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的来说,应该是房地产+城市化共同拉大的。
大概2000年前后的时候,韩寒有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曾经说他挣了稿费之后,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当时的总价是39万。虽然当时他没有说房子的位置,但按照北京这20多年的涨幅来看,今天这房子500万以上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同样是在2000年前后,我家某个在县城国企工作的亲戚,单位有福利房,内部价格是5万一套,当时我那个亲戚还帮我们家留了一个名额。在市面上,同样一套房子差不多要8~10万。
但是如今,那套房子也就能卖30万左右,跟北京的房价上涨根本不是一个概念。(虽然县城房价有七八千,但大多数人更愿意买新房,而不是这种二三十年房龄、格局也不好的二手房)
在县城,即便你有这么三五套房,身价也就是一两百万。虽说也算是县城里资产比较高的群体,却也并没有比别人高太多。
另外,在2010年,我曾陪在西安我的一位同学去银行办过房贷。我还记得当时她买的房子价格是72万,但西安的房价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上涨,到现在现在那个区域的房价差不多也就是不到两万。而相比于2010年,北京的房价已经涨了三倍以上了。
县城的房价涨幅之所以远远比不过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全国人都想去北上广,而没有几个人愿意去我们县城。在这个背景之下,不仅是无房、一套房与多套房之间的人的差距被拉开,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和县城之间的差距也被拉开。而反过来说,只要人还愿意向大城市跑,那就必然会是让大城市的房价越来越猛。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房地产拉大中国人贫富差距的背后,实际上是金融杠杆的作用。以北京来说,现在北京人买房的压力与20多年前比其实并没有多大区别。不相信的人,可以去查询一下1999年北京的平均房价和社平工资,以及2020年北京的平均房价和社平工资,这些数据网上都很清楚。不管是在1999年还是在2020年,北京的平均工资基本上都是一年买两平方房子的水平。(千万别用什么“我二大爷当年工资8000,一月能买一平方,现在工资也才两万,买不了半平方”之类的话杠,任何行业都有周期,您二大爷工资8000的时候,北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也才刚过万)。但是,只要买了房,就相当于上了三倍杠杆,这个收益的放大效应,的确会让账面上的差距不断拉大。特别是如果当年的买房者正好在上升周期的行业工作,而现在行业普遍不景气,这个差距就会更大。
贴个新闻吧,但注意时间,这是2011年:
放到十年前,北京的社平工资才四五千,15万的年薪绝对算是高薪了吧?现在北京的大多数工作,年薪也到不了15万。但那个时候北京东五环的房子是2万一平,但这就已经让很多人觉得难以安家。
不过,如果这个新闻里的主人公真的去了广州或者家乡买房的话,估计现在后悔的也肯定是当初为什么没借钱把北京的房子买了。
最后,在说财富差距的同时,我个人觉得比起账面财富来,更关键的还是实际的收入。不可能人人都去大城市,并且对于大多数家里就一套房的人来说,房价涨多少对日常的生活没多少影响,反而是日常的现金流才更影响生活的质量。
据我观察,没有。
大家一定很奇怪,你这也太瞎说了吧?
瞎说吗?有一点。
但也只有一点。
为什么只有一点?来,听我慢慢分析。
不,我也不分析,我就说两个人。
两个人都是小区里的老人。
我那个小区,是当年单位分配以后,老人用工龄买下来的。
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无所谓,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故事里的两个主角。
老明和老刚。
他们都是九十年代退休的。
退休的时候,
老明用工龄+5万买了一套一楼的两室一厅,
老刚用工龄+2万买了一套三楼的一室一厅。
现在,
老明的两室一厅值500万左右。
老刚的一室一厅值350万左右。
知乎群众一看,噢哟,不得了哦,贫富差距从3万,被拉到了150万。
你这个胡言乱语的,怎么说没拉开差距呢?
