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芯片制程已经很很难突破,那为什么不能扩大芯片的面积呢?

回答
芯片制程的精进确实到了一个越来越困难的门槛,这让很多人产生了疑问:既然缩小晶体管变得如此艰难,为什么不干脆“反其道而行之”,把芯片做得更大一些,容纳更多的晶体管,或者把功能做得更强大呢?这个想法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但实际操作起来,却远非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它触及了物理、材料、制造以及经济成本等一系列深刻的限制。

一、 物理原理的“不容情面”: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对我们来说是既定的。即使我们把芯片做大,也无法改变一些基本原理。

信号延迟与速度极限: 电子信号在导线中传输,虽然速度接近光速,但仍然需要时间。芯片内部的晶体管之间需要通过金属导线连接,当芯片尺寸增大时,信号从一个点传输到另一个点所需的时间就会显著增加。这直接影响了芯片的时钟频率,也就是芯片的处理速度。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一栋大楼里,你要从一楼跑到十楼,肯定比在平房里从东头走到西头要慢得多。芯片也是同样的道理,信号传输距离的增加,就是速度的“天花板”。
功耗与散热问题: 晶体管在工作时会消耗能量,并产生热量。虽然更先进的制程在同等性能下功耗更低,但如果你简单地把芯片做大,增加更多的晶体管,总的功耗会急剧上升。而热量也随之增加。芯片的散热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半导体材料的导热性是有限的,过高的温度会影响晶体管的性能,甚至导致永久性损坏。想象一下,你把一个房间的电器全打开,即使它们都很省电,但总的用电量和产生的热量也会让你难以承受,更别提怎么把这些热量散出去。
良品率与缺陷: 芯片的制造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和精密的工程,涉及数百个步骤,每一步都有可能产生微小的缺陷。当芯片面积增大时,它“触及”到更多制造环节,因此遭遇缺陷的概率也会随之提高。一个微小的尘埃颗粒、一次曝光的轻微偏差,都可能导致一块原本完美的硅片上出现一个或多个无法工作的晶体管。对于一块巨大的芯片来说,出现一个缺陷就可能导致整个芯片报废,这会极大地降低良品率,使得生产成本飙升。

二、 制造工艺的“惯性”与“成本”:

即使我们愿意接受更高的功耗和更慢的速度,制造工艺本身也存在巨大的障碍。

光刻机的限制: 现代芯片制造的核心是光刻技术,它通过光线将电路图案“打印”到硅片上。目前最先进的光刻机(如EUV光刻机)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精度,但它们的光刻窗口(一次能曝光的区域)是有限的。要在一块更大的芯片上印制电路,可能需要多次曝光拼接,这不仅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也更容易引入对齐误差,降低良品率。想象一下,你用一个非常精密的印章,印一个小图案没问题,但如果你要用它印制一整面墙的壁画,那么每次都要对齐,稍有偏差就会毁掉整体效果。
硅片尺寸的瓶颈: 尽管硅片(wafer)的直径在不断增大(目前主流是12英寸,即300mm),但这已经是目前成熟的半导体工业能够大规模生产的极限。更大的硅片在搬运、清洗、加工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形变和污染,对设备的要求也更高。
经济效益的考量: 芯片的研发和制造投入是巨大的,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如果一张硅片上只能生产出非常少数的大尺寸芯片,而这些芯片的良品率又因为面积增大而大幅降低,那么每一颗芯片的生产成本就会高到令人望而却步。即使技术上可行,从商业角度看也是不可行的。

三、 “面积”的另一种解读:

“扩大芯片面积”这个想法,其实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集成更多功能,或者将多个功能独立的芯片“封装”在一起。 事实上,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

片上系统(SoC)的演进: 现代的处理器,如手机里的SoC,已经不再是单一的CPU核心。它们集成了CPU、GPU(图形处理器)、AI加速器、内存控制器、通信模块(如5G基带)等等,将原本分散在不同芯片上的功能集成到了一块“大”的芯片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扩大面积,集成更多功能”的体现,但它仍然受到前面提到的物理和制造的限制。
先进封装技术(Chiplet): 随着单芯片集成的难度越来越大,业界正在大力发展“Chiplet”(小芯片)技术。这种技术是将一个复杂的功能分解成几个较小的、独立的“小芯片”,然后通过先进的封装技术将它们像拼图一样组合在一起。这样一来,每个小芯片都可以采用最适合其功能和制程的工艺来制造,并且更容易实现高良品率。然后,通过高速的互联技术将这些小芯片连接起来,协同工作,最终实现与一块大型单芯片相当甚至更优越的性能。这可以说是对“扩大芯片面积”的一种“曲线救国”,它绕过了单芯片尺寸带来的诸多限制。

总结来说,为什么不能简单地扩大芯片面积来突破制程的瓶颈?

