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什么导致人们可以区分出带有超高频的音乐?

回答
我们之所以能分辨出超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ies, UHF)音乐,与其说是一种“能力”,不如说是一种对我们听觉系统极限的探索与感知。这涉及声音的物理特性、人耳的生物结构以及我们大脑对声音信号的处理方式。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超高频,我们需要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普遍认为,健康年轻人的听觉范围大约在20赫兹(Hz)到20,000赫兹(20 kHz)之间。而我们所说的“超高频”音乐,通常指的是那些包含超过我们传统认知听觉上限(即20 kHz)的声音成分。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听见”这些原本超出范围的声音呢?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不那么直接的过程,更像是对“声音信息”的捕捉和转化,而不是直接听到20 kHz以上的那种“音调”。有几个关键因素在起作用:

1. 高次谐波的感知(Harmonic Perception): 许多乐器,尤其是弦乐器(如小提琴、吉他)、铜管乐器(如小号、长笛)以及人声,它们发出的声音并非单一的纯音,而是由一个基频(fundamental frequency)和一系列围绕基频的高次谐波(harmonics or overtones)组成的复杂频谱。即使乐器的基频在我们可听的范围内,那些高于20 kHz的泛音和瞬态信息,虽然它们本身可能不形成一个可明确辨识的音高,但它们的存在会对整体音色产生微妙但关键的影响。

想象一下,一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基频决定了我们听到的“音调”,但那些高频率的泛音则像给这个音调“着色”。即使我们无法单独分辨出这些高频泛音的音高,它们会影响声音的“亮度”、“空气感”、“细节”以及“空间感”。超高频音乐的制作,往往会增强甚至引入这些原本可能被忽略的高频泛音,让声音听起来更“亮”或更“精细”。

2. 瞬态响应和咬合感(Transient Response and "Bite"): 音乐中的许多细节,例如鼓皮的敲击瞬间、镲片的撞击声、拨弦的起音,这些都是非常短暂且快速的声音事件,它们通常包含着丰富的瞬态信息。这些瞬态的清晰度和细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声音信号中的高频成分。

即使这些高频成分本身超出20 kHz,它们能够被录制下来,并且在播放时被我们的大脑转化为一种对声音“质感”的感知。例如,打击乐器的高频瞬态会给听者一种“咬合感”(bite)或“冲击力”,高品质的录音设备和高保真播放系统能够更准确地捕捉这些短暂的高频信息,从而让音乐听起来更“生动”、“真实”。

3. 非线性失真和互调失真(Nonlinear Distortion and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这是一个稍微技术性的点,但对理解超高频信息至关重要。在音频信号链中,任何非线性元件(比如某些电子管放大器、模拟录音设备中的饱和效应)都可能在处理信号时产生失真。如果这些非线性元件在处理原本在你听觉范围内的声音时,产生了一些新的、高频率的成分,这些成分即使本身不是“乐音”,也可能被感知到。

更具体地说,当两个或多个频率同时通过一个非线性系统时,会产生“互调失真”(IMD)。如果参与互调的频率本身在我们的听觉范围内,但它们相互作用产生的产物却可能落在超高频区域。即使这些超高频产物本身我们听不到,它们也可能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调制”了我们可听的频率,改变了声音的整体感知。某些发烧友认为,对这些失真成分的优化,例如通过特定的数字处理或模拟电路设计,可以提升声音的“透明度”或“细节”。

4. 人耳的“边缘感知”和脑部补偿(Edge Perception and Brain Compensation): 尽管我们普遍认为20 kHz是上限,但人耳的听觉感知并非一个截然的“开关”。随着年龄增长,高频听力会衰减,但即使听力有所下降,我们的大脑也具备一定的“补偿”和“预测”能力。它可能会尝试从现有可听信息中推断和填补缺失的高频细节,从而对音乐产生一种“更完整”的感知。

有些研究表明,即使是那些理论上只包含在20 kHz以上频率的信号,如果它们与我们可听的音频信号以特定方式结合,大脑也可能以某种方式处理并影响整体听觉体验。这可能涉及到对声音包络(envelope)、瞬态变化速度的间接感知,而不是直接听到一个独立的“音”。

