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房产中介是否存在囤积房子抬高房租的行为?

回答
房产中介“囤房抬价”这个话题,其实在租房市场上一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话题,不少租客都有过这样的疑问,甚至亲身经历过。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看看房产中介到底有没有这么“神”的操作,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囤房抬价”?

简单来说,就是一些中介或者与他们合作的机构,故意不将手头的房源及时放租出去,或者以不合理的租金价格挂牌,目的是制造房源紧张的假象,从而在市场普遍接受了一定租金后,再以更高的价格租出去,从中赚取差价。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手段,比如:

捂盘惜租: 中介手上本来有房子,但他们不急着租出去,而是观望市场行情,等租金上涨到一定程度再出手。
虚假宣传或哄抬价格: 故意放出一些远高于市场价的房源信息,或者夸大房源的优势,吸引租客关注,为自己的其他房源铺路。
“房租包租”模式的滥用: 一些中介会跟房东签订长期租赁合同,然后自己再转租给租客。如果中介掌握了大量的房源,并且在市场租金上涨时,不及时调整转租价格,而是等到租金普遍上涨后再逐步加价,那也可能被视为一种“囤房抬价”的变相操作。

那么,房产中介究竟有没有能力,或者说有没有动机去这么做呢?

能力方面:

掌握信息差: 这是中介最核心的优势。他们每天接触大量的房源信息,也最清楚市场的供需状况。如果某些中介能够通过某种渠道,掌握了比普通租客更早、更全面的房源信息,并且能够集中控制一部分房源,那么他们确实有能力去影响租金的流向。
房源整合能力: 一些大型的连锁房产中介,或者与他们有合作关系的机构,可能会通过“包租”等模式,集中管理大量的房源。一旦他们掌握了足够多的房源,并且能够协调这些房源的投放时间,理论上是有可能影响市场租金的。
资金和资源: 有些中介可能背后有资金支持,能够承担短期内不租出房子的成本。

动机方面:

利润最大化: 中介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租金差价或者服务费。如果能通过操纵租金获得更高的利润,那他们自然有动力去做。
市场话语权: 控制一定量的房源,也能让他们在与房东和租客的谈判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但现实情况也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说“所有中介都在囤房抬价”。

房产市场本身的波动性: 很多时候,租金的上涨是市场供需失衡的真实反映。如果一个城市人口流入快,新增住房供应不足,租金自然会上涨。这时候中介只是顺应了市场趋势,而不是在制造趋势。
房东的意愿: 大部分房东是希望房子能尽快租出去并获得稳定租金的,他们并不希望房子空置太久。中介的行为也需要考虑房东的利益和配合。
竞争压力: 房产中介之间也存在激烈的竞争。如果一家中介采取不正当手段,被其他中介或者租客发现,可能会损害其声誉,影响未来的生意。
法律法规的约束: 虽然可能存在监管的灰色地带,但一些明显的操纵行为,如果被发现,也可能面临处罚。

我们遇到的那些让你感觉被“套路”的例子,可能的原因有: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解: 有时候,你看到的“高价房源”可能只是中介挂出来试探市场反应的,或者用于吸引你进店咨询,然后推荐其他更合适的房源。如果你不了解市场行情,就容易觉得他们是在抬价。
房源质量差异: 同样是“两室一厅”,但地段、装修、家具家电、楼层朝向都可能导致价格差异。中介可能把你带看了条件相对差但租金低的房子,而你心仪的那套租金高自然有其道理。
中介的“惯例”: 一些中介可能会在节假日、开学季等租房高峰期,或者在市场普遍上涨时,稍微“调整”一下租金挂牌价,这在他们看来可能是正常的“市场策略”,但在租客看来就可能觉得是“抬价”。
“假房源”吸引客流: 有些中介会放出一些不存在或者已经被租走的“低价优质房源”,目的就是吸引你去他们的店里,然后通过各种理由说这个房子没有了,给你推荐别的,当然这些别的房子租金可能更高。这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囤房抬价”,但也是一种利用信息差和制造稀缺感的操作。
“包租”公司的操作: 一些打着“包租”旗号的公司,从房东那里拿到房源后,可能会在租金上涨时,再以更高的价格转租出去,而且他们控制了大量房源,这种情况下,市场租金的上涨可能确实与他们的操作有一定关联,因为他们有能力通过集约化的管理来调整整体租金水平。

