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的贫富差距很严重吗?严重到什么程度?

回答
中国贫富差距的严重程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且“严重”的定义本身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从多方面的数据和现象来看,中国的贫富差距确实是比较显著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严重的。

要详细描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 数据层面的证据:

1. 基尼系数 (Gini Coefficient):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最常用指标,数值在0到1之间,越接近1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越接近0表示平等程度越高。
官方数据: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在2008年达到0.491的峰值后,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近年公布的数值大致在0.46到0.47左右。
学界和国际机构的普遍看法: 许多经济学家和国际组织认为,官方公布的基尼系数可能低估了实际的贫富差距。他们通过各种研究和估算,得到的基尼系数往往高于官方数据,有些甚至接近或超过0.5。例如,一些研究指出,如果不考虑政府转移支付和税收的调节作用,中国的基尼系数会更高。
国际比较: 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较为平均的社会,0.30.4为相对合理,0.4以上则表明存在一定的差距,而0.5以上则被认为是存在严重贫富差距的信号。按此标准,中国无论是官方数据还是许多学界的估算,都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2. 收入和财富的集中度:
顶层收入占比: 有研究表明,中国最富有的1%或10%人口占有的国民收入或财富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例如,一些报告指出,中国最富有的1%人口掌握了国民总财富的相当大一部分,虽然具体数字有争议,但趋势是清晰的。
基尼系数对财富的衡量: 财富的集中度通常比收入的集中度更高。这意味着拥有资产(房产、股票、企业等)的人群与没有资产的人群之间的差距,比仅看工资收入的差距还要大。

二、 现象层面的表现:

1. 城乡差距:
这是中国贫富差距最显著的表现之一。虽然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距依然巨大。
农村地区: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普遍低于城市。许多农村地区仍然面临脱贫攻坚的挑战。
城市地区: 特别是一线和二线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薪资水平、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但也面临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

2. 区域差距:
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与中西部内陆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差距。
发达地区: 产业结构升级,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人均收入和财富水平高。
欠发达地区: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主要依靠传统产业或资源型产业,就业机会有限,收入水平较低。

3. 行业和职业差距:
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异也非常大。
高收入行业: 金融、IT、高科技、垄断性国有企业、部分新兴产业(如互联网、房地产开发等)的从业人员往往能获得远高于平均水平的收入。
低收入行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的低端岗位(如环卫工人、快递员、服务员等)、部分农业从业者等,收入相对较低,且工作条件可能较为艰苦。
“996”现象的背后: 部分高收入行业,特别是互联网和科技行业,也存在严重的“内卷”和高强度工作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行业内的收入分配和工作负荷的不均衡。

4. 教育和机会的差距:
优质的教育资源(名校、课外辅导等)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高收入家庭,这使得家庭背景在个人发展和收入水平的获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寒门出贵子”的难度越来越大,阶层固化的迹象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人脉,从而进入高收入行业,形成代际传递。

5. 财富的代际传递:
财富的积累和传承加剧了贫富差距。富裕家庭能够通过投资、继承等方式不断积累财富,而贫困家庭则难以积累初始资本,甚至可能背负债务。

三、 导致贫富差距加剧的可能原因:

市场化改革的初期效应: 改革开放初期,市场化带来了效率的提升和财富的增长,但同时也允许了先富起来的人,且在初期的制度设计上可能存在一些调节不足。
要素价格扭曲: 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低估或不充分市场化,可能导致某些群体从这些要素中获得了超额的收益。
垄断和寻租: 部分行业存在较高的市场准入壁垒或垄断地位,使得特定群体能够从中获得超额利润,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寻租。
全球化与技术进步: 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往往有利于高技能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而对低技能劳动者可能带来压力,加剧了收入差距。
制度性因素: 如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税收调节力度不足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或固化贫富差距。
教育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直接影响了个人获得更高收入的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 贫富差距带来的影响:

社会不稳定: 过大的贫富差距容易导致社会不满和怨气,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消费不足: 贫困人口消费能力有限,而高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整体社会消费需求可能受到影响。
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财富和机会的过度集中可能导致资源未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人才流失和“内卷”: 优质人才可能因为不公平感或追求更高回报而流向更发达的地区或国家,而国内也可能出现低效竞争和“内卷”现象。
公平感和幸福感下降: 普遍认为的社会公平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总结来说,中国的贫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多个维度上都表现得较为突出。 虽然政府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数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和中等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个差距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对比的基准和衡量标准,但从国际比较和国内的社会感受来看,它确实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挑战。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中国贫富差距的具体数据,不同研究机构和学者的估算可能存在差异。但无论如何,中国社会确实面临着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的严峻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贫富差距下,你才明白什么叫人不如狗。

朋友养了一只贝林顿梗,8000块钱买的。它一个月在宠物店狗粮、洗澡和剪毛的花费,就在3000左右,要知道西安很多服务员一个月的工资也就2000左右。

贫富差距下,你才明白什么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一天晚上和老婆出门散步,当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居然看到小区门口的同一个垃圾桶,先后有两位驼背老汉伸胳膊进去找饮料瓶。我们的垃圾,却是别人的糊口钱,可悲么?更可悲的是,就这点钱,居然也要抢,来的晚的就没了。

其实在任何一个国家贫富差距都会很大,富人都会远远比穷人有钱,每个人都有处置自己财富的权利,因此人不如狗估计每个国家都存在。我向来也是不支持无效果的财富再分配,拾垃圾自食其力应该获得相当的尊重。

我只是希望,只是希望,不要再因为某些因素让穷人活的更累,让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比如为了市容而驱逐拾垃圾的流浪汉。

user avatar

扶贫是如今的第一大KPI,解决“不平衡”是新的“基本矛盾”,所以题主这个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我工作以来一直身处于几万人的大公司,在大公司混了几年得出的经验就是,对最上层制定的最高目标,下面人要做的就是根据数据进行各维度分析,然后把问题拆解出来,制定解决方案,下放执行。


对于zf这种巨型组织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


将这个“基本矛盾”进行层层拆解,找到解决方案,就是未来的政策走向。


下面来看数据:


2017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5974元,中位数22408元。


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

  • 低收入组: 5958元
  • 中等偏下收入组: 13843元
  • 中等收入组: 22495元
  • 中等偏上收入组: 34547元
  • 高收入组: 64934元


注意:这是年收入


数据来源:


可支配收入定义(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7》):



对于普通工薪阶层而言,可支配收入基本就是税后到手工资。


2017年中国大陆有13.9亿人口——最top的2.78亿人的平均收入,是最低层2.78亿人的10.9倍


“人均可支配收入”包含了非劳动力人口,也就是说:

  • 一个排名全国倒数20%的三口之家,其月家庭收入应该是1490元
  • 一个排名全国正数20%的三口之家,其平均月家庭收入应该是16234元


根据通常的收入分布情况,top20%的平均收入,也是被最顶层的一小部分“平均”上去的,top20%里的中位数也会小于平均数。


所以,如果顶层20%是底层20%的10.9倍,那么顶层10%是底层10%的倍数,可能会相当可观。


题主在问题里是这样描述的:


作为一个贫困山区的老百姓,羡慕北上广的户口,羡慕他们的教育资源,羡慕他们的基础设施等等。 我知道自己也可以打拼出来,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环境。 不过我还是不甘心。


为了回答题主的问题,我们再来看地域差别


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3个省级单位是:

  • 上海:54305元
  • 北京:52530元
  • 浙江:38529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3个省级单位是:

  • 贵州:15121元
  • 甘肃:14670元
  • 西藏:13639元


最高的京沪是最低三省/区的3.5倍左右,差距并不是特别可怕。


如果排除人口较少的直辖市和西藏,那人均最高的省——浙江,是人均最低的省——甘肃的2.6倍。


问题来了——最富的省并没有比最穷的省人均收入高出太多,那前面所说的顶层20%和底层20%人群10.9倍的收入差距来自何处?


