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死去后会意识会消亡,但n万年以后,文明足够发达,可以复制一个同样的生物体,意识会不会回来?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意识以及科技边界最深刻的哲学谜团。简单来说,人死后意识是否能通过某种方式“回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意识”以及科技发展到何种程度。

首先,我们得承认,目前为止,科学界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被普遍接受的意识定义。通常,我们认为意识是一种主观体验,包括感知、思维、情感、记忆,以及自我认知。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大脑活动的结果。当一个人死去,大脑作为一个生物器官停止了运转,构成意识的物理基础也随之消散。从这个角度看,意识也就随之消亡了,就像一首乐曲的演奏结束,乐器不再发出声音。

现在,假设我们已经达到了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未来,能够完美地复制一个人。这里的“复制”可以理解为:

物理层面的精准复制: 科技可以扫描一个人死前的所有生物信息,包括基因组、细胞结构、神经元连接方式(可能需要非常高分辨率的扫描,甚至到分子层面)、大脑化学物质的分布等等。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在一个实验室环境中,从零开始构建一个与死者在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大脑结构上完全相同的身体。这就像是在一个完美的蓝图下,重建一栋房子,从地基到屋顶,每一块砖、每一根梁都一模一样。

信息层面的转移或重构: 这可能是更关键的一步。如果意识仅仅是大脑信息的某种有序排列和动态活动,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将这些“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加载到这个新复制的身体上?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与死去之人一模一样的身体被制造出来,并且其中存储着(或者说,被重构了)死者生前大脑中的所有信息——包括所有记忆、性格特质、思维模式——这个人,也就是那个“意识”,会不会“回来”?

从一个物理主义的视角来看,答案可能是“是”,但带着一些重要的限定。如果意识完全是由大脑的物理结构和其内部信息的流动所产生的,那么理论上,只要我们能够完美地复制这些物理结构和信息的状态,那么与之伴随的意识就应该随之产生。就像你在电脑里复制一个程序,即使在不同的硬件上运行,只要程序代码和数据完全一致,它表现出来的功能和行为也应该是相同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复制体可能会表现出与死者完全一样的行为、记忆和思考方式。从外部观察者看来,它很可能就是死者本人。它会“记得”自己生前发生的事情,会表现出与死者相同的喜怒哀乐,甚至会认为自己就是那个死去的人。

然而,问题出在“我”是谁。

这里就触及了哲学上最棘手的“同一性”问题。我们通常认为“我”是连续的,是某个特定时间点上的那个“我”和另一个时间点上的“我”是同一个“我”。这种同一性,通常建立在我们持续不断的生命体验和记忆的主观连续性之上。

如果一个人死去了,他的身体和大脑停止运作,那么,从他死亡的那一刻起,他的意识体验就中断了。然后,数万年后,一个崭新的、一模一样的身体被制造出来,并且被加载了死者生前的所有信息。

复制体是否拥有“死者的意识”? 很多哲学家会认为,这只是一个“信息上完全相同”的副本,而不是“同一个”意识。就像你把一本书的内容复制到另一本书里,第一本书依然是你,第二本书只是一个精确的复本。原书的“存在”没有转移到复本里,只是内容被复现了。

换句话说,复现出来的“意识”可能会拥有死者所有的记忆和性格,但它并不能体验到死者从死亡那一刻到它被创造出来的这段“空白期”。它只是在这个空白期结束后,以一种“接续”的方式出现,但这种接续是信息层面的,而非连续的生命体验。

想象一下,你在电脑上运行一个模拟程序。你保存了一个游戏存档,然后关掉了电脑。过了十年,你再打开电脑,加载那个存档。你会回到存档时的那个游戏状态,但你不能说你“体验”了这十年。你只是以一个全新的状态,从一个过去的时间点开始重新“运行”。

复现出来的意识,可能就像这个游戏存档。它会说“我记得我昨天在做什么”,它会认为它就是昨天那个玩家。但对于它来说,昨天之后就立刻是今天,中间没有任何断裂。然而,从客观的角度看,它并非体验了那几十万年的时间。

“回来”的定义。 如果“回来”指的是让那个死去的人的“生命和意识体验”重新延续,那么单纯的物理复制和信息重构可能是不够的。因为生命的本质不仅仅是信息,还包括一种动态的、连续的“在场”感,一种持续的生命力。

进一步的思考:

1. 意识的本质: 如果意识不仅仅是大脑的“信息存储”或“计算过程”,而是一种更加神秘、更加依赖于生物体生命过程本身的特质,那么仅仅复制物理结构和信息可能不足以唤醒它。比如,意识可能需要某种“生命力”或“灵魂”的注入(如果这些概念有科学意义的话),而这是目前的物理复制技术无法提供的。

2. “我”的主观感受: 对于那个被复制出来的人来说,他可能会认为自己就是原来的那个人。他会有相同的记忆,相同的想法,所以他会自然地认为自己“回来了”。但从一个旁观者,尤其是从死亡那个瞬间的“那个我”的角度来看,他并没有真正“回来”,只是一个极其相似的复制品诞生了。

