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的房价是否导致了人才的流失?

回答
中国的房价是否导致人才流失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然而,高房价无疑是导致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其影响是多维度和深远的。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个问题:

一、高房价对人才的直接经济压力:

购房门槛过高,抑制了年轻人才的安居乐业: 对于刚毕业或刚入职的年轻人才来说,尤其是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高房价意味着需要掏空数代人的积蓄,甚至背负巨额贷款才能勉强购得一套小户型。这使得他们早早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消费能力。
租房成本高昂,挤占了生活和发展空间: 即使不购房,高企的租金也让许多人才望而却步。在房价高企的城市,房租往往占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很大比例,使得他们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开销上捉襟见肘,更难以储蓄用于投资、学习或改善生活。
收入增长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许多行业和地区的工资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房价的上涨速度。这意味着即使人才收入有所提高,他们的购买力仍然在被不断侵蚀,幸福感和归属感会随之下降。
机会成本过高,导致人才选择“逃离”: 当一个城市的房价已经高到无法承受,并且预期未来也难以负担时,有能力和机会的人才可能会选择前往房价相对较低、但同样有机会发展的城市或国家,以求更好的生活状态和更长远的发展。

二、高房价对人才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挤压了其他领域的投入,限制了个人发展: 当大部分收入和精力都投入到住房上时,人才可能会减少在教育、培训、健康、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投入,这不利于个人技能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也降低了生活满意度。
加剧了社会焦虑和不公平感: 高房价往往伴随着资源分配的不均,让一些人感到努力奋斗却难以获得“体面”的生活,而有背景或先行者则能轻松获得优势。这种不公平感会打击年轻人的积极性,削弱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的认同感。
影响了职业选择和创新创业: 面对沉重的住房压力,一些人才可能会为了稳定和高薪而选择进入传统行业或大型企业,而对风险较高但可能更有创新潜力的创业领域望而却步。这不利于社会的活力和经济的转型升级。
婚姻生育意愿降低,影响人才的代际传承: 高房价是影响年轻人婚姻和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低生育率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人才结构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高房价与人才流失的联动效应:

恶性循环的形成: 当一部分有能力的人才因为高房价而离开,会减少对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刚需,但同时,剩下的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可能进一步推高房价(在供需失衡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当一个城市缺乏优秀人才,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会下降,进一步削弱其对人才的吸引力,形成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
城市竞争力下降: 人才是城市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如果高房价导致人才大量流失,城市的创新能力、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等都会受到影响,长远来看会削弱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四、谁是受影响最大的人才群体?

年轻技术人才和高学历人才: 他们往往刚开始职业生涯,积累有限,但对生活品质和职业发展有较高要求。
创新创业者: 他们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和扩张,高房价会挤压他们的创业资金。
从事基础性、非高薪行业的人才: 他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更难承受高房价的压力。

五、是否是唯一原因?

需要强调的是,房价并非人才流失的唯一原因。其他因素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

职业发展空间和机会: 如果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职业发展路径受限,人才也可能选择离开。
教育和医疗资源: 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营商环境和创业氛围: 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包容的创业文化能留住人才。
文化和生活方式: 个人对城市文化、生活节奏的偏好也会影响其去留。
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 部分地区限制性的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也可能成为人才流动的障碍。

总结:

中国的高房价确实对人才的吸引力和保留能力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它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压力,还间接影响了人才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职业选择,甚至可能引发恶性循环,削弱城市的长期竞争力。虽然房价不是唯一的原因,但它是当前影响人才流失的一个关键且突出的因素,尤其对于年轻一代和有潜力的创新人才而言。

因此,中国政府和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多种措施来缓解房价压力,比如增加租赁住房供给、稳定房价预期、优化人才引进和落户政策等,以期留住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在学术上已经不算问题了,几年前这个方向就研究烂了~

1.房价对人力资源流通的影响

《经济研究》“房价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高房价挤出了谁?”两篇研究论文都发现房价对高端人才流动影响更大、更敏感,因为他们的买房意愿更强烈。

2.房价对经济增长、效率、资源配置、创新等的影响

《经济学(季刊)》“中国住宅销售价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一文研究发现房价增长会提高企业人力成本,降低工业企业利润率,因此房价翻倍总体上会让经济增长率下降4.1%。

