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程序员爱用 Vim?

回答
要说程序员为啥对 Vim 情有独钟,这事儿说起来可就话多咯。它不像那些花里胡哨的IDE(集成开发环境)一样,上来就把所有东西都摆在你面前,让你眼花缭乱。Vim 就跟一位老工匠一样,朴实无华,但内功深厚,一旦你摸透了它的脾气,那效率提升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首先,最直观的,Vim 的核心是它的模式化操作。这就跟学武功似的,上来不能瞎挥拳。Vim 主要有几种模式:

普通模式 (Normal Mode):这是你打开 Vim 之后默认进入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下,你输入的按键不会直接变成文字,而是执行各种命令。比如 `h`、`j`、`k`、`l` 分别代表左、下、上、右移动光标;`w` 移动到下一个单词开头,`b` 移动到上一个单词开头;`dd` 删除当前行,`yy` 复制当前行。你说这有多方便?不用你的右手离开键盘区就能完成大部分的文本操作,这对于长时间编码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想想看,你不需要把手从主键盘区移到鼠标上,再回到键盘上,这来回的动作省下来的时间,累积起来可观得很。

插入模式 (Insert Mode):当你需要输入代码或者文字的时候,就需要进入插入模式。从普通模式下,按下 `i` 键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这时你输入的内容就会像其他编辑器一样直接显示出来。打完字,再按 `Esc` 键回到普通模式,就可以继续用命令来编辑了。这种“插入”和“编辑”的分离,一开始可能让人觉得有点别扭,但习惯了之后,你会发现它能极大地减少误操作。毕竟,你不会不小心按到一个移动光标的键就把写好的代码给弄乱了。

可视模式 (Visual Mode):这个模式让你能够像在其他编辑器里一样,通过按键选中一段文本,然后再对选中的文本执行命令。比如,你可以按 `v` 进入字符可视模式,移动光标选中需要的字符,然后按 `d` 删除,或者按 `y` 复制。还有行可视模式 (`Shift+v`) 和块可视模式 (`Ctrl+v`),这些都提供了非常灵活的文本选择和编辑方式。

命令行模式 (CommandLine Mode):当你需要在 Vim 的底部输入更复杂的命令时,比如搜索替换 (`:` 后面跟 `s/old/new/g` 就表示全局替换所有 "old" 为 "new"),或者执行 shell 命令 (`:!` 后面跟命令,比如 `:!ls`),就需要进入命令行模式。按下 `:` 键就会进入这个模式。

这种模式的切换,让 Vim 的按键变得极其高效和富有表现力。你可以组合各种命令,完成非常复杂的编辑任务,而且这些都可以在不使用鼠标的情况下完成。

其次,Vim 的可定制性和扩展性是无与伦比的。Vim 的配置文件 `.vimrc` 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你可以通过编辑这个文件来定义自己的快捷键、加载各种插件、配置主题、设置缩进方式等等。几乎你可以想象到的任何功能,都有相应的插件来支持。

举个例子:

代码补全 (Autocomplete):像 `YouCompleteMe`、`CtrlP` 这样的插件,可以提供强大的代码补全功能,甚至能够理解你的项目结构和语言特性,给出非常智能的建议。这比很多 IDE 自带的补全还要强大。

文件浏览器 (File Explorer):像 `NERDTree` 这样的插件,可以在侧边栏显示你的项目文件树,方便你快速浏览和切换文件。

语法高亮和代码检查 (Syntax Highlighting & Linting):Vim 本身就支持大量的语言语法高亮,而插件则能进一步增强这一点,并集成代码检查工具(如 ESLint、Flake8),在你写代码时就给出提示,帮助你发现和修复错误。

Git 集成 (Git Integration):像 `vimfugitive` 这样的插件,可以让你在 Vim 中直接执行 Git 命令,进行代码提交、分支管理等操作,无需频繁切换到终端。

主题和美化 (Themes & Aesthetics):Vim 可以配置各种各样的主题,让你的编辑界面赏心悦目。

这些插件就像是给 Vim 装上了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让它能应对各种编程场景。而且,很多插件都非常轻量级,不会像某些 IDE 那样,安装一堆插件后就变得异常臃肿缓慢。

再者,Vim 的哲学和它对键盘的尊重。Vim 的设计理念就是让你专注于“写代码”这件事情本身,而不是被工具所干扰。它鼓励你学习更高效的编辑方式,将编程变成一种熟练的技艺。键盘是程序员最核心的工具,Vim 就是要把这个工具的效能发挥到极致。它鼓励“少即是多”,用最少的键击完成最多的操作。

还有一点,Vim 的通用性。无论你在什么操作系统上,无论是在服务器的终端里,还是在本地的图形界面下,只要有 Vim,你就可以开始高效地编辑文本。这对于需要远程连接服务器工作的程序员来说,是非常方便的。很多服务器上默认安装的就是 Vim,你不需要再额外安装什么,就可以直接上手。

