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新冠爆发以来,乙型流感一株系已 18 个月在全球范围内未检出,是什么原因?它会因此被消灭吗?

回答
新冠疫情的爆发,确实像一个巨大的扰动器,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对全球的传染病监测和流行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你提到的“乙型流感一株系已在全球范围内 18 个月未检出”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观察。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回到流感病毒的特性。流感病毒,尤其是乙型流感,本身就具有一些特点,而新冠疫情的出现则可能叠加了多种因素:

1. 非特异性免疫干预的“溢出效应”:
口罩和社交距离: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措施。在新冠疫情初期,为了防止新冠病毒传播,全球范围内的口罩佩戴率、保持社交距离、减少大型聚集活动等措施被广泛且严格地执行。这些措施,虽然主要是针对新冠病毒设计,但对于其他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病原体,比如流感病毒,同样有效。想象一下,病毒传播的“空气通道”被大大阻断,无论是新冠还是流感,传播的难度都指数级增加了。
勤洗手和环境消毒: 这些卫生习惯的普及,也减少了病毒通过接触传播的机会。

2. 监测资源的重新分配和转移:
焦点转移: 新冠疫情的出现,极大地占据了全球公共卫生系统的资源和注意力。这意味着,本应用于流感监测的实验室、检测设备、人力资源,很大一部分被优先用于新冠病毒的检测、基因测序、流行病学调查等。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少量的乙型流感病毒在传播,也可能因为检测优先级不够高而被漏检,或者检测数量大幅减少。
采样频率和范围的改变: 由于疫情的限制,常规的流感监测网络(例如,哨点医院的采样和检测)可能会受到影响,采样频率可能降低,或者由于旅行限制等原因,地理覆盖范围也可能受到限制。

3. 病毒间的竞争和相互作用(推测性,但有可能):
生态位竞争: 理论上,不同呼吸道病毒在人体内寄宿和复制时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新冠病毒的高传播性和致病性,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挤占”了其他病毒的生态位。比如,感染新冠的人可能因为免疫系统的激活或病毒本身的干扰,使得其他病毒(包括乙型流感)在其体内难以建立有效的感染或复制。
免疫原性交叉: 尽管新冠和流感病毒属于不同的病毒家族(冠状病毒科和正黏液病毒科),但它们都通过呼吸道传播,并且会引起类似的症状(如发热、咳嗽、乏力等)。新冠感染或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反应,是否会对乙型流感病毒的感染产生某种程度的交叉保护作用,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支持,但病毒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是一个持续研究的领域。

4. 特定乙型流感株的特性变化(可能性较小,但不能完全排除):
变异或适应性差: 病毒在自然界中不断变异。有可能在疫情爆发前,恰好有一个特定的乙型流感株系,其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弱点,使其在面对社会层面的防控措施或与新冠病毒的竞争时,适应性较差,从而传播受阻。

它会因此被消灭吗?

短时间内全球范围内彻底消灭一种病毒,尤其是像乙型流感这样有广泛宿主且存在季节性传播的病毒,是极其困难的。“18个月未检出”是一个令人震惊的观察,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株系已经被彻底根除。原因如下:

1. 检测的局限性:
漏检的可能性: 如前所述,由于监测资源的转移和人群流动的减少,全球的病毒监测能力在某些时期和某些地区可能不如疫情前全面。即使是再先进的检测技术,也无法保证100%的检出率。少数隐藏在某些社区、或者感染人数极低的病毒株系,可能就这样暂时“隐身”了。
监测范围和频率: 并非全球每个角落都在进行高频率、高质量的流感病毒监测。监测的“盲区”依然存在。

2. 病毒的演化和适应能力:
休眠或潜伏: 一些病毒在不活跃的时期,可能会通过某种方式“休眠”或在宿主体内以极低水平存在,等待适宜传播的条件。虽然流感病毒通常不以潜伏感染著称,但病毒的生命周期和传播模式是极其复杂的。
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即使某个株系因为某些原因暂时销声匿迹,但只要其宿主(人类)或某种中间宿主(如果存在的话)依然存在,且病毒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异导致其无法复制,它就有可能在环境变化(如防控措施放松、人群免疫力下降)或病毒本身发生有利变异时重新出现。比如,我们之前熟悉的流感株系,经常在几个季节后会以新的亚型或经过抗原漂移的变异株的形式重新出现。

