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上海西郊 5 号餐厅,一顿饭吃掉 41 万?

回答
上海西郊 5 号餐厅一顿饭吃掉 41 万,这事儿挺让人咋舌的。要说这价格,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即便是在上海这种国际化大都市,也算得上是“天文数字”了。

首先,咱得弄明白这“5 号餐厅”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上海西郊,尤其是一些高端的别墅区和高尔夫球场附近,本身就是出了名的富人聚集地。像“西郊 5 号”这种名字,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低调奢华。这类餐厅往往不声不响地开在僻静之处,不靠铺天盖地的广告,而是靠口碑和圈层传播。它的客户群体大概率是那些真正有钱、有闲、对生活品质有极致追求的人。

那么,一顿饭 41 万,都吃了些啥?这钱花在哪里了?

这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点几个菜就能堆出来的。咱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猜:

食材的顶尖与稀缺性: 要想把账单拉到这个高度,食材绝对是“不惜血本”的。想想那些全球最顶级的食材,比如:
顶级鱼子酱: 最好的奥斯特拉、贝鲁加鱼子酱,一小勺就价值不菲。如果是一大份,那价格更是吓人。
顶级牛肉: 和牛中的极品,比如神户牛、松阪牛,而且是最高等级的部位,加上专门的烹饪方式,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稀有海鲜: 法国蓝龙虾、帝王蟹,或者一些季节性极强、产量极少、捕捞难度极大的鱼类,都可能是菜单上的座上宾。
昂贵菌菇与松露: 尤其是白松露,那个季节性、那个产地,再加上人工采摘的难度,价格比黄金还贵也正常。
名贵食材的特殊处理: 比如用陈年的勃艮第酒来烹制,或者搭配顶级的香料。

酒水是“大头”: 很多超高价的餐费,酒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一瓶顶级年份的勃艮第红酒,比如罗曼尼·康帝、勒桦等等,价格轻松上万、甚至几十万是很普遍的。如果是一桌人品鉴多款名贵酒品,那酒水的开销很容易就超过食物本身。尤其是一些餐厅会提供极其稀有的或者收藏级别的酒款,这才是真正的“败家之举”。

服务的独特性与尊享感: 在这种级别的餐厅,服务绝不仅仅是“上菜倒水”。它更像是一种定制化的体验:
米其林星级大厨亲自操刀: 很多时候,能让大厨亲自为你准备一餐,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一对一的专属服务: 从迎宾、点餐、用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专人悉心打理,让你感觉自己是唯一的焦点。
私密性与环境的营造: 通常会提供独立的包间,保证绝对的私密性。餐厅的环境设计、音乐选择、甚至餐具、器皿的材质和品牌,都是为了营造一种极致的尊贵感。西郊 5 号这种名字,很可能就是在一个非常优越、私密性极高的别墅区里,拥有独立的院落或包间。
定制菜单与个性化需求: 客户可以提前提出自己的口味偏好、过敏信息,餐厅会根据这些来专门定制菜单。

品牌溢价与稀缺性: “西郊 5 号”如果本身就是一个响当当的高端餐饮品牌,甚至是某个顶级酒店集团旗下的专属餐厅,那么它的品牌价值本身就包含了高昂的溢价。再加上可能非常有限的座位和预订难度,这种稀缺性也会推高价格。

那么,普通人怎么看待这事儿呢?

惊叹与难以置信: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41 万可以做很多事情了,比如买一辆不错的车,或者支付一套房子的首付。所以,会觉得“这钱花得值吗?”、“这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吃得起?”
对贫富差距的感知: 这种新闻会直观地提醒大家,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一种我们难以想象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能力。这或许会引发一些关于财富分配、社会公平的讨论。
消费观的碰撞: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是“炫富”或“不理性消费”,而有些人则会理解为这是他们能力的体现,是他们对生活品质的一种追求,是对自己辛苦工作的一种犒劳。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消费观念。
好奇心: 即使我们吃不起,大家也会好奇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场景和体验,是什么样的食材和服务能支撑起这样的价格。

