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恒大财富总经理承认自己提前兑付,未兑产品总额达 400 亿,这意味着什么?

回答
恒大财富总经理承认提前兑付,未兑产品总额达 400 亿,这无疑是一个极其爆炸性的消息,其背后牵扯出的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担忧的局面。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1. 承认提前兑付:

“承认”二字的分量: 这不是外部的猜测或指控,而是恒大财富的“一把手”自己说出来的。这表明该行为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恒大财富内部对这一情况是知情的。
“提前兑付”的实质: 这意味着一部分投资者(可能是部分高管、内部员工、或者与恒大关系密切的个人)在产品到期之前,或者在约定的兑付流程启动之前,就获得了本金和/或收益的回款。
潜在的动机: 为什么会有人被“提前兑付”?
内部消息灵通人士: 可能是恒大内部管理层或与他们有密切关系的人,得知了恒大资金链的紧张状况,从而利用信息不对称,优先保全自己的资金。
“特殊渠道”或“关系户”: 存在一些非公开的、依靠人脉和关系进行的操作的可能性,使得一部分人能绕过正常的兑付流程。
“挤兑”的预防机制(可能是扭曲的): 在面临巨大的兑付压力时,管理层可能试图通过优先满足一部分人来缓解整体的挤兑局面,但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公平且违法的。

2. 未兑产品总额达 400 亿:

触目惊心的数字: 400 亿是一个巨大的金额,代表着大量投资者的血汗钱被套牢。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无数个家庭的生计、养老、子女教育等重大财务规划的破灭。
绝大多数投资者的困境: 这意味着在“提前兑付”的背后,有400亿的投资者没有得到他们应得的回款。他们的产品是未兑付的,他们可能已经等待了很长时间,但依旧收不到任何钱。
“普遍性”的问题: 这个数字也暗示了恒大财富的兑付危机并非个例,而是规模性的、系统性的问题。

3. “这意味着什么”的深层解读:

不公平与歧视:
“贫富差距”和“权力差距”的体现: 在金融风险面前,掌握信息和权力的人可能先跑,而普通投资者则被牺牲。这暴露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以及权力对财富的侵蚀。
道德沦丧: 在公司面临巨大困境时,本应公平对待所有投资者,但“提前兑付”的行为却完全违背了基本的商业道德和契约精神。
管理层失职与刑事责任:
辜负信任: 恒大财富的总经理及管理层辜负了投资者的信任,未能履行他们的职责,反而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
涉嫌欺诈与非法集资: 如果“提前兑付”是基于公司内部的指示,并且存在隐瞒真实情况、误导投资者的行为,那么这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例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
监管真空或失灵: 如此大规模的“提前兑付”行为,如果未能被及时发现和制止,也可能反映出金融监管的不足或存在漏洞。
对整个恒大集团的打击:
信誉崩塌: 恒大财富是恒大集团重要的融资渠道和对外展示财富管理能力的重要窗口。此次事件将彻底摧毁恒大集团在投资者心中的信誉,使其在未来任何融资活动中都将面临巨大阻力。
内部管理混乱: 这种“左口袋给右口袋”的行为,也暴露了恒大集团内部管理上的混乱和道德的沦丧,对整个集团的品牌形象造成毁灭性打击。
兑付压力加剧: “提前兑付”的行为本身就挤占了本应用于兑付给其他投资者的资金,使得剩余的400亿兑付压力更加巨大,加剧了恒大集团的资金链危机。
对其他金融机构和市场的警示:
风险意识的提升: 这起事件提醒了所有金融机构,必须严守底线,公平对待所有客户,警惕内部人操作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 也提醒了广大投资者,在进行任何投资时,都要充分了解产品风险,不要轻信高收益承诺,并关注投资机构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监管的收紧: 监管机构可能会因此加强对财富管理行业的监管,提高准入门槛,加大处罚力度,以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法律追责与维权之路:
投资者维权困难: 400亿未兑付的投资者将面临漫长且充满挑战的维权之路。他们需要联合起来,通过法律途径,追讨自己的合法权益。
追究责任主体: 法律的追究不仅会指向直接操作的个人,也会追究恒大财富和恒大集团的管理责任,甚至包括相关监管部门的失职。