那么,我来用旁观者的角度告诉你,为什么没有拉开。
在几年前,老明和老刚就都过世了。
我认识他们,是因为他们是我外公在老年棋牌室的牌友。
从九十年代,到一零年代的二十多年里。
老明和老刚用的是同款的茶缸;
老明和老刚用的是同样的地摊衣服;
老明和老刚在外面吃早点都是点一样的一碗咸菜肉丝面。
他们单位分配房子时间接近,工龄买断时间接近,装修费用接近,连风格也是一样的。
老婆都是退休职工,都活得比他们长,都是居委会的老熟人。
在同样的菜场买菜,吃一样的猪肉,一样的面条,喝一样的牛奶。
出门打一样的滴,买一样的红木家具。
退休工资根据工龄算,两个人也差不多。
现在,他们过世了,连他妈的墓地的价格也差不多……
那么请问,你们都说贫富差距拉大了……
那你们能说清楚,到底他妈的大哪儿了吗?
虚空变大!
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这种现象。
就是觉得艹蛋。
我只是客观跟你们讲一句,
如果你发现你身边有一个人的生活水平突然突飞猛进了,那么大概率不是源自于房子的。
譬如马云,他是因为做生意发财了……
而实际生活中,很有可能……
很有可能是,他突然想明白东亚血统有毛病了……
=====================
评论果然就变得非常有意思了。
问他们差别在那儿,他们就是把房子卖了。
问他们房子卖了住哪儿,他们就是有好几套房子。
问他们好几套房子哪儿来的不够贴不贴,他们就拉完屎就跑了。
房子作为不动产,只可以卖一次,这一次是你来卖,还是你儿子卖,还是你孙子卖?
到底谁来卖?什么时候卖?
谁赚了?谁赔了?
你想明白这个回答到底是什么意思了吗?
每个人都想着为啥自己爹不给自己留两套房子卖一卖,那你卖了你儿子咋办呢?
是,卖掉以后贫富差距一下子就拉大了,这毋庸置疑。
但,问题是,到底谁特么在卖?
你们吗?
我看你们一个个觉得房价要老命了,都是想买不想卖的样子啊……
大家要理性客观地看待房子。
房地产提供一个渠道,而非一个结果。
渠道就是你想做事的时候有没有这个路径让你可以努力,许多人不够努力,真正努力的人往往遗憾没有渠道。
看到的差距是表象,真相是许家印通过房地产生意从一个不通火车的小县城走出来改变了世界,连美联储主席都在带头聊他。
如果没有房地产,许多普通人三辈子都会被掌握既得利益的高知和权贵家庭踩在脚下不得翻身,有了房地产以后哪怕是个不做生意的普通人也可以迅速积累财富弯道超车…
房地产把社会人分成“有房人群”和“无房人群”,二十年来两者的贫富差距显著拉大了,但实事求是地说前者才是社会大多数。
那是必然的。
一切资产都有这种功能。
土地、贵金属、字画、古董、名酒、豪车、工艺品,都是如此。
究其原因:社会稳定时期,资产价值上涨的速度总是快于劳动价值上涨的速度。
资产价值最终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并最终形成社会阶层固化,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比尔盖茨、贝左斯现在都忙着囤地呢。
美国最优质的房地产都被犹太财团掌控。
目前我们国家虽然大中城市的房价很高,对后上车者形成了壁垒。
但是全国形势来看,比起美日欧,年轻人仍然是最有上升空间国家。
无数小时候光着脚的放牛娃有机会在县城、城市获得现代化的住所、建立家庭。
而没有像印度那样住进棚户区、没有像日本那样住进棺材房当社畜、也没有像美国那样住进贫民窟(美国黑人也是人)。
注:我国住房自有率高于美欧日(央行重磅!我国城镇住房自有率达96% 户均资产超300万!)。
注:高华不是美国人的代表。
从2021年往回看,
房地产功德无量,
挽救了至少几万甚至十几万中国人的生命。
当下投资已经庞氏骗局化了,各种币圈,各种区块链元宇宙概念满天飞,
你随便找篇文章进去,都是大学生揣着3500块钱进场,浮盈好几万了,截图给你看,
底下评论是各种人附和,这个鱼那个币,自己已经盈利三倍,还是五倍十倍了,
更别提各种远古挖矿,200块钱买币,才想起来了,钱包今年找到了变现的事情了,
那数字谁听了不心惊肉跳。
货币超发加上需求疲软,顶层随便发条推特就能炒高一切,
这都不是击鼓传花,那么什么是击鼓传花?