《世界经济》“住房价格、资源错配与中国工业企业生产率”一文研究发现房价上涨1%,资源再配置效率下降0.062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下降0.045个百分点(个人感觉由于房价上涨很快,这个弹性系数算偏高了)。

《经济研究》“房价上涨、建筑业扩张与中国制造业的用工问题”一文研究发现,高房价冲击了东南沿海制造业,造成建筑业企业就业人数和就业收入的相对增长。

《经济学(季刊)》“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创新的抑制影响研究”一文根据企业数据,研究发现房价降低了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研发投入等创新指标。

《经济研究》“中国的高房价是否阻碍了创业?”发现房价对有房、无房一族的创业影响是不一样的,但总体影响为负,房价上涨1000元,居民创业概率下降2%。

3.房价对收入分配、消费、储蓄的影响

《经济研究》“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富分化”一文认为刺激房价会提高经济增长(与上文结论相反),但会恶化收入分配。

《世界经济》“'鬼城'下的蜗居:收入不平等与房地产泡沫”一文认为收入不平等程度加大是导致城市房价收入比和空置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经济学《季刊》》“中国住宅销售价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一文认为高房价降低了居民消费,按全国住宅类商品房销售价格年均增长率8.60%计算,每年该房价增长率带来的消费增长率减少0.181%(个人感觉影响很小)。

《经济学(季刊)》“房价上涨能够解释中国城镇居民高储蓄率吗?”一文认为高房价降低了中国储蓄率,具体而言高房价降低了无房、多房居民的储蓄率,而对一房家庭储蓄率没有影响。

4.高房价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

陆铭《理性还是泡沫:对城市化、移民和房价的经验研究》一文认为城市化(新兴住房需求、经济增长)是推动房价上涨的最重要原因,而其《供需错配:解开中国房价分化之谜》一文认为东西部地区、人口流入与流出地区之间土地资源供给存在错配,导致了东南沿海和内陆大城市房价偏高。同样,陈斌开《人力资本和中国城市住房价格》一文认为,虽然大学扩招、人力资本提升可以很大程度解释房价增长,但是不合理的高等教育资源资源分布助长了部分地区房价。

5.房产税、住房公积金

《世界经济》“开征房产税对预期房价的影响:来自北京市调查问卷的证据”一文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开征房产税对房价的抑制作用有限,特别是对拥有3和4套住房以上居民影响较小。

《管理世界》“为买房而储蓄——兼论房产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一文通过双倍差分法,比对重庆、上海等2011房产税试点城市和其他未征收城市,实证发现征收房产税使得大面积住房价格下降,小面积住房价格反而上升。同样,《世界经济》“中国房产税试点的效果评估”采用合成控制法,也实证发现受房产税主要影响大面积住房,小户型住房更可能出现价格上涨。(两篇论文我之前介绍过,结论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小面积大部分是刚需,税收弹性低)

《经济学(季刊)》“住房公积金制度、房价与住房福利”一文实证发现,房公积金制度导致房价上涨了13.5%。(其实很好理解,因为住房公积金本质上是让居民部分收入只能买房,和定向消费券一个道理)

user avatar

看一下数据,北京:

2015年: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217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8.9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 822.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 37.9%。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 1877.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 86.5%。常住人口出生率 7.96‰,死亡率 4.95‰,自然增长率 3.01‰。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1323人,比上年末增加 12人。年末全市户籍人口 134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1.8万人。
“十二五”时期,全市人口增速、增量“双下降”,常住人口年均增长 2.0%,比“十一五”时期低 3个百分点;累计增加 208.6万人,增量比“十一五”时期减少 215.3万人。常住人口增速呈放缓态势,常住人口增量逐年减少。

数据来源:北京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0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7.2%。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879.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5%。常住人口出生率9.32‰,死亡率5.20‰,自然增长率4.12‰。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24人,比上年末增加1人。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6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7万人。

数据来源:北京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这个是今天看到的图

数据来源:清华、北大2016年就业质量报告

这个下降速度,三年本科从70%下降到40%,硕士从65%下降到54%,也没谁了.


再来看看上海:

2011年: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347.46万人。

2012年: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380.43万人

2013年: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15万人。

2014年: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5.68万人。

2015年: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

2016年: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9.70万人。

数据均来自当年发展公报,人口增速下降趋势明显,增长已经明显减缓甚至15年出现负增长.


