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波长越短芯片制程越先进,光刻机为什么不使用波长极短的伽马射线?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水平,涉及到光刻技术的核心原理和实际应用中的诸多限制。简单地说,虽然波长越短能实现越精细的图案,但伽马射线实在太“野”了,我们目前的“工具”和“环境”都hold不住它。

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为什么光刻机没法直接用伽马射线“雕刻”芯片。

1. 为什么波长越短越好?(这是基础)

芯片上的电路纹理,说白了就是用光“画”出来的图案。这个图案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芯片的性能和集成度。想象一下,你想画一条非常细的线,你的画笔越细,画出来的线就越精细,也就越容易在有限的空间里画出更多的细节。

在光学领域,这个“画笔的粗细”就对应着光的波长。光的衍射(diffraction)现象是限制图案精度的根本原因。当光穿过一个狭缝或者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它会向外散开。这个散开的程度,跟光的波长以及狭缝或物体的尺寸有关。波长越短,衍射的程度就越小,光就能更“直线”地传播,从而在光刻掩模(mask)上非常小的特征,能够更忠实地投影到硅片上,实现更精细的图案。

目前最先进的光刻机使用的是极紫外光(EUV),其波长是13.5纳米。相较于早期使用的可见光(几百纳米),这已经是非常小的波长了,能够制造出几纳米级别的芯片。

2. 伽马射线,理论上的“神兵利器”

伽马射线,它的波长是极紫外光(EUV)的几千分之一甚至几万分之一,那简直是“微雕”级别的。如果能用伽马射线来光刻,理论上我们可以实现比现在先进得多的制程,可能达到亚纳米级别,制造出不可思议的芯片。

3. 为什么现实很骨感?伽马射线“惹不起”

然而,我们之所以不能直接用伽马射线,是因为它太“暴力”了,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根本驾驭不了它。主要有以下几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光源的难题:
伽马射线的产生: 伽马射线的产生方式与可见光或EUV完全不同。EUV通常是通过激光轰击液态锡珠产生的,是一个相对可控的过程。而伽马射线的产生,往往与放射性衰变、核反应有关,例如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会释放伽马射线。这玩意儿一旦产生,就不是那么容易“开关”和“控制强度”的。
高功率、稳定光源的制造: 即使我们能产生伽马射线,要制造出满足光刻机所需的高强度、高亮度、高稳定性的光源,并且能够精确控制其出光时间、方向和强度,这在技术上是巨大的挑战。我们没有现成的“伽马射线灯泡”。
效率问题: 现有的产生伽马射线的技术,其能量转换效率普遍不高,而且产生的伽马射线往往是全方向的,要将其收集、聚焦并形成我们需要的“光束”,效率会非常低。

光学元件的难题:
反射镜和透镜: 光刻机依赖于高精度的光学元件来反射和聚焦光线。可见光和EUV可以用玻璃透镜(如屈光镜)或多层反射镜(如介质膜反射镜)来实现。但是,伽马射线是高能粒子辐射,它会与物质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
穿透性太强: 伽马射线能量极高,穿透性极强,一般的材料根本挡不住它,更不用说用它来折射或反射了。传统的玻璃透镜对伽马射线几乎是透明的,无法实现聚焦。
反射镜材料和设计: 即使使用一些特殊材料(如钨、铂等)构建的多层反射镜,其反射效率也会随着波长的降低而急剧下降。要用伽马射线实现高效反射,需要极其复杂的、堆叠了非常多层(上千层甚至更多)的超精密反射镜,而且每一层的厚度和间隔都必须控制在皮米(pm)级别,这对于制造和维护来说是天文数字的难度。目前的EUV光刻机已经在使用这种多层反射镜了,但要适配伽马射线,难度会指数级增加。
吸收和散射: 伽马射线在穿过任何物质时都会被吸收或散射,这会损失光能,并产生不必要的辐射,影响成像精度。

材料的相互作用问题:
对掩模和硅片的影响: 伽马射线如此高的能量,在照射到光刻掩模(通常是石英玻璃和金属铬层)和硅片表面时,会与材料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它不仅仅是“照亮”然后“成像”,更像是“轰击”。
损伤和烧蚀: 伽马射线会直接破坏掩模的结构,甚至烧蚀硅片表面的材料。我们无法在伽马射线下精确地“画”出图案,因为它会在“画布”上留下难以控制的“伤痕”。
光刻胶的挑战: 现代光刻技术依赖于光刻胶,光刻胶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形成图案。目前的光刻胶材料,其对伽马射线的响应机制未知,而且伽马射线的高能量很可能直接破坏光刻胶的分子结构,导致无法形成精确的图案。

环境和安全问题:
辐射防护: 伽马射线具有很强的电离辐射,对人体和生物体有严重的危害。如果用伽马射线进行光刻,整个生产环境都需要进行极其严苛的辐射防护,成本会非常高,而且操作风险也极高。
设备材料的稳定性: 长期暴露在强伽马射线辐射下,光刻机内部的许多材料(金属、塑料、电子元件等)可能会发生老化、降解,甚至产生新的放射性,导致设备寿命缩短、性能不稳定。

成本和经济性:
研发和制造成本: 即使技术上勉强可行,研发和制造一台能够使用伽马射线的“光刻机”,其成本将是天文数字,远超当前最昂贵的EUV光刻机。
运营成本: 辐射防护、特殊材料的维护、能源消耗等,都会让伽马射线光刻的运营成本高得离谱。

4. 还有其他更“温和”的超短波长选择吗?