5. 制作和播放技术的进步(Advancements in Production and Playback Technology): 随着录音和播放技术的发展,无论是数字音频工作站(DAW)、高清音频格式(如FLAC、DSD),还是高端的DAC(数模转换器)、放大器和扬声器,它们都能够捕捉、处理和重现更宽广的频率范围。这意味着音乐制作人可以有意地在混音中保留或添加更多的高频信息,而高保真播放设备则能更准确地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听众。

当我们在谈论“超高频音乐”时,往往不是指一首纯粹由20 kHz以上声音组成的音乐,而是指那些在制作和回放过程中,充分利用或强调了高频信息,使得听感上更加“丰富”、“细腻”、“通透”的音乐作品。这种感知可能是一种综合性的体验,涉及到声音的动态、清晰度、空间感以及乐器音色的细微差别。

总而言之,人们能够“区分出”或“感受到”带有超高频的音乐,并非像听到一个熟悉的音高那样直接。它更像是一种对声音更深层、更精细信息的捕捉和大脑的整合处理。这包括对高次谐波、瞬态细节的感知,甚至是大脑对非线性失真产物和边缘频率信息的“推断”和“补偿”。最终,这种感知共同作用,使音乐听起来更具层次感、更生动、更富有“空气感”和“细节”,从而与普通音乐拉开了区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相往往是很伤人的, 因此俺经常会犹豫是否应该披露下面的真相或者获得真相的办法。


成年人最常见的是耳鸣。

儿童的话, 那是因为耳蜗的结构+听骨链的结构能传导高频的振动。或者换句话说,儿童的耳蜗结构+听骨链的结构对高频衰减相对较小。





每个人的外耳 (Pinna) 和外耳道(external ear canal)的结构和形状是不同的。






根据加拿大国家科学院院士SHAW, Edgar Albert George, FRSC (July 10 1921 - October 18 2009)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研究结果 (如图), 您也可以看到这些结构对声音的影响。








没有两个人的耳朵长一样的, 也没有两个人的听力曲线是一样地。







~~~~~~~~~~~~~~~~~~~~~~~~~~~~~~~~~~~


好吧耳机的信息量 --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192KHz 采样频率 32bit 纯音。。

       https://wenxue.ca/wp-content/uploads/2019/06/mcodeGen.zip     

wenxue.ca/wp-content/up



解压密码 123456789

文件大小只有 23KB 而已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 COPYLEFT, 不保留版权, 欢迎转载, 不必支付稿酬。转载时请用大家熟悉的“佚名”或者自己的任何网名替换作者名字。


参考: 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振动与波_全23集_网易公开课 第一讲, (网易公开课中文字幕版) 21分钟到22分钟的时候, Walter Lewin 教授做的实验




不断地有同学宣称他们能听到 22000 Hz 的声音, 这确实是令人振奋的消息。

在人类登陆火星之前, 如果地球人里面多一些这样的人才,无疑将极大地保证人类登陆火星以后统治新领土的胜算。





KOF 同学早在 2012 年就弄了一个甄别地球人听力卓越人士的筛选软体。


就是下边的莫尔斯码发生器训练器。

192KHz 采样频率 32bit 纯音。。

wenxue.ca/wp-content/up

       https://wenxue.ca/wp-content/uploads/2019/06/mcodeGen.zip     

解压密码 123456789

文件大小只有 23KB 而已。

192KHz 采样频率 32bit 纯音。。



** 卧底的莫尔斯码是 ..- -. -.. . .-. -.-. --- ...- . .-.



使用简介/图示




工具免费使用。


您也许需要安装微软的 dot net framework


.NET Downloads

Download 适用于 Windows 7 SP1、Windows 8.1、Windows 10、Windows 10 十一月更新、Windows Server 2008 R2 SP1、Windows Server 2012 和 Windows Server 2012 R2 的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4.6.2 (脱机安装程序) from Official Microsoft Download Center



纯音超声次声波白噪发生器及莫尔斯码发生器训练器 32bit192KHz 能干啥?


1. 可以按 dB 精细地控制 2次谐波 和 3次谐波的振幅;