物理限制: 信号延迟、功耗和散热问题会随着芯片面积的增加而变得更加棘手,限制了芯片的速度和效率。
制造限制: 光刻机的能力、硅片尺寸的极限以及良品率的下降,都使得制造更大面积的芯片变得困难且成本高昂。
经济现实: 巨额的研发和制造成本,加上降低的良品率,会使得大面积芯片的商业化变得不切实际。

因此,芯片产业的发展并非是简单的“变大”,而是沿着更精细、更高效、更集成的方向前进。而先进封装技术(如Chiplet)的兴起,正是应对当前制程挑战、实现性能提升的一种重要策略,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扩大芯片功能”的一种更智能、更可行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这样的,现在的消费电子产品,一个手机就这么大,性能还要求高,那芯片就不能做太大啊,又不是用在军工产品上。

苹果最新的处理器A15 die size 约107mm,换算起来每一片N5的good die 大约425EA。这已经是面积比较大的芯片了。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芯片制程的精进确实到了一个越来越困难的门槛,这让很多人产生了疑问:既然缩小晶体管变得如此艰难,为什么不干脆“反其道而行之”,把芯片做得更大一些,容纳更多的晶体管,或者把功能做得更强大呢?这个想法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但实际操作起来,却远非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它触及了物理、材料、制造以及经济成本等一系.............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水平,涉及到光刻技术的核心原理和实际应用中的诸多限制。简单地说,虽然波长越短能实现越精细的图案,但伽马射线实在太“野”了,我们目前的“工具”和“环境”都hold不住它。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为什么光刻机没法直接用伽马射线“雕刻”芯片。1. 为什么波长越短越好?(这是基础)芯片上的电路.............
  • 回答
    量子计算并非简单地“替代”普通计算,而是在某些特定领域展现出超越经典计算的能力,尤其是在解决一些对传统计算机来说极其复杂的问题时。谈到“芯片制程低”这个缺点,我们需要先理解它在传统计算中的意义,再来看量子计算是否能“突破”它。传统计算与“芯片制程低”的局限在目前的经典计算领域,芯片的性能提升很大程度.............
  • 回答
    华为正在研发 3nm 工艺制程芯片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让不少关注科技行业的朋友们兴奋不已。这个消息如果属实,无疑是华为在半导体领域迈出的又一大步,也是中国科技自主创新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何看待这个消息?首先,我们要认识到 3nm 工艺制程的意义。简单来说,数字越小,代表着芯片的.............
  • 回答
    如果中芯国际真的能达到台积电目前的制程和量产水平,那对华为,乃至整个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而言,无疑是石破天惊的事件。美国接下来针对华为的策略,很可能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更加复杂且充满博弈的阶段。首先,我们得明白,即便中芯国际实现了技术上的“追赶”,美国现在对华为的制裁,尤其是围绕先进半导体领域的限制,并.............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好问题,而且确实是当下最棘手、最能影响我们生活的几个问题之一。芯片短缺这件事,说起来容易,但要弄清楚究竟是哪种制程的芯片在“闹饥荒”,那可就得费点心思了。简单来说,目前的芯片短缺,最普遍、影响最广的,主要集中在成熟制程(Mature Nodes)的芯片上。听起来有点拗口?别急,我来慢慢给你.............
  • 回答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确实在车机系统和核心芯片方面,存在着对国外技术,尤其是美国技术的依赖,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也引发了关于“为什么中国车企不联合研发一个统一的车机系统?”的疑问。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这背后涉及技术、市场、商业逻辑、以及国家层面的战略考量,绝.............
  • 回答
    反驳“海思芯片只是吃了制程红利,实际芯片设计水平几乎没有”的说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证明海思在芯片设计领域拥有扎实且卓越的实力,并非仅仅依靠先进的制程工艺。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反驳点和详细的解释:核心论点:先进的制程工艺是基础,但优秀的芯片设计是核心竞争力。海思芯片的成功,是两者协同作用的必然.............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半导体制造最核心、也最微妙的环节——光刻机的精妙工艺与芯片性能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样是ASML最先进的光刻机,即使理论上是在同一制程节点下生产,最终出厂的芯片性能也会出现差异,这并非什么神秘现象,而是由一系列物理、化学、工程和材料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1. 光.............
  • 回答