总的来说,房产中介“囤房抬价”这种行为,理论上是存在的,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发生,尤其是在一些监管不严、信息不透明的市场。

但要记住,市场是复杂的,租金的涨跌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我们作为租客,要做的就是:

多做功课: 了解目标区域的平均租金水平,多看几家,多比较。
保持理性: 不要被个别“低价诱惑”或者“高价恐吓”所左右,相信自己的判断。
擦亮眼睛: 警惕那些听起来好得不真实的房源信息,多留个心眼。
签署正规合同: 明确租金、押金、付款方式等各项条款。

如果真的发现有中介明显存在恶意囤积房源、操纵租金的行为,并且能提供相关证据,是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的。但有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抬价”,也可能是市场真实反应,关键在于区分清楚,避免不必要的担忧和指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租房市场是充分的市场竞争行业吧?

自如等一众企业,有一个是国资吗?

在这个市场里,供求双方都是自由个体吧?

结果资本介入之后搞成什么X样了?

说好的资本介入之后大家就能享受到廉价高质量的服务呢?


说好的遍地租房进门笑脸o2o服务平台呢?

资本天生就是反人性带着血的,为啥现在还有人对他们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呢?

不接受曹公公粉丝反驳,来一个黑一个,谢谢。

user avatar

资本家向来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住。

由近几年来看,资本利用资金优势前期亏本占领市场,等到垄断市场以后,再收割。

有的行业利润增长本来按照每年一定的百分比来递增,是一个良性循环。但是资本进入之后三四年的时间抢光了未来几十年的利润,赚到钱以后甩手一走,进入下一个领域。

这次房租市场又是这样的搞法,其实也挺好的,间接推高了用人成本,增加实体经济的复苏难度,将房产泡沫进一步放大。

就看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谁了。

user avatar

自如、蛋壳等长租公寓,在北京的房租上升里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大部分观点认为,他们是房租上涨的罪魁祸首;也有一小部分观点认为,房租上涨只是市场行为。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研究。

首先感谢 @团支书 提供的从2017年4月到2018年8月北京30万套租房数据,让我有机会完成这个研究。其次感谢与 @陆铭 老师进行的非常有启发的讨论,完善了本文几个关键的论述。当然,文责自负。

一,长租公寓提高了房租吗?

首先,看一张北京地图:

上图是从2017年到2018年北京市每一个平方公里的房租上涨情况,红色是上涨最快的地方,绿色是上涨最慢的地方。可以看到,最东边的燕郊,北面的天通苑,西北的昌平,南边的都是房租上涨最快的地方。总体来说,越靠近郊区的地方,从2017到2018年的房租上涨越快。

那么,这个房租上涨,和自如等长租公寓中介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看第二张地图:

上图画出了每一个平方公里的租房供给里面,长租公寓占比的变化。红色表示在这一年里面,长租公寓拿走的房源是比例是最高的。

两张图对比,我们发现一个几乎重合的现象——长租公寓占比提升最快的地方,房租上涨也最快。这不仅在图上能看出来,统计上更加显著。我们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控制月度哑变量之后检验了长租公寓占比和每个平方公里格点的每平方米住房月租均价的关系,得到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到,一个地区的租房房源中,长租公寓的占比每提高1%,会导致该地区的平均每月每平方米房租上升1.18元,或者在相对意义上,上升0.4%,两者都得到了非常显著的结果。

但是,光是这个结果,还不能足够说明长租公寓在房租上涨中的角色。一个地区,原本长租公寓的单价就更高,那么长租公寓占比越多,该地区的平均房租当然也是越高的。

就像一个食堂原本就卖5块钱一盒的盒饭,现在也卖10块钱一盒的高级便当,那高级便当供应占比越多,这个食堂的「平均价格」当然就越高了,这只是一个机械的平均结果,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我们还想要看的是——高级便当的比例越大,对普通盒饭的价格会有影响吗?