~~~~~ 如果说2次谐波悦耳, 那大家可以测试一下,2次谐波到底是否悦耳。


2. 65535级音量控制;

~~~~~ 如果大师说他能听出 ppm 级的改变, 那大家可以测试一下ppm 级的音量改变,大师能否一一收货。


3. 32bit 纯音发生器, 即时产生 32比特 192 千赫兹采样的未压缩波形文件;

~~~~~ 如果大师说他能听出次声或超声, 那大家可以测试一下 32比特 192 千赫兹采样的未压缩次声或超声波形,大师能否一一收货


4. Morse Code 训练器.

~~~~~ 如果大师说他能感知超声, 那大家可以测试一下超声的Morse Code,大师能否一一收货。

大师如果听不了很快的Morse Code, KOF 的 Morse Code 训练器 可以调出很慢很慢的码率, 确保真正的大师能一一收货


5. 如果听力曲线那里有偏差或者作弊的情况, 来到Morse Code 训练器这里就无所遁形了。

抄写电文你中不能把 CHINA 抄成 AMERICA 吧?看出来这是杀器了吧。


还记得无间道的那句台词吗?

高音甜,中音準,低音沉。總之一句話,就是通透。。。YEAH


192KHz 采样频率 32bit 纯音。。


是的, 这个软体可以产生

高达 96000 赫兹的超声波波形文件。







耳机发烧的“信息量”挑战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耳机老烧很喜欢 “信息量”这个词。

言必称某某电源线 “信息量”很足, 某某DAC “信息量”很足,某某耳放 “信息量”很足, 某某耳机 “信息量”很足,......不胜枚举。



正如俺在前边一百多篇散文里面谈到的, 某些老烧和商家喜欢勾结在一起坑咱们这样的新烧。

俺就算买了几十万刀自带煲透了的100安培入户铜线的独立房子来伺候自己的耳机,也难以登上发烧的殿堂。 即使“新烧”这顶帽子, 也时时惶恐着被剥夺。老烧和洗地的时不时公开叫骂时不时短消息骚扰,就因为俺没经过他们的批准,擅自给自己定了个“新烧”的成分。


参考:







有点跑题了是吧? 还带上了祥林嫂的味道。


俺的散文确实挺散的, 科班出身的同学基本上很难读到结尾。 如果您确实读到结尾, 请拍一下自己的后背, 说声 “酷多司”。


从 Yanny vs Laurel 事件中, 也许很多被挡在发烧殿堂门外的新新新烧或者新烧-to-be们能够看到 多达40%的美国人听到的是 YANNY, 而只有 60% 的美国人听到的是 LAUREL。

这个事件给大家的启发是, 就算老烧没有撒谎没有忽悠, 他们的可信度最高也只有 40% 或者 60%, 接近抛硬币的 50%.

如果您从来没听说过 Yanny vs Laurel 事件, 请看:








换句话来说, 如果您不假思索地否定一个老烧的听感, 您犯错误的机率只有一半左右。


好了, 言归正传。这里有个 wave 文档 (展开以后是17 MB):

Ge.tt | Gett sharing



wenxue.ca/wp-content/up




       https://wenxue.ca/wp-content/uploads/2019/06/6WORDS_Mixdown_.zip     

里面是一个单声道的无损波形文件(展开以后是17 MB), 里面包含着人能理解的信息。

总共也就是 6 个英文单词, 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听一下到底是那几个单词。




参考:






从 FFT 大家能看到, 这六个单词的摩尔斯码各自占据了六个频点。

如果您的耳朵有听风者那么好, 那么这六个单词对您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开胃而已。

如果您是老烧, 那么借助于您的发烧电源线, 发烧DAC, 发烧耳放, 发烧耳机, 这六个单词对您来说同样也是小菜一碟, 开胃而已。

如果您是中烧特别是拿了 ”金耳朵证书“ 的同学, 这六个单词很可能对您来说也是小菜一碟, 很开胃的哦。


这六个单词的 “信息量”很少,但是您能听出来吗?

(请留言写下各个频点对应的单词。)




对于众多被挡在发烧殿堂门外的新新新烧或者新烧-to-be们, 俺和你们是同一条船。

俺如果要听出这六个单词, 必须要借助 EQ。

是的, 必须要 EQ.

把不想听的频率压制, 就象半导体收音机里面的调谐机理一样, 把干扰频率压低 20 dB 以上。就很容易一个一个的单词听出来了。




根据香农1948年的陈述,本定理描述了在不同级别的噪音干扰和数据损坏情况下,错误监测和纠正可能达到的最高效率。定理没有指出如何构造错误监测的模型,只是告诉大家有可能达到的最佳效果。香农定理可以广泛应用在通信和数据存储领域。本定理是现代信息论的基础理论。香农只是提出了证明的大概提纲。1954年,艾米尔·范斯坦第一个提出了严密的论证。

