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恒大最新公告称「可能无法对一笔境外债券履行担保责任」,恒大个案对房地产正常融资是否有影响?

回答
恒大最新公告称「可能无法对一笔境外债券履行担保责任」,这件事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弦,尤其是那些关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人。这背后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恒大一家公司,更可能对整个行业的融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咱们得明白恒大公告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恒大可能还不起一笔在境外发行的、有自己提供担保的债券了。这种“无法履行担保责任”的情况,意味着恒大可能无法按时支付这笔债券的本金或利息,或者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来履行担保义务。这对于境外债券的持有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坏的消息,意味着他们投资的风险大大增加了。

那么,恒大这个个案,会不会对房地产行业正常的融资带来影响呢?答案是:有影响,而且影响可能不小,但具体程度还得看后续发展。

咱们得分几个层面来分析:

1. 对境外融资环境的影响:

境外投资者信心受挫: 恒大作为中国曾经的头部房企,其违约事件无疑会直接打击境外投资者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信心。他们会更加谨慎,对中国房企的融资能力、偿债能力产生疑虑。过去很多境外投资者是愿意给中国房企提供融资的,但现在他们可能会提高风险定价,或者干脆减少对中国房企的投资。
融资成本上升: 一旦信心受损,房企在境外融资的难度就会加大,同时融资成本也会随之上升。那些原本融资就比较困难的房企,在这种环境下会更加举步维艰。即使是信誉较好的房企,也可能因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效应,在融资时面临更高的门槛和要求。
债券发行受阻: 之前中国房企在境外发行债券是常见的融资手段。恒大事件后,境外投资者可能会对中国房企发行的债券持观望态度,导致新发债券的认购难度增加,甚至可能被迫取消发行。

2. 对境内融资环境的影响:

“挤出效应”: 恒大这类头部房企出现问题,会使得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对整个房地产行业更加警惕。这就好比一个班级里有一个学生作弊被抓,老师对全班的检查都会更严。金融机构在审批房地产项目的贷款或债券时,可能会更加审慎,对项目的风险评估更加严格,甚至对一些原本符合条件的项目也会有所犹豫。
银行信贷的收紧: 银行作为房地产行业主要的资金提供方,在面对大型房企的风险暴露时,也会考虑自身的风险敞口。他们可能会收紧对房企的信贷额度,或者要求更高的抵押物和担保。这对于很多中小房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对其他房企的传染效应: 恒大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可能会引发市场对其他高负债、高杠杆房企的担忧。投资者和债权人可能会开始审视其他类似恒大的房企,一旦发现有潜在的风险,就会提前抽离资金,导致连锁反应。这就形成了一种“预期性”的悲观,即使某些房企本身没有太大问题,也可能因为市场情绪的蔓延而面临融资困难。

3. 对“正常融资”的定义和区分: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房地产正常融资”本身也在经历一个调整期。在过去十几年,房地产行业享受了相对宽松的融资环境,很多房企通过高杠杆、高周转实现了快速扩张。但随着国家“房住不炒”政策的深入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房地产行业的融资环境本来就在趋紧,例如“三道红线”的推出,就是为了引导房企降杠杆。

恒大事件,可以看作是这种市场调整中的一个极端案例。它加速了这个调整过程,让那些过去过度依赖金融杠杆的房企暴露出了问题。

因此,恒大个案对房地产正常融资的影响,更多体现在:

加速了市场分化: 那些财务稳健、经营良好的房企,可能受到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甚至可能在行业洗牌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但那些过去“借新还旧”模式的房企,或者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房企,将面临更严峻的融资挑战。
提升了行业整体的风险溢价: 即使是优质房企,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融资难度和成本也可能有所上升。金融机构会更加关注“质量”,而不是简单地依赖规模。
重塑了市场预期: 市场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发展模式、盈利能力以及风险控制的预期都可能发生改变。

总结一下:

恒大个案对房地产正常融资肯定是有影响的,而且这种影响是负面的,主要体现在境外融资信心受挫、融资成本上升以及境内融资更加审慎等方面。它不是让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融资“停摆”,但绝对是让“正常融资”的门槛提高,方式改变,并加速了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

当然,中国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市场,比如出台保交楼的政策,以及对部分优质房企提供一定的支持。但不可否认的是,恒大事件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让过去那种粗放式的融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未来,房地产行业的融资将更加依赖于项目的质量、企业的实力以及良好的信用记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几个方面来看:

1)某大如果连外债都违约,那么大概率是很难再榨出现金流了,左右腾挪越来越难了,信用和信心一失,资产处理也会难上加难。

2)预售制下,买某大的房子,有点像债权,把钱借给恒大盖自己的房子,如果这些钱还被用掉做其它的事情,像债权但又不是债权,预售制最麻烦的地方就在这,很难确定偿付的顺序能排到哪里,多的不能再说了。

3)债权虽然偿付优先级高,但并不是没有违约风险,国外投资者应该承担相应的风险,哪有稳赚不赔的投资,国外债权应该和国内债权同等对待。

4)房地产本身价格与其创造的价值不对等,更像是一个财富再分配的平台,内部分配可以通过再分配缓解,挤出来的居民储蓄和负债外流是一件非常值得警惕的事情,金融手段可以合情合理的做到财富的转移,也是对用廉价劳动力积累的外汇储备非常大的冲击。

相关阅读:

王克丹:加拿大的鹅vs.我们的廉价产能

user avatar

恒大、华夏幸福、奥园、宝能、佳兆业、花样年华、当代置业……这一连串的个案加起来我不知道还是不是个案?

本轮房地产周期下行政策开始于两个政策:

1.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出台《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划定“红线”;

2.三条红线政策,把房企分为红、橙、黄、绿四档管理,强制降负债和杠杆。

这两个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强制开发商降低负债和杠杆,带来的后果是差点把全国的地产商包括部分国企在内直接干死,搞的人民银行10月份赶快出来说是下面人误解了政策,然后开启了封闭账户定向放水。但是下行周期已经形成,市场信心已经没有了,这种定向放水只能是续命,现在开发商融资基本上全部依赖于国家续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