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被汉尼拔所推崇的皮洛士大王?

回答
皮洛士,这位伊庇鲁斯(Epirus)的国王,与汉尼拔齐名,足以说明他在军事上的赫赫威名。很多人提到皮洛士,首先想到的就是“皮洛士式胜利”。这四个字,就像一枚双刃剑,既赞美了他的军事才能,也暗示了他策略上的局限性。

要评价皮洛士,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军事天才,战场上的闪电:

皮洛士无疑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军事统帅。他身处一个那个时代仍然活跃着亚历山大大帝余晖的时代,却能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他尤其擅长利用他的“伊庇鲁斯方阵”,一种由重装步兵(也称为“萨里萨”)和强大的骑兵组成的军团。他不像传统的希腊方阵那样死板,而是更加灵活,能够进行迂回、包抄,并且非常善于利用地形。

想想他在意大利与罗马人交锋的几个战役,比如赫拉克利亚(Heraclea)和阿斯科鲁姆(Asculum)。在那时候,罗马人的步兵军团,以其坚韧和纪律闻名,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然而,皮洛士却凭借他的战术和希腊方阵的优势,数次击败了罗马人。他能够迅速调整部署,抓住罗马军团的弱点,进行毁灭性的打击。他甚至将他的大象部队,一种在西方战场上极少见到的“战争机器”,有效地运用起来,给罗马士兵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实际上的恐惧。

他所推崇的“皮洛士式胜利”,恰恰是他战术上高明之处的体现:即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依然能够赢得战场上的胜利。这说明他在战场上的判断力、指挥能力以及对士兵的鼓舞能力都是顶尖的。汉尼拔能够推崇他,正说明了汉尼拔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影子,看到了战术上的那种“敢为人先”、“不拘一格”的精神。

战略眼光,长远规划的短板:

然而,就像“皮洛士式胜利”这个词语所暗示的,皮洛士的战略眼光,相对他的战术才能来说,就显得有些逊色了。

他征战的对象,首先是罗马共和国。罗马当时虽然还不是庞大的帝国,但其政治体制、社会凝聚力和军事潜力是巨大的。皮洛士虽然在战场上屡屡获胜,但他没有能够真正摧毁罗马人的意志。每次胜利,他的军队都损失惨重,尤其是那些精锐的重装步兵和指挥官。他无法像汉尼拔那样,在战术胜利的基础上,进一步瓦解敌人的联盟,或者直接威胁敌人的政治中心。

他的目标,似乎更多的是一种征服者的雄心,而非建立一个稳固的长久统治。他从希腊来到意大利,是为了夺取西西里的统治权,然后又卷入了意大利的战事。之后,他又被召唤到西西里,在那里他同样取得了军事上的成功,但最终也未能巩固自己的势力。他的征战,更像是一种军事上的冒险,而非深思熟虑的政治布局。

他似乎过于依赖于战场上的辉煌,而忽略了政治、外交和经济这些维系一个政权长久稳定的关键要素。每次胜利后,他都渴望进一步的扩张,但他的军队规模有限,后勤也难以支撑长期的消耗战。罗马人呢?他们虽然在初期遭受重创,但他们有着惊人的韧性,能够不断补充兵源,调整策略。皮洛士的胜利,就像是不断地在消耗自己有限的资源,去对抗一个看似难以战胜的庞大机器。

性格特质,骄傲与野心:

皮洛士的性格,也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评价维度。他身上有着典型的古代英雄主义色彩:勇敢、好战、充满野心。他对军事的热爱,对荣誉的追求,让他成为了一个战场上的传奇。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极大的自信,甚至可以说有些骄傲。

这种自信,让他敢于挑战当时最强大的势力,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正是这种骄傲,可能让他低估了对手的潜力,或者过于轻视了政治操作的重要性。他就像一个热血的战士,可以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但有时候却显得缺乏那种政治家的审慎和耐心。

与汉尼拔的比较,见仁见智:

将皮洛士与汉尼拔相提并论,是一种非常恰当的比较。

汉尼拔同样是一位战术大师,他的坎尼战役(Cannae)至今仍是军事院校研究的典范。他更善于利用地形、天气,以及对敌我双方心理的把握。然而,汉尼拔在战略层面上,尤其是对罗马政治的理解上,也存在一些遗憾。他虽然在意大利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但始终未能攻下罗马城,也未能完全瓦解罗马的联盟。