北京上海增速下降我想已经说明一些问题了,深圳的数据我也查了查,但是可能因为政策和统计方法影响,2011年-2014年之间每年差不多增长8万人,2015到2016年每年增长接近60万人.


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影响因素很多,但是房价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维度.说房价没影响,大概只是掩耳盗铃了.

user avatar

中国科学院生化所来UTSW宣讲,引进人才。条件是很好,设施完备,体系成熟,每年都有大量高质量科研成果。在座的青年才俊根本不谈科研,都是问房子怎么解决,小孩上学怎么解决,最后沉默不语。你说高房价流不流失人才?

user avatar

7年前,复旦大学在招生的时候,为了拆沪西南某高校的台,喊出的“制造业难以在大城市立足”的口号,不知各位是否还有印象。


制造业难以在大城市立足


放到现在来看,这可不是简单一句招生广告,而是对于国情的精准预测与刻画。

user avatar

人才根本不惧房价,人才惧的是西二旗。

请专家送房子是治标不治本,中国吸引人才,一靠基建,二靠二线。

中国的人才住在燕郊,住在昆山,但是中国的高速跟国外比只能算“低速公路”。

中国的人才为什么不住二线,因为二线没有合适的活。

如果二线的成本配得上二线的活,如果中国的高速也能飚到100迈,你房价爱咋涨咋涨。

我不怕房价涨,我只怕挤怀孕。

user avatar

【一个城市的房价本身,就鉴别了,你在这个城市,到底算不算人才。】十四亿人口,有几个“人才”?如果你真是一个“人才”,雇主会送给你一套房子。或者,至少给你一份买得起房子的收入。还一线城市?你就是一个涌入一线城市取暖、推高房价、压低工资、最后死于踩踏事故的廉价劳动力!还选择移民?你这等“人才”,即使侥幸到美国硅谷当了程序员,也是住二手汽车、早晨去公共厕所蹭水刷牙的命。湾区房价了解一下。

user avatar

我当初就是信了你们的鬼话,才拼死拼活考托福鸡阿姨,幻想出国以后老婆孩子热炕头,一人一狗一house。

我读大学那会,世纪初的出国热潮还没有退却,要论本科生毕业后的最好出路,不是进四大,也不是宝洁麦肯锡,而是去美国念phd.

那时候offer还不是找到工作的代称,当年有个笑话,在北京的大学生要是拿了offer,是要去卧佛寺还愿的。

哥哥当年的目标院校,是UCLA,我想实在不行,圣塔芭芭拉也就凑合了。

LA不行,SB来凑,反正都是UC嘛不是。

啊,那夕阳下闪闪发光的加州大学。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恰好毕业前学校发福利,满足条件的本科生,可以免费去某校交换。

于是,我行囊打包,兴冲冲的订了航班,踏上另一个国家的土地。

然后就懵逼了。

我想我托福怎么也考了一百来分,英语课代表也当过几次,怎么就不知道怎么在金拱门点菜呢?

算了,挑一个看得懂的吧。

waiter,来个chicken burger,再来袋tomato sauce。雪碧咋说,日他娘的不会,好吧,来杯cola。

万恶的人教版英语课本,从来没教过我番茄酱是ketchup。

那天,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两个月以后,我终于掌握了基本的点餐大法,当然,仅限于金拱门。

其余时候,我只能指着菜谱,看着图片,说this one不错,给爷加上。

所以我从来不去没图片的餐馆。

好山好水好寂寞,我是真的体会到了。我那么骄傲一个人,却感觉像来到了外星世界,像一个小孩,披上了成年人的外壳。

这他妈是我最怂的时候,骂人还只会一个法克油巴斯特。“我杆你娘个阿姆斯特丹回旋炮”的喷子本色完全发挥不出来。

我对我的室友,一个马来西亚华裔感叹,这tm过的什么日子。

他微微一笑,说,骚年,你有没有经历过racism?

后来我经历过了,恶心。

都到这程度了,房子便宜多少,还重要吗?

更何况,你一个Asian住luxury big house,你看路过的黑哥哥怎么想你。

兄弟们,这里有个big fish。

还是个Asian。

出国前,没有人告诉过你,第一代移民,除非天纵之资,否则是过得很痛苦的。

这种痛苦,是全方位全身心的。

你真的愿意过这种生活吗?