大家都忘了,房地产涨起来之前,
什么兰花,文玩,藏獒,普洱,邮币卡,翡翠和田玉全都被炒过,盘子和声势一点也不比币圈小。
后来也都一个个化为泡影了。
哪怕A股,洗涤民财不知多少波了,按照社会财富总增量看A股,就发现A股就从来不是个投资渠道,跟价值投资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本质就是一个大赌场。
底层老百姓无论投什么,都躲不开自己的局限,
开始本钱小,涨了拿不住,赔一点就上火,一急眼就梭哈,
这么几轮下来,除了能诞生几个运气爆表的,大部分人都赔到裤衩子都掉了。
有句话叫没有蛋拽着都敢上天,
没有房地产当蓄水池,上不上天我不知道,跳楼的肯定海了去了。
房地产现在看来,十分之九成九是个金融属性的,
但使用价值令它不至于跌成0,哪怕剩下1%的价值,也可以被称作“希望“。”
盖楼又有漫长的工期和买卖程序,又不能高频交易,备案价也限制了涨跌
其实是对广大中国人的一慈母般的呵护,
就像曹操说的,“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房地产把老百姓兜里这点钱都放那了,让你看着工地一天天建设,看着小区一点点绿化,老百姓的心里的刺挠劲就能缓缓,
虽然也想着钱生钱,但是没那么疯狂了。
房地产挽救了多少可能破落的家庭,比消防员从楼上救下来的人多一万倍都不止,
让孩子有地方住,让大人睡卧室而不是睡桥洞,可谓功德无量,
说缩小了贫富差距都局限了,简直是生死人而肉白骨,九转还魂丹。
不信你看现在房地产刚有点着陆的架势,一年不到,
全民元宇宙的劲头就又来了,里外翻着花地炒,
与其这样,那还不如让房地产接着背锅顶雷呢。
有道是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历史虽然不会重复,但总是押韵。
且让房地产还是回来吧!
不会,相反,这是拉近中国人贫富差距的好工具。
做个假设:大家都知道,美团的王兴是一个富二代,他爹是我们那儿的煤老板,他如果拿他爹的钱去炒房,那他现在手里可能有个百把套的房子,也可能身家过亿,但他仅仅是大多数暴发户里的一员而已,他没拿老爹的钱去炒房,而是创业去了,他当然也失败了好几次,与炒房相比,不确定性是高了很多,但他终究成了,然后财富值就远非炒房客那点利润所能比拟的了。面对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你是不是远比面对一个炒房客更绝望?
幸亏中国多数有钱人都是鼠目寸光的人,他们只想稳妥地保有财富,守着看得见的房子比较安心踏实,这也就给还身处贫穷阶层的屌丝们一个希望,诞生出睡地主老财家的房子那种朴素的革命思想来。你们多去参观那些有名有姓的古建筑就会明白一个道理,出钱修建的人跟最终占有入住的人往往并不是同一拨人,想到这里,作为穷人的你是不是突然自信了许多?