正如很多观点所提到的那样,长租公寓占比高的地区,不仅在平均意义上提高了地区的平均房租,还使得非长租公寓的平均房租也提高了!这个现象是否存在呢?

从上表看到,这个现象确实存在。一个地区的租房房源中,长租公寓的占比每提高1%,会导致该地区的平均每月每平方米房租上升0.21元,或者在相对意义上,上升0.11%。

粗略计算,一个地区的长租公寓占比从0%提升到接近100%时,该地区的普通租房每平方米均价也会提升11%。

这么看来,长租公寓对每个地区的房租增加,就不仅仅是机械上的平均变化了,而是有一种溢出的影响存在。一个食堂供应的高级便当比例增加,让普通盒饭的单价也提高了!


二,长租公寓从哪个方面提高了普通住房的房租?

为什么长租公寓让普通住房的价格也提升了呢?有几种效应可能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第一,是价格跟随效应。当信息不对称时,每个房主不能立刻知道自己的住房应该能租多少,但是他们能观察到长租公寓的高价,因此认为市场上对租房的需求提高了,从而也提高了自己的租金。就像股市里总有一批庄家拉升价格,然后有一批敢死队也冲了进去一样。

第二,是供给缩小效应。每一个地区,对可出租的住房供给是有限的,长租公寓多占有一些,普通住房就减少一些。那么,如果长租公寓面对的消费者群体和普通住房面对的消费者群体是分割的,就会普通住房供给减少,当然会使得他的价格上升。

继续以食堂里的普通盒饭和高级便当为例,如果有一批相对较穷的人只能支付的起普通盒饭,那么普通盒饭供应减少之后,这批穷人里面也只有相对不那么穷的人能吃得起饭了,这批人之间的竞争,一样会让普通盒饭价格上升。

我们将长租公寓的价格和普通住房的成交面积纳入上面的固定效应面板回归,得到以下结果:

从上表里面,我们能发现几个有趣的现象:

一,长租公寓占比对普通住房租金的显著影响消失了。

二,长租公寓均价对普通租房均价的带动效应,并不存在。

三,普通住房供应面积的减少,非常显著地带动了普通住房的租金均价上升。普通住房供应面积每下降1%,会使得普通住房的每平方米均价提升0.13元,或者提升0.09%。

这个结果说明,长租公寓对普通租房的价格影响,是通过缩小其供应面积来达到的,而且我们并没有观察到「价格跟随效应」的出现

所以,我们更应当问的问题是,为什么长租公寓要不断增加自己的供应量呢?


三,为什么长租公寓不断地占据房源?

一个食堂,原来都做普通盒饭,现在厨师们把原本用来做普通盒饭的食材拿来,做起了高级便当。

高级便当越来越多,普通盒饭却不卖了,当然会让原本只能消费普通盒饭的人不满。但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为什么长租公寓在不断增加自己的房源?

第一,当然是因为高级便当比较贵,比较能赚钱。长租公寓的价格,比起普通住房高了一大截。

上图纵坐标显示了同一个地区的长租公寓和普通住房之间的每平方米月租差异。横坐标则是长租公寓在一个地区的占比。

可以看到,对于一个没有长租公寓的地区来说,将一套普通住房转化为长租公寓,其平均每平方米租金,会立刻提升80多元!也就是说,一个60平米的小户型,每个月可以多收5000元,太赚了。

而随着长租公寓占比不断提升,增加长租公寓供给面积,减少普通住房供给面积,两者之间的溢价会不断缩小的,但是最低的溢价也在30元左右。

这样高的溢价,使得长租公寓有利可图。

然而还存在第二个问题:长租公寓,到底受到市场欢迎吗?