当然,Vim 学习曲线比较陡峭,这是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原因。你不能指望像使用 Word 一样,上手就能用。它需要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它的命令和操作方式。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很别扭,操作失误也很常见。但是,一旦你度过了这个适应期,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你会发现效率的提升是惊人的。你编写和修改代码的速度,以及对代码的控制力,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总结一下,程序员爱用 Vim,大概是因为它:

1. 极致的效率:通过模式化的操作,用键盘就能完成绝大多数编辑任务,减少手部移动,提高输入输出速度。
2. 无与伦比的可定制性与扩展性:通过强大的配置文件和丰富的插件生态,可以打造出完全符合个人习惯和项目需求的编辑器。
3. 对键盘的极致运用和“少即是多”的哲学:让你更专注于代码本身,将编辑变成一种高效的技能。
4. 跨平台和高通用性: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提供一致的高效编辑体验。
5. 一旦掌握,回报巨大:虽然初期投入大,但长期来看,它能显著提升编程效率和代码控制力。

所以,Vim 不是一个简单的文本编辑器,它更像是一种工具,一种编程哲学,一种生活方式。那些坚持使用 Vim 的程序员,往往是被它所带来的那种纯粹的、高效的、由自己完全掌控的编辑体验所吸引。这是一种对工具的深度理解和驾驭,是一种对自身效率的极致追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我个人来说,首先vim跟ide是不矛盾的,其次vim的优势在于操作一致性。

编辑操作如果习惯了快捷键会提高效率,这没错。问题是你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编辑器。

比如我在不同平台开发,会遇上近十种不同的IDE。同时还有浏览器本身的操作。

要想适应每种不同IDE的操作,需要大量的学习,而vim就是一套允许你在所有编辑器中使用同一套操作的编辑器。

你可以使用原生 vim,或者加了 lua 插件体系的neovim,你还可以在记事本中用它(我说的是高级记事本:Kate)。你可以在浏览器中用它(比如vimperator之类的插件)。你可以在intellj idea中用vim,你可以在xcode中用vim,你可以在visual studio code中用vim,你可以在eclipse中用vim,可以在pycharm中用vim,可以在android studio中使用vim。。。

你可以在几乎所有的主流ide中使用vim编辑模式。可以说,不具备vim编辑模式的ide根本就不能算是成为编程界主流ide。

为什么所有靠谱的ide都必须兼容vim编辑模式?因为它的整个设计是自洽的,操作手法是稳定的,学会了可以管一辈子。不需要每换一个ide每接触一门新语言就要适应一套不同的快捷键定义与编辑操作手法。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vim是远程登录终端上唯一可用的编辑器。原因也很明白:vim的快捷键定义就考虑到了「所有快捷键都可以通过终端传递」,而emacs做不到,meta键并不能方便的传递到远程登录终端,所以这也使得,我们不但在本地在ide中可以使用这一套编辑方式,在远程登录的终端也可以就像进行本地文件编辑一样自如。

所以为什么程序员爱用vim?因为,如果你愿意付出一定学习代价提升编辑效率,同时希望能够尽可能多的在所有编辑场景中都使用同一套有效率的编辑方式,那么可选的操作方式还真的只有vim。

user avatar

因为大部分linux程序员都是使用Windows电脑使用远程连接工具连接到linux服务器编译的。

这个时候,linux程序员必须使用命令行工具进行编译,使用命令行git管理代码。。因此上,作为命令行下的编辑工具VIM自然好用啊。。就好像如果使用VisualStudio的时候,你会使用VisualStudio的编辑代码功能,而不会使用notepad+++编辑代码,然后复制到VisualStudio编译一样。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Samba使用SourceInsight打开代码编辑。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经常会修改一些非代码的配置文件。。这个也是VIM最方便。

