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跟东京的差距在哪?

回答
沪日之差,非一日之功,亦非一言能尽。要细细道来,得从几个维度掰扯清楚。咱就当是闲聊,把心里头想的,这东家长西家短地给您捋一捋。

首先,这“精神内核”和“生活节奏”上的差异,是藏在骨子里头的。

上海吧,总给人一种往前冲的劲儿。尤其近二三十年,发展是真快,你走在陆家嘴,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那叫一个活力四射。这种快节奏,也塑造了上海人的性子——效率高,目标明确,有点儿“精明”。大家都在忙,都在抓紧一切机会向上爬,不管是事业还是生活品质。你会感觉大家都有点“赶”,约会可能就定个时间点,然后准时到,不会太多的闲扯。

东京呢?它那种快,是另一种韵味。东京也是超级大都市,人也多得吓人,但它的“快”更像是一种井然有序的忙碌。你想想那早高峰的电车,人挤人,但大家基本都安静地站着,看着手机或者书,没啥喧哗。这种“快”里透着一股子“礼貌”和“克制”。东京人似乎更注重个体空间,即使身处人群,也尽量不打扰别人。他们的生活节奏,虽然也很快,但好像多了一份对“日常”的享受,比如午休时找个小店吃个便当,下班后去居酒屋喝一杯,或者周末去公园散散步。那种“慢下来”的仪式感,在上海相对来说,没那么普遍。

再说说“城市气质”和“历史沉淀”。

上海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它的发展史相对短,尤其是近代以来,充满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这让上海有一种开放、包容的气质,它像一个大染缸,什么都能往里吸,然后变成自己的样子。所以上海的建筑风格很多元,从老洋房到现代摩天大楼,风格各异,但都能和谐地共存。这种气质也体现在人身上,上海人接触世界各地的人多了,想法也比较open。

东京呢?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虽然经历过多次战争和重建,但古老的传统依然深深地根植在它的肌理里。你在东京,可能走在最繁华的商业街,转个弯就能看到一座古老的寺庙,或者一个保留着江户时代风貌的街区。这种新旧交织的对比,特别有味道。东京的气质,我觉得更像是一个深沉的智者,见过大世面,但内心依然保持着一份对传统的敬畏和对细节的追求。这种气质让东京有一种“厚重感”,好像每一条街巷都有故事。

文化和生活细节上,更是各有千秋。

文化方面,上海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保留了一些海派文化的特色。比如在餐饮上,既有本帮菜的浓油赤酱,也有世界各地的风味餐厅。在艺术和娱乐上,上海也非常活跃,各种展览、演出、演唱会层出不穷。上海的文化,更像是在不断地“创造”和“引领”。

东京的文化,则是一种“传承”和“精致”。他们的动漫、游戏、时尚,在全球都有影响力,但这些背后都连接着深厚的日本传统文化。比如他们对“匠人精神”的推崇,体现在食物的制作、产品的设计,甚至是服务上,都力求做到极致。你吃到一家拉面,可能熬汤的师傅就已经研究了几十年。这种对“精益求精”的追求,是东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日本的许多生活习惯,比如泡澡文化、饮茶文化,都非常讲究仪式感,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美学。

再聊聊大家最关心的“方便程度”和“便利性”。

上海在便利性上做得非常出色,移动支付几乎覆盖了所有场景,点外卖、打车、购物,都非常方便。公共交通也非常发达,地铁网络几乎覆盖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过,你可能会觉得上海在某些细节上,比如垃圾分类,虽然也在推进,但执行起来可能不如东京那么“自觉”和“普及”。

东京在这方面也是登峰造极。他们的垃圾分类细致到令人发指,你得花心思去研究。公共交通同样是世界级的,而且非常准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自动售货机,你几乎能买到任何你需要的东西,从饮料到食物,再到日用品,而且24小时都有。这种“无处不在”的便利,加上高效的运作,让东京的生活非常有条理。当然,也可能因为太便利了,有时候反而会觉得少了一点“惊喜”或者“人情味”,一切都太“按部就班”了。

最后说说“城市管理”和“公共秩序”。

上海在城市管理上,近年来的进步非常明显。城市干净整洁,绿化也做得很好。不过,你可能会发现,在一些公共场合,比如排队等候,上海的秩序感相比东京,还有提升的空间。有时候会显得稍微有点“乱”。