我们用租房数据的上架时间和下架时间之间的差额,作为这套住房被租出去要花的时间。对每个地区,计算长租公寓和普通住房被租出去所需平均时间的差额,可以得到下图:

上图的纵坐标是长租公寓和普通住房租出去所需天数的差额,横坐标一样是长租公寓在一个地区的占比。可以发现,长租公寓,比起普通住房,租出去所花的时间,少了10多天。

长租公寓虽然很贵,但是他更抢手。

既能赚钱,也有买家,那么长租公寓不断吃掉普通住房的房源,也就在所难免。我们用一个地区的长租公寓相对普通房的溢价和相对更抢手的程度来解释下一期该地区的长租公寓占比和长租公寓供应面积,可以得到下表:

上表中,天数差额指的是长租公寓和普通住房被租出去的时间差异。这个数字越小,说明长租公寓相对更抢手。可以看到,两者都对下一期的长租公寓供应有着显著影响,长租公寓相对普通住房的价格每上升1%,下一期的长租公寓占比就会提升0.14%


四,为什么长租公寓更加紧俏?

那么贵的房子,却又如此紧俏,简直是不可理喻。为了理解北京的故事,我们把上海的数据也拿来,进行一个比较:

上图列出了两个城市的长租公寓和普通住房被租掉的时间差。北京,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了,长租公寓比普通公寓租出去的时间要相差两个星期。

而上海,只有1.4天。

长租公寓,在北京可能是备受欢迎,而在上海,也就是和普通住房差不多而已。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研究长租公寓和普通住房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两者的需求弹性。由于这份数据的每一个房源最后都被租出去了,价格也是最后支付的价格,我们可以将面积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看做是需求弹性。

从上表我们能看到,北京和上海在租房市场上,有着完全不同的市场结构:

上海的长租公寓,需求弹性要比普通住房小非常多——需求弹性越小,说明需求对价格越不敏感,价格下降很多,需求才上来一点。

北京的长租公寓和普通住房的需求弹性,差别就小很多了,两个弹性之差,北京大概是上海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两个需求弹性之间的差别,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我们用下图来表示:

先讲没有长租公寓的状态。

首先,绿色的线是租房供给曲线。短期内,租房的供给无论多少价格都是恒定的,都是这么多住房供应在市场上。

其次,有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红线),两者交点给出了一个初始房租。

然后长租公寓来了,长租公寓将一部分普通住房转化为长租公寓,同时会面临一条从右边出发的「长租公寓需求曲线」,用蓝色的线来表示。从之前的计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北京的普通住房和长租公寓的需求弹性差不多,因此我们可以画出下图:

长租公寓不断增加自己的供给,减少普通住房的占比,将供给曲线从绿色实线移动到绿色虚线,同时缩小两者之间的市场出清价格。

当长租公寓和普通住房之间的价格和长租公寓的装修、运营成本相等时,长租公寓就停止新增房源了。这个现象也可以在之前的第一张柱状图里看到——当一个地区的长租公寓占比在10%以下时,他的单位面积溢价甚至可以达到80元每平方米,而随着长租公寓占比上升,这个溢价也是在不断下降的。

在这张图里,当普通住房和长租公寓的需求弹性类似时,普通住房的房租和长租公寓的房租,都会因长租公寓的进入而有非常大的上升。

而上海的情况呢?可以看下图:

首先是红色的需求曲线变平了,而蓝色线变陡了,这说明长租公寓每多供给一点,出清的价格就会下降很多。而普通公寓多供给一些,出清价格还基本不变。

于是,绿色的供给曲线仅仅向左移动了一点,就达到了均衡点——再将普通住房转化为长租公寓,绿色线再往左,长租公寓的溢价,就赶不上装修和运营成本了。

在这张图里,当普通住房和长租公寓的需求弹性差异很大,长租公寓的需求弹性很小时,普通住房的房租和长租公寓的房租,上升得幅度相对都比较小。

@陆铭 老师刚刚发来了他手绘的图,将两个均衡放在了一张图里面,看起来更清楚一些:

这个结果和实际数据非常吻合:

1,上海的长租公寓占比在去年一年的租房总房源中占比为4%,而北京为22%

2,上海的普通住房平均房租和长租公寓平均房租去年一年上升的幅度,都远不如北京。你的房租涨了吗?“沪漂”别担心 上海房租上涨温和


怎么来理解这个由于需求弹性差异造成的结果呢?我猜想是这样的:


对上海的租客来说,长租公寓能提供的东西,是比较容易被其他普通住房替代掉的。因此,在长租公寓的供应面积上升时,他就变得没有竞争力了。

而长租公寓相对普通住房来说,能提供什么呢?