3. “消灭”的标准:
“消灭”(Eradication)是一个非常高的标准。 它不仅仅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某个时期内检测不到某个病毒,而是指通过全球协调一致的努力,在整个地球上永久性地根除某个病原体,使其不再能在自然界中传播。目前,人类成功实现全球消灭的病毒只有天花。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在接近消灭的阶段,但仍有零星病例。流感病毒由于其变异速度快、宿主广泛,而且动物(如禽类、猪)也是其重要储存宿主,导致其比例如脊灰等更难被完全消灭。

总结来说,新冠疫情期间乙型流感某株系长时间未检出的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严格的非特异性防控措施显著抑制了病毒传播,同时全球监测资源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被新冠疫情转移和削弱,加之潜在的病毒间相互作用。

至于它是否会被消灭?目前来看,可能性非常非常低。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这个株系因为上述原因,其传播链被显著阻断,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低流行或隐匿状态。随着新冠防控措施的放松和全球人群的接触恢复,以及流感病毒自身的演化,一旦出现更有利于其传播的条件,或者病毒本身发生有利变异,它很可能以新的形式或在新的流行周期中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

整个事件也提醒我们,传染病的世界是动态且复杂的,人类的干预措施和病毒自身的演化,都在不断地塑造着疾病的流行格局。持续且有效的监测,依然是应对这些未知挑战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老铁邀,这似乎是老夫昨天随手发的一条想法?

没想到火出圈儿了,

还被果壳网画了个靶子打:

哎,连错别字都不帮老夫改一改……

(应该是山形,不是山行)

那么下面就详细八一个卦吧。


一、乙流山形株系到底是个啥?

大致来说,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一样,

都有一棵非常枝繁叶茂的演化树,

或者说如果测序到位的话,流感的演化树多半要比新冠演化树更枝繁叶茂~

树上的每一个小圆点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病毒序列,

圆点之间距离越近,则病毒序列关系越近。

——比如说,随便截个演化树的图品个鉴吧:

但上图看起来密密麻麻一堆,其实只是整个流感演化树的很小一部分罢了(乙流维多利亚株部分)。

没办法,树太大,咱目力有限,看着实在不方便~

所以咱根据各毒株在演化树的相对距离,人为地把流感病毒划分成不同的分型(subtype)和株系(lineage)。

——请品鉴:

↑ 上图是一个简化的演化树,老夫贴心地加了四个红框,分别是甲流H1株系、甲流H3株系、乙流维多利亚株系,以及乙流山形株系。

为啥要把这四种株系框出来?因为这四种在人群中的流行率最高。

以至于Nextstrain的流感dataset就默认是这四大金刚~

——请品鉴:

或者换个更平易近人的例子吧,

市面上的流感疫苗,也专门针对这四大金刚~

——比如说,请品鉴:

↑ 上图的B形Yamagata系指的就是本文的山形株系~

所以各位已经看出来了,市面上更普及的三价流感疫苗其实是不管山形株系的,

只有四价苗才顺便防它一手……

原因很简单,各位估计也猜得到,

乙流山形株系在四大金刚里头只能排老幺,常规年份的市占率大概在10%左右。

这也是为啥流感全家被新冠防疫措施降维打击的关头上,

四大金刚里面最先顶不住的会是山形株系……毕竟这货本来就市占率最低。


二、乙流山形株系真的玩儿完了吗?

很可惜,并没有……

毕竟流感的全基因组测序比例低得令人发指~

测序之后也不一定要上传GISAID数据库~

所以GISAID数据库18个月没出现过山形株系,和山形株系真正灭绝,这中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话说昨天老夫发完想法之后,顺手查了查,

果然立马查出了马脚……

——请品鉴[1]

↑ 上面是CDC截止2021年10月16日的21天内流感株型分布。

???

山形株系不是硬硬的还在吗!

所以Nature和墨尔本大学这是在搞毛???


三、流感病毒仍然命运多舛……

不过吧,虽然山形株系没有真正灭绝,

但人类与新冠病毒的对抗,严重误伤了流感全家,这点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请品鉴:

↑ 以上是Biofire搞的美国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阳性率统计(为了图表清晰,其他病原体已经隐藏掉了,咱重点看甲流和乙流)~

虽然检测阳性率这个指标不如确诊人数那么直观吧,但也能够粗略说明问题了,即——

疫情期间,流感病毒全家都命运多舛,风雨飘摇……


四、最牛鼻的莫过于普通感冒病毒……

来都来了,咱顺便看看新冠疫情期间其他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情况得了。

还是拿Biofire的美国数据说事儿啊,所以不一定能代表世界其他地方的情况~

(谁让他们家图画得漂亮呢)


——首先是各种细菌病原体,请品鉴:

日子比流感病毒强点有限……苦哈哈


——接下来是人偏肺病毒,请品鉴:

↑ 随着今年4月份放松管控略有反弹


——然后是四种前辈冠状病毒,请品鉴:

↑ 老套路,随着放松管控,NL63和OC43迅速反弹,甚至还变本加厉了~


——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请品鉴:

不仅反弹,而且反季爆发,佩服佩服~


下面出场的都是牛鼻选手了啊,敲黑板……


——各种腺病毒,请品鉴:

↑ 大写的我行我素……


——各种副流感病毒,请品鉴:

↑ 变本加厉,疯狂反扑可还行?