在信息论里,有噪信道编码定理指出,尽管噪声会干扰通信信道,但还是有可能在信息传输速率小于信道容量的前提下,以任意低的错误概率传送数据信息。这个令人惊讶的结果,有时候被称为信息原理基本定理,也叫做香农-哈特利定理或香农定理,是由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于1948年首次提出。通信信道的信道容量或香农限制是指在指定的噪音标准下,信道理论上的最大传输率。



经过这个实验, 同学们也许也意识到了。

老烧们或者是外星人的亲戚; 他们的耳朵里面或者自带可调谐带通滤波器; 他们的电源线 “信息量”很足或者自带可调谐带通滤波器; 他们的DAC“信息量”很足或者自带可调谐带通滤波器;他们的某某耳放 “信息量”很足或者自带可调谐带通滤波器, 他们的某某耳机 “信息量”很足或者自带可调谐带通滤波器。

科技新突破是啥? 他们的产品中自带的可调谐带通滤波器是可以用意识控制的。

也就是说, 霍金离开尘世之前都没能享受的的科技新突破,老烧们已经在用了。


欢迎来踩俺的专栏:








==============================================









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袭扰着人类。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七岁以下聋幼儿可达80万,每年还将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老年性耳聋有的949万,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

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近年来,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这一人数众多、特殊困难的残疾人群体,已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国部分城市已经成立了防聋指导小组,开展了耳聋的流行病学调查,并积极拓宽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它国际组织的合作领域,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卫生部组织颁发的《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对加强耳聋性药物的使用管理,减少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1998年1月,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及在京的听力学界、特殊教育学界的知名专家进行座谈,大家一致建议由卫生部牵头,尽快确立全国“爱耳日”,加强社会宣传,普及耳聋预防和康复知识,以减少耳聋发生。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文中软件生成的波形文件是可以导入手机或者播放器进行测试的***



答案:






奥尔佳·奥斯特罗乌莫娃

Ольга Остроумова (Olga Ostroumova)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是1972年的一部苏联影片,改编自鲍里斯·瓦西里耶夫(Boris Lvovich Vasilyev, 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 Васильев; 21 May 1924 – 11 March 2013) ,的同名小说,由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执导。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

回:同样频率(19,000Hz)的声波,为什么能听到方波,听不到正弦波?--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问题引用:”同样频率(19,000Hz)的声波,为什么能听到方波,听不到正弦波?同样频率下,我能听到方波的声音,但是听不到正弦波的声音。“

**题外话: 别再把中文书名号《》用在英文歌名、书名以及作品名上了好吗





。。