我猜,可能有信息比较对称;合同相对完善;家居装修不用操心……

这些东西,在上海的租房市场上,早就可以用钱买到,因此长租公寓并没有显得特殊,他的溢价和同等价格普通住房比,就显得不那么划算。

而在北京,这些东西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用钱买到的,你有钱,想租一个省心房子,也很难找着。

让我们用食堂来做最后一次比喻:

上海食堂提供多种价位的盒饭,便宜的盒饭难吃,贵的盒饭好吃。而一个高级便当和贵的盒饭相比,也并不那么吸引人。

北京食堂原本只提供便宜盒饭,但很难吃,而且有钱也买不到好的盒饭。突然有一天,有钱人发现了用钱可以买到高级便当,于是趋之若鹜。厨师也纷纷用便宜盒饭的食材做起了高级便当。

穷人就突然发现自己没饭吃了。

因此,我倾向于将北京的房租上升,理解为一次居住服务的「资本化」。将原本被压制的对服务的需求快速变现,也是一次有支付能力的住房者对于无支付能力的住房者的一次大规模挤出。

原本靠运气,靠力气,靠时间来找一个称心的房子,现在用钱就可以了。

user avatar

房价涨了,房租一般都会涨,上一轮房价上涨也是这样。这一轮不过资本进来提前收割了一下。话说,能租7500的房子的话,涨40%也不是不能接受,不过就是房客的痛苦程度提高了一下而已,不过这是帝都,永远不缺愿意吃苦的年轻人。

user avatar

某个呼声很高的新锐城市,一家知名开发商,4万元成本拿下的一块地,奢华精装修。申报的售价是6万元,未批。批下来的价格是4.8万元。

开发商连夜砸掉精装样板房,避免被客户看见引发质疑。唯有降低装修标准,才能少失点血……

与之进行合作开发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也在该项目投入了数亿元,坦言这次要亏惨了。鉴于该楼盘的性价比实在太高,知情的人都在积极准备摇号。

最近地产股跌得一塌糊涂,看起来却便宜得不像话:动态市盈率7-8倍,股息率3%以上,龙头公司还有30%以上的增长。



然而,回过头来看,A股市场是非常有效的,每一轮的涨跌,事后都有合理的解释,只是当局者迷而已。不如承认自己的无能,暴跌时躲避,而不是抄底。

随着最高限价,开发商高价拿下的土地,将面临亏本卖房的苦果。如果想快点回笼资金,就要失血报个低价,不然拿不到预售证;

如果想赚钱,就得捂盘。但是,这对现金流压力很大,现在股权质押、再融资、发债都卡得很紧,P2P也全废,钱从何来?

另外,如果其他开发商撑不住了低价开盘,连锁反应之后,跑得早的割点肉,跑得慢的就要剁手了。——势必还有一批要求退房的业主来砸售楼处。



卖,还是不卖?摧残着每一个开发商脆弱的神经。

房地产的玩法是:开发商的利润滚动开发,拿下土地后立即质押给银行,套现资金,建筑方都是自带资金和工人、材料进场,事后再结算,还要扣5%以上的保证金防止质量问题。

所以,开发商从一开始资金链就崩得很紧,赚的钱全投到土地里面去了。以前连续牛市的时候,大家都掏钱愿意陪着玩。熊市一来,谁都在催债,资金链马上断了。尤其是经常拿地王的人,更是站在珠穆朗玛峰上瑟瑟发抖。

“今年房地产有大量的还债高峰,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的资金流出现问题……”任志强说。

房地产的业绩,不一定是缓慢下降,而是断崖式暴跌。今年看起来8倍的市盈率,明年可能变成40倍。人们对企业的估值,是假设其能永续经营;对股票的估值,是假设其业绩在正常区间波动。

业绩的断崖,将引发股价的雪崩。美国次贷危机中,房利美的股价从60美元直接崩到1美元,接着到几分钱,最终退市。中国的地产股会这么惨吗?现在看来,至少未来业绩是不靠谱的。

房地产本质上是周期性行业,这些年一直赚钱,人们误以为是价值股,甚至成长股。然而,并不是。

“人生就是一场康波”,周期天王周金涛在2016年就警告,要做好应对2017-2019年可能发生流动性危机的准备。如果大家现在通过发债能圈钱就多圈点,比如说如果想发债最好发5年的,2018年之后就能够感到我的话的意义。

现在,你感受到周天王话里的森森寒意了么?