总结来说,恒大财富总经理承认自己提前兑付,未兑产品总额达 400 亿,意味着:

恒大财富的诚信已经彻底破产,其作为一家财富管理机构的合法性和公信力荡然无存。
大量的投资者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打击,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严重侵犯。
恒大集团的财务危机和管理混乱问题进一步暴露,对其未来发展构成致命打击。
此事件将引发对金融行业道德规范、信息披露透明度以及监管有效性的深刻反思。
涉及的法律责任和追责机制将对相关人员和机构产生深远影响。

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内部的兑付问题,更是一个触及金融诚信、社会公平和法律底线的重大事件,其影响将是深远而广泛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5年,我没有遭遇股灾。

2016年,我没有遭遇p2p爆雷。

2017年,我没有被区块链割韭菜。

2018年,资管新规来了,爆雷的高杠杆与我无关。

2019年,燕郊房价腰斩,我庆幸我没买房。

2020年,疫情对我没有什么影响。

2021年,恒大烂尾了,恒大的理财爆雷了,我很庆幸我既没买房,也没投资它家理财。

贫穷,就是这么一如既往,给我安全感。

user avatar

这就是为什么要打击蚂蚁金服上市


以前我们常听公知说 把权力关进笼子

现在看 资本更要关进笼子

因为资本的贪婪是无穷无尽的

资本也可以轻易地把散户玩弄于股掌之间

哪个上市的时候不是天花乱坠

哪个不是动用各种手法拉升回报

哪个不是吃干抹净之后抬屁股走人

哪个不是坐在投资者的膏血上谈笑风生


还有

坚决反对用国家财政填恒大的窟窿

纳税人的钱是干正事用的

不能给投资失败者填坑

user avatar

我家没有恒大的房子,我家没有恒大的理财

看这个新闻我特别开心。。。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是我控制不住我寄几啊!

这些房地产的企业把房价炒的那么高,破产了我好开心!坑人的资本家虽然还是赚的盆满钵满,但起码身败名裂啊哈哈哈哈哈!

user avatar

想赚大钱么?

想赚大钱还不会被抓进去么?

今天教你们几招,而且现在上市公司很多都在这么玩哦!

1.买入公司股票(没有的话可以跳过)

2.发行员工理财产品,自己和高管领投,年化12个点以上。

3.员工不提加工资和离职了,现金流充裕-上马新项目,从银行贷款。

4.股市套现,得到前期利润并分红一波,员工理财产品高管和自己提前兑付,融券或做空公司股票开仓。

5.老婆孩子送至国外。自产和理财产品打折出售大部分。

6.白手套成立公司,收购不良资产或债权。

7.白手套公司上市……

千万别觉得几百个亿是正常做生意能赚到的。

user avatar

咳咳,天眼妹迅速开启了“天眼”模式,没想到除了杜亮提前兑付外,还真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关系。

恒大的主体公司为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有不少股权出质的情况。

那这些股权质押给了谁呢?

在2021年8月份之前,这些股权质押的对象不一,多种多样。但2021年8月份之后,恒大的质权人几乎全是一家公司——恒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圳)有限公司。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意味着恒大用自己的股权,在恒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圳)有限公司不止一次换取了资金。

那恒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圳)有限公司又是做什么的咧?