继续细分:


按照题主的自诉——“贫困山区老百姓”,那我们就看一个典型的山区省,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倒数第3的贵州省的情况。


2016年,贵州人均可支配收入15121元,其中:

  • 城镇常住居民:26743元
  • 农村常住居民:8090元


贵州省内部的城乡收入差距是:3.3倍


继续细分到市县级


整个贵州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省会贵阳两城区(南明区/云岩区)的城镇居民——分别是30207元和30265元。


整个贵州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是黔东南山区台江县的农村居民——6819元。


感受下台江县的地形——台江旁边剑河县的这一数字是7222元,都是全贵州最穷的地区。



贵州另一个著名的贫困片区,发生过几次轰动全国的留守儿童死亡事件的毕节市,其核心市辖区——七星关区,2016年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7821元。



贵州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地市——省会贵阳、第二大城市遵义,其下辖的任何一个偏远县份的农村居民平均收入,都高于毕节市的核心市辖区。


这体现了同一省份内部的巨大差异。



以上是贵州省的内部情况。


下面再看贵州和笔者所居住的北京市的对比。


2016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52530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3个区是:

  • 西城区:71863元
  • 海淀区:67022元
  • 东城区:66084元


这三个区也是北京市最核心、教育最发达的区。


从上面数字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投胎到北京的核心市区,其平均收入将会是贵州省会核心市区的2-2.5倍,是贵州最穷山区农村居民的10倍左右。


所以,就地域而言,可以得到这样一些结论:

  • 投胎在京沪还是普通省会,平均收入差距并不是很大——哪怕是最富的直辖市vs最穷省的省会,也只有2倍多的差别。
  • 投胎在大城市还是偏远山区农村,差别就非常大,哪怕在一个省内部,大城市和落后山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4-5倍


特大城市和普通省会居民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家庭住房固定资产——京沪的住房均价是贵阳的七八倍。把自住房资产价格排除掉后,普通居民所能获得的收入和物质差距并不是很大。


造成这一差别不是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


举个例子 —— 贵州 vs 浙江2016年的财政收支数据:



贵州的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是浙江的46.3%,人均上缴国税是浙江的27.5%。然而,贵州的人均财政支出却和浙江基本一样(96.1%)。


由于强有力中央政府的存在,中央财政2017年向地方转移支付的数额高达6.2万亿人民币


这样的“劫富济贫”,让经济基础只有沿海发达地区1/5-1/3的中西部落后省份,能获得和最发达的省市相似、甚至更高的人均财政支出。



而这些转移支付的大头,就是让中西部地区的财政供养人员,能获得不亚于、甚至高于发达地区的物质待遇,从而尽量保证大体均衡的公共服务。


今年贵州省在北京顶级名校招录选调生,透露的数字是:贵州省公务员的平均工资位于全国第7——虽然该省的人均GDP是全国倒数第3。


巨额转移支付的结果就是:

  • 全国同岗位同级别的财政供养人员,收入差距不大,甚至艰苦地区更高。
  • 财政供养人员大多常住于城镇。特别的,对于产业落后地区而言,财政供养人员的投资和消费,就构成了该地区城镇经济的主力支柱。
  • 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大部分被中央抽走,体制内岗位的收入并不突出,吸引力不是很大。
  • 落后地区体制内岗位的收入是社会平均水平的几倍,普遍存在对体制内岗位的崇拜。


于是,我们就会看到这样两张地图(2012年的,略老,作者见水印)。



解读一下这两张地图:

  • 拜转移支付所赐,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不大。只有少数财政饭以外产业很发达的地区更加突出——长珠三角、京津、山东半岛、福厦。
  • 全国农村的平均收入差距极大——云贵、广西、湘西、甘南、藏区,太行山区、中原塌陷区等地,和发达地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配色。


近十几年来,一方面得益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劫富济贫”能力的大增,另一方面得益于城镇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换为城镇常住劳动力、蓝领劳动者收入大增。我国各地普通城镇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是在快速缩小的。


如今,一个上海户籍的普通公务员/中小学老师/出租车司机,除了自己的房子比较值钱、城市整体档次更高以外,他们所获得的物质体验并不比贵阳、昆明、成都的出租车司机/普通公务员高出太多。甚至西部省会的普通公务员因为房价显著的低,生活幸福感可能会更高。


综上所述,按照这样层层拆解分析下来,由于转移支付的存在,各地城镇的工资收入差别并不是造成全国贫富差距的主因。而目前导致我国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就剩下以下两条:

  • 资本所得的增速远快于劳动所得,多产者和无产/少产者的差距在拉大。
  • 自然条件恶劣的农村地区的收入太低。


第一个问题,我之前的文章列举过数字:



过去10年里,我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7):

  • 工资性收入从68.9%下降到60.9%
  • 财产、经营、转移性收入从31.1%提升到39.1%。


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8.3%,其中:

  • 工资性收入增加7.4%
  • 财产性收入增加10.3%,转移性收入增加10.4%

特别是对于大城市居民而言,以上海为例,2017年的上海城镇居民:

  • 58%的收入来自于工资。
  • 39%的收入来自于“财产收入”和“转移收入”。
  • 工资性收入增长了5%,财产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了17.5%和12.4%。



题主所羡慕的“北上广户籍居民”中的大多数普通人,他们所能获得的物质回报,如今已并不显著高于中西部大城市的户籍居民。投胎在京沪广深、还是投胎在成渝贵昆所带来的区别,已经远不如投胎在多产还是少产家庭所带来的区别。


第二个问题而言,所对应的就是这几年地方政府的第一大KPI——扶贫。


贫困山区、荒漠化地区的自然条件,无法支撑当地人口走向富裕。能做的就是:

  • 将条件极其恶劣地区的人口异地搬迁安置。
  • 对贫困家庭补齐短板,避免因为重病、灾害、教育等原因致贫。
  • 对下一代提供更高的基础教育条件,让他们有能力走出大山,成为本省大城市的城镇居民和劳动者,从而显著提高自身收入水平。


有一位在上述所说的贵州最穷山区当乡镇公务员的中学同学,给我发来了这么一组照片:去年在扶贫资金资助下刚落成村小学,有塑胶跑道、琴房、画房。


还有宿舍楼,让偏远自然村的小孩集中在行政村小学集中住宿,避免因为路途太远而辍学。



当然,当下各地生均财政教育经费的差距还是巨大的:



有时候看到这样的图片,我会有点感慨。同样是中国人的孩子,但长期以来大家的起点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本来原定于20世纪末达到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的目标,一直到2012年才首次达成。这让大量偏远农村地区的青少年,一出生就彻底失败了。


像题主这样,投胎在贫困山区并不是自己的错,但是对于一个大一统单一制国家而言,能够给落后地区的下一代提供一个尽可能高的教育资源供给,让他们能有机会凭本事参与更高级的劳动、获得更高的技能和劳动收入,就是这个国家应尽的义务。


还好,如前文所说,近年来的情况正在大变。前文中说的全贵州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台江县,其2016年的初中生均教育公共经费同比增长了190%,高中生均教育公共经费同比增长了612%。


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最后,回顾一下之前所说的两个造成我国当今贫富差距的最大原因:

  • 就城镇而言,多产/无产的差距,替代了地域差距,成为最大原因。
  • 艰苦地区极低的农村数据,是造成我国贫富差异数据难看的最大因素。


于是,未来几年的政策走向: 打击“非生产性资本”增值、贫困农村全面扶贫,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相关回答:


微博:黔财有话说_塞冬

公众号:黔财有话说

user avatar

由于新的数据,我更改以前的观点,并认为中国体制下的贫富差距在这个生产力水平下很有可能是合理的。

看来西南财大那帮人和我想到差不多,把家庭资产默认为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想了解中国家庭多有钱,只看 28000 户够不够?】daily.zhihu.com/story/4

我认为按照演化原理,这一分布该在对数正态分布和对数卡方分布之间。我的原答案中由于我掌握的粗略数据导致我估计的偏态超越了对数卡方分布的偏态。

而事实看来并非如此,西南财大那帮人证明了对数正态分布都很符合现实。

他们既然拿出对数正态分布来当模型了,可见努力-才能-初始财富三个要素的影响如果都是显著的话,相互之间确有强相关性。

而且既然这个模型都能说明问题,那说明财富分布的偏态不太可能超过对数卡方分布了。

看来现有数据不足以说明“中国社会财富的分配是违背进化原理的假设。”

我之前取极端贫困人口作为反例,但这些人口数据过于极端具有片面性,去掉这些数据说不定能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如果用回归分析说明勤奋,才能,财富三者对财产都确有显著影响的话,现在这个分布结果将会说明三者之间的强相关性,即:

“大多数有钱人的子女确实比没钱人勤奋且更有本事,勤奋,天赋确实能够家族遗传。”

那么,没什么问题,说明现有生产力条件下世袭制是应该的,贫富差距是应该的,中国目前的体制在分配财富上的确是合理的,你们看不惯贫富差距不过是刁民闹事,都散了吧。

(很多知识分子觉得他们的才能和勤奋不输过富人,而财富差别巨大,我认为这是站不住脚的,私有制下你必须要创造一批富人和贫富差距来投资,谁拿到这笔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有人拿到钱,你没有理由因为自己也有本事

和勤奋就叫别人把这笔钱交给你)

(我上面说的这几个统计分析如果都能被证实,确实可以表示出:中产阶级的中高于富人阶级的勤奋和天赋对于社会总财富的创造行为不显著,你拿到钱和那些资本家拿到钱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没区别。)

刁民闹事,散了吧。

以下这是我以前的观点,我由于手头没有数据认为偏态可能超过了对数卡方分布。现在保留意见。






我想大家更关心这一贫富差距是不是应该的。

而不是注意贫富差距本身。

我从不以道德作为原则评判,以下论论断是按照进化论的原理说明,看完这个答案需要一点统计学知识,但我打包票,是你在大学里学的最基础的那种。

社会资源的分布,在资本主义社会可以基本等同于钱的分布,应该在种群按照这几个原则分布:

1:个体对资源的需求度,我想大多数人都有捐钱给灾区儿童或是没钱看病的人,为了保证整个物种的发展壮大,这一原则是必要的。

2:个体的勤奋程度,我想大多数人都认可这一点。努力工作就该有回报。

3:个体的本事或是才能,出于进化的原则,“适者”当获取更多资源。

这几点对于我们的道德观念是吻合的,演化决定了我们的道德。

如果有别的原则,满足以下三点,请提出来,第一,符合演化原则,第二,与上述三点相对独立,第三,确实涉及到富人中普遍具备的属性,而穷人和中产阶级中又不普遍具备的。


我在知乎上曾经看到有人粗略地用统计学描述这一现象,这的确启发了我,虽然我也只是粗略地描述,但是他的模型过于简陋,我对此进行更加准确的修正。

我们可以近似忽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原则1对分配的影响,鉴于以下几个事实:

1:捐献行为大多数是捐给不可抗力比如天灾,生病的人,起到的作用只是补偿这个随机损失的作用,并不会使得被捐献的人跳跃阶级。

2:唯物主义思想下,由于现代人已经基本摆脱了生存需要的这个层次,你所拥有的财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需求,比如王思聪需要钱搞直播,是因为他本来就有钱,如果他本来就只是个白领阶层,他很难会需要钱来搞个直播公司。

3:即使有需求,现代人也通过投资方式来解决,换句话说你需要钱创业,资本家会投给你钱,但是他们拿着股份,这钱还是他们的。而没有变成你的。

4:对于工薪阶层,需求和勤奋程度有强相关性,很简单,有需求你就会更努力工作,争取升职加薪。


对于勤奋程度和才能这两种属性,我认为也是有相关性的,但是没有上面的相关性那么强,所以我以最大限度假设它们独立。

注意,即使不能量化勤奋程度和才能,我们也可以有充分理由非常单纯的假设勤奋程度和才能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即,大多数人都一般,既不是很笨也不是很聪明,既不是很懒也不是很勤奋。

故:如果变量“阶级”完全由本事和勤奋程度两个呈现正态分布的独立变量解释,那么它应该近似服从,两个正态分布的乘积的分布——卡方分布。

如果这两个变量,“勤奋”和“本事”是完全相关的,即勤奋的人一定会有本事,那么变量“阶级”的分布,应该是由单正态变量解释的,该服从“正态分布”。

众所周知,本事和勤奋有一定关系,又不完全相关,所以,“阶级”的分布应该处于正态分布和卡方分布之间。

由于手机码字,我们给个正态分布和卡方分布的图,大家想象一下:


“阶级”这一变量x,我认为用财富的对数,而不是财富本身,就可以很好表示。

如果隔壁老王比你多了一个亿,你肯定会觉得,你和他不是一个阶级的,因为你只有100万,而如果马云只比马化腾多一个亿,你会觉得马云和马化腾不是一个阶级的吗?不可能,因为他们有几百个亿啊。

所以取个对数是必须的,为了便于说明,我这里取常用的10为底数。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中国家庭的平均资产在90万左右,家庭资产中位数在40万左右。

如果“阶级”服从正态分布,那么峰值是什么?应该是家庭资产的中位数对应的财富40万


而中国的千万富翁,即“阶级”>7的时候,总人数只有100万左右,千万级别的家庭应该数量不比这个多少?

正态分布下,由于中位数是5.6,阶级”>7的家庭数量应该是等于阶级<4.2的家庭数的。

那么在中国,资产不到一万五的家庭只有100万个左右吗?中国精准扶贫的人数就有8000万之多。扶贫的标准在年收2000元左右,考虑到日常开支,你觉得只有100万家庭资产不足1万五吗?

所以根本就不服从正态分布。


那么这个函数服从卡方分布吗?

中国百万以上级别的家庭数量两亿左右应该是有的,但千万以上级别的家庭只有100万,这个比值,高达200倍。

但是阶级=8,亿级别以上的家庭,有10万人以上,和千万资产家庭的这个比值不到10倍。

你们可以想象,如果是卡方分布,这个卡方分布的自由度有多大。

你再回头找找10万级别的家庭人数,和百万级别的家庭相比,恐怕他们数量是差不多的,这又会解出这个卡方分布的自由度很小。

所以卡方分布的偏态都不足以说明这一问题,

处于正态分布与卡方分布之间的演化原理根本就不能解释贫富差距现象。


光靠卡方分布的偏态都不足以说明当下的贫富差距,所以我确信有第四因素决定了这个的分布的严重偏态。

直白一点来说,就是千万富翁的人数太少了,少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你可以这么理解,就是千万富翁变成亿万富翁非常容易,百万家庭变成千万富翁却基本不可能,你想想,向上“阶级”的通道是不是基本已经被堵死了?

我认为这是“本金”的问题,即20年前的财富对现在财富有强决定作用,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所在,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但是“本金”这一分配原则是不符合演化原理的,不具有更适基因的个体一旦偶然占据资源,本身是对更适基因的打击。