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降低、长效机制出台,不仅提高了地产股整体的风险补偿,也使得龙头房企ROE表现趋于恶化,地产板块正处在杀估值的阶段,接着是杀业绩……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雪花落地,雪崩来临。

最近,房地产税草案的版本在网上流传,“香港流出”,“截屏传播”,分段累进年税率为0.8%-5%,使它拥有种种看起来很可信的特征。



2018年,立秋,某媒体再次去询问了那个值得信赖、接近税法系统的深喉。他给出了一个非常肯定的消息:房地产税今年一定会跟大家见面。

秋江水寒鸭先知。今年前7个月,一线城市土地流拍共有13宗,创下2012年以来的新高。

8月10日,太原市举行史诗级的大规模土拍,拿出热点区域的8幅黄金地块(总面积约82.71万平方米)进行拍卖,起拍价合计130.82亿元。结果大爆冷门,全部流拍。

7月23日,上海市中心,杨浦区内环内,一幅宅地拍卖,面积3.11万平方米,起拍价46亿元,楼板价6万元/平方米。居然没有房企报名!

另一面,从周转最快的碧桂园,到不温不火的绿城,到专注豪宅的泰禾,都在下发红头文件,一再强调周转率。“倾尽一切努力”获得受限价政策影响项目的预售许可证。如果这一轮不赶紧收割,恐慌蔓延,很可能自己就是留下来买单的那一个。

在见顶之前,真正的投资客大户,也在清仓。





当年,不少开发商都在嘲笑胆小的李嘉诚,没能赚到楼市大牛的一波行情。如今,开发商在深深思索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卖掉,二是如何出去?

按下葫芦浮起瓢。

当楼市赚钱效应不再,出租房开始接力暴涨。

北京近一个月房租均价为94.19元/月/平方米,同比增长20.2%。原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炮轰自如、蛋壳等长租公寓,以高于市场20%-40%的价格抢夺房源推高房租。

一位与自如接触过的房东说,她位于大兴的一个两居室,市场价为5800元,如果同意自如进行隔断的话,还可以再增加几百元,但只能支付11个月房租,最后她没同意,自己进行出租,房租也是5800元。

长租公寓,是一门危险的生意。细水长流的原本模式,被资本硬生生催熟。2008 年奥运会暴得大名的林妙可,到酒吧走穴、代言送子鸟助孕基金,今已泯然众人。

长租公寓盈利有两个来源,第一为租金差价,即充当二房东角色赚取差价;第二个收入来源为增值服务,主要是年租金分期支付、租赁贷等金融手段。

为了扩大市场规模,长租公寓不惜血本,以高于市场价方式获取房源。未来资金收回势必依赖租金上涨,这种方式的最大不可抗力是,政府不可能坐视租金一直上涨。

房价,是由最有钱的一群人决定,理论上可以涨到1亿元;房租,由最普通的一群人决定,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房价附带金融属性,但房租不带,不能以房价、租售比来倒推房租该涨。即使租房市场供方串谋,恐怕也只能是带来更多的合租,导致空置率上升,安全隐患增加。

浮萍一样的打工仔,如果负担不起,自然会离去。接着就是工资的暴涨,服务业价格暴涨,一如美国现在的生活。步子大了扯着蛋。

实际上,国外房租价格也是政府指导的。



中国老龄化时代已经来临,鼓励生育得不到民众响应,如果再把外来人口撵走,结局就是一曲空城计。



随着滴滴收购快的、优步中国,打车价格之高,服务之差,已经人神共愤。这一幕,很快将在租房市场上演。普通人可以不打车,但必须租房。

民间住宅不完全是租赁商品,有社会属性和公共属性,若私人资本大肆入侵而不规范抑制,搞成共享房屋,美其名曰长租公寓,必然又是另一个泡沫的共享经济,跟共享单车一样。私人资本进入社会公共领域,通过负外部性,割韭菜变现,谋取私人利益。谁承担负外部性,谁就会间接买单。