据说是的。
而且有多套房的,可以拿来收租,租金一般还不交税。
有多套房不收租的,房子放着还没有持有成本,折旧也可以忽略不计。
只要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房价都是看涨。
钢筋混凝土放一年,房子的财富增值假如超过大部分人的劳动收益,那么贫富差距就会拉大。
当出卖劳动换取收益(工资)的人,大部分收入都用于交租,那么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小型的实体店就是死在房租上,生意好就要多交租,直到交不上,房东则坐等收租,行情好就加租。很多铺面看着生意好,不久就倒闭就来源于加租。
不同的城市房产带来的财富也是不一样的,财富的增值也不一样。
就是说同一层位的个体,出生的地方大概率决定自己的未来,靠劳动买房越来越不现实,需要家庭的支持。
出生在农村的最倒霉,一来房子不能卖,即便能卖也卖不了几个钱,而且家里支持力度有限。
出生在小城市的次倒霉,拼上家底可能能在大城市立足,但很难。
出生在中等城市的算不上有多倒霉,以房换房,大概率能在超级大城市立足。
出生在大城市的属于接班人,生下来就有房,还可能有多套房,一辈子当个包租公就行。
包租公们,参考广州、深圳的土著,多套房用于出租,晚睡晚起,溜溜狗,钱就到账,还被人崇拜,说什么隐形富豪,腰间挂一大窜钥匙,穿拖鞋、背心,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大隐隐于市,受世人膜拜。
隐形的世外高人:
世外高人的装扮:
膜拜吧,少年。
是,帝都土著,已经置换掉了几套房产,目前应仍剩余5+套,可以算是既得利益者了,但是。
我姥姥姥爷原就读于西南联大,后分别转入清华和北大,退休于中科院。一辈子不能说是做出了多大贡献,但至少不枉费人间走一遭。但是目前最值钱的财产是什么呢?
是中科院家属楼的一套老破小。
在他们热爱的事业上奋斗至古稀之年,不及分的一套房子赚得多。
我爷爷奶奶也是读书之人,成就不及姥姥姥爷,但也算是同辈佼佼者,均大学毕业。身后之物也是,二环一套老破小。
我爸爸妈妈均读过研究生,在所在行业能力尚可。但所赚钱财80%以上来源于房屋置换。上车下车及时,一套变十套。
我目前自食其力,能力及格,自己买不起房。
三代都算得上努力之人,奋斗一辈子不如房子升值的多。该赚钱的时候要赚,市场的背后大手并不是我,我也没有能力改变政策,只能顺应政策。没必要非得饿死不赚钱,但是,作为既得利益者,也觉得挺可笑的。
尤其是看着爸妈周围的大学同学们,都是有能力之人。现在混的怎么样,有多少钱,几乎完全取决于,参没参与炒房。
真的挺逗的。
-------------------分割线-------------------
说实话我没想到随手发的几个字会获得这么多赞,首先承蒙厚爱,感谢大家的赞同。另外对楼内的不同意见,我追加一些我的想法。
1. 我没有觉得祖辈一辈子过的不值。值不值这个东西我觉得取决于你闭眼的时候,觉得这辈子遗不遗憾。我爷爷奶奶已经去了,姥姥姥爷尚在。四位老人均没有什么遗憾,并且为自己的一生感到自豪。作为小辈也为他们感到骄傲。
2. 我也没有觉得后悔或者可耻。全家人并未违反任何国家法律或者规定,社会的走向不是我等蝼蚁能扭转的,都是一介平民,我买不买房根本阻止不了任何事情的发生,所以我不觉得我可耻,我只是一个在既定的规则下想过好一生的普通人。
3. 我不觉得既得利益者应该捐房,都是真金白银买来的,做生意赚钱就该捐吗?该捐给谁?如果捐款能规则变好,年轻人不那么绝望,我愿意遵守这个“好”的规定,可是我不赞同这是个好的解决方案。捐给一个人也只是让一个人变得贪得无厌,治标不治本。
4. 我虽然不赞同捐,但是实际上我姥姥姥爷分到的家属房,百年之后会将所得款捐给他们的母校,这是老人的意愿,授之于国家,回馈于国家。
5. 虽然爷爷奶奶并无太多财产傍身,但是两位老人遗体已捐给协和医学院,爷爷肺癌后期疼痛,坚持不肯打杜冷丁,觉得打完就不干净了,影响捐献质量。所坐的键盘侠们,没钱可以捐个遗体吧?你做到了吗?