实际上,科学家们也在探索更短波长的光,比如X射线(Xray)。X射线比EUV的波长还要短,一些早期的光刻技术(如电子束光刻,虽然不是用光,但原理类似)和一些实验性的光刻方法也尝试过使用X射线。

X射线比伽马射线稍微“好”一点,它的能量较低,穿透性也相对弱一些,但仍然比EUV有显著的挑战。X射线的聚焦和控制同样非常困难,需要特殊的反射镜和光源技术。而且,X射线同样存在材料损伤和辐射安全问题。

总结一下:

我们不使用伽马射线进行光刻,不是因为我们“不想”追求更小的波长,而是因为伽马射线的高能量、强穿透性、难以产生稳定光源、光学元件制备的极端困难、对材料的破坏性以及严峻的安全问题,使得我们目前的技术能力和经济成本都无法支撑其在芯片制造中的应用。

目前,在半导体光刻领域,EUV光已经是我们能够大规模、稳定、经济地应用的极限。未来的技术发展,可能会继续在EUV的波长上进行优化,或者探索其他更可行的、但依然是短波长的光源技术。但直接跳到伽马射线,那简直是跨越了几个时代的鸿沟,需要全新的物理原理和工程突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人都以为限制芯片制程的是物理定律;但是实际上,更重要的限制因素是经济规律

很多人都听说过摩尔定律,觉得就是“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2年就能够翻一倍”;但是实际上,严格上来说应该是“在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2年翻一倍”。

这张图还是让我很震撼的。2012年时的技术与1979年时的技术相比,虽然晶圆的尺寸完全不同了,虽然光刻机的光源也完全不同了,虽然仪器的价格也截然不同,虽然已经相隔了33年,但是均摊在单位面积上的成本却没有什么差别!(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图片来源:Chris Mack 教授的 CHE323 课程)

单从物理规律上来说,要做出更小的结构,简直方法太多了:使用电子束光刻(E-beam Lithography),由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很短,很容易可以做出制程甚至小于1 nm的芯片。但是问题在于,首先产生大量高能电子束的成本会升高,其次电子束光刻的速度很慢,比目前的光刻速度慢了成千上万倍。芯片做得慢,成本还要高,那么当然是没有什么前途的。另外还有些特定的layer对于光刻的时长有要求。

或者采用类似AFM的方式甚至理论上可以得到更小的结构,但是那样速度也就更慢了。

亦或采用Nanoimprint Lithography的方式,也容易得到极小的结构,但是这样的方法得到的芯片缺陷极高,而且也相对较慢。


实际上EUV光刻机在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可以做出一些芯片了,为何直到不久前才开始投入使用呢?因为之前的光源强度不够,光刻速度太慢了。