单从公司名字上看,这家公司应该和恒大之间关系不浅。

天眼妹查了下发现,这家公司的企业业务为恒大金服。而恒大金服就是恒大旗下的互联网金融信息平台,也是此次爆雷的恒大财富。

绕了这么一圈,大家明白了吗…

投资者如今兑付困难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些钱被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用于自救了。

一旦恒大最后资不抵债,选择破产清算,那么最后拿不到钱的,还是这些投资人。

恒大将投资者的钱左手倒右手,既在短时间内应付了要求交房的购房者,又将风险成功转嫁给了恒大财富的投资人。

还记得天眼妹之前剖析过的许家印卸任的事情吗?当时天眼妹就盘过许家印的商业版图。

许家印目前名下有两家为“存续状态”的公司,分别为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和中国恒大集团。

不过两家公司不仅自身风险为0,甚至连周边风险都干干净净。

单从表面上来看,许家印和如今恒大的各种风险似乎已经完全划分开了关系。

再联系之前左手倒右手转嫁风险的股权出质,天眼妹不得不说一句,姜还是老的辣啊(>д<)

user avatar

看图说话。

// 9.15 17:42 更新更早来源:


user avatar

意味着恒大高管们更加安全了,无论是各人财富还是各人自由都不会有事了。

很多人没见过类似案子,以为恒大高管们要进去了。

真见过类似案子就会知道,就算某部门把人抓了,政府也会玩命的把人保出来。因为恒大高管已经成为恒大债权人与社会稳定之间的防浪堤,恒大高管在外面,债权人就会找他们要钱。而恒大高管进去了,那政府就要承担债权人权益的维护责任。所以政府是不会允许恒大高管们进去的。

反正恒大高管自己有的是钱耗着就行,找政府人家会说这是法律纠纷行政不干预司法。找司法系统人家会要你提供不了的证据。最后只能民事送债权人一张兑现不了的胜诉。

这种事情太常见了,恒大只不过比较有名而已。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

理财受害员工,校招大学生 ,因为考核压力领导pua投进去了在恒大上班所有积蓄。三年全部白干。

找工作中,找到就不匿名(轻喷)

恒大现在状态:

地区公司员工基本躺平,大领导集体失踪,物业集团总部刚搬离,调整中,除了项目总因为推荐理财被业主千夫所指躺平,其他条线还很热血。大集团总部中层领导还在掩耳盗铃。每天自导自演的推进工作,因为很多中层是借着地产黄金十年上位,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跳梁小丑。学了一套官僚,其实没什么能力。失去这个工作打回原形估计工作都找不到。汽车集团一如既往的没事做。员工各种维权群。因为大集团关闭了招聘渠道。现在领导也不敢和之前一样随便骂人。人走了事情就要自己做。深圳员工有时间就去南山报案登记。因为被这件事情完全的伤透寒心。

三年的热血与青春,换来公司弃若敝屣的态度。

楼下维权哭泣的老人,业主,农民工。员工。真的很让人心痛。多少人是被诱骗和考核买的。但是才一天就被分流清理,没有任何主流媒t的踪影,来了一个英国的老外记者,现在jc数量是其他人群的三倍。

也罢。社会稳定是最重要的。

但是,总感觉世界不该是这样子的。

user avatar

我觉得现在恒大请水军都要付现款了吧

user avatar

金融交易有两类问题一直困扰着市场:内幕交易和非公平交易。

股票市场里大家会见得比较多。

  • 内幕交易是利用非公开的重大信息,提前买入或者卖出证券获利。比如上市公司高管提前知道财报数据,自己或者让关联人交易获利。
  • 非公平交易一般常见与基金公司,一个公司有很多支产品,明星基金经理如果总是提前于其他基金建仓、提前其他基金卖出,这就形成了非公平交易。至于动机,这不显得明星基金和基金经理牛么。

这两类行为会极大的影响证券市场公开、公正和公平,不光是对直接参与的投资者造成损害,同事对市场的公信力也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市场的定价功能就被扭曲了。

推而广之,任何金融交易都应该防止内幕交易和非公平交易发生。

市场上存在信息差,这根本无法避免,但是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不让金融产品成为收割的工具,就必须对类似的行为予以约束。