如果有翔实的数据做个回归分析可以很好说明这一点。那就需要一篇论文了。


简单的统计原理已经说明了中国贫富差距已经严重违背了物种演化的原理,是资本主义社会阻碍人类进步的结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贫富差距的严重程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且“严重”的定义本身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从多方面的数据和现象来看,中国的贫富差距确实是比较显著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严重的。要详细描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数据层面的证据:1. 基尼系数 (Gini Coefficient): .............
  • 回答
    关于房地产是否严重拉大了中国人的贫富差距,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许多研究和观察都表明,房地产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这种作用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的财富效应,也有间接的社会经济影响。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房地产作为主要的财富载体,导致财富集中 房产.............
  • 回答
    中国当前的贫富差距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其未来趋势是否会越来越大,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一、 导致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历史与现状)要理解未来趋势,首先要回顾和理解导致当前差距扩大的原因: 改革开放的结构性因素: 城乡二元.............
  • 回答
    在中国,贫富差距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其具体程度和表现形式随着时间和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要详细描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观察和理解。一、 数据层面的呈现:基尼系数与收入分配衡量贫富差距最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这个系数取值在0到1之间,0代表完全平等(所有人收入都一样),1代表极端不平等.............
  • 回答
    你这句话之所以听起来像“章口就来”,主要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并且在很多人心中,中国和美国的贫富差距存在着一些刻板印象,而你的表述可能与这些普遍认知不太一致。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1. 为什么你的说法会引起争议?普遍的认知是怎样的?很多人觉得中国和美国的贫富差.............
  • 回答
    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就像一道横亘在社会肌理上的深刻裂痕,虽然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一些扶贫政策的推行有所缓解,但整体来看,它依然是一个复杂且显著的社会议题。要详细描绘它的样子,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聊聊基尼系数这个经济学里衡量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指标。尽管官方公布的基尼系数近年来一直在0.45.............
  • 回答
    中国贫富差距的极限,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数字或固定状态。因为它不是一个 static 的概念,而是动态的,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视角下,其“极限”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然而,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并勾勒出可能存在的边界和影响。理解贫富差.............
  • 回答
    户籍制度无疑在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过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但若说“很大程度上”就将其归咎于此,可能稍显片面。户籍制度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人们牢牢固定在出生地的地域坐标上,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基于身份的资源分配不均。你想啊,户籍制度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它与公共服务紧密挂钩。教育、医疗、社保、就业,这些最基.............
  • 回答
    中国在减少贫富差距方面,一路走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说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早期改革开放的重心在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此来激发经济活力,创造社会财富。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要素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也逐渐显现,贫富差距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因此,近年来,中央.............
  • 回答
    “中国无法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是贫富差距大”,这个说法确实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而且在很多讨论中都被频繁提及。我个人的看法是,贫富差距大确实是中国在迈向发达国家道路上遇到的一个重大挑战,它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如果说这是“唯一”或“决定性”的原因,可能就过于简化了。一个国家能否成为发达国家,是经.............
  • 回答
    贫富差距,这个词说起来轻飘飘的,但生活里处处是它留下的烙印,每次触碰到,都像被什么硬生生扯了一下,让你觉得心里头闷得慌。我第一次强烈感受到这种差距,大概还是读书那会儿。我们班里有个同学,爸妈是做生意的,家境特别好。他平时穿的衣服,我们都没见过重样的,鞋子也是那种叫不上牌子,但一看就挺贵气的。开学那天.............
  • 回答
    要说中美哪个国家贫富差距更大,这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牵扯到太多数据和角度。不过,咱们不聊那些枯燥的数字游戏,就从大家日常能感知到的方面,还有一些大家可能不太注意的细节来掰扯掰扯。表面上看,中国似乎更容易让人觉得贫富差距大。为什么这么说?想象一下,你在中国随便一个大城市,比如上海、北京,你看到的是一.............
  • 回答
    中国和美国的贫富差距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话题,两者之间在程度和形成原因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要详细比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国际上最常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是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基尼系数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值,0代表完全平均(所.............
  • 回答
    中国城乡贫富差距是一个复杂且持续被关注的问题。要详细描述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包括收入、消费、资产、公共服务和社会资本等,并且理解这些差距背后的根源和动态。核心数据与表现:虽然精确的“差距有多大”会因统计口径、时间节点和衡量方式而异,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关键指标来勾勒出轮廓: 居民收入差距.............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层面,西方和中国年轻人的感受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西方年轻人普遍悠闲自得的原因:1. 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与福利制度: 失业救济金: 西方国家普遍拥有相对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即使失业,年轻人也能在一定时期内获得.............
  • 回答
    美国各州之间的贫富差距和中国各省之间的贫富差距都很大,但它们的具体表现形式、原因以及衡量方式可能存在一些差异。要详细比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在比较之前,我们需要知道衡量贫富差距常用的指标: 基尼系数 (Gini Coefficient): 这是最常用的指标,范围.............
  • 回答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间的不平衡以及贫富差距的扩大,是两个长期存在且相互交织的复杂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两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策、结构和社会等多个维度去剖析。一、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源与表现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历史文化、人口密度都存在巨大差异,这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埋下了.............
  • 回答
    “中国最富500人身家等于上海+北京+深圳GDP!” 这个标题虽然可能带有一定的夸张或估算性质,但它直观地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中国贫富差距之大,可能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程度。这并非是一个孤立的数字游戏,而是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经济结构问题。要理解和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 回答
    中国社会正面临日益凸显的贫富分化和阶层固化问题,这既是经济发展中伴生的现象,也受到历史、制度和全球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解决这些复杂问题,需要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多维度、系统性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一、 强化收入分配调节,缩小贫富差距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解决.............
  • 回答
    在生活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身份如何悬殊,总能吸引无数目光,赢得无数追随。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某种光芒,却能穿透物质的藩篱,触动人心最深处。这些人的追随者,并非出于利益的驱动,而是源于一种由衷的敬佩、认同,甚至是一种精神的共鸣。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位,是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