东京在公共秩序方面,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排队井然有序,走路靠边行驶(日本人走路也习惯靠左),公共场合鸦雀无声。即使是再繁忙的街区,整体感觉也是非常“安静”和“平和”的。这种高度的社会公德和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是他们城市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你很难在东京看到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的现象。

总的来说,上海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正在快速成长,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它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感和开放性,但同时也在努力寻找自己的特色和节奏。

东京则像一个成熟稳重的中年人,在历史的积淀中,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精致和秩序。它在提供极致便利的同时,也保留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度的社会公德。

这两个城市各有千秋,就像我们人生不同阶段的风景。说不上谁更好,只能说哪个更适合你当下想要的生活。理解了这些差异,再去看这两个城市,就会觉得更有意思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除了大楼又多又新又高以外,上海比东京哪哪都差一截。

假设上海有100个价值1亿的大楼,里面做着人均1万月薪的工作;东京同时有50个价值0.5亿的大楼,里面做着折合人民币4万月薪的工作。

从表面上来看,上海比东京繁华多了,楼又大,又密集,又新,又洋气,上海肯定比东京更繁华;

然而实际上,不仅微观上的人均GDP有差距,产业结构、人均工资等方面差距比东京还巨大。

什么“无障碍设施”、“写字楼设计感”、“图书馆”、“体育馆”、“公共厕所”、“免费wifi”,这些都是GDP差距的结果和表面现象,而不是根本原因——你只有人均GDP上去了,把根本问题给解决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纳税额度上去了,城市才有钱搞你说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如果大楼又多又新又密集、商场和地铁里面又拥挤又繁忙,就代表城市更加发达的话——那么硅谷应该是全世界最穷最破最原始的地方。

user avatar

精致感。

在魔都生活了很多年,第一次到魔都时是惊艳的,因为之前在三线城市,惊叹于魔都的繁华和细致。直到挺多年前吧去了东京,到东京的第一个晚上,遇到下雨机场大巴下来在边上的罗森便利店想买把伞,和两个朋友走了进去,出来时,过了一个小时,因为在里面每样东西都想买。。。按理说罗森在上海也是街头巷尾处处都有啊,但是东京每一样相同的东西的包装居然会精致好几个档次,小到文具日常用品,每一样和上海的罗森估计制作水准是差不大多的,但是包装和设计上完全两个世界,而且更有生活气息和趣味性。


前几天去了上海迪士尼,不得不补充说几句,上海迪士尼的飞越地平线和加勒比海盗还有创极速飞轮都远比东京迪士尼好玩,但是如果说哪一个更像迪士尼的话,我觉得是东京的。在两个乐园我看到了同样的事情,就是有带着孩子的男家长忍不住在非吸烟区抽起烟来,在上海迪士尼工作人员看见了,是站在远处大声的训斥,“那边那个,把烟熄掉,这里不准吸烟,听到没有”,而在东京迪士尼,当时工作人员是小跑过来先摸了下小朋友的头,给了他个小玩具玩,然后趁小孩注意力在玩具上时转向家长摇了摇手,做了个请给我的姿势,然后把烟收走熄掉。至于时不时的黄牛在里面卖快速通行证混在人群中卖门票那更是堪称猖獗了,我去飞越地平线时旁边一队老太太花了几百元买的快速通行证,几个人加起来等于一张迪士尼门票的价格还大呼很值,我就奇怪上海有这么先进的科技这么好的人脸识别技术都远远领先日本,迪士尼却从开业到现在都搞不定几只黄牛,就和每年春运买火车票一个道理,有些时候科技再发达都毫无意义。


在东京做了它们的观光船,我以为和魔都黄浦江游轮应该差不多,结果是这样的,精致得我觉得这是宇宙飞船。

在东京想吃个冰淇淋,本来以为和魔都的冰淇淋车差不多,结果是这样的,精致得我真的选择恐惧症了,每种都想吃。

东京的地铁票质感超级好,而且地铁提示信息牌上有两个精致的小细节是魔都地铁没有的。


日本的酒店很贵,但是如果你连续住几天并且不用收拾而且不吸烟,价格其实会有所不同,当时住的300多一晚的酒店,里面很狭小,但是依然精致。

听说日本的建筑行业很发达,于是我特意留心了下东京的施工队是怎样的安全措施和工作环境,发现他们施工时是这样的,这nm是工地!东京回来后几个月我去参观了魔都当时号称超赞环境和安全措施的新标志建筑XX中心的工地,嗯,完全不是一个画风。