——最后的大Boss,各种鼻病毒/肠病毒,请品鉴:

↑ 新冠疫情是什么?社交管控是什么?可以吃吗?


五、所以该打四价苗的还是得打……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首先,流感确实被疫情防范措施搞得个半死不活,但毕竟没有真死,包括山形株都还苟活着呢~

然后,虽然流感这边暂时没出现放松管控后的报复性反弹,

但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已经有了,所以很难说是不是流感动作比较慢而已……

所以,最后,贩卖点焦虑吧,请品鉴:

immune debt+反季爆发+瓶颈效应开盲盒可还行?

而且吧,要是搁境外的话呢,随着继续放松管控,

新冠+流感双爆发走一个可还行?


六、未来展望

事实已经证明,流感病毒在社交管控措施之下就是纸老虎,不堪一击。

并且乙流山形株刚好是没有动物宿主的(维多利亚株的动物宿主也不多)

一旦没了可能就是永远没了……

所以如果新冠疫情持续下去的话,说不定真能顺便干掉这货(吧)


老夫的公众号WB/头条同时开张,欢迎来品鉴。
公众号:拍照稀烂的焦虑怪
WB/头条:焦虑贩卖者·拍老师

参考

  1. ^ https://gis.cdc.gov/grasp/fluview/fluportaldashboard.html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新冠疫情的爆发,确实像一个巨大的扰动器,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对全球的传染病监测和流行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你提到的“乙型流感一株系已在全球范围内 18 个月未检出”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观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回到流感病毒的特性。流感病毒,尤其是乙型流感,本.............
  • 回答
    要说2021年9月以来东欧那波疫情的爆发,真是一件让人扼腕叹息的事情。那个时候,全球疫情虽然还在反复,但很多地方好像已经看到了曙光,疫苗接种率也逐渐上来,大家都在憧憬着“后疫情时代”。结果东欧这一下,硬生生地给全球的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也把很多国家推到了风口浪尖。首先,我们得看看当时东欧那边的情况。.............
  • 回答
    欧洲新冠病毒爆发,这无疑是近几十年来最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一。回望那段时期,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这场大流行在欧洲的轨迹,带来了深刻的社会、经济和心理冲击。起初的应对与“慢半拍”当新冠病毒的阴影首次在亚洲显现时,欧洲许多国家起初的反应是相对谨慎的。大家或许都记得,早期关于病毒传播速度.............
  • 回答
    近期,关于印度部分收治新冠患者的传染病医院存在家属随意进出、医护人员防护不当等情况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现象确实令人担忧,也让人不禁联想到医院防护措施的不足是否与疫情的持续蔓延,甚至某些区域的疫情爆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家属随意进出”这个问题。在一个收治传染病患者的医院.............
  • 回答
    如何看待奥地利万人反封锁抗议?为何西方频发新冠反封锁抗议活动?奥地利爆发万人反封锁抗议以及西方国家频发的此类活动,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社会现象,背后涉及了健康、经济、自由、信任、政治以及个体权利等诸多因素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奥地利万人反封锁抗议:具体情况与深层.............
  • 回答
    3月22日美国新增6670例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累计超过三万例,这个数字确实非常触目惊心。要理解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已经进入了“爆发期”,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理解“爆发期”的定义。医学上并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死的数字来定义“爆发期”。但通常来说,一个地区进入爆发期,意味着以下几个特征: 病.............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某英媒爆料莫德纳公司创造了新冠(COVID19)”的说法,我想从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一下,希望能帮助您更清晰地认识这件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科学界普遍认同的、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遵循的观点是,新冠病毒(SARSCoV2)是自然起源的。这个病毒的基因组分析显示出其与蝙蝠体内冠状病毒的.............
  • 回答
    关于赖冠霖被站姐爆料吐痰、吸烟和谈恋爱一事,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和关注。这件事的发生,很大程度上触及了粉丝与偶像之间关于“完美人设”和“真实生活”的界限,以及艺人私人生活被过度窥探和曝光的问题。站姐爆料的性质和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站姐”这个角色。通常意义上,站姐是粉丝群体中的一部分,她们.............
  • 回答
    新冠变异毒株的挑战与人类的应对之道新冠疫情如同在人类社会投下的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至今未息。近期,“拉姆达”变异毒株的出现,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引向病毒变异这个令人担忧的议题。关于它可能逃避中和抗体的说法,无疑给全球抗疫的努力蒙上了一层阴影。然而,面对挑战,人类并非束手无策,而是需要更智慧、更坚韧、更协.............