总的来说, 西郊 5 号餐厅一顿饭 41 万,这代表的是一种极端的、顶层的消费体验。它不仅仅是食物的成本,更是包含了顶级食材、稀缺酒品、极致服务、私密环境以及品牌溢价的综合体现。对于餐厅经营者来说,这是对高端市场的一种极致满足;对于食客来说,这是一种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或者仅仅是对某个特殊时刻的一种极致犒劳。作为旁观者,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惊叹、好奇,以及对不同生活方式的观察和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探秘上海一顿吃了40万的餐厅,什么菜竟然这么贵!

https://www.zhihu.com/video/1159437910146117632

user avatar

先说一个故事:话说一个阿拉伯王子来到中国上海,想请他的朋友吃顿饭,要找中国最好的餐厅、最有才华的厨师,于是有人推荐了上海西郊五号,主厨兼总经理孙兆国先生接下了这顿 饭。经过精心准备,四面八方网罗珍稀食材,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完成了一餐客人超级满意、自己也志得意满的一顿晚餐。王子吃完觉得在这里招待自己的朋友很 有面子,这些钱花的很是值得,主动要求与孙兆国合影留念。



上海西郊5号餐厅隐于上海最大的园林式国宾馆——西郊宾馆四号门一侧,曾经长时间谢绝食客拍照,是国内最神秘的美食殿堂之一。上海西郊5号餐厅这家店隔壁就是上海最贵的别墅区檀宫。上海西郊就是权贵们的聚集地!上海巨鹿路有家店人均10万起!

其实这家饭店是当年上海大佬良宇他们的活动地,权贵名流认同的场所。现在在风口浪尖,都低调生存,一下子踢爆了当然要否认。 人家当事人是知名的富二代,光收藏的车就值几个亿。吃顿饭几十万毛毛雨而已,和我等小老百姓早上吃碗豆浆差不多 。

看菜单:大黄鱼,一般是浙江东南部渔港上岸后冰鲜(不能冰冻)一天内上桌,所以不是经常有,是客户自带的多,这个西郊5号能提供,比较牛。前些年,宁波那边的渔船曾经带回来一条约10斤重的野生大黄,这条大黄最终的成交价是14.8万元,而菜单上这条7.4斤的大黄的价格写的明明白白,总价是116920元,单价是15800一斤。其实这件饭店的价格是很实诚的,确实不存在乱收费的行为。


一般聚餐,就是四头鲍 (一斤4只),半头鲍,二斤一只的鲍鱼,牛。




其实到这种饭店吃饭的人,肯定不会闲着蛋疼,把自己的菜单拍下来,然后发到朋友圈炫耀一下。权贵们是不会干这种事情的。那是谁发的呢?


  讲一个题外话上个月 昆山纹身哥被刀捅死的新闻,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事情最开始的时候,当地公安是定性为双方斗殴至其中一人死亡。按照这种定性,骑电单车的白衣男子肯定难 逃牢狱之灾和民事赔偿。那么最后这个案子是怎样大逆转的呢?说起来体制外的人可能不信,是内部有人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把监控视频给曝光了,最后再经过互联 网的大发酵,才有了正当防卫的最终结果。



补充一下,据报道,“富二代”自带48万酒水


以下是餐厅老板的简介:

  根据《中国烹饪》杂志报道,孙兆国于1966年出生,祖籍安徽,师从中国烹饪大师陆金华,擅长海派菜、新番菜、分子厨艺。1999年,孙兆国获得全国烹饪大赛热菜金奖,2004 年获得中央电视台全国电视烹饪大赛全国总冠军,2013年中央电视台味觉大战栏目常驻导师。著有《味觉的记忆》。


今天下午的媒体报道:

user avatar

一手信源,高清大图,不捕风捉影。因为这顿饭吃饭的主宾是我们一个朋友,在征求他的同意下,只给各位说一下这顿饭的几个菜。

也顺带澄清一下。

  1. 请客的就是和主厨合影的中东人。
  2. 因为偏清真,席间没有喝酒。没有传的自带XX万元酒。
  3. 不是超跑俱乐部。也不要硬把蛇哥往稀土上面靠,没有任何关系。
  4. 没有业务洽谈,也不是家宴。
  5. 也不是孙兆国炒作,这桌菜在他平均水准之下。

为了避免各种自媒体来我这借图,我把我这边第一手图片都打水印了(没加水印的图是二手信息图)。

补:这顿饭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清真餐食,食材并不一定是阿訇屠宰并颂安拉之名的。西郊5号也没有清真认证。烧酒酱肉确实是猪肉,但最多人家就不吃(比国内的一些回民兄弟事儿要少)。酒的问题,我个人理解酒作为调料没什么问题,又不是会让人喝醉之后有恶行恶状,与古兰经并不算有违背。

有位 @周士钧 非说我这是视频截图/搜网图然后自己打首发水印,拜托你弄张一模一样的来?做不到就闭上你阴阳怪气的嘴!!