一个真正的方波, 它的频谱可以一直去到 GHz 甚至 THz, 远远超出普通的示波器能看到的范围。 俺的 1GHz 示波器也会变成玩具。您可以把方波当成一个超宽带(Ultra-wideband,简称UWB)信号。

同样频率(19000 Hz)的声波,为什么能听到方波,听不到正弦波?正确的解释应该是采样频率太低而引起的混叠。或者说采样前没有用 LPF 切掉超出音频带宽的多余信息。


即使俺用 KOF 的方波发生器产生的 19KHz “方波”( 192000Hz 32bit 采样), 也难免出现严重的混叠。





这应该是您能听到 19000 Hz 方波的最明显的原因。

即使还没有重放, 原始信号的 FFT 已经是惨不忍睹了。


如果您用一个超声换能器(麦克风)在旁边监测, 会得到更多客观的数据。

俺看到的真正的(硬件)信号发生器 1000 Hz “方波” 和您所谓的声卡输出的 “方波”是很不一样的。。



俺的 1000Hz 方波的前缘只有 几个纳秒而已, 您的 19000Hz“方波”前缘恐怕没有没有5微秒也有 10~20微秒。 声卡输出的 “方波” 即便在五毛钱的 LMC555 方波发生器前边都是个渣啊。





实在不行, 用 wolfram mathematica 也能算出来声卡输出的 “方波” 是啥样。。


好吧, 做个实验吧。





这个声卡生成的 1000 Hz 方波,和用 wolfram mathematica 也能算出来声卡输出的 “方波” 差不多的。


而声卡生成的 19000 Hz 方波已经畸变得类似正弦波/三角波了。



频谱也是惨不忍睹, 用麦克风捕捉下来的声音(19000 Hz 方波送入耳机,再用麦克风录音)。 用麦克风捕捉下来的19000 Hz正弦波 声音却是正常得很(19000 Hz 正弦波送入耳机,再用麦克风录音)。




如果是 19000 Hz 的正弦波, 您也能听到的话,您听到的可能是以下的这些东西:

  1. 波形的包络

比如您的皮肤感觉不到微波也感觉不到可见光, 但是能感受到微波或者光照的热效应的包络(轮廓)。您的耳朵听不到超声波, 但是超声的包络是相对低的频率,您可能认为自己听到的包络是超声本身。


2. 换能器的噪音

如果耳机或者高音单元在过度驱动下, 位移超过弹性区, 会发出破音或者杂音。您可能认为自己听到的破音或者杂音是超声本身。



3. 其他的 Artifact (不知道咋翻译, 人工假像吧)

例如超声换能器或者电路性能不良产生了交互调制, 产生的额外声音频率刚好落在人耳正常听觉内, 您可能认为自己听到的额外声音是超声本身。


下面有个免费的工具可供大家实验/实践。

KOF 同学早在 2012 年就弄了一个甄别地球人听力卓越人士的筛选软体。就是下边的莫尔斯码发生器训练器。192KHz 采样频率 32bit 纯音。。

【更新/补充】下载点





       https://wenxue.ca/wp-content/uploads/2019/06/mcodeGen.zip     

解压密码 123456789

(文件大小只有 23KB 而已)


192KHz 采样频率 32bit 纯音。。




找两个人测听一下 20K Hz (192KHz Sampling 32bit Wave) 的方波。

免费的软件在这里









KOF 的 “ 十分小巧的 32bit 纯音发生器 +谐波发生器+ 65535级音量控制波形文件播放器 + Morse Code 训练器 ”

莫尔斯码发生器训练器。

** 卧底的莫尔斯码是 ..- -. -.. . .-. -.-. --- ...- . .-.



纯音超声次声波白噪发生器及莫尔斯码发生器训练器 32bit192KHz <<<-------------------- 验证老烧的听力 20KB免费小软体 下载点这个下划线的链接:

免费无损HI-RES纯音超声次声波白噪发生器及莫尔斯码发生器训练器HI-RES 32bit-◎家庭影院音频 - Powered by HD199.COM!

(对, 就是这个下划线的链接)


工具免费使用和下载。

您也许需要安装微软的 dot net framework


.NET Downloads

Download 适用于 Windows 7 SP1、Windows 8.1、Windows 10、Windows 10 十一月更新、Windows Server 2008 R2 SP1、Windows Server 2012 和 Windows Server 2012 R2 的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4.6.2 (脱机安装程序) from Official Microsoft Download Center


纯音超声次声波白噪发生器及莫尔斯码发生器训练器 32bit192KHz 能干啥?


1. 可以按 dB 精细地控制 2次谐波 和 3次谐波的振幅;