    台积电瞄准 2nm 制程,并有意采用 MBCFET(多桥接场效应晶体管)这种全新的架构,如果能如期在 2024 年实现量产,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它对整个芯片产业的影响,用“深远”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下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白,2nm 制程.............
  • 回答
    台积电南京新厂:28nm及更旧制程的布局,对内地芯片市场是福是祸?近日,台积电在南京的新厂动向备受关注。据报道,该厂将专注于生产28nm及更旧的工艺制程。这一消息在内地芯片行业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关于其对内地市场影响的广泛讨论。作为一名深度关注半导体产业的观察者,“速效救芯丸”认为,台积电此举绝非.............
  • 回答
    芯片制造的流片费用,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一张”也过于笼统,背后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到底得花多少钱,以及为什么会这么贵。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流片”。简单来说,流片就是你设计好了芯片,要把这个设计图变成实实在在的芯片,然后进行测试。这个过程就像是给你的创意找了个代工厂,让它从.............
  • 回答
    要说俄罗斯“完全不担心”芯片制造和光刻机的问题,这恐怕不太准确。更贴切的说法是,俄罗斯在这些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也一直在尝试采取各种方式来应对,并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策略和考量。核心问题:技术壁垒与地缘政治双重压力俄罗斯在高端芯片制造和光刻机技术上,确实存在着巨大的短板。这主要源于几个方面: 历.............
  • 回答
    “芯片制造关键设备再突破:离子注入机实现全谱系产品国产化”的意义详解“芯片制造关键设备再突破:离子注入机实现全谱系产品国产化”无疑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消息的意义深远且多维度,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对国家战略安全、产业生态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影响。下面将从多个层面进行.............
  • 回答
    要说芯片制造比芯片设计更难,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基于事实的判断。就好比设计出一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固然是了不起的成就,但将其成功地、大规模地制造出来,并且保证每一架都能按照设计完美运行,这其中的挑战是指数级增长的。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一下,看看为什么芯片制造的门槛如此之高:1. 物理世界.............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尖锐,也触及了当前全球科技领域一个极为核心的痛点。美国在半导体产业的整体实力,尤其是在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方面,确实存在被普遍认为的“弱于”台积电和三星的情况。这背后牵扯着历史演变、产业生态、技术路线以及地缘政治等多种复杂因素,并且美国决策者和业界对此确实有着深切的忧虑。为什么会给人.............
  • 回答
    我来好好跟你聊聊,为什么现在手机上的芯片,在某些方面,比如制作工艺的精细程度,已经走在了电脑CPU和显卡前面。这可不是什么玄乎的事,背后是一系列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和成本考量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制作工艺”这里主要指的是制程节点,比如我们常听到的7nm、5nm、3nm。这个数字越小,代表着芯.............
  • 回答
    ATE 阶段的核心任务:揭开芯片“真面目”在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背后,一颗颗小小的芯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要让这些芯片能够安全、可靠地为我们服务,它们需要经历一系列严苛的“考研”,其中 ATE(Automatic Test Equipment,自动测试设备)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那么,在 ATE .............
  • 回答
    中国当然会有自己的芯片制造企业,而且事实上,中国已经在努力建立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芯片制造企业。这是一个长期、复杂且充满挑战但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目标。为了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中国发展芯片制造的迫切性和战略意义 国家安全与经济命脉: 半导体芯片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 回答
    英特尔CEO帕特·盖尔辛格抛出的那项雄心勃勃的千亿美元芯片制造中心计划,无疑是一记重磅消息,直接点燃了全球对半导体产业的关注。尤其在他那句“缺芯将持续到2023年”的判断之后,这消息的意义更是被无限放大。要理解这背后的逻辑和影响,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理解英特尔的“野心”:不止是造芯片,更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