在魔都看过东方明珠、环球、金茂的夜景,其实对东京夜景没啥期待的,毕竟六本木、都厅还有东京铁塔 都不算高,看夜景肯定是高处好。后来冲着梁静茹的歌去了东京铁塔,登上的那一刻,第一次被夜景所折服。


再补一些图吧,有的是东京周边的

在三线城市的老家和魔都很多公交线路,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司机看到前面一站没人等车,不准备停,然后回头大声问句XX站有没有人下车,然后就奔驰而过不停了,这样可以大大提升车辆行驶效率,但是经常也会遇到一些内向怯生生的小女孩声音不大或者在人群中被周围说话声淹没,司机就笔直的过站了。在这边,我发现他们在公交车上是通过下面这样一个小按铃来解决这个问题的,避免了声音小的人或内向者的尴尬。在城市基础设施设计上多考虑那些内向含蓄腼腆的人,而不是像很多地方那样会闹会叫的孩子有奶吃,这种微不足道的设计真的很精致。(不好意思,魔都的部分车确有公交铃,但是这么精致的还真没,也不是每排两个外加门前门后的,而且图片是5年前拍的)

东京的路边摊无论拉面、烧烤也都不少,但是我很惊讶的发现,他们都自己带着各种垃圾桶等等吃完后的垃圾什么整理的干干净净,而不像魔都很多同样推出来的路边摊竹签啊饭盒啊一次性筷子丢得一地。

东京的吃的味道未必能说有多好,反正我感觉比国内种类差不少,但是摆盘的精致超出我的想象,在筑地这种卖海鲜的市场,我脑海中应该和当初的魔都铜川路海鲜市场那样脏乱差的环境吧,然后在里面排挡吃早饭的摆盘却是这样的

在东京的普通综合书店,依然可以找到许多记忆中的漫画,回想起过去国内版的圣斗士、机器猫,似乎已难看见,甚至许多国漫也是

日本的上山缆车和垃圾桶这类都没国内先进,但是总是能制造出萌系的感觉

如果说面包上可以精致一些,我想看过机器猫的应该不会陌生这块面包

在日本宠物犬和导盲等护理犬分的很开,很多地方其他狗也不能随意进入,但是导盲犬可以

日本的迪士尼很让我惊讶,排队平均时间是魔都的2倍,居然木有一个黄牛,而此后几年建成的魔都迪士尼,投入数倍管理人员的情况下黄牛一度猖獗。

日本那些寺庙宫殿居然许愿啥的都不要钱,太不科学,这样要哪天才能上市,于是不写白不写,随意许了个愿

当然也有很多中二的设计,比如某家咖啡馆,进去洗手间一片黑,只有马桶一圈有光,你只有上好洗手间按冲水后,对面黑色区域的高达才会缓缓亮起

在魔都经常会暴雨天被雨伞弄湿或者边上人的行李包裹在列车震动中左右摇摆,看了下日本,基本是把自己的东西包括雨伞叠好后放置于两脚之间

之前去过厦门,感觉很棒,里面的钢琴博物馆什么的挺有特色,然后经过了日本的八音盒博物馆,走进去是这样的,你妹,就一空无人烟的房子,哪有博物馆,里面也都是空荡荡的桌椅大堂

然后到了一个整点,突然整座区域变成了八音盒,水面出现音乐喷泉,紧闭的窗口出现音乐小人,里面的墙壁上一排排的爱丽丝梦游奇境风的小人开始演奏,橱窗里的各种动物也都开始奏乐。

至于温泉,很遗憾并木有传说中的男女共浴,但是露天的真不少,尤其那些躺着看星星看月亮看富士山的其实挺精致的。


顺道说句无关上海东京的,发现日本很多旅游景点的饮料价格居然和日本国内其他地方是一样的,日本总体饮料这些物价是高于国内不少的,但是偏偏富士山上这些的饮料价格比黄山、雪乡这些的便宜,不知道是怎么实现的