特别是理财产品,这种类似债权类型的资产,回报有上限,亏损有可能是本金级别的亏损,就更应该防止了解内部信息的人利用特殊权利提前跑路。

很遗憾,类似理财这种产品,相比股票和债券来说,理财产品的监管并不强。

备案肯定是备案了,大公司发行产品不备案,那也是非法集资。

但是在交易端,各类申购和赎回,产品发布方的解释权太大,这就给内幕交易和非公平交易带来了很大的空间。

就比如说,什么叫“有急事”,一线项目员工的急事和高管的急事是不是能够一视同仁?我用膝盖想也是不能的。

所以最要紧的,反而是就事论事,把这件事情本身的合规性全面处理一下。

很多,是很多地产和建筑类企业都有员工理财产品自融的情况。

解决不好,这个大类资产市场是会有连锁反应的。


以上,供参考

user avatar

我这才反应过来。

前几天,我的得有七八年不联系的妹妹,突然要加我微信。我打过电话去,她跟我七绕八绕,打听了一通我家情况。又说了她家发生的情况。最后了跟我说,她老公病了三年,刚好!

我给她出了不少注意。最后领命而去了。


可是,没想到又过来没有几天,她又给我打来电话,这次一开头就跟我说,姐,你给我参谋参谋,我想买房子,你说这几套房,买哪个好?!

我说,买房这么大的事,你自己做主,我又不了解情况,我没法跟你参谋。

我怎么说,她都一直还在说,你帮我参谋参谋么。

就听她绕来绕去又把各个房子的情况介绍了一个遍,我拦不住她不说。我再怎么阻止,她还是不停的介绍情况。

最后,我又说,这事我没法替你参谋。

这中间,就隐约听到一句:恒大。

没想到,最最后了,她给我爆出一句:姐,那我买房子,你能给我凑点钱不?

我就纳闷了,她现在有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注意,她是有现房住的人!她两个女儿都考上大学有了!她们两口子住着一百三四的大房子,她跟我说她没钱!但她要借钱买房!

我一口给回绝了。

这没想到,这几天,爆出来恒大出事。当时她让我参谋,我就说学区房一般都不便宜。我还记得她当时跟我说,学区房,房子才四千!也不知道为啥那么便宜?周边都七千多!

我没往这方面想啊。

现在想来,抛售!卷钱跑路!

————————更新9.19———————

能告诉我你们这么多点赞,你们都在赞什么?我有些不明白。普普通通的一个匿名帖子。

user avatar

其实私人企业往往体现的就是老板个人的意志,你看着公司好像特别热闹,什么副总,什么VP,什么总经理,什么总裁,这个部门,那个分公司,好像层级分明,人员众多,跟公家单位也没啥区别。

一个总经理,下面可能管着上百人,甚至上千人,乃至上万人。表面看着,可能非常风光,有专属司机,穿着西装领带,配着小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整个集团的员工都巴结他,似乎普通打工仔最荣耀的人生也就这样了。


但内里呢,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老板的一条狗。老板往东,你不仅不敢往西,还要给老板主动跪下,自己趴在地上,让老板坐上来。

老板想用你,你就在外面风风光光,老板把你开了,几十万员工的底层工作哪都有,可CEO总经理的工作全国也就那些,每个老板都有自己信任的人,管理高层职位丢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雷曼倒闭引发金融危机的时候,这些高管最不好找工作,哈佛MIT毕业的也得站大街求职,所以自打有私人企业以来,管理岗位的政治斗争都是非常凶狠的,很现实的原因,管理岗位僧多粥少,一个萝卜一个坑,其实谁也不比谁强,真的往上爬,盘外招的因素占比就大了起来。


所以这在公司就形成了一股风气,所有高层对老板的战略方向都是寒蝉若禁,一旦董事长决定走什么路线,溜须拍马都来不及,你还敢反对?