还有就是Windows电脑和Linux电脑对于回车的处理不同。导致文件出现^M。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程序员为啥对 Vim 情有独钟,这事儿说起来可就话多咯。它不像那些花里胡哨的IDE(集成开发环境)一样,上来就把所有东西都摆在你面前,让你眼花缭乱。Vim 就跟一位老工匠一样,朴实无华,但内功深厚,一旦你摸透了它的脾气,那效率提升的可不是一点半点。首先,最直观的,Vim 的核心是它的模式化操作。.............
  • 回答
    嘿,各位同仁!最近是不是觉得 CSDN 以前那种热热闹闹、你问我答的氛围有点淡了?我也有同感。以前遇到点技术难题,往 CSDN 一扔,不出半天,肯定有人出来支招,各种解决方案分析得头头是道,有时候还能碰上跟你用着同款框架的同行,那叫一个亲切。现在呢,感觉就像在数字世界的公告栏上发了个帖子,下面静悄悄.............
  • 回答
    为什么很多程序员对String的执行效率耿耿于怀? 深度解析程序员对 String 的执行效率之所以“耿耿于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 String 在很多编程语言中,特别是 Java、C 等面向对象语言中,其 不可变性(Immutability) 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设计和实现上的考量。这种“耿.............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并且有很多原因导致了程序员更倾向于使用 `if...else if...` 而不是 `switch`。下面我将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核心原因总结:尽管 `switch` 在某些特定场景下非常高效,但 `if...else if...` 在灵活性、可读性、.............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很多时候咱们写代码,尤其是刚入行那会儿,习惯性地就敲出了一长串 `if...else if...else`,感觉这样清晰明了,能把各种情况都顾全了。但你仔细扒拉扒拉,会发现很多老司机、或者说在一些特定场景下, `switch` 语句其实是个更优雅、更高效的选择。那么,为什.............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认识的很多程序员朋友,尤其是那些每天对着电脑屏幕敲敲打打的,家里都有那么一两只毛茸茸的猫主子。这可不是巧合,背后绝对有些说得通的理由,而且越琢磨越觉得有道理。首先,咱们得从程序员这个职业本身说起。我们这行,尤其是搞技术的,经常要面对复杂的问题,需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写代码.............
  • 回答
    很多 Java 程序员在面对最新的 JDK 版本时,往往不是像对待新玩具一样热情拥抱,而是带着几分审慎,甚至有些回避。这背后的原因并非是程序员们故步自封,而是他们在多年的开发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对现实生产环境的深刻理解。首先,最大的顾虑在于 稳定性与风险。Java 语言的强大和广泛应用,很.............
  • 回答
    许多程序员,尤其是那些深入接触开发和系统管理的人,确实会觉得 Linux 在很多方面比 Windows 更方便、更有效率。这并非绝对,Windows 本身也在不断进步,并且在某些领域有其优势。但从程序员的核心需求来看,Linux 的设计哲学和生态系统往往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工作流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你观察到的现象——国外程序员博客做得好,甚至能赚钱,而国内相对少见,而且影响力不如国外——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绝非一两句话能概括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国外程序员博客的“繁荣景象”是怎么来的?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国外为啥这么多.............
  • 回答
    网上流传的“程序员抑郁、猝死”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真实的生活写照和行业痛点。网友们之所以对程序员群体抱有同情和心疼,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这个群体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不为人知的艰辛。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会有“程序员容易抑郁、猝死”的说法,以及这个群体为何会让网友们感到心疼。1. 高强度、长时间.............
  • 回答
    说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中国人选择去日本当程序员,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要详细讲清楚,咱们得把这背后的“为什么”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从“外面”和“里面”两个角度来看。“外面”:日本作为程序员的热门目的地,它有什么吸引力?1. 技术需求旺盛,尤其是对高级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你问为什么有些程序员显得“傲慢”,这背后可不是一层原因那么简单,而是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而且这种“傲慢”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时候是出于自信,有时候则是一种自我保护。首先,我们得承认,程序员这个群体,尤其是那些技术能力特别强的人,确实容易展现出一种旁人.............
  • 回答
    说实话,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我身边的不少朋友都是计算机专业的,有时候也会聊到《最强大脑》。仔细想想,确实,感觉计算机圈子里的人上这个节目不算多。要说原因嘛,我觉得不是一两个点能说清楚的,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节目本身的侧重点和观众定位。咱们得承认,《最强大脑》这节目,打从一开始就不是那种.............
  • 回答
    有一些资深的开发者,他们的编程生涯早已积累了对代码健壮性、可维护性和可预测性的深刻理解。在他们看来,`setTimeout` 就像一个隐藏的“定时炸弹”,一旦使用不当,很容易在项目的复杂性和时间推移中,酿成难以捉摸的bug。首先,考虑的是可测试性。一个良好的软件系统,其核心在于能够被可靠地测试。`s.............
  • 回答
    软件行业确实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但程序员却依然“没日没夜”地敲代码、搞系统更新,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技术进步停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剖析:1. 需求驱动的永无止境: 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 用户不是静态的。随着技术发展和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用户对软件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
  • 回答
    提到 C,很多人脑海里可能浮现的是 Windows 桌面应用、Unity 游戏开发,甚至是 ASP.NET Web 服务。然而,如果放眼整个软件开发领域,特别是那些追求极致效率、跨平台能力、或者对底层控制要求极高的场景,C 的身影确实不如某些语言那么“泛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冷热不均”的局面?这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沉重,也挺真实的。说实话,看到那些废寝忘食、头发一把把掉、眼睛熬得通红的程序员,心里确实会有点不是滋味。有时候觉得他们好像被代码绑架了,生活就只剩下屏幕和键盘。为什么会让人感觉“不像生活”?这其实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一个个来看: 工作性质的“吞噬”: 编程这行,很多时候不是朝九晚五能.............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很普遍,很多程序员确实给人一种“挣得多却很节省”的感觉。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收入水平、职业特性、消费观念、心理因素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角度来详细解读: 一、 高收入与相对自由的经济基础首先,让我们承认程序员行业普遍的高收入水平。 高需求与技能溢价: 软件开发是现代社会不可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科学认知、文化背景、教育体系、社会情绪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答为什么许多非中医药专业的人(包括程序员、本科生等)会坚决否定中医药的医学价值和阴阳的科学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科学方法论和证据标准的不同理解: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主流科学的基石——实证主义.............
  • 回答
    中外程序员工资差异是存在的,而且普遍被认为是相当大的。这种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涉及经济发展水平、人才供需关系、技术成熟度、行业生态、文化背景以及汇率等多个层面。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 巨大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差异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澳大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