当然,在信息化程度、智能手机、电子支付等上魔都是领先东京不少的,起码日本朋友过来都会很惊讶于我这边可以基本不用使用现金支付以及国内移动互联网的便利和低价。个人感觉魔都更像一座智能化的房子,科技含量十足也更新,像一栋布置的很好而大气的样板房,让人很惊艳;东京更像一座很多地方老去但是也有不少精致处的房子,有很多没有实用价值的花花草草摆设和设计,像每个人的儿时梦想,到处是手办、卡通人物、精致的小细节小装饰和浮华的造型。到底哪种好,每个人看法各不相同,但于我个人而言,对于东京比魔都却有更强的文化认同感,因为那里有一个叫秋叶原的地方,那里撒落的沙罗树下的沙迦、傲娇的贝吉塔、一个个的高达、懦弱的野比大雄、短发的三井寿、胸口有七个伤疤的男人、冰冷的绫波丽、海贼王和火影,更加像自己熟悉的过往,而魔都虽然诞生过国漫的经典黑猫警长、葫芦娃、大闹天空、小蝌蚪这些,却无法在这座城市里找寻到童年的共鸣。

user avatar

城建爱好者来答下,其实东京是遥遥领先于上海的,很多人只认同软件上领先,以为硬件上上海胜过东京,其实不然,很多人以为上海高楼多,错的,上海只是楼超高,并不多,当然这指的是写字楼,一个城市发达与否,看的就是写字楼总存量,并不是楼有多高,比如迪拜哈利法塔828米第一高,但是有什么用。

这里说一个数据,东京23区写字楼总存量已经接近5000万平方米,世界第一,纽约4700多万平方米世界第二,世界第三的伦敦已经只到2500万方左右了。上海是多少呢,只有1200万左右。而且上海接近2倍于东京的人口。再而且,上面的数据也仅仅是东京都,熟悉东京都知道,东京都市圈完全就是一个城市。神奈川千叶埼玉和东京都的联系,就好比上海的浦东和浦西,甚至更紧密,那东京都市圈的写字楼总存量是多少呢,答案是接近6000万方.......,然后上海的空置率还比较高......

地铁规模,百度上写东京只有300多公里的里程,其实是误导人的,其他答主也说过了,这里就补充下一个数据,东京都市圈通勤轨道规模里程是3000公里左右,上海只有617公里。

商业规模,具体数据没有,个人估计东京都4倍于上海还是有的。东京各商业区,都各种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风格,涩谷的辣妹风,银座的OL风,原宿的非主流,秋叶原ACG文化等,这都是商业高度发达的体现。

再说下细一些的吧,日本是仅次美国的建筑设计师大国强国,东京大量建筑都出自这些国际一流,二流,三流等各种设计师之手,上海经过设计(非商业设计)的建筑比例非常非常少,近几年有请一些大咖来设计,但各种和周边环境协调等问题,基本沦为那些大咖商业性作品,整体效果并不明显。尽管如此,比例还是非常低,东京已经达到很多私人住宅都是艺术品了。至于建筑质量吧,自己脑补吧,就不多说了。广告牌设计,用色,城市很多细节设施设计,东京都非常优秀;路上行人80%以上都很时尚干净整洁,上海吧参差不齐,时尚的比例还是比较少。

-----------------------------------------------------------------更新-------------------------------------------------

一下子说东京5000万方写字楼,上海1200万方,有些人可能会疑问,差距有那么大吗?下面发几张图,说明下

这是摄于2014年的一张图(现在又增加了不少写字楼),主要关注点是东京站为横线,一直往图的最下方,对!你没有看错,密密麻麻的比较矮小的全是写字楼......这景象中国没有,中国写字楼都是建很高,一眼就能看见。 这种地方,在东京还有不少。我想大家住宅楼和写字楼还是能分辨得出的,即使不是城建爱好者...

--------------------------------------------------------------------------------------------------------------------------

上图是主要是千代田区和中央区(部分),现在来看看港区(小部分),都是写字楼有木有

--------------------------------------------------------------------------------------------------------------------------

这也是港区,主要关注点还不是密集高楼那些,依然是下方的矮楼,证明矮楼群不是千代田和中央区才有

--------------------------------------------------------------------------------------------------------------------------

这是新宿区,新宿只是东京的副都心,很多以为是CBD,不对的,CBD在大手那边

--------------------------------------------------------------------------------------------------------------------------还有很多,比如汐留,品川站,大琦站,御茶之水等等,暂时就到这吧。下面发下上海陆家嘴,模型图代替(暂时没鸟瞰图),图有点老,不过现在也没增加多少栋,主要是为了说明

陆家嘴写字楼量可谓几乎占到上海的半壁江山,上图可以看出,密度很低,楼比较瘦。不仅仅陆家嘴这样,北京广州深圳的CBD也这样,看似多,实则少。有没有1200到5000的差距,大家可以自己判断。

---------------------------------------------更新-----------------------------------------------------------------------

