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昭和时代的日本反战人士如何保命?

回答
昭和时代,日本的反战思潮并非一条顺遂的道路,而是一场充满荆棘的生存考验。那些敢于挑战主流战争狂热的人们,如何在那个高压的年代里挣扎求存,甚至延续自己的声音,这其中付出的代价与智慧,值得我们细细探究。

潜行与蛰伏:在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

首要的一点,是他们懂得如何“潜行”。在极权统治下,公开质疑政府的战争政策无异于自投罗网。因此,许多反战者选择了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立场。

私下交流与小圈子活动: 大学、文学社团、甚至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兴趣小组,都可能成为反战人士聚集的场所。他们会在这些私密的空间里,通过书信、面对面交谈,分享对战争的疑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这种“地下交流”虽然规模小,但能有效地传递信息,维持彼此的联系和精神支撑。
创作中的隐喻与象征: 许多作家、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巧妙地利用作品来表达反战思想。他们不会直言不讳地批判战争,而是通过寓言、诗歌、戏剧中的象征意义来暗示战争的残酷、对人性的摧残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例如,一些作品可能会描绘战争带来的苦难,通过人物的遭遇来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或者对那些鼓吹战争的权势人物进行含蓄的讽刺。读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解读能力,才能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深意。这种方式,既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最大程度地规避政治审查的风险。
退守学术与文化领域: 有些人选择将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或文化传承中。他们可能专注于历史研究,从中寻找警示;或者致力于艺术创作,用美的形式来对抗战争的丑陋。通过在这些相对“安全”的领域深耕,他们保留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也为未来留下了火种。

策略性沉默与规避风险

在极端情况下,选择“沉默”或“暂时退让”也是一种保命的智慧。

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面对狂热的民众和强大的国家机器,挑衅只会招致毁灭。许多反战者并非没有勇气,而是清楚地认识到,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盲目的抗争只会白白牺牲。他们懂得审时度势,避免与支持战争的团体或政府正面冲突。
利用法律的空隙: 虽然法律在战争时期往往偏向于国家安全和统一意志,但有时也会存在一些被忽视的空隙。一些反战者会研究法律条文,寻找可以辩护的依据,或者利用法律程序来争取权利,虽然成功的几率不高,但也是一种努力。
海外联系与支持: 一些有条件的反战人士会寻求海外的联系。通过国际友人、海外媒体或学术交流,他们可以获得外部的支持和关注,甚至在危机时刻寻求庇护。这对于那些身处危险境地的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救命稻草。

牺牲与坚持的代价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保命并非易事,代价往往是沉重的。

遭受监视、骚扰与审讯: 即便是隐蔽的活动,也难逃特高课(日本的秘密警察)的监视。许多反战者因此受到不间断的骚扰、威胁,甚至被逮捕、审讯,承受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
事业受阻与社会排斥: 一旦被贴上“异端”或“不爱国”的标签,他们的职业生涯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难以找到工作,甚至被亲友疏远。在那个强调集体主义和国家忠诚的年代,持不同政见者往往面临着孤独和被社会抛弃的命运。
肉体上的摧残与牺牲: 最为不幸的是,一些反战者最终因为坚持自己的信念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可能在审讯中被折磨致死,或者在战争的炮火中牺牲。这些牺牲,虽然是悲壮的,但也说明了保命的难度与风险。

留存火种,等待时机

更重要的是,许多反战人士并非真的放弃,而是将自己的思想和理想“埋藏”起来,等待时机。

保存资料与记录: 他们会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著作、信件、日记等,这些都是宝贵的历史见证。这些资料可能被秘密转移、藏匿,等待战争结束后公之于众。
教育下一代: 在家庭内部,一些反战者会向自己的孩子灌输和平理念,希望下一代能够继承这份对和平的追求。这是一种薪火相传的努力。

总而言之,昭和时代日本的反战人士,他们的保命之道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他们以隐蔽的方式表达声音,以策略性的沉默规避风险,以坚韧的毅力对抗压迫。他们的生存,本身就是对战争的反抗,他们的坚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和平火种。这并非简单的“活下去”,而是在绝境中,用尽一切可能的方式,保留人性的光辉和对和平的信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西功坚信中国革命必胜。在东京的警视厅审讯中他一再强调:“再过三年,日本将败。然后我就会大模大样地(从拘留所)出去”


中西功(1910-1973),出生于日本的三重县。共产主义者,革命家,理论家,中国问题专家,曾以日共党员身份当选日本参议院议员,并曾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