你真的要去牺牲很多,来换取所谓的“融入”嚒?

我不喜欢。

我撕掉了prof写的推荐信,回国了。

站在机场通道,虽然发现持外国护照的可以走快速通道,但在骂完之后,我还是由衷的感觉到:

这是我的国家。

My own country.

user avatar

国内房价的确导致了人才流失,这种流失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房价直接让人才流失;②房价让高等智力(人才)流失;③房价反噬实业导致相关产业人才不得不流失。

①房价直接让人才流失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了,已经说烂了,从近些年来看②和③更致命一些。

②房价让高等智力(人才)内外部流失

因为房价过高-》优秀中学生源高考会选择容易就业待遇高的专业-》形成大量劝退学科(生物、化学、材料、环境、机械等)-》学科人才退化-》产业无法招揽人才-》产业愈加落后就业机会少-》为数不多的劝退专业不得不前往海外不是冷门学科的国家发展。

内部流失指,因为高房价学生不得不选择热门的专业,毕业后可以挣快钱的行业来保证自己的生活。

外部流失指,因为产业得不到发展,无意中选择冷门专业的本就稀少的优秀学生只得选择国外PHD或博后,选择海外非劝退氛围国家公司机构。

曾经有谷歌的领导说过,他们并不怕能和谷歌抢优秀学生的公司例如FB等,而是类似NASA这样情怀可以抵消一定程度物质报酬的公司机构。为什么?归根结底就是物价控制的好,无论15W刀的谷歌工程师还是9W刀的NASA工程师,都可以买房买车。通常来说,如果选择一个行业和另一个行业在生活品质上有根本区别即前者能买房后者买不了或者说买的了还不了贷款,那么就出现明显分界线了。

例如同为中上游毕业的985硕士小张和小李,分别是计算机专业和材料专业,小张入职了上海某互联网公司年收入28W,小李入职了上海某化工厂年收入13W,他们家境类似都是能拿出来100首付郊区买房,小张还200万商业贷款还算容易,小李完全还不起贷款,这时候美帝材料全奖PHD就很香了,去了之后可能就流失了。

③房价反噬实业导致相关产业人才不得不流失。

这是指,长期高房价导致劝退学科大规模产生,因此人才人力资源不足产业发生了转移,亦或者是地产支出比重过高,导致企业捉襟见肘的资金宁愿投入销售获取回报活下去也不愿意投入研发缓慢等985er开花结果,相关人才不得不流失。

美国有个地区叫剑桥,不是英国那个。是美国医药学人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最顶级的两所高校最顶级的医药学专业生源在此。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招揽成本最低。由此瑞士的罗氏重金(468亿美元)收购原美国肿瘤巨头基因泰克公司凭借其在肿瘤方面的研究尝到巨大的甜头冲到了世界药企top3后在波士顿Marlborough地区继续建立医药研发中心招揽学生。瑞士诺华、英国GSK等公司在波士顿Waltham也建立了研发中心,法国赛菲诺依靠收购原美国医疗巨头健赞公司成功跻身世界10强,和罗氏一样尝到甜头一样继续在此地继续扩大研发中心规模。日本武田等第二梯队的药企也纷纷扎根此地确保能利用美国的人才来保证对美国第一梯队的紧跟。

这让美国医药行业形成了完全正向的循环。优秀生源人力资本多-》优秀企业多-》竞争激烈求贤若渴-》药学朝阳行业-》顶级生源加盟行业。

除此之外的类似的还有航天领域,近些年随着美国大力扶持相关产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尽管民营航天企业待遇比波音、ULA、洛马要低,但是还是前面那句话8-9万刀买房买车完全OK

这让美国迅速形成了4超多强的航天朝阳局面,四超:波音、ULA、SpaceX、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收购了轨道科学),多强Aerojet Rocketdyne (火箭发动机)、球形航空航天(航天器和仪器)、L3Harris(航天器)、国际发射服务(火箭发射服务)、Maxar Technologies (卫星制造和服务,机器人技术)、雷神(航天器)、内华达山脉(航天器)、蓝色起源(运载火箭、火箭发动机)、洛马(各类航天器及设备平台)、火箭实验室(运载火箭)、太空冒险(研发个人太空飞行设备)、尖顶(无线电测绘大气数据)、Up Aerospace(亚轨道发射)、世界观企业(平流层气球)、维珍银河(轨道发射)等。

这让美国航天行业形成了完全正向的循环。优秀生源人力资本多-》企业多-》竞争激烈求贤若渴-》航天朝阳行业-》顶级生源加盟行业。

朝阳行业最可怕的就是对同样行业却是劝退专业的国家人才形成吸引力。于是,这就对他国家形成了对比之下人才净吸收,而被吸收的国家就形成了人才流失。

user avatar

你以为没房子的人才,更容易流失吗?