6. 炒房不可耻,但是也没什么好骄傲的。从头到尾我没有任何一丝感到我有5套房我很牛x,真凡尔赛房子也是我最后一个提的东西。只是这个问题与房地产相关,我只是说了我这个个体经历的一切。
最后,我自认我家配得上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只是觉得来的方式让我觉得很可笑。如果社会的规则真的是努力就会有回报,我自认至此3代本应得的也会有这些,而且如果是通过努力换来的,我还能更骄傲。
-------------------分割线-------------------
一不小心快破万了,正好最近姥姥身体也不好,我妈在陪床,发给我妈看了,顺便读给我姥姥听了一下。他们基本赞同我的观点,只是觉得我语气过于负面了一些哈哈。有时候真觉得还是上一代人勇敢,看清了一辈子的真相,还会抱着一腔热血去热爱生活,我就不行,我现在是真的躺平心态。还有一个就是我妈不赞同我说的“爷爷奶奶成就不及姥姥姥爷”,在此郑重表示道歉。写的时候没有想太多,考虑不周,只是中科院这个知名度更高一些,用这个例子可能不需要解释太多。爷爷奶奶航天五院的,可能没什么人知道,我其实受爷爷奶奶影响更大。
还有前些天我妈又处理了两套房,对标市价亏了一百多万吧,听完我那叫一个心疼,我两年不吃不喝的工资啊。但是后来一说,现款存银行吃利息都比我一年赚得多,忽然感觉我这么累天天折腾个什么劲呢,又迷茫了。
另外我觉得还有几个事也挺有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目前不友善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两个点,一个是说我装x的,一个是关于贡献多少的问题。
对于争执点1:
1. 这答案我不可能取匿,这个号我主要是回答别的问题的,闲来无聊,又刚好有话想说没处说,才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没利益啊,装x给钱吗。
2. 如果你真的不服气,可以顺着评论做一做研究,你都能查出来我姥爷是谁。这么大岁数的中科院还活着的就那么几个,都查得到,专业我评论里说过,西南联大就那么几年,还正好是读一半散了的,据我说知其实就我家一个。但凡你质疑的时候有论据,你都发不出这句话。别天天张嘴就说别人胡编,显得你没见识。你觉得我装逼的地方,我周围人都是这配置。
对于争执点2:
1. 关于农民贡献大不大的问题。大。但是我不需要财富密码,所以我想说点zz不正确的话。农民这个群体贡献巨大,是基石,但是这个群体的数量,也相当大,平摊到每个人身上,可能就没那么大了。当然所有好好生活,不偷不抢的人都值得尊重,但是这是另一码事。我并不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北上广“刚需房”,因为北上广不是刚需。你有更高的追求了,就应该付出更大的努力,这个没问题。问题在于,这个需要的更大的努力,如果变得无法逾越,这就没意思了。我感觉吧,做普通的农民可能确实不应该买得起北上广的房,但是他们的孩子应该有机会才对。
2. 还有就是各路雄赳赳气昂昂的和我家比到底谁贡献多的,觉得研究所是体制内混吃等死的。是不是我语气太平和了,太不装x了,让你们觉得我们全家就是在研究所混个编制……不说别的,我家老一辈都是30年代生人,一边是航天,一边是核物理,个顶个就是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我说这话都是往谦虚了说的。我爸妈也都是双商在线,搞航天的。本人不才,为祖国贡献不了什么力量,但大学一半以上的假期,都是在支教。我不是小说里的人物,我也不是个圣人,但是我真的敢说,我是个好人。我真的不理解,都在网上说话了还天天怼人,戾气那么重,何必呢。大家已经活的那么不容易了,在网上还要比较比较,我这个人真的很佛,但是看见这么说话的来一个我怼一个,你真要比我也没在怕的。就是因为你们这种人太多,沉不住气,比来比去,卷来卷去,才让这个社会这么乌烟瘴气,996盛行,卷的没法呆。你要是没能力做贡献,请至少给这个社会提供一点情感价值。
还有我不认识矮大紧……不是一辈人……我还没30……
今天太多事了,情绪暴躁。非常抱歉,但我不打算改,就酱。
---------分割线----------