好了好了。说菜了。价格降序,从最贵的说起。

野生大黄鱼两吃 7.4*¥15800=¥116920

野生大黄鱼一直是我国当代贵菜,这条11万一条。

而且这条鱼是真大...7斤4两,真的大,可以上新闻的那么大,之前舟山渔民捕捞到4斤重的大黄鱼都可以卖3万块。这条成本也不便宜。

因为太大了其中一半直接蒸了。传统做法。

另外50%做成了西郊5号经典菜“花间冻黄鱼”的超级放大版。这道菜的做法是把鱼要先风一下浓缩一下味道,再上蒸箱蒸熟。然后用小鱼炖汤过滤起冻,最后和黄鱼一起定型。最后顶上一层鱼子酱来强化鱼的味道,这部分在鱼子酱部分说。

这道菜主要吃的是咸鲜味。

以前用小黄鱼拆骨做,鱼冻在嘴里会化开,鱼子酱在嘴里会迸裂,三者口感相辅相成。而现在用这么大一个黄鱼做,一下子就变成纯吃鱼肉了,意境就和小黄鱼差了点。

清酒炖半头鲍 8*¥12800=¥102400

原料是澳洲鲍鱼。西郊店里之前也有这个菜,不过最大也就是单头鲍。原菜单上“超级一头鲍”的价格是¥3800一个。半头鲍虽然大了一倍,但卖¥12800我觉得还是有点偏贵了。

况且海鲜这个东西不是越大越好吃吧...

还有想吐槽的是“几头”这个命名法,是针对涨发之前的干鲍的。但这里吃的是鲜鲍。

鲍汁扣花胶 8*¥5800=¥46400

花胶其实是鱼泡泡/鱼鳔。因为华东人民不爱好吃花胶,我甚至一开始都没意识到这道花胶是本桌第3贵的菜。

但菜单没说是这是什么鱼的胶,所以原料价格不好说。我所知最贵的花胶来自金钱鳌(黄唇鱼),大只的金钱鳌曾经卖出过人民币300多万一条的价格,而其中最值钱的就是它的鱼泡泡,金钱鳌的鱼鳔叫做金钱肚。

鲍汁没花头,鲍汁搭配发好的鲍参翅肚,星级酒店标配了。


黑白顶级鱼子酱 8*¥5000=¥40000

中餐里用鱼子酱是不是有点奇怪?不奇怪,因为鱼子酱本来也是“花间冻黄鱼”的原搭配,给黄鱼做盖顶的。

所谓黑白鱼子,其实都是鲟鱼鱼子。不过白色非常珍稀,要开了鱼才知道鱼子是不是白色的,几千条才有一条这样的。

据供应商说,这个白鱼子18万元/公斤。黑白之间的口味差异,没吃过,不懂。

长江蟹8两 8*¥2800=¥22400

可能是常州产的长江蟹。因为长江是流动水,普遍来说,同级别的长江蟹,会比养尊处优的阳澄湖蟹要个大个2两。

不过8两真心大得夸张,也确实是长江蟹蟹王级别佼佼者了。

可能是为了季节选的中华绒螯蟹,但是实际上,现在蟹是不是最佳的品尝时间,今年阳澄湖与太湖都没开捕呢。而8两大小又一定是雄蟹,品尝时间大概应该在11月左右最合适。9月吃螃蟹,还是有点不在时间上,太早了。