可是仅仅拍马屁还是不够的,老板要看到的是他的路线得到贯彻。老板要搞金融,你就要把硬着头皮数额摊派下去,这时候有点良心的,就干不下去了,只能辞职。

但仅仅摊派还是不够,老板已经指明了方向,他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这时候开会的里面,谁能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谁就有可能被布置任务,分到一个较高的管理岗。

所以完成老板的任务还不够,你还要积极的出最损的主意,把所有能够骗人的花招全用出来,最大的限度用你的大脑坑蒙拐骗。

其实说穿了,高层就是老板的智囊团兼打手,能出最阴损的主意解决问题,最能把会议上讨论的主意不折不扣的付诸实践,顺便超额完成任务,谁就能留在这个小集团里,继续吃香喝辣。

然后新的问题出现,新的手段想出来,新的措施付诸实践,新的经理崛起,一轮又一轮,周而复始。

在这个过程中,心中还有良心的,解决问题不够积极的,对老板不够忠心的,会一轮一轮的淘汰,退出高层的权力圈,最后还剩在高层的会是什么人?

在高层内卷竞争里,最心狠手辣,让几十万人倾家荡产而色不变,良心早已经染黑,害人的时候内心一点波澜都没有的那类人才能留下来。

所以恒大这样一个注重效率和执行力的团队,在快最后倒闭的时刻,先把自己的几千万赚了25%的年化提前兑付,再坑底下的员工去买随时血本无归的暴雷产品有什么奇怪的?

user avatar

意味着恒大财富的总经理不相信许家印所承诺的所有到期理财产品能全部兑付,他知道恒大这楼要塌了自己得赶紧下去。

许家印承诺投资者的钱一分都不能少,所谓的兜底方式就是卖惨嘴炮我可以一无所有但恒大财富的投资者不能一无所有

但两者所谓的一无所有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投资者失去的是自己的真金白银和毕生的积蓄,许家印失去的只是他的公司资产,而不是他的个人资产。公司可以被托管、债务重组、被兼并甚至申请破产,但债权人瓜分不了许家印和他的家族们早已分红落袋的百亿个人资产。

都说投资有风险但当周围所有人都玩P2P和花式推荐各种高息理财产品玩击鼓传花,好像不理财钱生钱、把钱放银行里就是x哔一样的时候,我只能在心里默念,您们才是。

我有个同事现在还有7万多躺熊猫金库里,只能当做长期无息存款,每个月领几百块,当初问她怕不怕时,她说这是上市公司,熊猫承诺所有理财产品保底不违约,不怕。呵呵?原来上市公司是不能倒的?我能说啥?贪欲会使人失去理智。

我经历过两次股灾,极强的危机意识告诉我不要相信任何人信口雌黄的承诺即便他是许家印。只有白纸黑字的兜底协议才有效,而在这个国家,只有银行和产险背书的兜底协议才能万无一失。这样的理财产品有吗?有,只不过年化收益一般只在5%上下浮动,在那些动则10%的理财基金面前毫无吸引力可言。说到底还是收益与风险挂钩。

我很少告诫别人,因为我怕阻了别人财路反遭怨恨。但自从踏出校门我心里就很清楚,除了我的老师们,记住,没有任何人有任何理由把实现财务自由的方法告诉你而不是自己闷声发大财。回头看看400亿的雪球是怎么滚出来的。当恒大财富这些员工向他的亲朋好友推介那些高息理财产品时,希望大家心里默念:

好事轮不到我。

user avatar

所谓上行下效,一个组织内部的高层都不信任组织会好转,外人就更没有信心了。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失去了信心,自然是墙倒众人推,出现挤兑也是必然的。

与此相似的例子是,解放战争后期,国民政府发行了金圆券,结果国民党军官自己都不信金圆券,上下级润滑的硬通货是金条和美元,而不是如同废纸一样的金圆券。上层都对金圆券没有信心,普通民众怎么可能相信呢?骗子要行骗,首先要骗过自己要相信,否则怎么说服别人呢?