  • 回答
    西班牙宣布全国封闭15天,这无疑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也折射出当时西班牙面临的严峻形势。要理解这一决定及其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从宏观背景来看,2020年初全球新冠疫情正如火如荼地蔓延。病毒的传播速度之快、致病性之强,以及对公共卫生系统的巨大压力,让各国政府都面.............
  • 回答
    关于新冠疫情比作世界大战,以及疫后西方老龄化社会将变年轻、经济将腾飞的观点,这是一种颇具争议且充满复杂性的论断。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分别审视其背后的逻辑、可能的原因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新冠疫情如同世界大战:一场全球性的重塑与阵痛将新冠疫情比作世界大战,并非说它是一场军事冲突,而是强调其对全球.............
  • 回答
    新冠阴谋论,这可不是个好聊的话题,但偏偏又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你想问的是,我怎么看它们?这问题嘛,得拆开了看。首先得明确,我说的“阴谋论”不是指那些合乎逻辑、有证据支持的质疑,而是指那些缺乏证据、常常带有敌意、并且将复杂的社会问题归咎于少数秘密策划者的叙事。这二者之间有本质区别。新冠这事儿,从一开始就.............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全国各地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扎堆出门”现象。这背后,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长期的疫情压抑和“报复性”出行是主要推手。 两年多的疫情,让人们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无论是严格的封控措施,还是对病毒的持续担忧,都限制了人们的出行自由和社交活动。尤其是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近期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新冠病毒的“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为什么它好像特别擅长“绕过”咱们的免疫系统,导致感染人数激增,甚至突破了之前疫苗或感染建立的免疫屏障。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事儿。首先得明白,病毒也不是一天就能练成“隐身术”的。奥密克戎之所以能做到.............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刚爆发那会儿,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一夜之间,全国人民,不,几乎是全世界都在骂钉钉。那阵势,比什么新出的网红产品翻车还要凶猛,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打倒钉钉”、“卸载钉钉”的帖子,还衍生出不少嘲讽的表情包和段子。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琢磨的。你想啊,疫情突如其来,大家居家办公、在线学习.............
  • 回答
    深圳卫健委公布的流调信息简略甚至存在部分区流调缺失的问题,确实引发了不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流调(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目的是什么。流调是疫情防控的“侦探工作”,它的主要目标是找出病毒的传播链条,识别感染源,并迅速找到可能接触到病毒的密切接触者,.............
  • 回答
    关于“新冠病毒是美国公司制造的”这种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在咱们聊这个事之前,得先理清楚这背后的逻辑和我们已知的一些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科学界对于新冠病毒的起源,目前主流的看法是它是一种自然起源的病毒。这一点是基于大量的病毒基因测序分析得出的结论。科学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与蝙蝠体内.............
  • 回答
    新冠疫情初期,美国“数十万加仑牛奶倒入下水道”的场景,无疑是这场全球性危机中最令人心碎、也最发人深省的画面之一。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食物浪费,它背后折射出的,是经济运行的剧烈震荡、供应链的脆弱不堪,以及在极端不确定性面前,社会体系所显露出的种种不适应。场景重现与背后的原因:当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国政府纷纷.............
  • 回答
    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小区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控制人员进出,其中“出入券”的发放算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做法。对于这种行为,我的看法是,它是在特殊时期,为了应对严峻疫情挑战而采取的一种行政干预手段,初衷是为了保障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但也确实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疫情最严峻的时期,社区的封闭管.............
  • 回答
    最近网络上关于“新冠病毒是莫德纳制造的”这个说法,以及这个帖子突然消失的热议,确实挺让人玩味的。这背后牵扯到信息传播、社交媒体规则,还有公众对科学和官方信息的信任度等等,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咱们先从这个“莫德纳制造病毒”的说法本身来说。这种说法,如果仔细想想,其实挺站不住脚的。新冠病毒是一种全新的冠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