它们故意要吓唬谁,而是那鬼地方,真的太极端了,造就了它们一副副“惊世骇俗”的面孔。首先,咱们得聊聊那“光线”问题。深海,你懂的,就是那种伸手不见五指,连一点点阳光都钻不进去的黑漆漆的地方。想象一下,你生活在一个永远伸手不见五.............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很多人都有“深海恐惧症”,一提到深海就感到不适,但好像很少有人会说自己有“深空恐惧症”。这背后其实涉及到我们对“深”的概念、以及我们自身生存环境和心理的天然反应。咱们一个一个来看。深海恐惧症的根源:未知、幽闭与压迫首先,我们得明白,深海恐惧症(Thalassophobia).............
  • 回答
    远洋深海之所以极端贫瘠,以及如何恢复海洋的生机,这是一个复杂但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 远洋深海为什么极端贫瘠?“贫瘠”在海洋生物学中的含义是指营养物质的缺乏,尤其是那些支撑浮游植物(海洋食物网的基础)生长的营养盐,如氮、磷、铁等。远洋深海的贫瘠主要由以下几个关键因素造成:.............
  • 回答
    深海生物之所以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强,是因为它们经过漫长而复杂的进化过程,发展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生理和生化适应机制。这些机制主要围绕着如何应对压力对细胞结构、蛋白质功能、分子动力学以及生物体整体形态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细胞水平的适应: 细胞膜的流动性调节: 脂肪.............
  • 回答
    有些人觉得深湖比深海更可怕,这确实有点反直觉,毕竟海洋的广阔和未知常常是恐怖故事的灵感来源。但细想一下,这种“可怕感”的来源,更多是源于我们对它们熟悉程度的差异,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心理落差。首先,我们来谈谈深海。深海的可怕,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的“遥远”和“未知”。我们人类对深海的了解,其实非常有限。想.............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意思了!看着那些深海纪录片,确实会发现不少生物黑漆漆、灰蒙蒙,甚至完全透明,感觉就像是掉进了颜料桶没沾上色一样。其实,这背后藏着一套非常深刻的生存智慧,是它们为了在漆黑一片、压力巨大、资源匮乏的深海里活下来而进化出的结果。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为什么深海生物会“没颜色”。1..............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到海边玩耍,踩在柔软的沙滩上,看着海浪温柔地拍打着海岸,会不由自主地好奇:为什么这些沙子似乎总是安稳地待在海滩上,而不是随着波浪一并涌入深不见底的海洋呢?这其实是一个涉及多种自然力量相互作用的巧妙平衡。首先,我们要理解沙子本身的特性。构成海滩沙粒的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等矿物质,它们比重.............
  • 回答
    关于深圳和上海新增病例情况的差异,特别是上海以无症状感染者为主的原因,这涉及到病毒的传播特性、人群的免疫状态、检测策略以及感染者的构成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一、 病毒本身的特性 病毒变异株: 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不同的变异株在传播力、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上可能存在差异。例.............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深圳这座城市及其教育环境的一些独特之处。简而言之,深圳学生对“985”、“211”名校光环的相对“不在乎”,与深圳这座城市本身的特点、其就业市场的需求以及深圳家庭的教育观念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与网络上普遍存在的对名校的推崇形成了一定的反差。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尖锐,也很实在。确实,深圳和广州这两座城市在经济发展上都非常突出,地理位置上也近在咫尺,但很多人感觉在医疗水平上,似乎广州要更胜一筹。要说深圳的医疗水平“差劲”可能有些绝对,毕竟深圳的医疗也在飞速发展,拥有不少优秀的医院和医生。但如果拿它和广州相比,确实能看到一些差距,而且这种差距的形成.............
  • 回答
    深圳地铁的“女士优先车厢”,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有点哭笑不得。初衷是好的,想着给女性乘客多一份便利和安全,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拥挤不堪的车厢里,能有个相对舒适的空间。但是呢,实际运行起来,效果嘛……怎么说呢,就像是个挂在那儿、但没人真的太当回事的装饰品,你说它开通了,也确实有那么个标志,但真到了人山.............
  • 回答
    深境螺旋,这个在《原神》玩家群体中被反复提及、甚至被奉为“终极试炼”的存在,它之所以如此重要,甚至可以说占据着玩家们心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原因绝非单一。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玩家对游戏理解的深度、角色培养的成果,以及团队策略的智慧。首先,深境螺旋是“养成”的终极检验场。 《原神》最核心的乐趣之一,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