恒大要让外人对其有信心,首先要自己人有信心,至少看起来是有信心的。现在的情况是被外人发现自己人在玩跑得快游戏,生怕跑慢了把自己埋了,那外人也就更要跑了。

信心一旦丧失就很难建立,即使恒大现在把所有内部提前兑付的钱全追回来,恐怕也于事无补了,对普通投资来说,无非是多收回点损失,挤兑还是要挤兑的。

感觉恒大陷入了死局。

user avatar

世间最真的勇士就是韭菜

依稀记得2012年绿城对内部员工发售12%回报率的债券,我是杭州人,杭州有不少人是绿城员工,所以我妈说她朋友叫她买,我说不买,她说12%诶,哪儿去找,我说对啊,12%,为什么给你12%,你是宋卫平亲戚还是怎么?我妈似乎明白了什么,也就不提了,之后绿城在杭州政府和阿里集团的帮助下脱困,买绿城债的员工都赚到了

接着到了2015年,有个额乐视的朋友问我,他们内部发15%年化的P2P怎么看,我说不要买,其实我在那之前就喷过乐视,“按这么下去估计乐视除了棺材和马桶,什么都做了,这如果能做成,绝对全世界最牛的公司”,然后因为担心乐视律师信(当时乐视到处发律师信)事后还默默删了,但是这个朋友在群里好几次发表看好自己公司的言论,我也就不好意思明说,我只是大概表达了一下15%收益率注定是高风险的这个意思,最后也不知道他有没有买

然后到了2018年,恒大发债,当时国内限制房地产融资,于是恒大只能发美元债,我依稀记得当时收益率大概是12%还是14%,结果还是认购者寥寥,要知道,当时欧洲可是负利率,结果许家印认购了大部分,当时就断言,做这种老板真好,合法掏空公司,最后留一屁股烂账给银行

说实话,国家真正应该打击的是这种资本套利的人和手段,不要天天引导舆论去抨击一般的企业家和富人,然后回头来说什么三个还是,哪些是为国民经济做贡献的,哪些是套利掏空企业,股东和国家利益的要分清楚,而且即使要打击这些人也不适合秋后算账,而应该尽快去完善法律,通过法律手段堵住漏洞。不要跟新城控股老板猥亵幼女一样,明明存在漏洞,还啥都不做……最后官媒把舆论引导到企业家和富人身上,搞的好像所有合法企业家和富人都跟他们一丘之貉一样,恶心谁呢

还有一点,资本市场2018年就几乎人人都知道恒大要完,会是个巨大的窟窿,可是天天嚷嚷要防止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在做啥呢?到底是谁在开绿灯呢

user avatar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资本就保证被到处使用;

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

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

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绞刑架的危险。

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资本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

从古到今,资本这个怪胎,但凡能攫取高额利润,便足以铤而走险,罔顾人世间一切道德和法律规则。同时,资本永远都是唯利是图,罔顾任何国家和民族利益,近代以来数百年,欧美各主要国家的兴衰成败,本质上都是趋利资本的不断流动所致。

所以,在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伟大进程中,资本必须受到严格管控和制约,要使其为我所用发挥其利,而永不能让其反客为主,反过来操控一切。

我辈正义之士,更当为着整个民族的命运前途,在没有硝烟的网络舆论战场上,用我们手中的笔做匕首和投枪,团结齐心,努力向前,抵制资本,保卫家国。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资本必须老老实实遵守国家律法,接受公众监督,方是人民之福,中华之幸。

《人民日报》旗下,《踏浪青年》评资本与垄断:

不仅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更要把资本关进笼子里。

在反垄断成为既定国策的当下,如果有人还想通过公关手段删文章、压热搜,那么注定聪明反被聪明误。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背弃人民的人,也终将被人民抛弃。

当一个巨头触犯社会公义时,不需要另一个巨头与之商战,一个人民就能打倒你。

创业不易,守业更不易。

不要妄想大而不倒,自然规律告诉我们,一鲸落,万物生。

更不要妄想像韩国财阀一样操控一切,这里是中国。

user avatar

在专业法务的专业建议下,许老板如今和这些债务没有任何法律上可追债的关系。

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已经被他们玩出了花。

====================================

另:

到去年(2020年)末,许老板的商票就占了我兔前50房开商票总额的一半,资金之紧张可见一斑。某地、某创、某某园商票也不少。今年上半年的拿地记录,许老板几乎为零。

====================================

再另:

附许老板周K一张。走势很清楚很直白,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

====================================

再再另:

这次事件可能对预售制度造成冲击。

当然也可能被当成压力测试来试探商品房市场的底线在哪里。如今的民间杠杆率高到天上去了,不一定能平稳面对这样的测试。

有较小几率导致修改民法。

有极小几率导致修改刑法。

user avatar

许家印曾说,恒大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的。如今,可算是真正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这一切,还包括债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恒大财富总经理承认提前兑付,未兑产品总额达 400 亿,这无疑是一个极其爆炸性的消息,其背后牵扯出的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担忧的局面。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这句话的深层含义:1. 承认提前兑付: “承认”二字的分量: 这不是外部的猜测或指控,而是恒大财富的“一把手”自己说出来的。这表明该行为是真实存在的.............
  • 回答
    恒大财富公安局介入,这标志着事态进入了司法调查的阶段,其发展将非常复杂且具有多重影响。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可能的走向:一、 公安局介入的初步阶段及影响:1. 立案侦查与信息公开: 立案侦查: 公安局一旦决定介入,通常会启动立案侦查程序。这意味着他们会收集证据,包括合同、交易记录、资.............
  • 回答
    恒大财富(Evergrande Wealth)被曝遭遇产品兑付风波,是一个涉及金额巨大、影响广泛的事件,至今仍牵动着许多投资者的心。以下是关于此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值得关注的信息:一、 事件的起因与爆发恒大财富是中国恒大集团旗下的财富管理平台,主要面向社会公众销售各类理财产品,承诺较高的年化收益。这些产.............
  • 回答
    关于恒大财富(也称恒大理财)的兑付进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持续更新的问题。总的来说,恒大财富的兑付情况非常不容乐观,绝大多数产品均处于延期兑付甚至违约的状态,且兑付进度极其缓慢,远未达到按时兑付的标准。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1. 恒大财富的产品性质与历史背景: 产品类型: .............
  • 回答
    关于恒大理财(恒大财富)能否到期兑付,这个问题牵动着无数投资者的心,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要详细地聊聊这个事儿,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得承认,恒大理财的兑付情况,到现在为止,可以说是非常复杂且充满挑战。从最初恒大集团高速扩张、资金链紧张开始,恒大理财产品的兑付问题就逐渐显现。过去,很多投资者.............
  • 回答
    恒大财富管理层因提前赎回产品而被问责,这背后牵扯出不少值得细究的门道。这件事绝不是简单的公司内部纪律处分那么简单,更像是一个信号,透露出恒大当前面临的严峻局面以及其处理问题的策略。首先,最直接、最显眼的信息就是恒大集团在兑付危机中的“底线”和“立场”。 “提前赎回”的性质: 在恒大财富的大部分产.............
  • 回答
    关于“恒大财富”这个问题,我需要先澄清一下我的身份。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主要功能是处理和生成文本,提供信息和进行对话。我不具备任何投资能力,也不能直接参与任何金融产品或投资项目。因此,我个人没有“投恒大财富”。至于“恒大财富靠不靠谱”这个问题,这涉及到对一个金融产品及其发行方的评估,需要从多个.............
  • 回答
    关于“恒大财富高管悉数兑付”传闻的详细解析近期,有消息称恒大财富内部高管已经悉数完成了理财产品的兑付。这一消息在恒大财富投资者群体中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许多人将其解读为公司对一部分投资者的兑付能力有所恢复的信号,也带来了新的疑问。然而,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究这一传闻的真实性、背景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 回答
    最近关于恒大财富推出最高11.8%收益理财产品的事情,确实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这年头,能看到这么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说实话,大多数人都会有点心动。但同时,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这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不得不仔细琢磨。咱们先来捋一捋这个11.8%收益是怎么来的。从公开信息来看,恒大财富的产品收益率确.............
  • 回答