共享经济方面,政府之前没经验,被资本摆了几道。但这次显然不会了,他们从一开始就在注意。

肆意妄为,毫无风险意识和民生意识,资本将死得很难看。开除胡景晖的我爱我家董事长谢勇,将背负一个洗刷不掉的污点。

胡景晖的一句话,不知能挽救几个胆大的资本玩家:“昨天住建部的官员给我打了电话,对我表示支持。”

在北欧,世界之树的根下,藏着一条毒龙尼德霍格。它不停地咬著树根,等它咬断的那一天,诸神的黄昏就会来临。奥丁、索尔、海姆达尔、洛基等神祇将会战死,整个世界沉没在水底。

最终,世界复苏。存活的神与两名人类,重新建立了新世界。

地产诸神的黄昏,已来。

---------------------------------

更多优质原创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公子豹资本圈”;欢迎扫码添加助理微信,申请加入“公子豹投资沙龙”微信群。

user avatar

本人有幸住过北京每月仅一百元的学生宿舍,长达五年,皇恩浩荡!不证明个黎曼猜想何以为报?惭愧!

显然,北京多数人也没有这么高的工资,但仍然住得起房子的也不少,究其原因,在北京,住房已经不是资本主义的,已经成为一种封建权利,不依附于有势力的集团的人是很难有地方住的,除了麦当劳和网吧。