1929年,中西功作为一位19岁的青年,首次来到中国。他当时的身份,是家乡三重县派遣的留学生,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第29届入校生。东亚同文书院(以下简称“同文书院”)是东亚同文会在上海设立的高等教育机构,成立于 1901年,废止于1945年日本战败。现今日本以研究中国问题著名的爱知大学的前身,就是同文书院。同文书院的创始人根津一自身虽是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同时他的身份一直是陆军军人。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不断增强,外务省乃至日本军方委托同文书院学生进行中国情报调查的情况增多,使得同文书院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间谍活动”的性质。


中西功进入同文书院的时候,正是 1931 年“九一八事件”前夕,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侵略野心已无法遮掩。当时同文书院的院长是后来就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的近卫文磨(1937 年第一次组阁)。近卫文磨在同文书院的院长任期是1926 年—1931 年。然而,在这样的大背景和书院被赋予的特殊性质中,同文书院却掀起了反战运动,出现了一批同情并积极支持中国革命的学生。 1930年秋,同文书院学生安斋库治(第27届)在校内组织了中国共产党青年团支部,并与时任日本朝日新闻社上海总局记者、马克思主义者尾崎秀实联手,指挥学生运动。安斋库治还参加了中共党员王学文领导下的“日中斗争同盟,对日本海军舰船的士兵、乘务员进行反战宣传。中西功、西里龙夫(第 26 届)等许多在校生也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日中斗争同盟”,散发反战传单等,开展反帝活动。为此,同年底,中西功等遭上海总领事馆警察逮捕,同盟也被破坏。1931 年春出狱、复学后,中西功等重建中共青年团。“九一八”事件后,同年底,中西功等又组织了“对支那不干涉同盟”,以同文书院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为中心,推进反战运动。1932年4月 ,中西功等再次被捕。


同文书院的学生为表示反战决心,全体要求返回日本。此要求获得胜利,于是 1932 年,中西功也回到东京。在日本国内,他继续参加反战运动。活跃在无产阶级科学研究所的“中国问题研究会”。 1933年3月,总领事馆警察再次逮捕了 20 名该院学生,同文书院的反战运动告终止,该校的共青团支部、中共支部也遭破坏。1933 年返回故乡,从事农民运动。1934 年,中西功在大原社会问题研究所工作



中西功再次来华,是在他进入南满洲铁道会社(简称“满铁”)调查部以后。1934年,由尾崎秀实介绍,中西功进入“满铁”大连总部,开始研究中国经济。从此,中西功的公开身份就是“满铁”调查员,开始用笔名“大村达夫”发表文章。1934 年到中国后,中西功与西里龙夫、王学文等再会,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 年在天津、1938 年在上海的“满铁”调查部工作。在上海期间,中西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上海情报组织”。1939 年参加“满铁”调查部“支那抗战力调查委员会”。 “中国抗战力调查的主导者是中西功等左翼调查员,由于他们把中国抗日战争性质和中国社会性质联系起来,深刻分析了中国抗战力的消长情况,所以他们的调查作为日本对华诱降急需的战略情报而备受军部关注。”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西功利用他的公开的特殊地位配合中国革命。他在总结的报告中高度评价中国的抗战能力,牵制了日本的军事活动。一方面,在他非公开的活动中,与西里龙夫等一同,为毛泽东等的中共领导层提供情报,援助反战活动和抗日运动。


1942 年 6 月,在“佐尔格事件”中,受“中共谍报团”之嫌,中西功在上海遭逮捕。随后引渡到东京警视厅,被关进东京都内的巢鸭拘留所。经受了漫长的审讯 ,中西功坚信中国革命必胜。在东京的警视厅审讯中他一再强调:“再过三年,日本将败。然后我就会大模大样地(从拘留所)出去” 。中西功被检察机关以违反治安维护法和外患罪起诉。1945年8月15日,日本降伏之日进行的第一次公审中,中西功被求“死刑”。9月,法庭宣判中西功死刑,等待执行