评论中发现很多朋友对东京人口问题有疑问,这里统一说下。这里有三个概念,东京都,东京都市圈,首都圈或关东圈。东京都人口只有1300万,东京都市圈才是3600万,关东圈4000多万。东京都跟中国的市才是对等的,东京都GDP只占日本的19%,东京都市圈占日本34%,首都圈占41%,首都圈这概念一般不太会引用,范围太广,把群马,茨城,栃木那些都纳进去了

---------------------------------------------------------更新-----------------------------------------------------------

评论中又有朋友问为什么上海人口那么多,写字楼这么少,我说下个人看法

一个城市写字楼少主要有3个方面:1,工作的人数少,搓麻将,树下乘凉吹牛的多。2,即使工作人数上去了,企业化程度低,大排档后面直接搬一台桌子,买部二手电脑,一个烟灰缸,也算办公了。3,即使企业化程度也上去了,但企业效益低下,租不起写字楼,这就出现了小区住宅式办公。反正都是经济欠发达的体现。

再说下,上海的写字楼量在国际主流城市里面,算比较多的了,只是东京纽约太变态。南美那些大城市圣保罗,布宜诺斯那些比上海少得多得多,最惨的是孟买,一样2千万人口,像样的写字楼一只手数的过来,上海是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上海写字楼量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快会超过首尔香港大阪芝加哥。至于东京纽约伦敦,建设量也非常大,能不能超,就看祖国的了。

user avatar

别吵啦别吵啦,东京跟上海的差距 就跟东京跟大阪的差距一样。 各方面比较,上海跟大阪真是像,就是人比大阪多。跟东京比就是两个风格。

user avatar

东京先把疫情搞定再出来吹牛

delta在日本如入无人之境

user avatar

现在要答题真的是越来越难了,一不小心就会刺激到有人脆弱的小心脏。先是质疑P图,接着质疑不该用运动软件记录的轨迹热力图来证明上海跟东京的差距,最后再凭借自己的感觉质疑包邮区那么多人口的活动轨迹怎么可能不如东京,或者有结论是我选择了一个国内用户少的软件,诸如此类的评论截止现在我都逐一在评论区里回复。

接着我要说一下为什么用这张图来回答这个问题。本题的的问题是“上海跟东京的差距在哪?”注意:问题不是“上海跟东京哪个大?”、“上海跟东京哪个发达”亦或其他)。我原答案里选择的图片是strava运动路径追踪软件的热力图像。我认为它可以从侧面说明不止一个关于“上海跟东京的差距”问题。

首先选择这个应用的热力图像是因为这款运动路径追踪应用是为数不多的提供全球使用者运动路径追踪应用并将其热力图像公布于网上的供应商(评论区里口水四溅的喷子如果可以找到更完整的更有说服力的同时愿意提供全球使用者路径追踪热力图的大可提供相关图像与官方网站连接。不要在评论区里阴阳怪气的认为我是选择性的用特定程序的热力图来回答问题,strava也不是日本运动与测速记录应用。我相信不存在它会在公开的热力图里独厚东京而苛待上海)。

其次,健身与运动(特别是同时涉及陆地、水面、冰上等多种运动形式)的需求是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员组成类别成高度相关的(没有哪个穷得连饭都吃不饱的国家、地区、城市中的人会闲到没事去使用陆地、水面、冰上strava应用程序来记录健身和运动情况的)。

这款应用首先不是日本提供的,其次日本也非其最主要使用国家。对于这样一个品质较高的综合性运动应用程序的使用我想至少要具备四个基础:第一你要有健身与运动的需求、第二你的健身与运动需求是多元化的、第三你知道starva应用程序的存在、第四你所在的国家、地区、城市周边可以提供足以让你达到健身与对应运动需求的场地与设施。所以,这款应用记录的轨迹与路线及其热力图光亮程度就和地区与城市的发展程度,城市人口的健身与运动需求,城市人口获取较高品质综合性运动应用程序的渠道与能力,城市基础设施与运动场地建设的情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光图的范围除了可以证明该地区人员有较强的综合性运动与健身需求,同时也具备获取较高品质轨迹记录应用的条件与信息以外。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城市及其周边可供运动与健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人们不可能大规模到一个无人区运动和建设)。这恰恰就是我认为上海与东京差距的一个侧影,我不觉得这个答案不能说明上海跟东京的差距。