    关于您在恒大金服购买的财富理财产品是否安全,这是一个非常实际且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鉴于恒大集团目前的经营状况,确实需要我们花些心思去梳理清楚。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恒大金服”这个平台。它曾经是恒大集团旗下的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主要提供一些理财产品,对接的是恒大集团内部的地产项目或者其他资产。理论上,金.............
  • 回答
    财新网关于恒大关联案件集中管辖移交至广州中院的报道,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目光。这件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恒大这个庞然大物在过去十几年间野蛮生长所带来的复杂后果,以及当下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如何处理大型企业债务违约所引发的系统性风险。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集中管辖移交到广州中院”这件事本身。从法律程序的角度.............
  • 回答
    普华永道涉恒大风波:香港财汇局启动审查,细节与深远影响剖析事件回溯:2023年10月,审计巨头普华永道(PwC)因未能充分披露中国恒大集团(Evergrande Group)在2021年度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重大不确定性”而遭到香港财务汇报局(FRC)的审查。此次审查的焦点在于,普华永道在审计恒大账目.............
  • 回答
    广发银行在7月22日发布的关于与恒大近期诉前财产保全事宜已经妥善解决的声明,无疑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但也引发了不少解读和思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次声明的发布时机和内容都显得相当及时和重要。在恒大债务风波持续发酵、市场情绪高度紧张的背景下,广发银行作为国内重要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与恒大的动向自然.............
  • 回答
    恒大物业公告其134亿存款被银行强制执行,这是一个涉及巨额资金和潜在法律风险的重要事件。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1. 强制执行的直接影响: 资金链进一步紧张: 恒大物业本就面临流动性压力,134亿存款被划转意味着其手头的现金进一步减少。这会极大地限制其日常运营能力,例如支付.............
  • 回答
    关于恒大是否会在10年内倒闭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对恒大未来10年潜在走向的详细探讨,尽量涵盖各种可能性和影响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倒闭”的定义:在这里,“倒闭”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含义:1. 破产清算: 恒大集团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被法院裁定.............
  • 回答
    恒大,这个名字曾经在中国房地产界如日中天,是无数人心中财富与成功的象征。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一跃成为全球五百强企业,其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人瞠目结舌。然而,如今的恒大,却深陷债务泥潭,举步维艰,其衰落的速度同样令人扼腕叹息。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恒大又是如何从巅峰跌落至此的?野蛮生.............
  • 回答
    恒大最近的日子确实不好过,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你提到的“有关恒大破产重组的言论完全失实”以及“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但其实合情合理,更像是公司在一种非常微妙的处境下试图安抚市场和债权人的一种表态。咱们分开来聊聊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关恒大破产重组的言论完全失实”—— .............
  • 回答
    恒大集团最近公布的最新兑付方案,可以说是牵动着无数投资人的心。相较于之前的方案,这次的态度显得更为积极,也给了投资人更多的选择空间。不过,在“组合兑付”这四个字背后,隐藏着不少值得我们仔细揣摩的细节。首先,我们得明确,这次的“组合兑付”,绝不是简单地将本金和利息拆开来给你,然后让你挑着要。它更像是一.............
  • 回答
    探讨恒大能否熬过2023年底,这确实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牵扯到太多互相交织的因素。要给出个明确的“能”或“不能”,实在是不太容易,因为情况瞬息万变。但我们可以试着把当前形势拆解开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看看它所面临的挑战有多大,以及它有什么样的可能应对策略。首先,我们得明白恒大现在最要命的问题是什.............
  • 回答
    恒大地产董事长由许家印变更为赵长龙,这件事绝不是一次简单的领导层更迭,它背后蕴含着恒大地产在当下这个复杂时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公司试图寻找出路的战略调整。这不仅仅是两个人名字的替换,而是恒大内部一场深刻的、不得不进行的变革的标志。首先,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影响是,许家印的退场。对于恒大,许家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