从此以后,不提供员工宿舍的公司是不能去了。百度,新浪,腾讯,阿里乃至知乎都会有免费或几乎免费的员工宿舍的,他们不能坐以待毙,被自如,蛋壳革命掉。

五十年代直到98房改前,我国就实行这种单位制,模式是员工租单位的房子,房子好坏取决于单位好坏,找不到单位就只能回老家。要实现房住不炒,同时搞资本主义,靠房租发财,是不可能的,毕竟翻两番还是赔钱,翻五番没人租得起,对吧,所以最后就是单位制的复兴,计划经济又回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房产中介“囤房抬价”这个话题,其实在租房市场上一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话题,不少租客都有过这样的疑问,甚至亲身经历过。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看看房产中介到底有没有这么“神”的操作,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囤房抬价”?简单来说,就是一些中介或者与他们合作的机构,故意不.............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存在“N号房间”类似的事情,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且敏感。我将尽量详细地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但请理解由于信息的获取难度和道德伦理的限制,我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或具体的案例。首先,需要明确“N号房间”是什么。“N号房间”(N Room)是一个俄罗斯的暗网犯罪平台,以其对未成年人的性剥削和虐待.............
  • 回答
    在电影中,特工或职业杀手潜入酒店房间,趁客人不备发动袭击或将其绑架的情节,可以说是相当常见的设计。那么,在现实世界里,这种场景有多大的可能性发生呢?首先,我们得承认,电影为了戏剧性和紧张感,往往会夸大和简化许多现实中的困难。但如果抛开这些艺术加工,纯粹从操作层面来分析,这种“潜入式”的袭击或绑架,在.............
  • 回答
    房产中介的存废,确实是个牵动人心的话题,尤其对于咱们普通购房者来说,这事儿可不能一概而论。要说长远来看,他们没了,是不是对咱们买房就一定有利?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房产中介的存在,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 信息不对称的弥补者: 过去,没中介的时候,房子在哪儿、卖多少钱、房况怎么.............
  • 回答
    房产中介这个行业,说起来也算是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职业,就像《安家》里展示的那样,每天都在上演着人间百态。那电视剧里的情节,和咱们现在看到的房产中介市场,到底有多大程度的“撞脸”呢?咱们就来细致地掰扯掰扯。《安家》描绘的房产中介生态:首先,《安家》这部剧,可以说是把房产中介这个行业里最核心、也最抓人.............
  • 回答
    北大毕业生当房产中介的现象及其引发的热议:高学历是否是人才的浪费?北大毕业生选择当房产中介,这一现象在近年来逐渐引起社会关注,并引发了广泛的热议。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的问题,更触及了我们对人才定义、职业价值、教育回报以及社会阶层流动的深层思考。要理解这一现象及其争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以及房地产和股市之间的联动关系。简而言之,如果房产的金融属性显著下降,中国股市“不一定”会直接迎来“春天”,但很有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催化剂,促使资金从房地产流向其他领域,包括股市,从而可能推动股市的表现。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1. 房.............
  • 回答
    您好!遇到这种情况确实会让人有些困惑和不满。北京市一套价值1200万的房产,却只能贷到500万,这中间的差额相当大。很多人会觉得是不是中介能力不足,或者信息不对称。但实际上,房产贷款的审批并非只看房产价值和中介的能力,而是受到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北京这样政策性强、市场变化快的城市。我们来详.............
  • 回答
    中国房产在未来 510 年是否还具备投资属性?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问题,也是不少人挂在心头的大事。说实话,要给个简单的是或否,那是不负责任的,毕竟市场这东西,瞬息万变,影响因素太多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事儿。首先,得承认,过去二十年,中国房产的投资属性那是杠杠的。很多人靠房子实.............
  • 回答
    中国房地产价格高企,人口结构面临挑战,年轻一代婚育意愿降低,这些现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议题。房地产价格是否真的成为了年轻人走向婚姻的“拦路虎”,这背后牵扯着经济、文化、社会心态等方方面面。高企的房价:现实的压迫感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许多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确实达到了一个令.............
  • 回答
    关于中国房地产泡沫是否会在几年内破灭并引发金融危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涉及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也牵动着全球市场的神经。要深入探讨,我们得一层层剥开这层迷雾,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潜在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房地产市场确实存在“泡沫”的成分。这里的泡沫,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房价的持续、.............
  • 回答
    .......
  • 回答
    想知道中介是如何挖到那些“独家”的房源?这可不是什么魔法,而是他们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积累经验、建立关系的一系列“活儿”。首先,我们要明白,所谓的“独家房源”,很多时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只有我一家知道”。更多的时候,是房东信任某个中介,把房源委托给他,而这个中介在短时间内,没有把房源大张旗鼓地放到.............
  • 回答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会步日本后尘,重演当年的“泡沫破裂”情景,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极其复杂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国经济环境、房地产市场的内在逻辑以及各自政策的侧重点。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房地产市场确实存在一些与当年日本相似的特征。比如,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扮演.............
  • 回答
    家里装修,遇到两个房间中间夹着一道约800mm宽的沉降缝,想把中间的墙面打通连接起来,这是个挺常见的想法,但涉及到结构安全,咱们得仔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沉降缝”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是沉降缝?沉降缝,顾名思义,是为了处理建筑物不同部分在沉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差异而设置的缝隙。你可以理解为,它就.............
  • 回答
    您好,关于客人将酒店房间内无需额外付费的物品带走的行为,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一下:1. 酒店的常规做法和物品分类:首先,我们要明确酒店房间里哪些东西是客人可以免费使用的,哪些是需要额外付费的。 免费提供且通常允许带走(或视为消耗品): 这类物品一般是为客人提供便利和舒适而准备的,消耗后酒店会.............
  • 回答
    中国楼市房价是否会崩溃以及何时崩溃,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人口结构、金融风险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各个潜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一、 中国楼市房价面临的挑战和潜在风险在回答“是否会崩溃”之前,我们必须理解当前中国楼市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深层.............
  • 回答
    中国大中城市房价对海外华侨回国意愿和国内人才移民海外的潜在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 一、 房价对海外华侨回国的影响:1. 经济负担的加重: 购房压力巨大: 大中城市的高房价意味着海外华侨回国后,如果想在这些城市安家立业,需要承担巨.............
  • 回答
    中国的房价是否导致人才流失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然而,高房价无疑是导致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其影响是多维度和深远的。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个问题:一、高房价对人才的直接经济压力: 购房门槛过高,抑制了年轻人才的安居乐业: .............
  • 回答
    中国房地产的租售比,也就是房屋的年租金与房屋售价的比值,近年来确实普遍偏低,这一现象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那么,这个“低租售比”究竟是否正常?未来又是否有可能发生变化呢?为什么中国房地产的租售比这么低?要理解低租售比,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投资属性的极度强化: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