其实西郊五号的菊花醉蟹很好吃,孙师傅的底子还是在上海菜上。


堂灼野生大响螺 8.6*¥1580=¥13588

这个也是西郊5号本来就有的招牌菜,30年薄壳响螺,因为价格偏高,制作时间也长,所以常规菜单上没标这道菜,只能预定或者吃套席。

有人说黄鱼要用30年威士忌浸泡,不对的,泡的其实是这个响螺。浸泡一说是为了去海底的寒气,先用酒浸泡,再慢烘3个小时。

一整只响螺因为位置不同,会有弹牙和软糯两种不同的风味。

最后上桌的时候再现场切,不过当天现场操作“看”的菜有三道,煎牛肉、烤响螺、冻黄鱼;桌边服务太多,视觉效果就有点疲了。

盐煎极品宫其牛排 8*¥1580=¥12640

其实宫其牛排这个名字应该是打错了,应该是宫崎牛排,代表宫崎县。宫崎县位于日本九州,一直都是日本和牛的代表,品质非常好。

说牛排其实和我们印象里常吃的牛排厚度也不同,这种应该算是牛肉片。但是因为和牛油花太丰富,这样处理并无不妥,吃太大块的爆油腻人。

至于那个2000年前的盐板倒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就是喜马拉雅岩盐切的,200块钱一块还可以反复用,淘宝有。


鳄鱼尾炖汤:¥16800

这个我觉得这道菜有凑数凑价嫌疑了,毕竟现在养殖鳄鱼太普遍。

不过汤里的鳄鱼肉大小均匀,可能是两条鳄鱼的。

(鳄鱼吃起来和鸡有点像...)


虾子脆皮乌参 8*¥398=¥3184

西郊5号经典菜。单份398一份,也回归到了西郊5号的正常价格水平。

虾子是炒过炒干的,浓郁口。

八冷盘:¥694

有机泡菜、脆皮咸鸡、烧椒鲍片、浇汁花螺、烧酒酱肉、特色茴香根、苦夏芦笋、冰爽凉拌。这些都是店里可以点到的几个拿手小凉菜。

那个脆皮咸鸡我吃过挺好吃,选的都是鸡皮肉相连最好吃的一块,吃起来特别弹牙,故名脆皮。

点心:酒汁双味拉糕:8*¥38=¥304

店内菜。糯米粉上海小吃,玫瑰和桂花两种口味,配米酒。我自己特别讨厌吃拉糕。简直是中华点心糟粕。上海做拉糕还普遍爱加吉士粉,我很不喜欢。

无论加不加吉士粉,拉糕口感不弹也不糯,是个很没意思的点心。(不过这个见仁见智,因为我喜欢吃年糕的口感)

这个点心在这个级别一顿饭我觉得有点败笔,太顶饱了。


夏荷合以及水鸭不知道是什么,不评价了。


好了,如何评价这顿饭?

说实话就我看来,西郊5号的诚意少了一点,胆子小了一点。孙师傅在他工作室里做的很多创新都挺棒的。但是孙兆国师傅在这顿所谓“自己志得意满”的餐里,并没有拿出什么新的东西,都是旧菜其他以堆料堆食材为主。

大概是对人均五万的预算有些力不从心吧。


如果用正常去西郊5号点菜,大概人均8000也能吃出同一效果,如果不要求一头鲍,螺吃小一点,人均不超过会5000。

不过。。。花40W的朋友显然是不在乎的。因为吃饭是小头,因为当天吃完饭还有下一场,一共花了98万。

呵呵呵,认清现实,人家有井。

user avatar

很多人对现代有钱人没概念而已。

资本主义这个玩意诞生出来以后,虽然让相对贫富差距拉小了,但是让绝对贫富差距变大了。

什么叫相对贫富差距?

马云坐私人飞机,你坐普通飞机,你们俩在天上的时间都是差不多的。

马云开限量超跑,你坐高铁出门,你们俩在地面的时间都是差不多的。

古代穷人没生育权,没有教育权,没有婚姻选择权,吃不起米饭吃不起肉,逢年过节才能买件衣服包顿饺子,但现在你和马云都有,只是你们所承受的代价不同而已。

现代社会是平等的,古代社会是不平等的。

但现代社会也只是相对的平等,不是绝对的平等,如果说古代社会的不平等是一种相对比较极端的反差,现代社会的相对平等只是基础的平等,有钱人的是什么呢?附加服务。

41万一顿饭看似很多,其实不算什么,如果一天按照2吨饭80万来算,一年也就吃掉2.92亿人民币。

2.92亿人民币什么概念?