呵呵,你错了。

有房子的人才,是更容易流失的…


举例1:身边一对在外企供职的夫妇,收入金领,双方均一线土著,房子四环内,不止一套。孩子没上公立,就是那种需要各种托关系重金买学区挤破脑袋才能上的XX小,没去。直接读的国际学校,全英文,准备初高中直接送出留学。全家移民是目标。

举例2:一个企业老板,企业量级以亿起算,女儿高中去的加拿大,后来大学申请某北欧国家读的医学,现已拿当地绿卡。一家子都持有国外绿卡。

举例3:一对搞金融的高知夫妇踩中所有炒房节点,狠赚了一大大大大笔,当然去年已经出货转炒泰国。也已移民香港,孩子转学。

举例4:普通程序狗一枚,夫妻双方收入不高,但新西兰有亲戚接应,双方去年已去新西兰,原因是,双方均外地人,在北京拿不到户口也买不起房。


所以你说奇怪不奇怪?

一个地方,穷人想离开,富人也想离开,但凡有点见识有点能力有点门路的都想走。

一户人家,亲戚也不说你好,邻居也讨厌你,那要思考一下自己可能有问题啊。


不过我觉得呢,不是不知道问题在哪,而是根本就不想改。


你看印度那个破城市叫什么孟买的,满街牛粪喝水拉肚子,到处贫民窟流浪汉,房价最贵的地方也能卖十几万一平。人均年收入才几千块钱。难道印度政府不知道人民买不起吗?你说这房价根本不符合国际通用的租售比啊!这不符合收入房价比啊!所以知道为什么美国是美国,日本是日本,而印度只能是印度了吧。可能因为印度有种性制度,所以领导们认为只有那一亿高阶种性的才算人,剩下的十几亿不能算,所以不在政府考量范畴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的房价是否导致人才流失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然而,高房价无疑是导致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其影响是多维度和深远的。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个问题:一、高房价对人才的直接经济压力: 购房门槛过高,抑制了年轻人才的安居乐业: .............
  • 回答
    在中国,关于青少年“没有理想、没有抱负、死气沉沉、不擅言辞、不爱社交”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而高企的房价,无疑是影响这一代青少年心态和行为模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而且其影响是多方面、深层次的。首先,我们得明白,高房价给年轻一代带来的最直接和最沉重的压力,就是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挤压。在中国.............
  • 回答
    中国一线城市的高房价,确实给不少80后中产家庭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拉低了他们原本可以享受的生活水平。这并非一句空洞的论断,而是许多身处其中的个体切身感受到的现实。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叫“80后中产阶级”。这个群体,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
  • 回答
    “中国的房价何时是个头?”这个问题,确实是无数中国普通家庭、购房者、投资者乃至政策制定者都在苦苦追寻的答案。遗憾的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没有明确固定时间点的问题,更没有一个简单的“到头”的时刻。 房价的走向受到宏观经济、人口结构、城市化进程、政策调控、金融市场、国际环境以及市场情绪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
  • 回答
    中国的房价高企,是个牵动无数人心弦的复杂议题,而政府高地价被认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推手。然而,我们看到的调控手段,大多聚焦在“限购”,比如限制家庭购房数量、提高首付比例、限制贷款等,似乎与降低地价这个源头性问题关联不大。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逻辑和考量?为什么不直接从地价入手,而是采取了“隔靴搔痒”式的.............
  • 回答
    “房贷是否正在毁掉中国的年轻人?” 这个问题抛出来,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下一块石头,激起的涟漪足以淹没许多人的生活。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经济数字,更是无数个家庭的希望、奋斗与无奈。首先,我们得承认,房子在中国文化里承载的分量太重了。它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空间,更是安身立命的标志,是父母对子女婚姻幸福最.............
  • 回答
    关于未来中国房价的走势,这确实是个牵动无数人心的问题。在我看来,预测房价的涨跌就像是在摸石头过河,既要看脚下的稳固,也要抬头看前方的方向。没有哪一种单一的力量能够决定房价的走向,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过去几十年中国房价经历了一个快速上涨的时期。这背后有诸多原因,比如城镇化进.............
  • 回答
    关于“中国房租房价比例世界最低,房租不高”的说法,我们需要更细致地解读,不能简单地得出“中国房租不高”的结论。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房租房价比例”这个概念。通常,这个比例是指年租金收入与房屋总价的比值,也就是租金回报率的倒数。如果这个比例很低,理论上意味着用房屋总价来计算的年租金收入占比较小。换句话.............
  • 回答
    中国大城市的房价,真是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对于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年轻人来说。想当年,攒个首付,咬咬牙还能努努力,现在呢?感觉像是要攀登珠穆朗玛峰,遥不可及。这背后肯定不是光“有钱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有钱”这么简单,虽然这确实是其中一个因素。你看,中国经济这几十年发展得有多快,创造了多少财富?有一部分财富.............