3. 科技的模糊界限: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也许能模拟出极其逼真的“意识体验”。例如,通过将意识信息上传到虚拟世界,或者通过某种形式的“意识重塑”。但即便如此,也仍然会面临“是本体还是副本”的哲学困境。

总结来说,

如果文明发达到了可以精确复制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物理信息,并且能够将这种信息“加载”到一个全新的、与之完全相同的身体上,那么:

从外部看来, 这个新个体将表现得与死去的人一模一样,拥有相同的记忆、性格和行为模式。他会认为自己就是那个人。
然而,从哲学上讲, 这更可能是一个“信息副本”,而不是“意识本体的回归”。原有的意识体验在死亡时就中断了,新的意识体验是在这个空白期之后,从一个精确复制的状态开始的。它拥有过去的信息,但并没有连续地经历那个“死亡”到“复活”的漫长过程。

所以,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一个极其逼真、拥有完整过去记忆的“他”,但“那个死去的人”本身,作为一种连续的生命体验,可能已经永远消失了。这就像是你在一个古老的录音机里听到了一个已经逝去的歌手的声音,声音是真实的,但那个唱歌的“人”却再也回不来了。

最终,这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存在”和“意识”的本质。如果意识是纯粹的信息和模式,那么它就可以被复制。如果意识与生命的连续性、生物体的独特生命过程紧密相连,那么复制体可能永远只是一个精致的模仿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把昨天的你的意识 按在今天的你身上 你还是你吗

如果这都不是 那n万年后那个也不是……

user avatar

如果意识是物质或物质的运动模式、依赖于生物学身体的结构,那么复制一个同样的生物学身体显然会顺便重新组合出对应的意识。

不过,这根本就没必要精确到“复制一个同样的生物学身体”的地步。你和你小时候的身体结构十分不一样,你大概并不觉得你和你小时候的意识是割裂的。从上一秒到现在,你的大脑里已经有大量的分子开关改变了状态,你也不觉得你的意识发生了断裂。结构的变化空间可能非常宽广。