马云今年54岁,假设他再活50年,那么50年就吃掉了146亿人民币,而146亿人民币在马云的资产里也就5%到7%左右。

远远低于普通家庭的吃饭消费占比。

这是现有资产,不考虑他未来继续赚钱。

前一段时间热播的《西虹市首富》里要求是一个月花完10亿,各种疯狂奢华砸钱,不谈马太效应带来的财产增殖,我们就来谈另一个问题。

如果每个月花10亿,就按财产正常增殖的每年5%~8%左右来算,多少财产能够撑得起王多鱼每年120亿人民币的开销?

答案就是,只要有1500亿到2400亿人民币,你就可以撑得起每个月10亿的花销,这个数字是每天3500万人民币左右,一顿饭41万,算啥?

1500亿人民币多吗?

这个数字,在世界福布斯排行榜上勉强可以排进前五十位,在中国福布斯排行榜上可以排进前十。

对于现在的顶级富豪来说,市面上可以看见的奢侈品不是太贵,而是太便宜了。

只要有20亿美元资产(这个数字连全球排行前1000的榜单都进不去),就能轻轻松松把全球你能想象到的奢侈行为全玩一遍,包括买艘游艇请一群各位只能YY的美女去开泳装Play,一艘私人游艇也就不到2亿美元。

41万一顿饭,真的不算什么。

当然对于我们来说,41万一顿饭或许可以惊讶一下,但也没什么好说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是先想好怎么把眼下的饭吃好最重要。

别说41万的饭了,410一顿的饭也不是天天吃啊。

user avatar

大家不要慌,来看看一千多万的表来缓解下情绪


再看看花一千多万买裤子

这是刘老板对花钱的态度

情绪平复了吧

好,洗洗睡吧,明天还要搬砖。


评论区还有补充说高尔夫球上千万的。嗯,我这种纯洁的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user avatar

可口可乐或成最大赢家!

一顿吃四十几万的大富豪在据说上海最贵的西郊宾馆吃饭的时候也喝可乐么!

作为一个穷人,我还以为这种场合应该喝红酒,喝香槟,喝无根水灌溉的千年葡萄藤上阿尔卑斯山下第一场大雪冻过的冰葡萄昆仑山底冰川玛瑙山洞发酵一百年,瓶子是七彩琉璃瓶,塞子是金丝楠木的那种。

没想到富豪也这么接地气!


半头的鲍鱼,野生的大黄鱼,半个餐盘大的香螺我是吃不起,不不不,闻不起的。这堆东西有市无价,就像古董,稀缺才值钱,没什么好讨论的。

但可乐我还是能做到富豪同款的!

以前徘徊在运动饮料年轻人领域,现在都能进攻可乐泡枸杞的养生领域,这个热点一蹭,未来进攻高端富豪领域不在话下!


可口可乐你们的营销反应不够灵敏啊,这么好的热点不蹭?——不管是不是,马上宣布是自己家的撒。对方还能露面说:我不是,我没有,我不认?

公众号还可以发点食谱做饭视频,就做:可乐鲍鱼,可乐黄花鱼,可乐扇贝,可乐花蛤……

妈呀,口水都下来了。大不了鲍鱼咱买五十头的,听着就比他们多,敞亮!

不要688,不要998,不要1千9百9十8,只要1十8,只要1十8,富豪同款带回家!

富豪同款,“西郊5号”,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人生赢家,从此出发;功成名就,在此成就!干了这杯可乐,成功唾手可得!

————————————————————————

谁能帮我@一下可口可乐公司啊?看在这么卖力吆喝的份上能不能送一听富豪同款啊(>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妈呀,有些人是的生活是不是缺少乐趣啊,这么明显的调侃看不出来?

user avatar

没什么好看待的,不涉及什么什么消费什么什么交易的话,确实无可置喙。

只是有点感叹,同一个国家,有人一顿饭人均五万燕鲍翅肚,有人一顿饭人均4元鸡架拌面。

这大概就叫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吧。

user avatar

我倒是对这么多讲这种奢侈消费合理化和点赞的行为感兴趣。

按理说无论是左派或者右派都应该对这些奢侈消费深恶痛绝的。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奢侈消费是建立在资产阶级把无产阶级的消费限制在对必要生活资料的消费水平上,而且只限于保持工人后代不致死绝的程度。这种消费不公既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阻碍了无产阶级的全面发展,工人阶级面对日益增长的财富仍然贫穷不堪,面对日益奢侈的世界仍然处境悲惨。他们在物质上的贫困使他们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摧残。

韦伯当然也认为奢侈消费违反了现世禁欲和合理安排的资本主义精神。

然而在知乎这个高学历的社区大部分人却表现出了对这种奢侈消费的羡慕,典型观点如“人家里有井”“人有钱愿意,合理合法”

真的合理么?