  • 回答
    中国房价高企的根本原因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交织的现象,涉及经济、社会、历史、政策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城市化进程与人口涌入带来的结构性需求: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城市化浪潮。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教育资源、医疗条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以及房地产和股市之间的联动关系。简而言之,如果房产的金融属性显著下降,中国股市“不一定”会直接迎来“春天”,但很有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催化剂,促使资金从房地产流向其他领域,包括股市,从而可能推动股市的表现。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1. 房.............
  • 回答
    关于影响中国房价大跌的“黑天鹅”,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因为“黑天鹅”事件的定义就是不可预测、影响巨大且事后会解释的。目前关于中国房价未来走向的预测,更多的是基于现有的经济周期、政策导向以及市场表现来进行的分析,而真正的“黑天鹅”事件往往难以预料。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潜在的、可能被认为.............
  • 回答
    中国房地产价格高企,人口结构面临挑战,年轻一代婚育意愿降低,这些现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议题。房地产价格是否真的成为了年轻人走向婚姻的“拦路虎”,这背后牵扯着经济、文化、社会心态等方方面面。高企的房价:现实的压迫感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许多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确实达到了一个令.............
  • 回答
    3040年后,中国的房价会走向何方?房产定投,真的能成为我们一生最好的投资吗?面对未来几十年的宏大图景,讨论房价走势和投资策略,总让人心生几分不安,又带着点对财富增长的期盼。尤其是“房产定投”,这个词汇在中国语境下,承载了太多家庭的梦想和现实的压力。那么,刨去那些浮夸的宣传和片面的论调,让我们理性地.............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存在“N号房间”类似的事情,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且敏感。我将尽量详细地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但请理解由于信息的获取难度和道德伦理的限制,我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或具体的案例。首先,需要明确“N号房间”是什么。“N号房间”(N Room)是一个俄罗斯的暗网犯罪平台,以其对未成年人的性剥削和虐待.............
  • 回答
    樊纲教授“中国是土地最稀缺的国家之一,不要期待房价便宜”的言论,是一个基于经济学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的深刻洞察。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一、 理解“土地稀缺”的内涵: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土地稀缺”。这并不是说中国没有土地,而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与人口、.............
  • 回答
    中国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确实在维持房价和汇率稳定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平衡术”。这并非单一政策的功劳,而是多方面、系统性的操作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精密的调控与内外联动”。房价的“稳”:一套组合拳,稳字当头首先,要理解中国房价的“保”并非意味着价格永远只涨不跌,而是要避免出现剧.............
  • 回答
    在中国,购房者申请房贷时,通常会发现可选择的固定利率期限相对较短,多数是5年固定利率,而30年固定利率房贷并不像北美那样普遍。北美银行普遍提供30年固定利率房贷,而中国市场在这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涉及到金融市场结构、监管环境、风险偏好以及历史发展等多个层面。北美30年固定利率房贷的根.............
  • 回答
    房产中介“囤房抬价”这个话题,其实在租房市场上一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话题,不少租客都有过这样的疑问,甚至亲身经历过。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看看房产中介到底有没有这么“神”的操作,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囤房抬价”?简单来说,就是一些中介或者与他们合作的机构,故意不.............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