分手了,把关于男朋友的删掉了。没有修改其他内容。
否。
扫了一眼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基本都在曲解问题。
房地产是一种资产,对于具体资产项的拥有是贫富差距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同样的逻辑,那我问你人民币是加剧了贫富差距吗?当然没有。人民币是个结果。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人获得和积累人民币的方式,人民币本身并不是。
你当然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某个人买了房,某个人没买房,结果现在随着房地产的涨价,他们两个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的扩大。但所谓贫富差距是相对的,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我也可以说那个买了房的人与那些比他更有钱的人之间的差距,随着房地产的不断的发展还缩小了。住在老城区的人原来穷的叮当响,比你穷多了,突然有一天拆迁了,他变成富人,比你还有钱,你们之间的贫富差距还反转了。那你觉得由于房地产贫富差距到底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不一定,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房地产并不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或缩小的原因,获得房地产的方式才是。有人大你10岁他就早你10年买房他买的时候就是房子更便宜,现在他就是比你有钱,到底是房地产是贫富差距扩大还是出生早使贫富差距扩大?有的人钱比较多,早年间买了10套房,现在和你的差距变大了那原始资本比较多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
所以资产永远只是贫富的结果,导致贫富变化的原因是资源分配的机制。从来不是资源本身。
肯定的啊
现在房贷已经是社会性问题了
一个中产阶级,一年净收入二三十万,不少了吧
如果孩子想买房
首付装修车位就会干掉至少五年的积蓄
房贷再干掉之后三十年每年的一大半收入
你别跟我讲什么房价涨了你怎么不提什么的
你能因为房价涨了把你屁股底下的家给卖了吗?
不能卖的房子他就是一个亿一套你也没法变现
毕竟你一个亿卖了
你再买一套也得一个亿
那么这些钱哪去了?
这些钱当然去了有条件买十套八套房子的人的口袋里
然后他们拿着这些钱继续收割有买房需求的后来者
这贫富差距能不大?
小县城,家里三套房
两套商铺
一年租金收益20w左右
以小县城的消费水平来说
一年就算啥也不干都能丰衣足食
家里人还在继续做生意上班,正在考虑继续买房,其实租售比并不高,但都是无风险收益
像我家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非常普遍。国家如果不对我们这种人开刀,咱们国家早晚要出大事情
去年疫情,租我家房子的店生意不好,我给俺爹说主动给人家降降租金,毕竟他店能开下去咱也省心,万一他店黄了,还得重新招租,这个空窗期损失的钱说不定比减租的钱还多
俺爹说:如果他们开口了,我就给他们降,如果没开口就算了。而且生意好不好,也不是靠几个房租就能挽回的,真做不好,降房租也没用
我心想,也许没有减掉的几千块房租可能就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我们这种人,虽然也在上班,但把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分开来看,虽然也在奔波,但同时也是社会的寄生虫,这并不矛盾。甚至于,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反而驱动我们继续囤聚财产,资本正在异化我们这种人给资本打工,以我们这种房东作为工具去剥削房客,我们成为帮凶,房客是受害者