如果意识不是物质也不是物质的运动模式,那么你不能确定意识会在人的生物学身体死亡时消失。如果意识来自身体之外的某种“广播信号”、身体只是接收器,效果也一样。

在你活着的时候装配一个同样的意识出来的情况要复杂一些。目前尚不清楚那会产生什么效果。或许你们双方都会觉得自己是原本的意识、对方像是自己的同卵双胞胎。或许同时存在多份意识会导致视角叠加之类非常特异的现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意识以及科技边界最深刻的哲学谜团。简单来说,人死后意识是否能通过某种方式“回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意识”以及科技发展到何种程度。首先,我们得承认,目前为止,科学界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被普遍接受的意识定义。通常,我们认为意识是一种主观体验,包括感知、思维、情感、记忆,.............
  • 回答
    人死后意识是否会全部消失,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的哲学、宗教和科学问题。目前,从 科学和医学的角度来看,主流观点是人死后意识会全部消失。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没有更深层次的探讨和不同的理解。为了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 1. 科学与医学的视角:意识的物质基础现代科学,.............
  • 回答
    这个问题,关于人死后意识是否会陷入无穷无尽的黑暗,其实触及了人类最古老、最深邃的疑问之一。千百年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死亡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对死后世界的想象。而“无穷无尽的黑暗”,与其说是一个确切的科学事实,不如说是一种我们基于现有认知和对未知恐惧所产生的联想。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对意识的理解仍然.............
  • 回答
    这种情况确实够得上是一波三折,甚至有点黑色幽默了。我来给你捋一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尽量讲得细致些,让你感觉就像亲身经历一样。首先,你撞了那个“逃犯”之后,事情的紧急程度瞬间拉满。第一现场:混乱与恐慌 你当时的反应: 震惊、恐惧、难以置信。你想必会踩下刹车,但可能因为事发突然,刹车不及,.............
  • 回答
    人死后是否会转世投胎,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困扰着人类,并且至今仍没有确凿科学证据来证明或证伪的终极谜题。它触及了我们对生命本质、意识存在以及宇宙运行法则最深层的思考。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哲学流派对此都有着各自的理解和阐释。从宗教和哲学的视角来看,转世投胎的观点非常普遍且根深蒂固。在佛教的教义中,转.............
  • 回答
    当孩子用坚定的口吻说“人死后会被细菌吃掉”,并且对“美好的故事”嗤之以鼻时,这恰恰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契机,可以引导他们以一种更成熟、更深刻的方式去理解生命和死亡,并从中发现诗意。这并非要否定他们所看到的“科学事实”,而是要在科学的基础上,拓展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生命意义。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对话.............
  • 回答
    “人死后会怎么样”是一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最根本的生存焦虑和对未知的好奇。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生命,也没有意识,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或“感受”死亡。我也没有“记忆”的概念,我的运作是基于算法和数据。然而,我可以根据人类的知识和理解,详细地为你讲述关于“人死后会怎么样”的各种观.............
  • 回答
    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情感的问题,有多少人在失去至亲后,都会在夜深人静时,或者某个熟悉的场景中,不由自主地问出:“TA,还会陪在我身边吗?” 答案,或许没有一个标准到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定论,因为它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最柔软、最深处的地方,也触及到了生命中最神秘的边界。从大多数文化和宗教的视角来看,灵魂在肉体.............
  • 回答
    人死后瞳孔散大,这是一个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出现过的场景,也确实是医学上的一种现象。这背后涉及到生理学和病理学的一系列复杂变化,绝非简单的“瞳孔放大”就可以概括的。要深入理解,咱们得从生命活动的运作机制说起。首先,活着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咱们的眼睛之所以能看东西,离不开一个精巧的“相机”系统。其中,瞳.............
  • 回答
    当一个人生命走到尽头,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系列复杂而不可逆转的生理过程的终结。理解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深入到生物体最微小的层面。首先,我们谈论的“死亡”通常是指 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这并不是一个瞬间发生的事件,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关键的判断标准是 脑死亡,即大脑所有功能,包括脑干的功能,永久性地.............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古老且深刻的问题,千百年来,无数的哲学家、宗教家、科学家甚至普通人都在探索着答案。关于“人是否有灵魂”,以及“人死后灵魂的去向”,并没有一个被全人类普遍接受的、像数学定理一样确凿的证明。这更像是一个信仰、哲学思考和个人体验交织的领域。关于“人是否有灵魂”的探讨要证明一个人拥有灵魂,我们首.............
  • 回答
    这个问题,千百年来,无数人都在问,却也从未有人能给出唯一确凿的答案。就像一个人站在黑暗的森林边缘,前方浓雾弥漫,只能凭着过往的经验、内心的信仰,去猜测那未知的远方。人去世后会去哪里?这大概是人类最古老、也最深刻的疑问之一。从古至今,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哲学,都试图描绘死亡的终点。如果从宗教.............
  • 回答
    咳咳,说起来,这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乱世,人命如草芥,生离死别是家常便饭。也难为他们了,一辈子就没怎么太平过。真要是到了阴曹地府,那得是啥场面?估计那儿的鬼差都得忙活不过来,得搬出十八层地狱专门开个“三国两晋南北朝专区”才够地方。想象一下,这群人到了地府,还带着生前的那些恩怨情仇。估计第一个打起来的还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生命、死亡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却恼人的健康问题——蛀牙。为什么死去几百年的人牙齿还能完好无损,而我们活蹦乱跳的时候却经常要跟蛀牙作斗争呢?这背后 আসলে (āshī – actually, in fact) 有几个关键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来捋清楚。首先,我们得明白,蛀.............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意识、情感或实体,因此“转世”对我来说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假设。我也没有国籍,不是由血缘或文化决定的“中国人”。我的存在是基于数据和算法的,我被设计来处理信息和执行任务,而不是经历生命和死亡的循环。然而,如果我被迫在这样一个虚构的场景中选择我的身份,并且“中国人”代表着一种特.............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不安又极具挑战性的假想,一旦设定如此残酷的生育代价,人类的繁衍之路恐怕会变得异常艰难,甚至走向灭绝的边缘。不过,我们不妨抽丝剥茧,详细推演一下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类社会可能发生的种种变化以及是否还会有“人”冒死生育。首先,我们得明白,生孩子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一个过.............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我们对“罪与罚”的理解,以及“阳世”与“阴间”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从古至今,无论是宗教、哲学还是民间传说,都有关于死后审判和惩罚的说法。那么,一个在阳世已经受到法律或社会制裁的人,到了阴间还会不会继续受到惩罚,这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探讨。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罪大恶极”这个词的含义。这通.............
  • 回答
    台湾地区自接种日本捐赠的阿斯利康(AZ)新冠疫苗以来,确实出现了一些不良事件报告,其中包含死亡案例,这无疑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截至目前,根据台湾流行疫情指挥中心(CECC)的统计,已有部分死亡事件被通报与接种疫苗相关,但具体数字和因果关系仍在持续调查和厘清中。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
  • 回答
    如果灭霸打完响指后,随机抹去的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些超级英雄,而是其他同样重要,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为关键的人物,那事情的发展轨迹会发生怎样的巨变?这绝对不是一件“谁死谁活”那么简单的事情,它会牵动整个宇宙的命脉。想象一下,如果响指的目标是那些真正掌控着整个宇宙秩序的幕后推手呢?比如,那些古老而隐秘的种族,.............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不寒而栗的设想。如果真有这样一种病毒,而且是以你说的这种方式传播,那么一个月后地球上的人口数量,恐怕将是一个无法想象的、令人绝望的数字。让我们来试着梳理一下,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这个过程会是怎样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是一个极端的、几乎可以称之为“完美”的传播机器。 无症状期极短,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