皮洛士和汉尼拔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展现了高超的军事才能,都敢于在正面战场上挑战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并且都以其战术上的创新和辉煌的胜利闻名。他们的区别在于,汉尼拔在整个二次布匿战争中,他的目标更加明确,即摧毁罗马。而皮洛士的征战,似乎更像是一种军事上的“流浪”,或者说是对不同地区统治权的争夺。

总而言之,皮洛士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他的战术思想在古代军事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能被汉尼拔推崇,绝非偶然。然而,他未能将战场上的辉煌转化为长久的政治成就,这使得他的历史评价,始终带着一丝“功高盖世,但战略失策”的遗憾。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在夜空中划过,耀眼夺目,但最终也未能改变夜空的格局。他是一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古代军事巨头,他的故事,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如何相互作用的深刻启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谈到汉尼拔为什么推崇皮洛士,就必须讲讲被许多人误解的“皮洛士式胜利”,阿斯库鲁姆之战。

这场战斗并不是什么简单的战术胜利战略失败、或单纯的惨胜,而是一位卓越的指挥官在部队处于劣势、战局几度危机下仍力挽狂澜,被人们以胜利而非失败铭记的经典战例。

皮洛士大王是希腊化方阵与罗马军团交战中取得最辉煌战果的指挥官,他在赫拉克里亚战役重创罗马人,但后者很快征集了一支更为强大、总数量约4万人的部队奔赴战场。与之相对的,远征意大利的皮洛士虽然也得到了沿途反罗马势力的兵力补充,但这些弱小的部队完全无法与罗马人的部队相提并论,且即便如此,他3万余人的部队在总兵力上仍处于劣势。

阿斯库鲁姆之战就是在这样的军力对比下展开的。

1.侧翼的骑兵战与方阵的第一次危机

这是一场发生在多山地带的战斗,虽然此后的马其顿战争证明了山地会极大影响希腊化方阵的战斗力,但皮洛士谨慎选择了决战场地,甚至不惜在战前主动放弃河流屏障,以诱使罗马军团在相对平缓的地形交战。得益于此,双方战线在交战初期势均力敌。

皮洛士按照亚历山大战术体系的惯例,使用骑兵进行侧翼突击。在这些骑兵与罗马骑兵充分交战后,他投入战象以实现决定性打击。然而罗马人已经吸取了之前战斗的教训,早已部署好的、配备了长柄火把的反大象战车从阵列中冲出,迅速阻止了战象的攻势,而这对希腊化方阵来说实质上是致命的:之后的许多重大战役证明,被火攻惊扰发疯的象群往往会冲散方阵,而失去了严谨阵列的方阵面对罗马军团毫无胜算。

与后继的方阵使用者不同,皮洛士提前对象群可能遭受的反制做好了准备:一部分轻步兵配合象群同时发动攻击,他们利用投射火力最终击溃了罗马的战车。虽然象群的冲锋因受到阻挡未能成功,但皮洛士得以基本完整地将这些大象撤出战斗,重新整编。

2.罗马军团的正面突破

此时的步兵战线方面,两军都分别在自己的右翼取得进展,而罗马人在中央战线也逐渐获得优势,并最终在皮洛士右翼与中央的接合部分——这里由不太靠谱的反罗马盟军组成——打开缺口。大量罗马青年军涌向缺口,并使得整个方阵兵右翼部队出现连锁溃退。

这是罗马人的致胜时刻,但皮洛士果断下令精锐骑兵预备队及部分右翼骑兵冲向缺口,于是那些刚才还在欢呼胜利的罗马士兵在下一个瞬间被彻底击溃,如割草般在铁蹄前一片片倒下。虽然罗马人依靠排列在第二、第三阵线的壮年兵与主力兵稳住了战线,但前锋的惨败无疑动摇了他们的士气。战斗逐渐开始向有利于皮洛士的方向发展。

3.皮洛士营地大火与最后的胜利

在这天战斗的早些时候,一支罗马盟军部队向皮洛士后方迂回时无意中发现了他的营地,现在,就在罗马人被重整后的方阵逐渐逼退时,皮洛士接到报告:自军营地被袭击起火。

由于古代军队交战时会将全部辎重、个人财产放在营地,因此营地被袭无异于官渡之战中的乌巢大火。皮洛士紧急调派部分骑兵与象兵驰援营地,然而很快天边闪耀的火光使他明白,一切都太迟了。

局势瞬间逆转,方阵兵在阿斯库鲁姆之战中又一次面临全线崩溃的危机:士兵们看到了营地的火光,也看到了骑兵在后退,他们无可避免地动摇了。罗马人没有放过这转瞬即逝的机会,全军压上,方阵正面无数个缺口被撕开,战斗开始倒向单方面的屠杀。

