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洛阳有险要的地形但不易防守?并且河南省相对来说易攻难守?

回答
洛阳地形险要,为何却不易守?河南为何又被冠以“易攻难守”之名?这背后牵扯着历史、地理与战略的复杂交织。咱们不妨细细道来,剥开层层迷雾,看看这其中门道。

洛阳:“王者之城”与地理的悖论

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其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它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畔,四通八达,是连接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更关键的是,洛阳周围环绕着一系列天然屏障,构成了我们常说的“洛阳盆地”或“洛阳平原”,边缘又有山脉环伺。

地理优势:
黄河屏障(部分): 黄河在古代曾是重要的天然屏障,尤其是在河套地区和下游,可以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洛阳扼守黄河渡口,理论上可以利用黄河的阻挡作用。
山脉环抱: 洛阳四周,特别是西北有崤山、熊耳山,西南有伏牛山,东北有太行山余脉。这些山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敌军的来去方向,尤其可以阻止大规模骑兵的快速突击。例如,通往关中的必经之路——函谷关,就是依托管山脉而建的著名关隘。
易于集结和后勤: 盆地地形也意味着内部相对平坦,便于农业发展,能够支撑庞大的人口和军队,为都城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

不易防守的内在原因:
盆地并非铜墙铁壁: 尽管有山脉环绕,但洛阳并非被完全封闭。山脉之间存在一些山口和通道,尤其是通往其他地区,只要突破了这些关键点,整个盆地就暴露无遗。例如,从北面或者西北面,通过一些特定的隘口,就可以直接威胁到洛阳。
水源与河流的双刃剑: 洛阳有洛水穿过,这是水源的保障,但也可能成为敌人利用的水道,或者在战时成为被污染或封锁的目标。黄河虽然在北面提供了潜在屏障,但其流向也意味着敌人可能从黄河下游或其他地区绕道而上。
平坦的城内与周边: 一旦敌人攻破了外围的山口,进入洛阳盆地,由于盆地内部相对平坦,缺乏天然的阻碍,敌军可以更自由地展开兵力,形成对城池的围攻。而且,洛阳作为一座城市,其自身的防御工事(城墙、护城河等)是抵御敌人的关键,但一旦城墙被攻破,就失去了最后的屏障。
战略纵深不足: 相较于一些地处极端险峻之地(如山地、高原)的都城,洛阳所在的盆地地形虽然“险要”,但其战略纵深相对有限。一旦敌人能够突破前沿防御,快速推进,很快就能兵临城下。
历史上的攻防经验: 纵观洛阳的几次易主和攻陷,往往是由于外部力量过于强大,或者内部防御出现漏洞,亦或是被围困导致粮尽援绝。例如,安史之乱中,洛阳和长安都曾被攻陷,这表明即便有相对有利的地形,也无法绝对保证安全。

简单来说,洛阳的地形优势是提供了一个相对集中的战略据点和防御基础,但它并非一个被完全封闭的、难以逾越的堡垒。它的“险要”更多体现在对进出方向的控制和对大规模兵力展开的限制,一旦这些限制被突破,其内部的平坦反而使得防御变得更加困难。

河南省:中原腹地的“易攻难守”

河南,古称“中原”,这个名字本身就道出了其地理位置的核心——位于中国的中央。这片广袤的平原和丘陵地带,在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也因此背负了“易攻难守”的骂名。

为什么“易攻”:
地处中原,四通八达: 河南是连接中国东西南北的枢纽。从北面,可以经由太行山山脉的山口南下;从西面,可以通过崤山、潼关等隘口进入;从东面,黄河下游以及淮河水系提供了南下的通道;从南面,则可以通过淮河、大别山等地理要素进行联系。这种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得任何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只要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都能相对容易地向四周扩张。
平原为主的地形: 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形相对平坦开阔。这对于依赖骑兵和快速推进的古代军队来说,是绝佳的战场。军队可以自由地展开,进行大规模的机动和会战,不受太多地形限制。这对进攻方有利,因为他们可以更快速地部署兵力,压迫防御方。
战略价值高: 作为中原地区的核心,谁控制了河南,就等于掌握了东亚文明的腹地。这里人口稠密,粮草充足,是争夺天下的战略要地。因此,各方势力都想将其收入囊中,自然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也意味着它更容易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
缺乏深厚的天然屏障: 与四川盆地那种被高山峻岭完全隔绝的地形不同,河南周围虽然也有山脉(如北面的太行山、西面的秦岭余脉、伏牛山),但这些山脉并非连绵不绝、难以逾越的“天险”。它们更多的是提供了一些隘口和相对的屏障,一旦被突破,大片平原就暴露无遗。