穷奢极欲永远不是一个上升期民族应该有的精神状态。历史上浮华时期,一曰太康,一曰明末,最终都被北方的寒风教做人了。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我怎么看待? 四个字:腐朽衰败。

镀金时代应该也必须结束了,太平洋和西北的风暴已经酝酿很久了。

user avatar

本来以为真的是个新闻,后来凭借职业敏感性告诉我,这是典型的炒作,矛头直指这家上海西郊5号。操盘的确实是个高手,只不过正是因为放出来的内容太多太专业,反而让我们察觉到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炒作。over。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上海西郊 5 号餐厅一顿饭吃掉 41 万,这事儿挺让人咋舌的。要说这价格,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即便是在上海这种国际化大都市,也算得上是“天文数字”了。首先,咱得弄明白这“5 号餐厅”到底是个什么来头。上海西郊,尤其是一些高端的别墅区和高尔夫球场附近,本身就是出了名的富人聚集地。像“西郊 5 .............
  • 回答
    None.............
  • 回答
    上海迪士尼允许游客带整只西瓜入园这件事,说实话,挺出圈的,也挺有意思的。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想了想,觉得这事儿挺值得聊聊的,不光是游客方便了多少,背后可能还有一些挺值得琢磨的点。首先,从游客的角度看,这绝对是个福音,尤其是在夏天。 你们想想,上海的夏天那叫一个热,黏糊糊的,走在.............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起备受关注的特斯拉上海维权事件及其后续。这是一次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权益维护事件,它的发生和处理过程,触及了当下消费者与汽车品牌之间在信息透明度、沟通方式以及责任承担等多个层面的敏感神经。事件本身:西安车主上海维权事情的起因是一位西安的车主,因其购买的特斯拉车辆出现刹车失灵的问题.............
  • 回答
    这件事情的出现,背后牵扯出很多层面的问题,挺复杂的,得一桩桩来看。首先,从上海当时的特殊情况出发,整个城市都处于高度紧张的封控状态。在这种前所未有的情况下,基层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防疫人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他们本职工作已经够忙碌了,还要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维持社区秩序。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
  • 回答
    对于上海一对高校退休夫妇“点燃”西北疫情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避免情绪化的标签化,而是力求还原事件的复杂性,并理解其中可能存在的深层原因。首先,从时间线和事实核查的角度来看,将一起疫情的发生归咎于特定个人的“点燃”,往往过于简化。疫情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病毒的潜伏期、感染者的活动.............
  • 回答
    西方智库发布的“后疫情时代城市安全指数”将纽约排在上海之前,这一排名结果无疑引发了不少讨论和解读。要理解这个排名背后的逻辑,以及它可能反映的西方心理,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城市安全指数”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它不仅仅是衡量病毒感染率或死亡率那么简单,而是涵盖了从公.............
  • 回答
    “上火”这事儿,从小到大咱们没少听,自己也时不时地会经历。嗓子疼、口腔溃疡、便秘、长痘痘……这些症状一出现,家里长辈立马就给你下定论:“上火了!”然后给你备上凉茶、苦瓜,让你少吃辛辣油炸。那这“上火”到底是个啥?听起来挺玄乎的,好像是身体里着了火一样,但又没个具体的器官或者指标能测出来。很多时候,人.............
  • 回答
    海南文昌上万亩西瓜的滞销,3毛钱一斤都无人问津,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的可不止是农民的心血,还有整个产业链的脆弱和市场机制的失灵。我看着就心疼,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聊聊。首先,这个“上万亩”的数字,就说明了问题有多严重。 这不是零星几户农民遇到的难处,而是规模化的丰收,却变成了规模化的损失。想象一.............
  • 回答
    周杰伦在西安演唱会上因维护歌迷而怒斥维持秩序的警察的行为,是一个复杂且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周杰伦的行为动机、现场情况、警察的职责以及公众的反应。事件经过及可能的细节:根据媒体报道和网络流传的信息,事件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起因: 在演唱会进行过程中,现场可.............