那两套商铺原本是土改分的宅基地,宅基地是当年土改分给我爷爷的,之所以比较多是因为我父亲是独子。本来也不值钱,但是后来街道扩宽,既没有被征用也没有被拆迁,于是宅基地就成了沿街的铺面,我们家已经从新中国的受益者渐渐演变出了今天的寄生虫属性
从社会来说,一个家庭的财务自由,意味着至少5个家庭的财务不自由,所谓的扩大内需就只能靠那个财务自由的家庭去消费,另外5个一边看着。
从国家来说,如果社会还在上升期,穷人还能打工挣口饭吃,如果经济稍有停滞,富人是不担心的,穷人会怎么做就不得而知了
房东阶层的这种地位本就是全民遵纪守法共同营造的和平环境创造出来的局面形成的,我们找房客收租金时既不用提着枪也不用牵条狗,这种双方都遵守的法律环境是全社会一起努力的结果,难道房东和地主不该多交税吗?如果说怕多收税导致资本家没有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导致就业机会减少,我不介意给资本家提供补贴,但我这种房东算个屁的资本家,我就是个寄生虫,是旧社会的地主阶级,是最反动的阶层,而且我们国家像我这样的人越多越危险
当然了,在知乎精英眼里,你们可以嘲笑我爹20w的收入算个屁,还敢称寄生虫,嘲笑就嘲笑吧
------------------5.20-------------------
如果大家看过我其他回答,就会知道我家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历史
对我爷爷那一代人来说,是发自肺腑的感谢国家,我在这个答案里面讲过我家的宅基地是怎么来的
但我们就无脑粉吗?也并不是,这是我2016年写的一个答案,我在那里面提到过家乡的遭遇。这个答案是5年前写的,那个时候我的思想还不太成熟
评论区有的人对我有所误解,有的太高看我了,其实我也很贪心,我也希望有很多钱,但我更希望这些钱是劳动收入而不是财产收入。目前的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的话,结局一定不好看
我小时候家里其实挺穷的,现在我们那地方其实也不富裕,后来也就是赶上了街道拆迁才走运。我父母做的生意类似小吃店卖小吃那种,并不像别人家里做那种高大上的生意。有一次我同学来找我玩,看到我家做的生意,很惊讶,就说,原来你们家做这个的。我当时没有说话,但我妈看到了我的表情。我同学走之后,我妈问我是不是觉得咱家做的生意太掉价,我没说是也没说不是。
我妈就说了一句话:任何时候靠劳动吃饭都不丢人
我非常羞愧,所以以后我遇到不管是打扫卫生间的清洁工还是捡破烂的衣衫褴褛的老人,从未觉得他们低人一等,因为他们靠劳动吃饭
B站有个纪录片讲红旗渠的历史,红旗渠那种义务劳动上马大工程的历史在当时的河南很普遍,我爸妈也参与过,他们当年开垦的梯田现在种满了茶叶,还上过央视新闻
我爷贫下中农出身闯荡过江湖,带有一些匪气,喝酒赌博讲义气,他自己不识字却非常尊重知识分子。他受过天大的恩惠都来自这个组织的理想主义初心,如果我要回报,其实也是为了维护我们自己的利益,就好好维护这个组织的初心吧
高房价只是贫富差距的体现,而不是导致的贫富差距原因啊。
就像富人开得起豪车,但不是豪车本身导致的贫富差距,开豪车本身不赚钱啊。
估计不少朋友都听过“美国股市,中国楼市”这句话,房产被弄出资产属性,是因为它相对国内的其他投资渠道来说比较“稳定”,而高房价本质上是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优质资源过于集中导致的,房价上天的基本也只有几个一二线大中城市,因为全国的各种优质资源基本都在这几个一二线大城市了。
如果非要说“贫富差距”,那不只是一两个人的贫富差距,而是地区间、阶层间的贫富差距。
三线城市以下的平均收入低于当地房价,买房仍然难,是因为最赚钱的合法高薪行业基本已经被大中城市垄断了,三线城市以下的普通人,想赚到和本地房价相比不寒碜的收入,就必须做一些副业,看自己是不是运气好能在当地有家族产业和“睡后收入”,或者能力非常强可以直接到一二线城市闯荡占据一些高薪岗位,之后回老家买房才会比较舒服。
而对于出生在一二线城市的普通人来说,尽管因为高房价的原因,自己名义上身价要比三线以下城市的同阶层人高不少,但如果自己只有一套房,那么能拿这套唯一的房子去贷款做买卖或者留学之类还算好的了,可卖了这套房变现的话,也很难买回来一套差不多的房子啊。
而可以有多套房子收租的一二线土著,或者自己原来就从事房地产的富豪,他们本来就是富裕阶层,只是房地产市场化让他们的资产增值和变现更容易了。