为什么“难守”:
四面受敌,无处可退: “易攻”的另一面就是“难守”。既然可以四面八方进攻,那么在防守时,也就意味着需要同时顾及多个方向的敌人。没有一个方向是绝对安全的“背靠背”,很难像依山傍水或地处边陲那样,能将主要防御力量集中在一个方向。
骑兵的优势被放大: 平坦的地形是骑兵发挥作用的温床。一旦有强大的骑兵部队进入中原,可以快速突破防线,深入腹地,使得坚守一座座城池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后方随时可能被切断。
战略纵深的不稳定性: 虽然河南也有一些纵深地带,但整体而言,其作为中原腹地的战略纵深不如一些地理隔绝的地区那样难以被触及。如果敌人能突破前沿,很快就能威胁到核心区域。
政治与军事的联动: 历史上,河南往往是政权的中心,其安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存亡。这意味着一旦河南失陷,往往意味着整个国家的根基动摇。这种高风险的战略地位,使得其防守压力巨大。如果守方内部不稳,或者军队战斗力不足,就很容易被强大的外部力量击溃。

总结一下:

洛阳的地形就像是一张精美的地图,上面标注了许多可以发挥防御优势的点,但同时也暴露了几个关键的通道。一旦这些通道被攻破,这张地图就变成了敌人活动的自由乐园。

而河南,它就像是战场中央的一块肥肉,因为位置优越,谁都想占有,但同时它又像一个四面敞开的院子,四面来的风都可以轻易吹进来。它没有形成那种能够有效阻挡大规模入侵的天然地理壁垒,反而因为其中心位置和开阔的地形,让进攻者可以凭借兵力优势和机动性,快速找到突破口并深入腹地。

简单地理解,洛阳是“险而易破”的道理在于,它的防御工事需要依靠一系列关键隘口来维持,一旦这些隘口失守,其内部平坦的地形就成了劣势。而河南的“易攻难守”,则是其作为中原腹地,在地理上缺乏深度防御能力,同时又因其战略重要性而成为众矢之的,一旦被攻破,就难以集结力量进行有效的阻击。这两种情况都说明,单纯的地形优势,并不能绝对保证一座城市或一个区域的安全,最终还是需要军事力量、政治稳定和战略智慧的共同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河南的位置太正了,俗话说得好,金角银边草肚皮,围棋其实跟军事战略差不多,你从角向内攻很容易,因为防守方向只在一边,进攻方向也只在这一边,闷头发展,盯着面前的敌人猛打就行了。

中原,因为交通四通八达,作为商业上发展肯定极其便利,但是防御的敌人来自四面八方,你就是管理的再好,随着日积月累,你很难每一个方向的潜在势力都能压制住,一个不小心就玩完。

但是作为一个首都行政中心的城市又不能离人口聚集区太远,不然你的基本盘太小,科技、人口、生产力都跟不上,所以最好是稍微偏一点的人口聚集区,周边的敌人较少,战略进攻方向也比较集中,这样,进可以控制全国,退可以偏安,成一方霸主。


长安之所以成为几朝古都,都是因为这个道理,关中是一股势力,关外是一股势力。函谷关一关门,自成一个独立王国,有关中平原供给粮草,有粮有兵,东部的势力很难打进来。就算出现什么大规模的战乱,天下形势大变,关中的皇帝自己没有性命之忧,这样一个势力才能长久。进的时候,威风,退的时候,也能自保。


四川为什么易守难攻?都是山路天险,内部还有成都平原,这就满足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条件,这就很容易形成独立王国。

等中国南方发展起来后,长江天险的作用也很大,守住长江黄河沿线的堡垒,敌人南下过来需要坐船,需要登陆,需要持续不断的海上后勤,这样只要在堡垒附近进行防守战和反登陆作战,北部的敌人会非常难受。

