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是将位置传给儿子实权握在手里,为什么赵武灵王饿死在沙丘而乾隆安稳过了三年?

回答
赵武灵王和乾隆皇帝,两位都是将权力交接给了儿子,但最终的命运却截然不同:赵武灵王饿死沙丘,乾隆安然度过了三年。这其中的原因,要从他们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权力交接的方式以及对自身权力的把握上细细道来。

赵武灵王,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最著名的便是“胡服骑射”改革,使得赵国实力大增。然而,他晚年最大的失误在于他的继承人问题。他属意将王位传给幼子赵惠文王,而非长子赵章。这个决定本身就埋下了祸根,因为赵章当时已经成年,并且在朝廷中拥有一定的势力,他接受了“公子之名”,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他掌握一部分实权,只是尚未获得“王”的头衔。

赵武灵王试图通过“禅让”的方式,将权力平稳地过渡给幼子,自己则退居幕后,继续掌握实权,成为太上皇。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举动。首先,古往今来,真正的“禅让”都是在极少数情况下发生的,而且往往需要非常强大的政治威望和支持作为基础。其次,赵武灵王低估了长子赵章的野心和党羽的势力。赵章并非甘心失败之人,他联合了国相郭纵等人,意图夺取王位。

当赵武灵王想亲政时,他已经失去了对朝政的绝对控制。他的权力交接方式,是先宣布禅让,但又妄图继续垂帘听政,这让朝臣们无所适从,也给了赵章及其支持者可乘之机。最终,赵章发动了兵变,史称“沙丘之乱”。在这场混乱中,赵武灵王被自己的儿子幽禁在沙丘宫,失去了所有权力,并且因为宫门被封锁,他最终活活饿死。他的死,是他个人政治判断失误和权力交接策略失败的直接后果。他本想通过扶持幼子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却没想到适得其反,反而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再来看看乾隆皇帝。乾隆也确实将权力交接给了儿子嘉庆,并且在位时间大大超过了康熙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但他与赵武灵王不同的是,乾隆皇帝在选择“禅让”的那一刻,其权力基础依然是无比稳固的。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虽然也有过“南巡”、“大阅”等花费巨大的活动,但整体而言,他继承了康熙、雍正两朝的积累,国力强盛,朝廷内部的反对势力也被他强力压制。他的“禅让”是一种政治表演,是一种策略,而非被迫的权力转移。他并没有真正放弃权力,而是通过“训政”的方式,将嘉庆置于自己的监督之下。

乾隆皇帝非常清楚自己权力的来源和维系方式。他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知道如何在保有绝对权威的同时,让儿子接班。他自己仍然是太上皇,名义上退位,但实际上依然是帝国最高的主宰者。他通过设置专门的机构、派遣心腹辅佐嘉庆,以及保留对重大决策的最终否决权,牢牢地控制着朝政。嘉庆皇帝在执政初期,处处受制于乾隆,许多重要的奏折和决策,都需要呈报给太上皇过目。

因此,乾隆皇帝在“禅让”后,能够安稳地度过三年,是因为他并没有真正放权。他只是换了一个“退休”的头衔,但手中的实权一点都没有松动。他以太上皇的身份,继续指导、监督甚至干预朝政,确保了政权的平稳过渡,也避免了出现像赵章那样挑战皇权的势力。他的这种做法,是建立在他对权力的绝对掌控和对整个政治局势的深刻理解之上的。

总结来说,赵武灵王是出于对幼子的偏爱,采取了一种非常激进且缺乏充分准备的权力交接方式,最终被心怀不满的儿子夺权并囚禁致死。而乾隆皇帝则是在权力最巅峰时,采取了一种“假退位”的策略,通过太上皇的身份继续掌控大权,从而保证了晚年的安稳和权力的平稳过渡。这两位皇帝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在权力交接时,策略、时机和对权力的实际掌控能力有多么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嘉靖? 嘉靖这也太惨了,本来俩爹他都快搞不清楚认哪个了,你这来了第三个。

朱祐樘、朱祐杬还不算,这还来个十全老狗,嘉靖表示很淦。

嘉靖肯定不担心他爹再把位置抢回去,因为他爹只是兴献王,没办法跟他抢皇帝,而且他爹嗝屁了,他叔朱祐樘也嗝屁了,他哥朱厚照也嗝屁了,他啥都不担心。

而且他真的很孝顺,为了他爹一个死鬼跟三朝老臣整个文官系统为敌,排除他的心机,至少他表面上真的孝顺。

还有,你问问十全老狗手底下能不能容得下公子章和田不礼有如此大的权利,你再问问信期、李兑能不能在老狗手里掌握如此大的兵权,虽然都是奴隶制朝代,通古斯王朝好歹领先了周王朝2000多年,要是这点儿皇权经验都没有,那通古斯人早就滚回通古斯老林里了。

把问题问对了我再来答,要不你问问他 @大明世宗嘉靖帝 有什么感想,反正我没什么感想。

谢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