恰恰相反,房地产反而使得贫富差距没那么大。
因为按照西财统计的基尼系数,全球还是有几个国家基尼系数排在中国前面的。这几个国家都是战乱或者无秩序状态的动荡国家,比如内战和巴沙尔的亲戚们奢靡的生活使得叙利亚贫富差距问鼎全球。
试想一下,如果房地产崩了,中国陷入动荡。中国的基尼系数估计连前面那几个国家都会被甩到后面去。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房地产能存在下去不崩,确实使得中国的贫富差距暂时还没有超过前面那几个哥们。
只有人口流入地房价暴涨。---- 所以,是人口迁徙拉大了贫富差距。
举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之前认识的制片老哥在北京顺义买了一间房,老哥作为老北京,已经快六十了,一直过的穷哈哈的,他能买房让我很诧异,以为顺义的房子也不便宜。
不过老哥的穷和别人不同,老哥在北京二环内有个17平米的平房,是正房里的一间房子,北京给出了最早的政策,关于平房腾退的政策,大概是根据他的平房面积计算,然后给予一个极其优惠的价格,让他可以在顺义买一间房,老哥终于在六十岁这年完成退休资本。
老哥之前坐拥面积17平米的数百万房产,但是过着苦哈哈一样的日子,这就是很多人被时代无情抛弃后现实。
时代抛弃了太多人,就电影行业来说,所有和胶片有关的制片人员通通被抛弃,大概在2008年开始到2012年,几年里面这些电影胶片的大拿们快速失业,年轻人凭借快速掌握的软件,替代了他们曾经不可撼动的职业。被时代抛弃的他们唯一能留下的保证是啥,就是自己还能赚钱的时候,省吃俭用的买的房子还在,房地产的升值让他们无法抓住的社会里,有一个安身之所。
每一个行业都有这样的问题,先来者被后进者淘汰的事情太多了,这些先来着的存款经历的通货膨胀的次数,是中国历史上最频繁的,若是他们等到攒够钱再买房,通货膨胀还是让他们一生的存款变得连首付都付不起。
房地产是这些先来者的保障,不过也是后来者的大山,其中也包括我。
北京的房价让我们这些人苦不堪言,早些年刚来北京的时候,自己和家人咬咬牙在北京郊区通州、顺义、房山、昌平这些郊区买个房付个首付还可以,可是自己错过了那几年,之后房价就只能仰天长叹了。
城市房地产在2020年之前,永远都是再涨,城市的先来者和后来者之间,房子是一个现实的平衡器。
房子使制片老哥这样的城市先来者,可以笑着面对时代的变革,看着后来者和机会错失者咬着后槽牙拼命,先来者可以喝着小酒面对时代变迁,而不是怨恨后来者抢了自己工作机会,然后失去工作。
美国很多城市里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无数的失业者因为失去工作,被迫流浪街头。
房地产的价格上涨里,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等等因素都包含在其中,但是房价增长的过程里,肯定有人获益,肯定有人黯然失色。在国家整体昂扬向上的时候,房子是先来者的保障,让先来者多年的奋斗不至于被通货膨胀吞掉。
对于后进者来说是残酷的,高昂的房价让后进者不得不面对这个让人窒息的大山,然后拼命创造价值,去爬上大山,然自己安全,35岁是所有打工者的噩梦,学习力的下降,社会的高速变革,不知道下一个淘汰的是什么行业。
我认为不是!
房地产本身不是拉锯贫富差距的根本,他只是一种手段。
或者说我们中国的房地产造成的贫富差距是消费者自我选择的结果,从来没有一家房地产公司强迫你去买他的房子!而国家也从来没有想到一个经济软着陆下的中国房地产竟然有如此大的副作用。致使中国经济泡沫中又浮现出来这么多的滋生问题。
如果中国人放弃一房养三代,如果中国老百姓知道了自己所有的一切不过是最后一纸房产证就可以把自己省吃俭用还加上贷款的一生积蓄都化为乌有!那么我们的社会基础就会因为人民的生计而变得风雨飘摇。所以现在的房地产公司最后还的吐出来!而吃过亏的老百姓也只能如此。不可逆!但可以改正。纯属特色!
2020年之前确实是这样的,2020年之后就不一定了。中国把东西部贫富差距缩小后,房地产这种畸形行业就要完成历史使命了。
以后炒房要慎重了,毕竟以后是房价如葱的时代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