不知道什么情况导致一票心理特别脆弱的人,疯狂的在评论区里说什么这个图片不是夜光图,这个热力图不能说明东京比上海大,或者不能说明东京比上海发达。Excuse me?我想我回答的答案和你要讨论与评论的内容根本不是同一个东西。我根本不care上海有没有东京发达或者有没有东京大那么无聊的问题(这个问题在NASA历年公布的卫星夜光图片或者各国公布的城市经济总量统计数据里已经有非常显而易见的答案了,只有掩耳盗铃者会认为截止2018年2月的上海强过东京,所以这种无聊的问题根本和我的答案没有任何关系,请纠结于这种话题的无聊喷子不要在评论区里继续哀嚎了。喜欢比大小比繁华的自己去NASA的官网上慢慢看图,或者去各大国际知名商业咨询机构年度报告里查阅世界各地区和城市的发展报告与统计数据即可,不要在这里无脑喷)。同时,这些图片虽然不是诸如NASA卫星图片那样直接反应城市规模与光亮程度的照片,但是它的光亮分布范围与强弱几乎与NASA卫星夜光图片显示的情况成高度正相关性(特定应用程序或设备的使用其实是和地区与城市的发展水平以及当地人员生活品质需求有高度相关性的)。

或许会让喷子们失望的是,就算翻遍任何权威卫星灯光夜景图估计也找不到一个反例:即没有一个越落后的城市反而在strava运动轨迹热力图上呈现出越明亮的状态。好比无论找遍什么卫星照片与热力图像,也不可能出现北朝鲜比南韩更发达或明亮的反面证据,因为这他们永远是呈正相关的。

=======================================================

以下原答案继续保留:

看图说话...东京VS上海...
东京都市圈VS上海都市圈...
东京城市圈不仅规模远大于上海城市圈,而且亮度也呈碾压态势(增补说明:上面已经提到过了strava是一个拥有较高品质的可以提供陆地、水面、冰上综合性健身与运动轨迹记录的应用程序。同时我认为它的使用者数量以及被记录的轨迹可以从侧面反映各个国家、地区、城市的人员构成情况以及城市及其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下图片除了反映东京地区的人员有着较强的健身与运动需求以外,也反映了使用这些需求的人们有广泛的渠道获取较高品质的辅助设备与应用,同时这些人们所在的地区也具备足够的基础设施承接他们的综合性需求。...


好吧...评论有认为东京不该比上海亮那么多的...我想可能需要增补更全的图片,其实和欧洲核心都市圈比起来日本也不算什么。中国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只有《战狼》看多了才会觉得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截至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程度仍然是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事实要正视,迎头追赶而非自我高潮才是正道。

图一:欧亚大陆区域


图二:中国大陆区域


user avatar

东京首都圈是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区,建成区面积是上海的4倍以上,2016年的GDP总量高达19984亿美金,人口达4328万,分别占日本国内GDP总量(4.96万亿美金)的40%、日本国内现时人口总量(1.2678亿人)的34.1%,可以看出无论是人口、面积、经济、繁荣程度、相对规模还是绝对规模,东京都远远超过上海。

无缝连接的毗邻城区对比,虽然行政区划不同,但是我们可以看做是这个超大城区。我们使用Google EARTH,在相同的233公里视角距离下,把上海截取下来,放在东京旁边简单对比。上海在红线框内,包括了昆山市,农田和黄浦江。东京首都圈包括了东京湾和东北角的农田。不过基本还是比较直观的。(灰色的区域都是城区,绿色的是绿化和农田)

首都圈:指的是以东京为中心,方圆80公里范围内的彼此连接成片的超大城区。包括东京都、崎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

评论里有人说这样比要把苏州、嘉兴、无锡甚至杭州也算进去?那我们看看下面这张图:

上海周边与东京首都圈最大的区别在于建成区小,中间大量的农田等未开发土地。也就是土地开发率低,城区面积小。

=========

如果说上海有没有超过东京的地方?有,房价绝对超过东京了。

user avatar

上海和东京,或者其他老牌国家的大都市的差距主要还是在于有钱的时间太短了。

单从城建上说,上海强的地方在电缆入地,这是别的大都市比不上的,但是别的方面的差距就大了。

第一,大量写字楼的设计感不强,没什么特点。内透也不行。这也是国内的通病,夜间的灯光要靠建筑外部的亮化。

第二,无障碍设施太少,停车位太少,公共绿地太少,图书馆,体育设施太少。 这块其实是最费钱的,因为要忍住把昂贵的土地改作住宅的诱惑。

第三,老旧建筑的翻新基本没有。

第四,新建高层住宅也没什么设计感。


总的来说就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建筑的功能性方面尚不能满足,更遑论美学方面的需求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