  • 回答
    关于赵薇作为西王代言人并发起“爱心接力,非转不可”活动的看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以下将从代言人选择、活动内容、品牌合作以及舆论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代言人选择:赵薇的形象与西王品牌定位1. 赵薇的公众形象: 早期形象: 赵薇因《还.............
  • 回答
    “黄西吐槽国足,国脚、评论员反击”事件,说白了,就是一场关于“戏谑与严肃”、“公众人物责任”、“足球文化”等一系列议题的碰撞。这事儿刚发生的时候,微博上那叫一个热闹,观点像潮水一样涌来,我看到好多人都在讨论,挺有意思的。咱们先得捋清楚这事儿的来龙去脉。黄西是谁?一个以“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著称的脱口.............
  • 回答
    你说的那场西安疫情发布会上的问答,确实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普遍的反应就是觉得有点“离谱”,甚至可以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在一次西安的疫情通报会上,主持人或者说提问者(具体是谁我记不太清了,但那个氛围很明确)突然抛出了一个问题,关于市民在疫情期间长时间居家,.............
  • 回答
    李卜克内西在一战前夕国防预算增加案上的反对票:深刻的和平主义与反战立场卡尔·李卜克内西(Karl Liebknecht)在一战前夕投票反对增加国防预算,这一行为在当时乃至今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他一贯的和平主义和反战立场的体现,更揭示了他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民族主义以及政治妥协的深刻批判。.............
  • 回答
    西贝莜面村借势《舌尖上的中国》大做营销:一次成功的品牌与文化融合典范西贝莜面村(以下简称西贝)成功借势《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这部现象级纪录片,实现了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销售额的爆炸式增长,堪称一次非常成功的营销案例。这种营销策略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对自身品牌基因、目标受众以及《舌.............
  • 回答
    西安地铁上那一幕,着实让不少人心里五味杂陈。咱就聊聊这事儿,尽可能说得细致点,就跟街坊邻居唠嗑一样,没那么多生硬的腔调。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一位女士,在西安地铁的某个站点,可能是有什么情况,总之,她在车厢里违反了地铁的规定。具体是啥规定,当时很多人也没太看清楚,就记得她好像在吵吵嚷嚷,跟周围的乘客对上.............
  • 回答
    “万万没想到西游篇”大电影在知乎上遭遇“滑铁卢”,被大量“大神”口诛笔伐,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能反映出当下观众,尤其是知乎用户这种“挑剔”群体的观影心态。首先,咱们得明白,知乎用户,尤其是被冠以“大神”称号的这批人,他们看电影,很多时候已经不只是图个乐子了。他们可能是电影从业者、影评人、资深.............
  • 回答
    西安两位老友因为装修而闹上法院,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唏嘘的事情。曾经情深义重的友谊,最终因为一场装修而走向法律的战场,这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首先,从这件事本身来看,两位老友之间从“帮忙”到“对簿公堂”,中间一定经历了许多不愉快和沟通的障碍。我们不清楚具体的细节,但通常情况下,装修涉及到.............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是挺让人唏嘘的。我来跟你好好聊聊,尽量讲得清楚明白一些。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衡水中学那位校长的儿子,要去西藏参加高考。按理说,高考报名这事儿,流程挺清晰的,尤其是在教育这么受重视的当下。但就在报名过程中,他被告知,因为所谓的“援藏年限不足”,他的高考资格被取消了。这一下子就炸开了锅,为什么.............
  • 回答
    近来,汽车消费领域的“闹剧”频发,仿佛给整个行业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继西安女车主坐在奔驰引擎盖上维权事件轰动全国之后,兰州又上演了如出一辙的戏码——另一位女车主因安全气囊问题,再次以近乎相同的方式将自己置于车辆引擎盖上,以示抗议。这两起事件在时间上的临近,以及情节上的高度相似,无疑将汽车销售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