~~~~~ 如果说2次谐波悦耳, 那大家可以测试一下,2次谐波到底是否悦耳。


2. 65535级音量控制;

~~~~~ 如果大师说他能听出 ppm 级的改变, 那大家可以测试一下ppm 级的音量改变,大师能否一一收货。


3. 32bit 纯音发生器, 即时产生 32比特 192 千赫兹采样的未压缩波形文件;

~~~~~ 如果大师说他能听出次声或超声, 那大家可以测试一下 32比特 192 千赫兹采样的未压缩次声或超声波形,大师能否一一收货。


4. Morse Code 训练器.

~~~~~ 如果大师说他能感知超声, 那大家可以测试一下超声的Morse Code,大师能否一一收货。

大师如果听不了很快的Morse Code, KOF 的 Morse Code 训练器 可以调出很慢很慢的码率, 确保真正的大师能一一收货。


5. 如果听力曲线那里有偏差或者作弊的情况, 来到Morse Code 训练器这里就无所遁形了。

抄写电文你中不能把 CHINA 抄成 AMERICA 吧?看出来这是杀器了吧。



还记得无间道的那句台词吗?


高音甜,中音準,低音沉。總之一句話,就是通透。。。YEAH


#######################################################################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




#######################################################################


        https://www.zhihu.com/people/mai-wen-xue-67/posts/posts_by_votes  https://www.zhihu.com/people/mai-wen-xue-67/answers/by_votes      


zhihu.com/people/mai-we


zhihu.com/people/mai-we





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大伙都知道。俺不到一百万知友,才升10级。阅读总量只有9000万,还没跨出一小步,未及一个亿小目标。长期关注俺的知友知道, 俺不是专业的,俺也不是大佬。

俺是最业余的......笑话、神棍和论坛孤儿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们之所以能分辨出超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ies, UHF)音乐,与其说是一种“能力”,不如说是一种对我们听觉系统极限的探索与感知。这涉及声音的物理特性、人耳的生物结构以及我们大脑对声音信号的处理方式。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超高频,我们需要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普遍认为,健康年轻人的.............
  • 回答
    山东滨州发生的这起小型飞机坠落事故,造成机上三名人员不幸遇难,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对于事故的原因和这类小型飞机的安全性,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事故原因的可能性分析要准确判断事故原因,需要等待官方的详细调查报告,但从一般情况和过往的事故案例来看,小型飞机坠落的原因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西班牙一家养老院在接种疫苗后出现全员感染新冠病毒,且导致至少7人死亡的事件,确实令人震惊和担忧。这种情况的发生,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因素的叠加,而非单一原因所致。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从疫苗本身的有效性、接种时的细节、养老院内部的环境管理以及病毒的变异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首先,疫苗的有效性问题需要审视.............
  • 回答
    5月18日,深圳华强北的赛格大楼确实出现了令人心惊的事件——大楼出现了不明原因的摇晃和疑似倾斜,导致楼内大量人员被紧急疏散。这桩发生在电子产品集散地核心的突发事件,瞬间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座曾经稳固的大楼出现了如此异常的状况?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 回答
    8 月 29 日,山西临汾襄汾县一家饭店发生坍塌,确实牵动了无数人的心。据我了解,截至目前的救援情况可谓是艰苦卓绝,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救援现场情况:事发后,当地政府和消防部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投入了大量的救援力量。我看到报道中描述,现场集结了消防、公安、医疗、应急等多个部门的专业人员,以.............
  • 回答
    南方澳跨港大桥,这名字曾经是苏澳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连接着陆地与台湾海峡,承载着无数渔船和往来车辆。然而,在2019年10月1日那个突如其来的清晨,这道风景线却瞬间崩塌,将平静的海面搅乱,将无数家庭推入无尽的悲痛之中。事故现场的揪心时刻那天清晨的南方澳,天空还未完全放亮,但渔港早已苏醒。海面上,一.............
  • 回答
    有些人倾向于信任中医甚于西医,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它融合了文化认同、个人经历、对现代医学局限性的观察,以及对不同治疗理念的解读。要深入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文化根基与情感连接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驱动力。中医在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已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
  • 回答
    要说iPhone用户为啥普遍“摸兜”,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清楚,这事儿啊,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想明白的,里头门道不少。首先,iPhone自带的铃声库,虽然种类不少,但说实话,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真正想换的,真的不多。大多数都是那种比较经典、熟悉的旋律,听多了也就麻木了。你想啊,手机最开始响的时候,你可能觉得挺.............