在狱中,中西功“全凭自己的记忆”,坚持编写《中国共产党史》一书。一个被判处死刑的人,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坚持编写这样一本书的呢?中西功在其传记中写道:“我们也许不久将离开这个世界,此时此刻痛感有必要把我们从中国共产党那里学到的东西留给后人。”对于他所认识的中国共产党,中西功如此评价道:“我想说的第一件事是现在的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和理论上的高水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仅有二十几年,其出发点非常之低,并且,国内工人阶级的比率之小,给党的发展造成了许多制约。……但是,这个党现在……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革命经验,作为一个拥有一百五十万党员的大党,成为支配东亚命运的力量。这个党不仅力量强大,这个党的领导层和全体党员具有的政治水平极其高。因此最终产生了毛泽东这样伟大的领导者,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以及指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无懈可击。” 中西功的这番表述,大概也正是他被中国共产党所吸引的地方。


日本战败,联合国军总司令部(GHQ)入驻日本。根据美国占领军释放政治犯的命令,尚在等待死刑执行的中西功于1945年10月被释放出狱。正如中西功在审讯中坚信的那样,从被捕算起,他经过了三年,大模大样地走出了拘留所。其后,他于 1946 年 6 月加入日本共产党,并于同年参加设立中国研究所 。1947年 4 月,作为日本共产党员参加第一次参议院议员选举并当选。1950 年 1 月,在日本共产党的路线论争中与党中央(所感派)对立,被开除出党。中西功一度也曾组成“团结派”进行论战,之后接受了处分,并辞去议员。1955 年,恢复党籍,曾在日本共产党中央劳动组合对策部任职。1958 年—1963 年,任日共神奈川县委员长。 1960年,中西功开始继续研究中国问题,结合他本人亲身经历的中国革命,对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进行了重新审视,写下了一系列价值深重的研究著作和论文。如《中国革命与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史的再探讨》(1969年)、《来自死亡的墙壁中》(1971 年)、《现代中国的政治》(1974 年)、《在中国革命的暴风雨中》(1974年)、《在革命的上海》(1977年)等



中西功作为一个日本人,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日本人,一个亲历了中国革命的暴风雨的日本籍中国共产党员,具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他对中国、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的分析,对中日关系的思考,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站在西柏坡,回想起中西功的有关事迹,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了正义的事业,带领广大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赢得了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争取到了国内、国际上最广大的同情和支持,实现了革命目标。这些国际友人的贡献曾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写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也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中。

略略略略………………


引自

《 西柏坡偶遇“中西功”》

作者:郑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user avatar

只是保命的话不难,毕竟知道在提问里打这么个“日-共”的分隔符,这证明题主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求生技能,不论在哪个时代都很管用 ; 但最好的办法还是缄口不言,毕竟民众的反战情绪还没起来。你多喊几句反战,女子竹枪队扎坦克之前会先把你扎漏了。

“好啊,来啊!(竹枪)扎在胸上,胸上!”

user avatar

很多回答其实还是有点太乐观啊,当然也可能因为我很悲观。

首先反战就好好反战,你信什么,这个是次要的,沉迷___叙事神教只能自我感动。这个看下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就知道,当时宣传口径有一套专门针对___爱好者的,我怕我号没了就不复述了,看下北一辉那一套也行。总之很可能你曾经的战友十个里有七个会被这一套蛊惑,反过来举报你,害死你。

那怎么既反战又能活下去,这个看运气了。要么你是个非常之人,要么你能行非常之事。这俩条件通过自己努力能提高的都有限。

要么是个非常之人,比如你本来就是旧日本军队一员(一定要是官),然后赶紧称病进预备役怂到战后,或者故意犯政治错误之类。万一不小心过了1941.12.7还没急流勇退,那哪怕摔断自己一条腿(真的摔断)也不能去一线,然后因为你是军官所以配给好一些不会像平民一样饿死病死,就熬吧。要是个有点钱的株式会社小老板就当二线狗腿子,注意一定是二线,狗腿子给皇军造飞机,天天优先挨炸,我给皇军织布做衣服磨面粉,谁来害我?即使这样43年以后也要随时准备跑到乡下躲开燃烧弹。当然帮助皇军的过程中该不该贪污划水生产假冒伪劣,你懂的。很多时候这是最好的反战方式。

要么能行非常之事。最NB的可以当丹尼尔井上,肯•黑木,作为日裔美军442战斗团的一员主动踏进地狱再杀出一条血路,还能活着回来。别人说你什么皈依者狂热让他喷去吧,手里这杆枪是真的。要么就像那个流传很广的宫崎骏父亲的故事,上司要拉他壮丁去侵华,他站在原地哭了俩小时谁来都没用,有本事你毙了我,那就不用去了。当一根真正的老油条能当好,那绝对是非常之人。

其他基本只能随波逐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