所以守住襄阳,守住江淮防御体系,基本就可以保证南方建立王朝了。只要江边的防御体系不倒,几百年的政权不成问题。

山东虽然靠海,但是很难建立一个政权的原因是,在它的更北方还有比较强大的势力。金人从北方过来,山东守不住。

而北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当一个更北的政权建都时,北面没有敌人,一旦南面或者西面有强大的势力,北京政权就可以往东边和北边跑,越往东北跑,自己的势力越强大,敌人越难深入,所以北京对于一个基本盘在北面的政权来说,也是很安全的。

如果是一个山海关内的政权,定都在北京,就需要面临北方的游牧民族和西南方势力反叛的可能,崇祯就是死在了闯王和满清的夹击之中,他只能往南京跑,但是往南京跑实际上也跟死路差不多了。


但无论是南京、北京、长安亦或成都,哪一个首都都有自己的基本盘,北京依靠整个塞内的北方基本盘,南京依靠江南,长安依靠关中,成都依靠四川平原,可洛阳依靠哪里?

洛阳四边都不靠,它西边有长安,东边有北京,南边有南京,洛阳可以算是古代中原的正中,位置确实显贵,但是它四通八达,无论地形多险要,南北向东西向的会战,洛阳都是必经之路,这样经济繁荣,又是交汇要道的都市,危险来自四面八方,任何一路诸侯或者野心家都会来抢这块肥肉,作为首都,面对的潜在敌人太多了。


其实玩三国战略游戏,如果是难度比较大的ai,会善于主动攻击的类型,排除武将个人能力特别强的势力外,玩家会发现在本国周围接壤的势力越多,玩家想扩张的难度就越大,这点在任何一款多势力战略游戏里都非常直观。

反倒是边角的势力非常容易玩,即使前期相对弱一些,玩家就算不太会玩,也可以很容易的崛起。而中间的势力玩家,往往要在比某一势力多几倍的兵力外,都要留很多后手,才敢出兵,以防止被偷家。