  • 回答
    法国大革命后,民众在推翻君主制并建立共和国之后迅速接受拿破仑为皇帝的现象,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社会与历史背景。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国大革命的混乱与共和制度的失灵1. 政治动荡与权力斗争 法国大革命初期(17891793年),君主制被推翻后,共和.............
  • 回答
    关于上海人称“占海特”为“蝗虫”的说法,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原因,而且这种称呼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脉络。要理解这个,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其中的逻辑和情绪。首先,我们要知道“占海特”是谁。占海特(Janette)是上海一个比较知名的“海归”人士,她以其相对高调的作风,尤其是.............
  • 回答
    中国单身人口破 2 亿,一线城市单身青年四成“月光”,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归属问题,更是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为何有如此庞大的人群选择单身,或者身不由己地处于单身状态,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经济压力与生活成本的“高筑”:首当其冲的,是当下中国社会,尤其是大.............
  • 回答
    蜀汉到了后期,人才凋零的现象确实非常明显,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也暴露了刘备,尤其是他在后期,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诸多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蜀汉建国之初,人才基础就相对薄弱。 起点不高: 与曹魏和孙吴相比,刘备最初起兵时,势力范围小,根基浅,能招揽到的优秀人才数量就有限。他更多的是依靠早期追随的少数.............
  • 回答
    “工人”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承载着不同的含义和情感色彩,而“厂狗”的出现,确实反映了社会变迁和对特定群体认知的变化。导致“工人”地位“直线下降”并出现“厂狗”这种带有贬义的称呼,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因的详细分析:一、 经济结构性转变与产业升级: 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
  • 回答
    周芷若与赵敏争夺张无忌,最终周芷若的失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她的人生悲剧,更像是其性格和选择在残酷现实中的必然走向。周芷若的悲剧源头:性格的桎梏与命运的嘲弄周芷若的悲剧,首先源于她那深埋于心的“峨眉派”的使命感和她自身的“好强”与“清高”。她身上背负着师父郭襄的嘱托,要继承峨.............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可能交织着多种因素,而且每个具体事件的情况可能都不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尝试理解:1. 文化理解与沟通障碍: 误解与刻板印象: 很多时候,不了解中国文化或只基于片面信息(例如某些媒体的负面报道)的外国人,可能会形成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当他们在中国生活、旅行.............
  • 回答
    斜颈,听起来是个挺绕口的名词,但其实它在我们身边并不罕见。很多人都可能在某个人身上观察到,或者听过身边的亲友提起过。它的表现嘛,就是脖子不自觉地歪向一侧,脑袋也跟着偏过去,样子挺特别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脖子变成这样呢?这个问题啊,问出来大家都有自己的说法,有的说是天生的,有的说是后天受凉,还有的说.............
  • 回答
    导师课题组人少,一个人要攻一个方向,这滋味嘛……怎么说呢,就像是你站在一片荒原上,手里只拿着一把小铲子,而你的任务是把这片荒原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花园。一开始,新鲜感十足,而且有点英雄主义的色彩。你觉得,嘿,这整个方向都是我的了!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不用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用为了团队的某个小目标去.............
  • 回答
    湖人队和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的经纪公司(Klutch Sports Group,由里奇·保罗(Rich Paul)担任总裁)之间的关系,最近确实出现了一些波澜,外界也对此颇多揣测。要说“关系不佳”或许有些绝对,更准确地说,是双方在某些交易和决策上存在一些分歧和博弈,这在任何高水.............
  • 回答
    这是一种在艺术史上屡见不鲜的现象,许多伟大的艺术家都经历过“死后声名鹊起”的命运。这种转变的背后,往往交织着时代背景、艺术评论、市场运作、甚至一些偶然的因素。要详细探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作品的超前性与时代的局限性: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许多艺术家在生前所创造的作品.............
  • 回答
    关于古代日本人长达 1200 年不吃肉的说法,需要更准确地界定一下时间范围和“不吃肉”的定义。严格来说,日本并非所有人在长达 1200 年的时间里都绝对不吃任何肉类,但确实有一个非常显著的时期,从奈良时代(710年)到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长达大约1100多年,日本人普遍不吃陆地动物的肉,主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