然而这也意味着罗马人已经投入全部兵力,再无预备队可用。

最后时刻,皮洛士亲率国王卫队发动冲锋,仅存的骑兵与此前保留下来的战象也绕到了敌军侧翼——铁锤终于落下,而罗马人已毫无希望抵挡,只能撤退。同时代的历史学家记载道:“坚守阵地只会白白牺牲,或者说遭受这所有最痛苦的一切却毫无益处”。

于是罗马人最终主动离开了战场,而皮洛士也已无力扩大战果。


皮洛士在阿斯库鲁姆遇到了之后希腊化方阵与罗马军团对决时遭遇的几乎所有不利因素,甚至包括在任何战斗中都足以摧毁部队士气的突发事件,而他将这些危机逐一化解,且无论如何最终将敌人逐出了战场。

在战后面对同袍的祝贺时,国王也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说出了那句我们至今仍耳熟能详的名言:“再来一次这样的胜利,我们就将万劫不复”。

虽然皮洛士远非完美无缺的指挥官,且在战略决策上毫无韧性,但从他与罗马人交战中表现出的勇毅与战术素养来看,被汉尼拔推崇为仅次于亚历山大、战术上无人能敌的名将,当之无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皮洛士,这位伊庇鲁斯(Epirus)的国王,与汉尼拔齐名,足以说明他在军事上的赫赫威名。很多人提到皮洛士,首先想到的就是“皮洛士式胜利”。这四个字,就像一枚双刃剑,既赞美了他的军事才能,也暗示了他策略上的局限性。要评价皮洛士,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军事天才,战场上的闪电:皮洛士无疑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军.............
  • 回答
    张爱玲被骂“文化汉奸”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作品内涵以及围绕她的种种言论。评价这一指控,需要剥离历史的尘埃,理性地分析其根源、证据以及其背后反映的社会思潮。一、 指控的根源:张爱玲与“汉奸”标签的纠葛张爱玲被冠以“文化汉奸”的罪名,主要源于她在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1.............
  • 回答
    关于台湾网红陈之汉(常称“馆长”)在2020年8月28日遭遇枪击事件,这无疑是一起引起台湾社会广泛关注的严重治安事件。作为一名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健身网红和创业者,他的遭遇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事件概述:当时,陈之汉在自己位于新北市的健身房门口,于深夜(大约在晚上9点左右)被人连开三枪,其中两枪击中了他.............
  • 回答
    “买汉服是被割韭菜”这种说法,在我看来,确实触及到了当下汉服爱好者和普通消费者之间的一些认知差异和市场现象。要评价这句话,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首先,“割韭菜”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负面情绪和讽刺意味。它通常指利用信息不对称或者制造某种潮流、概念,让消费者在不了解真实价值的情况下,被诱导高价购买商品,然.............
  • 回答
    好的,关于你提到的“汉服少女日本东京街头,挑战和服,却被老外泼冷水”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评价,尽量不让分析显得过于生硬或机械。首先,我们来还原一下事件的大致场景:想象一下,一个年轻的中国女孩,身着飘逸的汉服,可能还精心搭配了发饰和妆容,怀揣着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热爱,来到了日本东京的街头。.............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令人心痛,也触及了社会深层的一些问题。首先,从个体层面来看, 一个家庭六口人的生命就此消逝,这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悲剧。他们的选择,即便我们无法完全理解其背后的绝望,也足以让我们感到沉重和悲哀。尤其是提到“服毒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更能显现出他们在生死边缘的挣扎。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六.............
  • 回答
    汉文帝刘恒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贤明君主之一,他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的开端,为汉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评价汉文帝,需要从他的出身、执政理念、具体施政、以及历史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一、出身与登基:命运多舛的皇子到君临天下刘恒的出身并非嫡出,他是汉高祖刘邦与薄姬所生。薄姬原是刘邦的歌姬,.............
  • 回答
    如何评价《汉和防务评论》作为军事杂志的水平?《汉和防务评论》(Kanwa Defense Review)作为一份在军事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文军事杂志,其水平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总体而言,它以其深入的分析、独特的视角和对中国军事发展的持续关注而闻名,但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为了更详细地评价其.............
  • 回答