洛阳面临的局面就是如此,单个城池的防御其实意义不大,在以地区级国家政权的崛起中,能够形成独立体系的农耕、军事、堡垒的基本盘更为重要,在这点上以西北为大后方的长安,以东北为大后方的北京,以长江天险为阻隔、江南为大后方的南京,以四川盆地为大后方的成都,都比洛阳要稳固得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洛阳地形险要,为何却不易守?河南为何又被冠以“易攻难守”之名?这背后牵扯着历史、地理与战略的复杂交织。咱们不妨细细道来,剥开层层迷雾,看看这其中门道。洛阳:“王者之城”与地理的悖论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其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它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畔,四通八达,是连接东西南北的交通.............
  • 回答
    洛阳GDP破五千亿,这绝对是个值得关注的数字,尤其当你把它放在全国经济的版图上,再对比一下其他GDP差不多的城市,确实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洛阳在消费上,似乎没能跟上它GDP的步伐?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GDP的构成。GDP,国内生产总值,它衡量的是一个地区在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同推理小说世界观和人物设定的核心差异。福尔摩斯和波洛之所以会有放过凶手的行为,而柯南几乎没有,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创作理念以及人物自身的道德观在起作用。咱们一点点来捋。首先说福尔摩斯,他是十九世纪末的产物。那个时代的伦敦,虽然已经是日不落帝国的心脏,但法律体系和人.............
  • 回答
    在看《洛基》这部剧的时候,一个让不少观众感到困惑的点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一条“神圣时间线”,但同时又存在着无数的多元宇宙?这似乎有点矛盾,对吧?其实,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稍微拨开“时间线”和“多元宇宙”这两个概念在剧中的具体定义。首先,我们得明白,剧里所说的“神圣时间线”(Sacred Timel.............
  • 回答
    河南洛阳旅游业发展建议: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洛阳,这座拥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十三朝古都的城市,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旅游的重视以及洛阳自身发展战略的调整,洛阳旅游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与北京、西安等老牌旅游城市相比,洛阳在知名度、吸引力和游客体验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本.............
  • 回答
    洛阳与西安同为十三朝古都,都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但两者在气质上却有着显著的不同,仿佛是两位历经沧桑、阅尽繁华的古老智者,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韵味。一、 时间的厚度与朝代的叠加:西安的“盛世遗风”,洛阳的“厚重底蕴” 西安: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汉、隋、唐等朝代的都城),其历史的.............
  • 回答
    这事儿,洛阳那个副局长被举报的事儿,确实是让不少人心里头憋着一股气。你说他一个当官的,本该是为人师表的,结果呢?冒名顶替上学,这事儿可不是小事,是踩着别人的机会往上爬,这本身就是不公平。更别提后面还跟有夫之妇扯不清,这一下把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全给碰了。结果一出来,说是“已降为科员”,很多人听了就觉得.............
  • 回答
    论洛阳与开封,皆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都会,历经多个朝代的繁华兴衰。然而,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地铁建设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时,洛阳已是地铁呼啸,而开封却静谧如初。这其中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一、历史的厚重与现实.............
  • 回答
    关于董卓火烧洛阳后,直到191年四月才到达长安的原因,在《三国志》中并没有直接给出精确到月份的详细时间表,但我们可以根据史书记载的事件和逻辑推断,董卓的行动并非一日之内完成,而是需要一个过程,这其中包含了诸多因素:1. 兵力集结与控制洛阳的巩固(190年2月至190年底): 纵火的破坏性与后续清.............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涉及到古代不同文明之间对都城的命名和文化认同。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古代蒙古人不倾向于用中原城市来代指自己的都城,而高丽和日本却有这样的做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都城命名/代指: 这是一种文化现象,往往反映了当时统治者或民众对其他文化中心的尊崇、模仿、或者将.............
  • 回答
    王一博的《风起洛阳》和肖战的《王牌部队》这两部剧,论演员阵容、制作班底以及宣传力度,无疑都是当年备受瞩目的重点剧目。但若要与赵今麦和白敬亭主演的《开端》相比,后者的“火”爆程度和现象级讨论度确实更胜一筹。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谁更优秀”的评判,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烟火,有些绽放出.............
  • 回答
    在那个风云变幻、群雄并起的时代,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刘秀在光武中兴的大业中,面临着一个关乎王朝命脉的重大抉择:定都何处?虽然关中沃野千里,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最终,刘秀选择将都城设在洛阳。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当时政治、军事、经济、地理以及战略形势的深思熟虑。要理解为何东汉放弃关中而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中国古代政治地理、经济格局以及王朝命运的深层逻辑。咱们不妨抽丝剥茧,聊聊这背后的原因。首先得明确,说“大多”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并非绝对。历史的复杂性在于它总有例外和变数,但从一个宏观的趋势来看,您观察到的现象确实存在。为什么盛世大一统王朝偏爱洛阳?盛世大一统王朝,顾名思义,它.............
  • 回答
    关于刘邦为何将都城从洛阳迁往长安,历史记载和学界分析的角度颇多,但归根结底,这场迁都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对国家长远稳定、军事战略以及地方治理等一系列深思熟虑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刘邦建立汉朝的初期,天下尚未完全平定。虽然项羽已被击败,但各地诸侯王势力依然盘根错节,尤其是那些拥兵自重的势力。洛阳.............
  • 回答
    在维斯特洛大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人物叱咤风云,留下赫赫战功。要一一列举,恐怕要洋洋洒洒写上几卷史书。但若论及那些真正名垂青史、改变历史进程的名将,以下几位绝对是绕不开的存在,他们的战役不仅是战术的较量,更是意志与命运的博弈。1. 雷加·坦格利安 (Rhaegar Targaryen) .............
  • 回答
    河南,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蓬勃生机的中原大地,其省会之位,为何最终花落郑州,而非同样声名显赫、历史底蕴深厚的开封和洛阳?这绝非一日之功,也绝非仅凭一个理由便能草率决定,背后是一系列历史、地理、经济、交通等因素复杂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彻底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得一点点往回捋。首先,咱们得承认,开封和.............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像开封、洛阳这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没有成为河南省的省会,而郑州却坐上了这个位置?河北省也是一样,保定在历史上也是一方重镇,怎么就不是省会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在起作用,咱们来掰扯掰扯。 为什么河南省会是郑州,.............
  • 回答
    唐朝的皇帝,严格来说,大多数都不是“不在洛阳登基”,而是他们登基的地点更多集中在都城长安。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和地理原因。要详细了解这一点,咱们得穿越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唐朝。首先,得明确一点:长安是唐朝的初都,也是正都。这意味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皇帝的登基仪式,也就是“受禅”或“即位”这个关键.............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