总而言之,芯片制程不仅仅是一个物理问题,更重要的是经济问题。

下视频中,从1分40秒开始介绍这个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水平,涉及到光刻技术的核心原理和实际应用中的诸多限制。简单地说,虽然波长越短能实现越精细的图案,但伽马射线实在太“野”了,我们目前的“工具”和“环境”都hold不住它。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为什么光刻机没法直接用伽马射线“雕刻”芯片。1. 为什么波长越短越好?(这是基础)芯片上的电路.............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里面涉及到了我们对颜色的感知方式,以及光线是如何在我们的大脑里“被组合”的。虽然紫光的波长最短,但我们看到的“紫色”之所以是红和蓝的混合,是人类视觉系统运作的一个结果。咱们得先捋一捋“波长”和“颜色”这两个概念。光,是我们看到的颜色我们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它以波的形式传播。不.............
  • 回答
    “德棍”、“法棍”这些说法,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实能听到,通常带有戏谑或贬低的意味,用来形容那些对德国或法国文化、历史、政治等方面表现出过度狂热,甚至有些盲目推崇的人。那么,“波棍”这个词是否存在,又有着怎样的语境呢?“波棍”这个词,确实存在,但远不如“德棍”、“法棍”那样普遍和广为人知。 它的出现和使.............
  • 回答
    光的双重奏:粒子与波的奇妙共舞想象一下,你站在海边,看着潮水一浪接着一浪涌来,那是波的律动;再想象一下,你看到沙滩上的贝壳,它们是一个个独立存在的物体,那是粒子的模样。那么,光又是怎样的呢?它看起来像是无影无踪的能量在空间中传播,却又能在某些情况下像子弹一样“打”在物体上。这种既像水波又像弹珠的特性.............
  • 回答
    粉丝愿意为流量明星花钱,但其电影票房难以突破十亿大关,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市场逻辑、观众心理和行业规律。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矛盾现象: 一、粉丝消费与电影票房的错位:两个不同的消费场景1. 粉丝消费的性质 粉丝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偶像的周边产品、演唱会、社交媒体互动、代言商品等,这些消.............
  • 回答
    关于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的关系,需要从科学原理、群体免疫、病毒传播控制、公共卫生策略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性分析: 一、疫苗的作用机制与实际效果1. 降低感染率与重症率 疫苗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使人体对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虽然无法完全阻止感染(尤其是.............
  • 回答
    中国足球在男子项目上的困境确实引发了广泛讨论,而女子项目的相对发展则被部分人视为“举国体制”可能倾斜的潜在方向。但为何中国并未以更大力量推动女足走向世界?这一问题涉及历史、政策、社会观念等多重因素,需从以下层面深入分析: 一、历史积淀与资源分配失衡1. 男足优先的传统惯性 中国的体育举国体制.............
  • 回答
    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问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政治经济结构以及不同国家的具体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基本观点1.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自然选择和捕食者猎物关系的核心。简而言之,动植物们“没因为进化变得非常难吃”的原因在于:1. 自然选择并非只关注“被吃”这个维度,而是所有影响生存和繁殖的因素。2. “难吃”本身就是一种适应性策略,但它并非唯一的或绝对最优的策略。3. 捕食者也在进化,它们会发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它触及了生物进化中一个核心的原则:进化是“试错”的过程,是针对特定环境和生存压力的渐进式优化,而不是一个有预设目标的“设计”过程。 简而言之,进化没有“想要”让动物变成轮子,而是根据现有条件和优势来塑造生命。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分析,为什么平原地区的动物没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也是许多人都会在人生某个阶段思考的问题。既然最终的结局是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感受、创造?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答案,因为生命的意义是高度个人化的。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为什么即使面对必死的终结,活着仍然是如此有价值和必要。.............
  • 回答
    是的,在中国存在“日吹”、“美吹”等现象,而在其他国家也存在着类似的、表达对中国持积极甚至过度赞扬态度的现象,虽然不一定有完全对应的“中吹”这个词汇,但其内涵是存在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1. 定义与内涵: “吹”的含义: 在这里,“吹”是一种网络用语,通常指对某个国家、文化、人物.............
  • 回答
    韩国总统确实是一个高危职业,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但同时,也正是这些挑战和风险,吸引着无数韩国精英竞相角逐总统之位。这种现象背后,并非简单的“不怕死”,而是复杂利益、权力欲望、国家责任感以及政治生态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尽管韩国总统是高危职业,仍有众多精英敢于竞选:一、.............
  • 回答
    您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大型粒子加速器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能够达到极高的能量,探索物质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宇宙的起源。但小型粒子加速器并非“小儿科”,它们在科研、医疗、工业等领域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在很多方面是大型加速器无法替代的。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人类生存的根源和对生命的意义的探讨。面对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和痛苦,生育后代似乎成了一个矛盾的选择。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单一的、普遍适用的答案,而是涉及到哲学、生物学、社会学、个人情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详细阐述,为什么即使知道世.............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它触及了英国宪法与许多其他国家宪法概念上的一个关键差异。你问得对,如果按照一些国家定义宪法为“一部写死的、经过特定程序制定并被最高法律地位的成文文件”,那么英国确实没有这样的“宪法”。但是,说英国“没有宪法”是不准确的,因为这忽略了英国政治体系赖以运行的、同样具有宪法性质的规则和原则.............
  • 回答
    教材固然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但课堂的价值远不止于此。课堂的存在,是对知识学习过程的丰富、深化和全方位体验,它弥补了教材作为静态载体所无法提供的动态、互动和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为什么需要课堂的存在:一、 课堂是知识的“活化器”:将静态知识转化为生动体验 教师的讲解.............
  • 回答
    核电被认为“很好很安全”的说法,虽然在技术层面有其合理性,但在京津唐地区不建设核电站,背后涉及的因素却远不止于此,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考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京津唐地区的特殊性:地理、人口与经济 极高的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 京津唐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北.............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核心,“既然没有炸毁水门桥,那此战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触及了电影《金刚川》的核心叙事和艺术表达的意图,也引发了对战争意义的深刻思考。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金刚川》这部电影的重点并非在于一次军事行动的“胜利”与“失败”的传统定义,而是聚焦于 战争中的“人”和“牺牲”。影片通过对志愿军.............
  • 回答
    “35岁危机”确实是当下职场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焦虑。当许多人开始担忧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接近中年时会遭遇瓶颈甚至被淘汰,这自然会引出“深耕一个领域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疑问。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个可能的负面现象(35岁被裁员)就否定了深耕一个领域的价值。事实上,深耕一个领域恰恰是应对“35岁危机”最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