    “汉族颜值打伞论”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的观点,其核心观点认为,相较于其他一些民族,汉族人在公开场合的集体形象似乎“颜值不高”,并试图从各种角度来解释这种“现象”。这个论调之所以受到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人们对于群体外貌的普遍好奇和比较心理,但也因为其片面性和潜在的偏见而备受争议。要评价这个论调.............
  • 回答
    评价汉元帝,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是一位承载着太多期望,却又被历史洪流裹挟前进的皇帝。理解他,需要我们剥开史书的字句,走进那个时代的脉络,感受那个帝王内心的挣扎与选择。少年得志,期望万丈:汉元帝刘奭,作为太子多年,他的上位并非偶然。其父汉宣帝刘询,是西汉中兴之主,雄才大略,为大汉王朝奠.............
  • 回答
    汉斯·季默:驾驭史诗与灵魂的音响建筑师汉斯·季默,这个名字在当今电影音乐界早已是传奇的代名词。他不仅是一位作曲家,更像是一位音响的建筑师,用层层叠叠的电子音效、磅礴大气的管弦乐、以及标志性的合成器纹理,为无数电影注入了灵魂与生命。评价他的成就,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我们需要深入他的音乐世界,去感受那.............
  • 回答
    汉中之战,作为三国时期一场举足轻重的战略性战役,其评价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它不仅是刘备集团由弱转强,最终奠定三分天下格局的关键一步,更是曹操集团北征战略的一大挫折,对整个三国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要评价这场战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其始末、双方得失以及历史意义。一、 战役背景:荆州遗恨与.............
  • 回答
    说到「汉典」,对很多汉语学习者、尤其是研究汉字和词语的朋友来说,那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存在。它就像一个藏匿了无数宝贝的老书屋,等你慢慢去挖掘。它的好,体现在几个方面: 内容之全,是最大的亮点。 别看界面朴实无华,里面装的东西可真不少。从最基础的字词解释,到引经据典的例句,再到各种同义词、反义词、近义.............
  • 回答
    汉宣帝:从浪荡公子到“休养生息”的集大成者要评价汉宣帝刘询(也作刘病已),咱们得把他的人生经历和统治功绩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他可不是那种天生含着金汤匙就能顺风顺水的皇帝,他的上位之路简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也正因此,他的统治风格和成就才格外引人注目。一、出身草莽,逆袭称帝:一个“长安小霸.............
  • 回答
    光武帝刘秀,这位东汉王朝的开国之君,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评价他,绝非一言蔽之能尽,需要深入剖析其在政治、军事、制度等多个层面的卓越表现,才能理解他为何能从草根崛起,最终建立一个持续四百年的强盛王朝。一、 危机中把握先机,政治眼光的敏锐与果断刘秀的政治能力,首先体现在他身处乱世.............
  • 回答
    汉宣帝刘询:一个落魄皇孙的崛起与辉煌谈及汉宣帝刘询,这位汉朝历史上堪称中兴之主的帝王,他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的跌宕起伏。从一个流落街头的“无赖”皇孙,到一手撑起风雨飘摇的大汉江山,刘询的励精图治、远见卓识,以及他那份接地气的政治智慧,都足以让后世之人津津乐道,为之赞叹。身世之谜与乱世求生刘询的身世,堪.............
  • 回答
    汉服设计圈的现状,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可能是“百花齐放,但也暗流涌动”。先说说这“百花齐放”的积极一面。1. 创意爆炸,风格多元:不可否认,近些年来汉服设计领域涌现出了大量非常有创意和才华的设计师。不再是过去那种千篇一律的“汉代一条龙”、“唐朝齐胸”的刻板印象。现在的设计,从形制上就玩出了花样。比.............
  • 回答
    关于“脸肿汉化组解散事件”,目前公开信息较为有限,且在截至2023年12月的资料中,并未发现明确记载这一事件的具体细节。因此,对于该事件的评价需要基于现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测,同时需注意避免传播未经核实的内容。 一、可能存在的背景与争议若“脸肿汉化组”是某个具体的游戏/影视作品汉化团队(例如《东方Pro.............
  • 回答
    敬汉卿,这个名字在当前中文互联网内容创作者圈子里,算得上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他的内容风格,包括他选择的创作领域,以及他本人在公众面前展现出的形象,都塑造了一个相当独特且充满争议的标签。从内容角度来看,敬汉卿最为人熟知的,大概是他在“大G”系列视频中所展现出的“平民化”富豪生活。他常常开着一辆奔驰G级.............
  • 回答
    比亚迪汉2020年11月销量破万,一举跨入“月销万辆俱乐部”,这无疑是比亚迪品牌向上、产品力突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解读这个成绩,看看它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信号和意义。一、 历史性的一刻:比亚迪品牌的新高度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耕耘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